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陈长为:新生代琵琶传承人的弦上人生
陈艳琼 华音网 2025-08-26

从温州到北京,再到巴黎,又回到温州,琵琶,是陪伴了陈长为三十余年的温暖伙伴,更是她生活里最恒远的印记。

陈长为与“三只小松鼠”

如今,多年琴艺积淀和熏陶下,那个曾经被老师一步步教授指法寻找乐感,捧着琵琶思索苦练的小女孩,已经站在了曾经老师的位置,带着温州的“琵娃”们探索琴弦编织的音乐世界,也续写着属于她自己的琵琶梦。

7月19日上午,由三位温州琵琶少女组成的“三只小松鼠”组合所演绎的《金色的梦——刘德海琵琶作品》数字专辑全网首发仪式在温州大剧院温暖呈现,这是第一次有豆蔻年华的孩子发行高规格琵琶专辑,也是第一次有温州“小琵娃”的名字,深深刻进国乐传承的长河。专辑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和著名温籍音乐人吴涤清的精心指导,收录了刘德海先生跨越近四十载(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的9首经典作品,展现了刘氏琵琶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多彩风貌。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三只小松鼠”的启蒙老师以及该专辑制作人、旅法青年琵琶演奏家陈长为,她坐在观众席一隅,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爱徒们的演奏,随着《远方的客人》《草原小姐妹》《天鹅》等一曲曲清脆悠扬的经典曲目响起,她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赞赏又骄傲的笑意,舞台的灯光也掩盖不住那眼里的光。

结缘琵琶:由执着到热爱

陈长为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小时候,她住在市区公园路九柏园头奶奶的院子里,父亲很喜欢音乐,喜欢拉二胡,因父亲引导,8岁的陈长为认识了温州著名琵琶教育家陈福贤,由此从学钢琴转为学当时少有人弹奏的琵琶。“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在弹琴,小伙伴都说:‘哎呀不要弹了,那么难听,像刷马桶。’当时我就想,你们难受去吧,我要练琴!”

这份小小的叛逆和不服输的劲头,让她与琵琶的联系更加紧密,练习的日子更是没有停歇,之后,她考入温州少艺校,毕业后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陈长为与刘德海、庄渝澜(刘先生夫人)摄于2016年青岛刘家大院

在这所著名音乐学府里,陈长为结识了一群音乐挚友,并受到了琵琶泰斗刘德海教授的赏识,成为其入室弟子。“他触发了我对音乐美感的追求,”陈长为回忆道,“原来琵琶可以这么美,我一下子就着迷了。”

附中和大学的10年系统学习,为陈长为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她怀抱琵琶,动人音符下逐渐焕发出极富生命张力的演奏风格。

心有旷野:怀抱琵琶闯世界

两千多年前,鲁特琴经古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逐渐演变成如今形音俱美的琵琶,刘德海教授曾说琵琶是“海归姑娘中国心”。大学毕业后,陈长为反而带着“海归姑娘”踏出了国门。

“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导师是建议我继续读研,但是我叛逆嘛。”陈长为笑道,“我不愿意再过学院派的生活,系统学习给了我扎实的技术基础,但我需要接触更广大的世界,然后才能真正把对音乐的这份热爱结合到自己喜爱的音乐中,去创作、挖掘出琵琶的无尽可能。”为了心中的旷野,她在毕业那年瞒着家人,悄悄报了法语班,并如愿申请到了留学资格,抱着心爱的琵琶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求学之路。

法国巴黎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在这里可以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这里遍布着音乐小剧场,她也因此遇到了各种各样以及来自各个国家的音乐人,接触了更多的音乐风格。

得益于扎实的功底与不懈的努力,陈长为在巴黎很快找到了自己的音乐天地,清脆婉转的琵琶曲音在巴黎上空回荡,展示着来自古老东方的特有韵味。她大胆地向音乐厅递简历,要举办个人琵琶音乐会,最后赢得了如潮的掌声。

