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浅谈琵琶指法——轮指
梁宁 华音网 2023-12-29

琵琶的演奏技法复杂繁多,左右手指法变化多样。已故的琵琶演奏家李廷松先生在教学中曾强调:“大脑是司令,左手是将军,右手是士兵。”而作为右手中分量最重的士兵——轮指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右手指法的轮指,谈一些个人的教学体会。

轮指是由右手五个手指连续触弦组成,大体可分为半轮、全轮、长轮等。下面我就将这些常见的轮指指法逐一细解,并将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半轮

轮指的基础是由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弹出组成半轮。在练习中老师要特别强调学生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发出的力量。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无名指和小指的手指力量相对较弱,与食指和中指弹奏出的音响效果不能抗衡,但半轮对四个手指力量发出声音的要求是统一的,四个手指力量的均衡直接影响到半轮的质量。有些学生的轮指一直不能做到特别均匀,问题就在于初学时没有很好地针对无名指、小指的手指力量进行特别训练,以至于无名指和小指在半轮中会有“滥竽充数”的成分存在,破坏了半轮的整体效果。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会把好的声音灌进学生的耳朵,并时刻叮嘱她们在练习时一定要带着耳朵,因为要去听,要去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可取的。你对你自己的声音是否有要求,一旦对自己的声音有了高的要求,标准提高了,练习达到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这点在练习中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来说,考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多之前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她们对指法可谓是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过一种方法来教授半轮技巧且卓有成效。练习半轮最重要的首先是要让学生明确发力点在哪里,也就是说用哪里弹出声音。在我看来,右手的掌关节一定要会用。调整学生轮指技巧的时候我常常会用手托住她们的腕子,让她们把腕子的力量完全放在我的手上,单纯用掌关节发力,让四个手指依次弹出的同时充分感觉到手指独立的力量。这种方法一定要叮嘱学生用心的自我感受,自我体会,因为放松与否只有自己最为清楚,松弛的程度一定要把握得当。托住腕子为的是能让学生的力量转移,很多学生常常喜欢并且习惯用腕子甚至胳膊的力量去帮助手指完成轮指,这种帮助其实是错误的,这本身就应该是手指自身完成的工作。这样轮出来的声音才会自然,腕子也不会紧张难受。这种练习可以结合刘德海先生编著的《每日必弹》里“轮指与左手的配合”“半轮装饰”这两条练习曲加以练习,针对手指的力量进行专门训练。

再举个例子:乐曲《寒鸦戏水》中有许多处用到半轮。尤其开头的那个半轮,需要很用心的练习。一般我教授学生时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单纯练手指,不要加手腕,先把声音练出来。第二步加上手腕时,我一定会特别强调学生手腕放松,手腕只是帮助手指完成半轮的动作,手指的力量才是主导。这样出来的声音听上去的感觉是如珍珠般剔透,又如泉水般清澈地流淌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保证了手指的独立性,又能将连贯性贯彻其中。在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旦遇上需要调整半轮技巧的学生,我一直都愿意用《寒鸦戏水》这首乐曲。我发现通过这首乐曲的半轮练习,学生的半轮技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意识上也会有改进。

 

二、全轮

作为老师,我常常跟学生这样形容全轮与半轮的关系:全轮就是在半轮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领导,半轮是四个一样个头的士兵,全轮所用上的大指就是领导士兵的军官。这样的形容常常会让学生觉得较为贴切,其目的主要是能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各个手指的运用有一个较为鲜明的概念。有的学生往往是半轮练得不错,但加上大指以后全轮会轮奏得很不均匀,大指挑出的音色总是游离在半轮音色之外,力度和声音都不能较好地配合其中,这样看来“军官”当得的确有些失败。我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发现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的大指不会用力,或者说学生不太明确该用大指的哪些关节发力,在大指挑的那一瞬间干脆就直接用腕子的力量带过,这样出来的声音显得十分生硬,根本就不可能与半轮弹奏出来的音色融为一体,全轮的声音也不会均匀。针对这种学生,我认为他们在指法上已经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首先要把道理跟她们讲明白,把好的声音灌进她们的耳朵,方法上她们也许很难做到完全改正,而我也会针对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必须强调的是学生自己要从声音上有要求,这样的话,她们才会或多或少的因为声音的改变而从方法上进行自我调整,老师在一旁督促即可。但是作为教授初学者的老师,在方法要求上就必须更加严格,为以后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练习全轮时大指动作一定要严谨,大指的指关节要独立,小关节适当灵活运用,切记要杜绝用腕子的力量带动大指挑奏。我在教授全轮的时候常常跟学生说,全轮就像你自己在画一个圆圈,脑子里要有想象,你画的圆圈越圆,你的全轮就会越均匀。有的学生会用心揣摩老师的话,轮指的进步就会显而易见。

 

三、长轮

琵琶属于弹拨乐器,颗粒性音色是其主要特点。在其众多技巧中,长轮是可以表现长线条音色的一种技巧。长轮是在全轮的基础上连续轮奏。通常每当有人要求展示琵琶这件乐器的时候,表演者都偏爱演奏一段以长轮技巧为主的小曲。既然长轮这么有代表性,那理所应当演奏者都必须掌握得非常不错,那长轮究竟好练吗?有什么秘诀所在?一般来说,老师在教授长轮技巧时常常会强调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保持手臂与腕子的松弛感,让所有的力量下沉集中到指尖。而我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总是掌握不好这个放松的火候。手腕放松手指也跟着软,轮指也就出不了声;还有的就是拼命让手指出声,手臂和腕子僵得不行,轮一会儿就坚持不下去了。我们弹琴就是在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手的感觉都是变扭的,那么出来的声音肯定是不对的。

从事教学的这十几年,我一直想寻找一种语言去解释这种自然与放松,学生如果能从语言中充分理解,落到实际行动中也就能达到效果了,但是我发现得不偿失。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我用我切身的感受去教授学生们,我认为琵琶里的长轮技巧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语言,我每次弹到她的时候心情都是非常愉悦的,当我用长轮完成一个小曲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觉得心旷神怡。带着这么美好的感觉去练习这个技巧,整个人的感觉还能不松弛嘛!所以我鼓励学生们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多多练习长轮,整个人的状态一定不能纠结,很多学生在手指触弦的那一刻总是非常犹豫,长轮出来的声音极不干净,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常会提醒学生手指出弦要痛快,直白地弹出去,不要有顾虑,思想负担一旦加重,声音就更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长轮练习一般可以结合刘德海先生的《每日必弹》。这本书中的开门三件事第二条练习“平稳舒展的中速长轮”,在每个乐句处都标明了换气记号,我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让学生们练习,第一阶段按照谱面上要求的做换气记号,第二阶段整首乐曲不做换气记号,从头到尾连续演奏。这样更能保证长轮的持续性,增加耐力的训练,但需要依照个人的情况具体而定。只有感觉手腕放松、手指力量充分下沉的时候,才能进行第二阶段的练习。

 

结语

轮指是弹拨乐器琵琶里最重要、最美丽的代言。练习轮指也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只要方法得当、多加用心,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掌握住轮指的技巧,弹奏出精彩的琵琶之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