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以文化情怀塑当代琵琶之群像——记首届“国乐之春”琵琶之夜音乐会
吴芮逸 华音网 2022-12-15

琵琶重奏《梦入江南》,演奏:李晖、董楠、任宏、赵洁、廖莎、齐洁、梁宁、刘小菁

2022年7月3日晚,首届“国乐之春”琵琶之夜特别策划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这场音乐会既是“国乐之春”的收官之作,也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的庆典音乐会。音乐会由吴玉霞、陈音、杨靖、张强、章红艳、樊薇、赵聪等57位琵琶演奏家联袂指挥家刘沙及中央民族乐团,以重奏、齐奏、协奏等多种形式演绎了11首琵琶传统经典乐曲与现代新作。对当代琵琶及民族器乐发展而言,这场以“展现琵琶守正创新成果、展示琵琶人传承精神、创新魄力和艺术风采”为立意的音乐会实为属于琵琶与民乐人的集体盛典。

凝聚当代琵琶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次音乐会齐聚了活跃在当今舞台、演出团体、专业院校中的多位中青代琵琶名家。从当代琵琶发展看,几代琵琶人分别担当着“中流砥柱”与“新生力量”的重要角色。一是,成长自20世纪后半叶,处于“传统”与“现代”交汇当口的中生代演奏家既有受教自传统琵琶流派的经历,又经受过现代专业教育的洗礼,他们以传统及对流派演奏风格、技法、风骨的忠实承传为基础,将琵琶在两千年发展中所凝萃出的“海纳百川”精神融进自身的艺术创造中,以“博采众长”的方式对传统进行转化和吸纳,琵琶传统与现代化发展的光泽在这一代演奏家的手中交汇,由此,“承前启后”的中年一代演奏家也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同时,在“演奏家”的本位职责之外,多位名家还在专业院团、社会组织中身兼要职,他们一边传道授业,一边调动、团结社会各层力量推动民乐艺术发展。20世纪以来,琵琶在专业化、舞台化的发展脱离传统中对于宫廷乐舞、民俗事象、地方乐种等依附,成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在此发展背景下,从学科建设、艺术普及、文化传播等角度对这门艺术进行“塔基”和“塔尖”的两极构建是当代琵琶人的重要责任,中生代演奏家以其多维身份的交融成为践行这一发展需求的重要力量。二是,青年一代琵琶演奏家在对标西方器乐演奏技术标准,由一代代琵琶演奏家突破传统“以曲代功”的练习方式,从指法、机能、美感的系统训练入手,构建出专业训练体系,锻造出了高超的技术能力,同时,更为多元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社会文化交流以及传媒传播方式为青年演奏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时代契机,由此,内部与外部条件的双向交融构成了他们成为重要后备力量的基底。此次音乐会中,琵琶人在舞台上齐聚,其中映射出的是琵琶艺术在薪火相传中始终离不开的核心路径,即从“人”到“人”的接续,同时,也以庞大的阵容彰显出传承琵琶艺术的坚实基础。而凝聚这股力量,以此助力琵琶的当代发展正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策划此次音乐会的立意之本。在此宏愿中,音乐会的定位超越了演奏艺术的单纯呈现,它要凸显的不仅是演奏家的荣光和风采,更是琵琶当代发展的群像,是琵琶人对于一件乐器灿烂发展史的缔造。

琵琶重奏《惜惜盐》,演奏:杨靖琵琶室内乐团

展现几代琵琶人的探索之路

音乐会从丰富的琵琶曲目库中甄选了11首具有代表性的琵琶作品,从曲目的创作、编排及演奏中,可以看到几代琵琶人在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双维使命中展开的集体探索。这一探索主要呈现出两种路径:

琵琶齐奏《柳青娘》,领奏:李佳,演奏:周慧、葛詠、董晓琳、高思超、陈哲

其一,传统曲与调的新弹。其“新”尤以形制各异的琵琶组合对古调做延展,如杨靖琵琶室内乐团演奏的重奏曲《惜惜盐》中引入了《五弦琵琶谱》中《惜惜盐》的古老旋律,采用复古与新制的六种琵琶:南音、五弦、高音、中音、低音以及四弦琵琶,以丰富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延展千年前的异域音乐基因,体现出古与今的交融。有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对古曲进行再塑,如章红艳及其学生演奏的《十面埋伏》,该曲打破传统的演奏方式,以独奏与协奏的形式呈现。在这首曲目的编排上,演奏家以利用音乐厅的自然声响作为改编出发点,试图采用居于舞台不同点位的琵琶相互呼应的演绎方式,用更具环绕感的立体音响对这首传统古曲进行诠释。也有通过“琵琶化”的改编对民间曲调进行转化,《柳青娘》原为潮州弦诗乐乐曲,刘德海将其融汇至琵琶这一件乐器上进行改编,乐曲展现出先生在艺术生涯晚期向传统的回归。此次音乐会上先生的六位高足以齐奏的形式演奏此曲,在演奏中,演奏家们力图在音律以及作韵方式上保持潮州音乐的原始韵味,呈现出“固本”的传承理念。《天山之春》原为热瓦普独奏曲,乐曲在1964年经琵琶演奏家王范地改编后广为流传。在改编中,先生发挥其在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进行广泛和深入吸纳的特点,将新疆风格与琵琶演奏技法进行了有机融合。此次音乐会上,王超慧、奉朝红等35位演奏家以“众声归一”的艺术追求再现了这首经典作品。

