摘要:20世纪以来,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器乐开始从民间向专业化发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使中国民族乐器的作品逐渐呈现出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人风格。80年代乐曲移植已成为作曲家创作、改编乐曲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弹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琵琶音乐作品为例,浅谈中国民族器乐在创作技法上采用“洋为中用”式的移植技法,使音乐创作很好地融合了西方音乐文化,让世人在文化的多层次中感受到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将器乐艺术推向了世界艺术舞台。
关键词:传统;现代;民族乐器;移植;琵琶
自古以来,中国器乐是相当发达的,乐器品种及形制也丰富多样,且在不断地改革及引进。从几千年的历史看,乐器的改进与乐曲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并且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及文明进程。
20世纪以来,受到西方音乐影响,中国器乐开始从民间向专业化发展。20世纪30年代,刘天华最早开始尝试民族器乐与西方音乐融合,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产生了具有独立意义的作曲家个人创作。如,《歌舞引》、《改进操》、《虚籁》等。可以说,20年代初期,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依然是古典、传统的创作思维模式一统天下,但此后的一个时期则是各居其“半”、甚至“后来者居上”了。进人80年代,在世界文化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大环境影响下,采用新思维、新技法创作的作曲家和作品比比皆是。
在旋律乐器中,弹拨乐发展较突出,种类繁多,如琵琶、月琴、柳琴、大阮、中阮、小阮、筝、三弦等,这些器乐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多维特征,无论是创作还是表现上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成为中国民族器乐的特色之一。在此,笔者以琵琶为例浅谈一下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作理念中,弹拨器乐曲移植作品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乐器发展的影响。
1949年以来,琵琶无论是在乐器制作、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上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自50 年代起,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林石成先生在琵琶事业上做出突出贡献,“他将琵琶由二十四品增加为三十品,并安装了活动山口。他先后创作出五线谱记写的琵琶练习曲五十首、十二个升降调号的练习曲一百五十首、《琵琶练习曲选》《琵琶三十课》等练习教材”1。并将西洋和弦移植在琵琶上练习,这是继刘天华创作练习曲后,琵琶发展道路上又一系统化、专业化的基础训练教程。同时,创作和改编音乐作品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琵琶音乐的主流,如:《彝族舞曲》《天山之春》等。
二十世纪80年代后,琵琶音乐作品中,一部分沿袭了音乐传统中的某些特征,比如注重旋律的表现功能、标题性和写实性等;另一部分作品则开始有诸多专业作曲家的参与,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广泛吸收西方现代作曲技巧,突破传统的音乐观念、演奏技法等,凸显出现代人用求新、求变、求异的创作理念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当代生活,如《诉》、《春雨》、《天鹅》、《春蚕》、《千章扫》,还有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祝福》等乐曲。作品的结构、表现力、旋律风格等在文化观、音乐观方面,均彰显出不同于传统乐曲的审美差异。在当今多种文化互相撞击的时代,琵琶艺术用新的技法创造出新的音乐语言,以此来诠释这一时代的人文精神。
此外,这一时期在琵琶音乐中还出现了许多由外国乐曲或是歌曲改编移植过来的优秀作品,进一步充实了琵琶音乐世界,给听众带来全新的感受。例如:《四方舞曲》、《科洛舞曲》、《小夜曲》、《樱花》等。移植乐曲的出现促进了琵琶演奏技法的进一步发展,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现代作品的层出不穷,琵琶的演奏技法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琵琶左右手技法共达七十余种,其表现手法之精妙,对手指技能开发之程度,当属世界乐器之最。《野蜂飞舞》、《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移植于小提琴曲的乐曲,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移植乐曲的出现则丰富了琵琶乐曲的多样性,也拓展了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大大促进了琵琶音乐创作的发展。在乐曲的曲式结构上,移植乐曲特别是一些移植于欧洲作曲家创作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琵琶曲的结构布局,如《土耳其进行曲》采用的就是欧洲古典音乐中常见的回旋曲式,但是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使用较少。将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移植为琵琶曲可以直观的使演奏者感受到回旋曲式的魅力,并且乐曲中大量使用了变化音,拓宽了琵琶曲的审美范畴。
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流传过程中,许多音乐作品一方面在音乐创作手法上秉承传统音乐的线性美感,另一方面在创作技法上介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可以说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借鉴,是文化范畴中的“洋为中用”,这种方式的音乐创作很好地融合了西方音乐文化,让世人在文化的多层次中感受到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将器乐艺术推向了世界艺术舞台。正是这些勇于革新的作曲家的创作,将民族器乐的发展推向一个高峰,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在寻求发展的同时,我们亦要牢记:传统乐曲的原有风格,蕴含其中的流芳古韵不能丢弃,民族乐器只有在坚不可摧的根基上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茂春:《“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四十一》,人民音乐,2001年第11期
[2]周大风:《民族乐器的的改革》,艺术科技,2001年第3期.
[3]卢盈盈:《琵琶移植乐曲对琵琶艺术发展的影响》,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李英:《二胡演奏艺术中的移植乐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1期
[5]田甜:《20世纪中叶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纲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