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北京百年琵琶制作工艺品评——琵琶制作国手满瑞兴口述史
李丽敏 张英杰 华音网 2023-10-10

在琵琶制作行业里,满瑞兴的名字可谓无人不晓。他制作的专业演奏琵琶工艺考究,音色珠圆玉润,广受业界好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国内高端琵琶的定制基本上都出自满氏之手。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吴玉霞、赵聪、于源春、李光华、张强、樊薇、章红艳、孙维熙、郝一凡、江洋、杨靖、李佳、陈音、奉朝红等人手里都有满氏琵琶①。历届“金钟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等全国级大型琵琶比赛,入围决赛的选手十有八九使用的都是满氏琵琶,甚至美国的博物馆都收藏了他制作的琵琶。在琵琶制作行业里,满瑞兴堪称当代顶级制作大师。满瑞兴从事民族乐器制作行业近七十年,对琵琶近百年来发展的概况、选材、结构以及决定琵琶音色的各种条件都颇有研究。鉴于此,笔者对满瑞兴先生进行了专访,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北京琵琶制作行业的发展及满瑞兴本人对琵琶制作的经验与感悟。

以下是访谈中笔者提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满瑞兴对这些问题的口述材料——访谈时提出的相关问题已做了分类整理和引申陈述,满瑞兴先生的口述材料也经笔者整理并经满师傅本人过目后认可。


一、当代北京琵琶制作行业发展概况

琵琶在我国流行的历史悠久。近代以来,琵琶流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刊印的《华秋萍琵琶谱》就产生于江苏无锡。二十世纪初,在各类民间音乐中,南方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乐种常常使用琵琶。那么,北方的琵琶制作业是何时开始迅速发展的?满瑞兴就这个问题谈到他的看法:

“二十世纪初,南方的琵琶演奏技术及琵琶制作技术较为成熟,在社会上琵琶的使用率高,产量也较高。而当时的北方地区,一些乐器作坊也具有较高的琵琶制作技术。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北京西打磨厂宝音斋制作的传统琵琶就曾经获得了国际重要赛事——巴拿马比赛的金奖。②

然而,虽然琵琶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经历了乐器改革,到了五六十年代琵琶在结构、规格、品的数量等方面在全国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开始从事乐器制作的五六十年代,北方琵琶的需求量很少,因此在当时,我制作的琵琶数量也较少。

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琵琶制作行业的中心仍然在上海,基本上当时全国的琵琶演奏名家都使用上海出产的琵琶,只有少数琵琶演奏家如杨大钧、王范地等青睐北京出产的琵琶。而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琵琶制作业开始迅速发展,全国琵琶制作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在北京,专业制作琵琶的工厂和作坊日渐增多,制作琵琶的技术水平迅猛提高,制作的琵琶由于工艺及音色的进步而逐渐受到专业演奏家的认可,著名琵琶演奏家如刘德海、吴玉霞、杨靖、章红艳等人开始陆续选择使用满氏琵琶。自八十年代开始,从琵琶制作的档次来看,北方的琵琶逐渐开始超越南方,一直到现在,尽管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首的南方各民族乐器制作企业都在着力研究提高琵琶音色的办法,但北京出产的琵琶仍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我认为这就是‘南雁北飞’。”


二、制作琵琶主体木材的百年变革

琵琶制作所使用的木材品种是决定琵琶音色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制作专业的琵琶,作为主体的琴体背板通常选用进口木材,如红木、紫檀、花梨、鸡翅木等。制作普及产品的木料则多取自于国内树种。那么,近百年来,北京制作琵琶的主体材料曾发生过哪些变革,将来会有哪些变化呢?满瑞兴认为:

从用材来看,在二十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北方制作琵琶使用的木料主要为椿木、核桃木等,其他种类的木材都较少使用。因为材料奇缺,通常制作琵琶时需要按料施工,即按照木料的大小制作,因此制作出来的琵琶往往长短、宽窄皆有不同。后来经全国琵琶制作技师汇集经验,国家出台了琵琶制作标准。从此,全国制作琵琶“有据可依”,工匠们制作琵琶都按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制作。

在木材使用方面,我通常选用上好的红木制作琵琶。但是在目前,由于红木生长期很长(理想的木材一般需要生长近千年),比较稀缺,加上红木的原产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红木的出口,并且中国已加入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组织,很多材料今后都面临着无料可用的风险。因此,人们开始探索用其他木料替代红木制作琵琶。比如,有人采用来自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出产的黑檀木料制作琵琶,但其缺点是材料过硬、密度过大,一方面增加了制作乐器的困难,另一方面用这种木材制作出来的乐器成品过重,而乐器重量过重是制作乐器非常忌讳的问题。我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人造材料或可替代天然材料。吉林省长春市文教局曾试制了四块木制样板,由普通的三合板调入适量的胶质,经过高压压铸而成,其密度能够达到普通红木的密度。其中两块由我制作琵琶,制作出来的琵琶音色尚佳。另外两块赠送南方琵琶制作名家高占春师傅,他制成两把琵琶并进行了声学测验,其结果与红木制成的琵琶音色相差无几。因此,可以预测,即便未来生产琵琶的木材原料不足,也可能有替代品满足琵琶制作的需求。


三、关于琵琶“品”的制作

琵琶的品,不仅决定了琵琶的音准,其长短、薄厚、材质、安装的角度对整个琵琶的音色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③。满师傅关于琵琶的品安装与制作有独到的心得:

我选用品质上好、较干燥并且生长周期较长的(通常为生长两年以上)茅竹进行加工。加工茅竹需要进行烤制,去其水分,使其更加耐磨。经过乐器改革,琵琶的品的数量由过去的十三品改为现在的二十五品或二十六品。对于制作琵琶的品的工艺,每一个制作厂家处理得都不尽相同。给琵琶粘品的时候需要用校音器排品,具体的每个品的距离则根据音准的音位来确定。品的位置虽然基本上大致相同,但还是有具体的细微差别。针对演奏琵琶的不同人群,我制作琵琶时排品的方式也不同。音乐学院的师生演奏力度大,练习时间长,而普通的业余琵琶演奏爱好者通常演奏力度较小,因此为专业演奏者与业余爱好者制作琵琶,品和弦的距离也会有细微差异。

琵琶的音准不仅仅是由品的位置决定的,还包含其他多种因素。因为琴弦本身有张力,制作琵琶时就很难做到绝对的音准。北京民族乐器厂、上海民族乐器厂、苏州民族乐器厂、北京乐器研究所四家单位曾在上海共同拟定了琵琶制作的音准标准,允许以一弦的两个八度内的音上下偏差不超过八个音分为标准。另外,演奏琵琶时,演奏者弹奏力度的大小、揉弦的幅度等因素也都会影响琵琶的音准。


四、关于琵琶琴弦的选用

“弦”是琵琶得以发声的最首要的声源体,也是影响琵琶音色的关键部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与中国其他传统弹拨乐器相似,琵琶基本上用丝作弦。“用蚕丝做乐器的弦,在世界乐器史上不仅唯中国最早,也几乎唯中国独有。”④丝弦不仅是琵琶实现其音色的首要振动体,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观念。至五六十年代随着乐器改革的大潮,中国大部分传统乐器的琴弦逐渐衍变为金属弦和尼龙缠弦。在一些中国传统乐器上(如古琴),有人为了恢复传统音乐的音色特点而重新使用丝弦。这种作法在琵琶上是否可行呢?对待丝弦与金属弦、尼龙缠弦的音色和音质有何看法?满瑞兴的观点是:

目前,我采用的是北京一个厂家出产的金属弦和尼龙缠弦。该厂生产琴弦引进的是德国设备,出产的琴弦质量和音色都很好。我认为,传统丝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的音量小、张力不够。丝弦的张力有限,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拉伸,张力才能达到所需的标准,而此时,琴弦也十分易断。因此,还是金属材质及尼龙缠弦的琴弦音质更好且张力更为稳定。我制作琵琶选用北京出产的银弦。


五、关于音窗问题

中国的其他弹拔类乐器,如阮、柳琴都是有明显的音窗的,甚至如西方的小提琴也带有音窗。然而琵琶、月琴并没有明显的音窗,只是在琵琶覆手的下面有一小孔可以看作是它的音窗。为何琵琶、月琴与其他弹拨类乐器音箱结构有这样的差别?假设给琵琶开音窗效果会如何?满师傅也有这方面的制作经验:

我曾经受韩国五弦琵琶演奏家郑永范等人委托,制作了仿唐五弦琵琶,按照韩国演奏家的要求,为他在五弦琵琶的面板左右各开一个月牙形音窗。对比没有开这类音窗的琵琶,开了音窗以后,琵琶的声音较“散”,不能集中,音量也较小。从这些制作经验来看,我认为在琵琶上开音窗是不可行的。


六、满氏琵琶成功的诀窍

满氏琵琶在全国琵琶专业领域享誉几十年,是什么因素让他制作的琵琶成为全国琵琶类乐器的顶尖产品?论及成功的原因,满师傅认为:

“我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北京的气候比较干燥,因此,就能较为便利地使木材自然干燥,此为“天时”;北京弹琵琶的人多,专家也多,此为“地利”;我与北京的专家经常沟通,琵琶的任何部件有缺陷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调整,哪个部位经过改造能够取得更好的音色都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此为“人和”。我从业近七十年,为了制作乐器,曾拆开琴板无数,多年来一直在总结经验,由于这些客观条件与我本人的主观努力,才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另外,因为我制作的琵琶大多属于高端定制产品,因此我可以根据不同演奏家演奏的力度和演奏的习惯制作出不同的琵琶,这些琵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规格和重量稍有不同,却恰恰满足了不同演奏家的演奏要求。

从细节上来说,我认为:制作乐器成功的诀窍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面板、背板、山口、品、项等各个部件的细小改动都会影响琵琶整体的音色。因此,制作工匠需要对琵琶的每一个部件仔细琢磨。同时,制作乐器应与时俱进,所用材料发生变化,其工艺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于满师傅在琵琶制作行业的影响力,许多人慕名而来向满师傅学习制作琵琶。满师傅对徒弟的要求是:制作出来的琵琶声音不能有瑕疵,杜绝出现打弦、声音空、散等情况的发生。需要徒弟对其他琵琶制作名师制作的琵琶在结构、音色、工艺上都有所了解。而且,学习制作琵琶不仅需要“制作”,还需要“聆听”。经常听关于琵琶演奏的音乐会,是了解琵琶音质的很好的途径。

琵琶作为在中国流传千年的乐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只有演奏家、乐器制作家共同努力才能使琵琶这件乐器更臻完美。我们期待满师傅制作出更多的传世乐器。


注释:

①参见硕士论文王露桦:《民族乐器制作师满瑞兴及其制作工艺》第38页,2014年。

②乐器制作技师宋广宁、孙庆堂、满瑞兴、李庆年都了解此事。

③参见田祝延“品制作对琵琶音色音质的影响”, 《中国音乐》,1996年第1期

④李丽敏“论古代‘朱丝弦’的器用与象征”,《中国音乐》,2014年第2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