琵琶重奏《夏》,演奏:樊薇、于源春、段妍堃、张雅迪

琵琶、钢琴和弦乐四重奏《绽放》,琵琶:赵聪,钢琴:刘星辰

弦乐四重奏:田维扬、谢灵杰、赵一男、李柄熹

其二,体现为在新创作中对琵琶的演奏技法、音乐语汇进行再拓展与再开发。作曲家陈思昂创作的琵琶与乐队《乐之舞》为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的委约之作,乐曲以马圣龙创作于1958年的《欢乐的日子》为主要音乐素材,作曲家在创作中打破常规节拍模式,以复合拍子增添乐曲的灵动感;演奏家结合演奏经验对其中的旋律进行加花变奏,并加入具有技术难度的片段,使琵琶的音乐语言有了更为丰满的展现。此次音乐会,中由吴玉霞领衔,与奉朝红、兰维薇等6位演奏家共同演绎。《春秋》由作曲家唐建平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的经典之作历经多年的沉淀。在作曲家与演奏家的通力合作下,乐曲通过抒情的主题旋律、复杂的舞蹈性节拍、大幅的力度变化、充满古韵的泛音段落以及一系列高难度技巧等,使作品既呈现出赞颂、追溯民族精神与气质,又展现琵琶演奏能在点线、音色、音韵、力度等层面实现的丰富音效。此次音乐会中,琵琶演奏家张强以扎实的功底呈现简洁有力的艺术语言,对乐曲进行了洗练的诠释。《梦入江南》《云想花想》两曲均为作曲家王丹红创作,前者回归孕育琵琶艺术的江南摇篮,以江苏民歌《无锡景》为素材,李晖等8位演奏家通过重奏展现琵琶的优雅韵味与丰富律动;后者以李白在《清平调》中对杨贵妃的赞誉为创作灵感,借鉴传统琵琶文曲《月儿高》的素材,将其转化为唯美的女性化旋律,演奏家陈音从男性视角出发对该曲进行了阳刚且不失情感关照的演绎。

琵琶独奏与协奏《十面埋伏》,独奏:章红艳

协奏:刘小菁、齐洁、崔颖、程语、付雨、李梦宇等

琵琶齐奏《天山之春》,演奏:王超慧、周慧、任宏、奉朝红、李晖、樊薇、谢青、罗慧芳、董楠等

在新作创作中,“创演合一”的模式尤为值得关注,此次音乐会呈现的《天鹅》《夏》《绽放》三首作品均是在这一创作方式中孕生。三部作品分别出自三代琵琶人之手,刘德海的《天鹅》借鉴吉他的演奏技法,用丰富多变的指法与音色组合将琵琶艺术引向新的层级。音乐会中,杨靖演绎了由杨青重新编配的琵琶与乐队版。《绽放》由琵琶演奏家赵聪根据马久越创作的多首新民乐作品融汇编创,与钢琴、小提琴共同演绎,一如演奏家在以往对琵琶所做的“时尚化”“年轻化”探索所呈现,这首将云南山歌与爵士乐相融合的作品也对琵琶的音乐语言作了与大众审美相融合的通俗化处理。《夏》是青年作曲家孙晶创作的琵琶四重奏组曲《人间四季》中的一首,选用了新疆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孙晶自小接受琵琶的专业教育,在本科阶段开始创作,从乐曲的技法编排上可以看到作曲家对于琵琶演奏技巧以及演奏习惯的熟稔认知。此次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樊薇领衔,与她的三位学生共同演奏的这首作品,四个声部在音色、语言上丝丝入扣的配合颇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味。从三部作品可以听到,相较于传统演奏中以即兴加花、变奏等作为创演的主要手段,现代琵琶的创演一方面以演奏家的演奏经验作基础,一方面以贯通中西的视野,借鉴姊妹艺术及专业创作技法,对琵琶语言进行更为广泛、深入、贴切的观照,体现出其对传统音乐中“复合”创作方式的续接与拓展。

琵琶与乐队《乐之舞》,演奏:吴玉霞、奉朝红、罗慧芳、兰维薇、杨婷婷、江洋、王婷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陈音

从历史发展观技术改革,如拨弹变指弹、横抱变竖抱等可以看到,跟随社会文化进程,以兼容并蓄方式展开的对琵琶艺术的探索,寻找适应于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发展途径是每一代琵琶人都需面临的主要课题。而对于经历了现代化转型,身处多元审美选择以及传统文化复兴大势下的当代琵琶而言,在古今的变迁、中西的博弈、雅俗的对立中寻觅琵琶这件具有深厚历史积淀乐器的文化定位更具必要性。将音乐会全部作品的创、排、演放置在一起观之,可以看到几代琵琶人共同构筑的探索之途,在这条路途中,琵琶人围绕“传统的当代演释”“现代的创造性转化”等核心命题发散式的寻探出更广阔的音乐主题和丰富多样的音乐语汇、演奏形式、演奏技法和审美倾向,并以“慎思笃行,臻于至善”的精神不断将手中的琵琶放到古—今、雅—俗、中—西三对重要关系中进行审思、塑造,呈现出了成熟发展期的活跃创造力和于矛盾中寻求统一与平衡的辩证式思考。

琵琶与乐队《天鹅》,演奏:杨靖

琵琶协奏曲《春秋》,演奏:张强

结 语

作为国家大剧院以民族音乐为主题策划的又一崭新品牌,“国乐之春”以传承民族音乐精髓、推广国乐新理念为创办主旨,为民族音乐搭建起了高规格的展示和传播平台。此次音乐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央民族乐团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多家院团、院校的艺术家,以“国乐之春”以及国家级表演中心的舞台为依托,以赓续琵琶“开放包容”之传统精神的文化情怀为引领,将当代琵琶发展的中坚力量融集于一个舞台,展现和总结了琵琶在近年来发展中的阶段性成果,也从中折射出民乐发展的欣欣向荣走势。同时,此次音乐会以强大凝聚力铸就的琵琶之“人与乐”的珍贵聚合也必将成为一份具有历史分量的难忘记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