《The musical voyages of Marco Polo》音乐项目希腊首演

旅法期间,她与意大利国家交响乐团、法国Radio France 交响乐团、加拿大君士坦布尔室内乐团、希腊En Chordais室内乐团等合作过。陈长为作为中国乐手参加了由希腊著名音乐人Kyriakos Kalaizidis打造的世界音乐“马可·波罗音乐航行”的音乐巡演项目。与来自蒙古、伊朗、意大利、希腊的音乐家同台合作,演出足迹遍布欧洲多国,并且这个演出项目受到韩国全州Sori Festival国际音乐节邀请。“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第一次去希腊演出,在希腊大剧院,我独奏《彝族舞曲》,听到了如雷鸣般的掌声,这让我明白,原来中国文化是这么有魅力,琵琶有它独特的音色和表达方式,这是非常打动人的!”陈长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难掩激动。

回温执教:民乐更需要传承

2016年,因为家庭的原因,陈长为从法国回到温州。这几年,她开设了自己的琵琶工作室、创立红琵琶乐团、举行个人专场演奏会、出任温州市流行音乐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

发布会上陈长为与红琵琶乐团的孩子们一起演奏

陈长为坦言自己比较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她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觉,她并不赞成“鸡娃”,更愿意用美好的音乐,让他们发现美、再去创造美,希望能通过激发心底的喜爱,而把音乐“玩”起来。从简单的音乐开始,然后慢慢去寻找喜欢的东西,在她看来非常重要。她说:“有很多琵琶演奏家、教育家都是从温州走出来的,我觉得现在温州的琵琶越来越强,温州的琵琶教育也非常强。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一起把琵琶的教育和传承越做越好。”

陈长为还促成了温州市流行音乐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在成立仪式上她动情表示:“温州琵琶的成就,离不开前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将共同探索琵琶艺术的无限可能,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古典与流行巧妙融合,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贴近年轻人心灵的作品。”

致敬大师:收录纯真为爱而乐

在回国教学初期,陈长为遇到了周雨彤、程佳乐、王芊予这三位“充满灵气”的学生,她们一起练琴、互相鼓励、共同成长,成为挚友。于是,陈长为将她们组成了“三只小松鼠”组合。聊起心爱的学生,她神采奕奕:“她们专注、努力、锲而不舍,更重要的是她们对音乐的热爱,使她们慢慢具备了演奏家的潜质。”

正是看到她们在舞台上热爱音乐、充满梦想的样子,成为母亲后非常喜欢记录孩子成长的陈长为萌生了为她们录制专辑的想法,希望记录、保留她们12岁时的样子,留住这“纯真年代的美好琴声”。

于是在2023年,在“三只小松鼠”小学毕业之际,她们选择用刘德海先生创作的经典作品,为这段珍贵的童年音乐之旅画上动人的音符。专辑同名主题曲《金色的梦》选自刘德海“田园篇”作品。刘先生的传世之作,如同灯塔一般,闪亮在她们金色的梦想中,指引着她们的音乐道路。

这张专辑也浓缩了她们6年勤学苦练的成长:周雨彤(毕业于永嘉千石小学,现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两获“中国音乐小金钟琵琶展演”非职业组一等奖;王芊予(毕业于温州城南小学,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奖(原文华奖);程佳乐(毕业于温州城南小学,现就读于温州市第二中学)多次斩获“敦煌杯”“辽源杯”等琵琶赛事金奖。

发布会上,陈长为专门为“三只小松鼠”剪辑了个人宣传短片,内容来自她们7岁到12岁上千个日夜的点滴,大屏幕上映出她们练琴的日常、欢乐的玩笑、成长的步伐,展示着她们从稚嫩孩童到豆蔻少女的自我蜕变,琵琶在她们手中已不是简单的乐器,而是真正融入了生活。陈长为温柔的旁白更是爱意满满。正如周雨彤在首发仪式上的发言:“通过陈老师的精心指导,不仅让我学会了一门技艺,更教会了我坚持。一遍遍重复练习的过程,磨炼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陈长为坦言录音过程充满挑战:“录音会放大所有的缺点”,但正是在这种反复推敲、自我否定、自我推翻中,师生共同经历了艺术上的蜕变与成长。这张专辑,是“为爱而乐”,是对刘德海大师的致敬,更是这段珍贵师生情谊与友情的永恒纪念。

方锦龙发来祝贺视频

专辑上线之际,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办主任董楠、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董晓琳、浙江省琵琶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涛等纷纷发来祝贺视频。董楠评价道:“这张专辑不仅体现了乐手们扎实的成长轨迹,更彰显了陈长为老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不仅是琵琶的传承,更是爱心的展现、美的引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