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笙的演奏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要想让乐器笙发出声音并不难,但是,想要保证其演奏效果的艺术性,就涉及诸多演奏技巧,笙的演奏技巧相对较多,且较为复杂,在演奏笙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明确笙的发声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演奏者的实际情感和演奏乐曲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演奏技巧。本文对笙的基本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笙演奏过程中呼吸及气息的运用,最后结合独奏曲《冬猎》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笙演奏;基本技巧;呼吸;气息;《冬猎》;情感表达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的追求更加多元,这使小众乐器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依靠簧片发声使笙这一乐器能够形成独立的音调,无需对音准进行控制,就能够发出完整的声音。笙在演奏中的音调较为标准规范,因此,在乐队的演奏中,人们常以笙作为典型的和声乐器。当前,越来越多的笙演奏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笙的发声原理开发出相应的技巧以提升演奏效果,对笙乐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笙的基本演奏技巧
(一)嘴型
对比起圆号、唢呐、管子以及单簧管等乐器来说,笙对于嘴型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也就是说,嘴型并不会直接对吹奏效果造成影响,或者导致声音的变化,但这并不代表在吹奏笙时就可以不考虑嘴型,因为嘴型会影响气息,在吹笙时需要将气息集中地送出去,而嘴型会直接影响气息的灌输是否集中,而且嘴型还会对是否能够自然使用口内技巧造成直接影响。
(二)平吹
平吹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吹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控制气息,而且平吹的难度也不大。但是,要想保证吹奏效果,仍然需要重点关注换气的接口处以及吹的力度,并根据乐曲的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对力度进行合理控制。需要根据音量的大小对吹出的气息量进行控制,确保其听起来并没有太大区别,同时需要尽量使接口处不明显。
(三)单吐
单吐属于口内技巧,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口内技巧之一,在吹奏时为保证颗粒性达标,需要发出“突”或者是“哭”的音型,目前许多演奏者在吹笙过程当中会选择“打”或者“嘎”的音型,但是这样的音型效果相对较差,而且无法保证音效的连贯性。
(四)双吐
除了单吐之外,双吐也是吹笙过程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技巧,相比其他的技巧,双吐这一技巧的主要特点表现在速度上,学会双吐的相关技巧,能够对吹奏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尤其是对于一些节奏相对较快的乐曲来说,能够更轻松地吹出较好的效果。
(五)花舌
所谓花舌其实就是打嘟噜,但是打嘟噜这一技巧需要舌尖卷翘,因此在吹笙的过程中,部分舌尖不能卷翘的演奏者就难以掌握这一技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归根结底其实是人类进化中基因的问题,但是如果足够努力,那么在长时间的练习之后,仍然可以掌握。在吐花舌的过程当中,要将舌头顶放在上牙的后方,并且保证其状态相对放松,然后吹出气流,在气流冲击舌头时,舌头向后拉动,这时能够发出“得儿”的波浪音,在吸花舌时,舌头应该处于自然放平的状态,同时吸进气流,舌头在受到吸进气流的冲击时,轻轻向上顶,这时,在吸回的气息当中,舌头会产生连续的振动。
二、笙演奏中的呼吸及气息运用
(一)笙演奏的呼吸方法
1.胸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顾名思义,其要用到胸部肌肉,利用胸部肌肉的收缩将肺部气体挤压出来进行吹奏,当肺部气体余量有限的时候,胸部肌肉一放松,气体就被吸进肺部。胸式呼吸在演奏笙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交替吹奏和吸奏,通常交替的时间都很短。利用这种胸式呼吸法不能大量地呼吸气体,所以这种呼吸方法主要适用于中、短长度的乐句,而不适合较长的乐句。
2.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是在笙演奏的过程中利用腹部肌肉来呼吸。在进行吸奏时,气息会渐渐灌充到演奏者的腹部和腰部。通过下腹部肌肉用力,而上腹要保证扩张后的状态,以匀速将气体呼出,这样的话腹部的肌肉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因为主要是利用腹肌和腹腔进行气息控制,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腹式呼吸法”,相较于胸式呼吸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呼吸的气息在肺部实现更大的量值,因此可以用来演奏较长的乐句,并且做出颤音配合乐曲的演奏。但是,由于对腹肌的要求较高,需要吸入的气体量较大,因此,如果使用过多会造成演奏者疲乏。
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主要是通过位于胸部下端的肋肌往外扩张,从而引导上腹进行相应扩张,而小腹则反之,需要演奏者通过用力向内收缩。笙演奏者吸奏时的气息汇聚于丹田处,肋肌扩张,腹腔和腰肌也随之变化。笙演奏者进行吹奏时,上腹腔和肋肌要保证扩张后的状态,以匀速将气体呼出,这样的话腹腔和肋肌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相较于以上两种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科学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因此应用更为普遍。
(二)笙演奏中气息的运用
1.控制与技巧是关键。在笙演奏过程中,对气息的良好控制和对技巧的掌握尤为关键。在笙演奏时,通过感受气息的运动不难发现,要努力实现口唇和气息二者间的气力的平衡,才能实现对呼吸量的控制,保证结实有质感的音质和平整有力的气息。有的音的强弱程度和来去游走都需要演奏者控制把握好气息,充分体会气息控制和技巧运用对发音强弱的影响,才能使演奏有更高的水准。这也需要笙乐学习者长久练习,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自主掌握。
2.肺活量是演奏基础。肺活量是笙演奏的基础,由于笙是靠呼吸发声的演奏乐器,提到呼吸,就不能不提高对肺活量的重视程度。而且,由于笙是和声性乐器,每次按下去的音较多,所需要的气息量较大,因此,演奏更自然的当然是肺活量大的演奏者,如果肺活量小,就会很容易感觉疲累。因此,演奏者要想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必须通过锻炼改善肺活量,保证演奏平稳、连贯、自然,达到最好的状态。演奏者可以经常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或者多进行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
3.放松保持,演奏自然。在笙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放松的状态,做到松紧有度,一张一弛。笙演奏是一种肌肉运动下气息作用的结果。只有身心放松,才会获得自然流畅的乐曲表现效果。如果身心过于紧绷,就会造成肌肉僵硬、演奏困难等,以至造成演奏失败。身心放松时,身体各部位之间的配合会更加协调,演奏的效果相对于肌肉紧张时肯定会更好,演奏者也会进入更好的演奏状态,因此可以说,演奏者身心放松会对表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笙独奏曲《冬猎》的演奏分析
《冬猎》作为笙独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深受广大演奏者的喜爱,这首由文佳良先生独创的乐曲在民间广泛流传,现已被大多数音乐学院编入教材,并作为考级的基础曲目。文佳良先生作为地道的北方人,具有豪爽大度的性格特点,《冬猎》所要表达的就是鄂伦春族人在白茫茫的雪地之中追逐猎物的广阔情境,因此,该曲恢弘大气,充分体现出北方人民的豪迈之情。《冬猎》这首乐曲的曲调可分为四个段落,下文逐一分析:
(一)开头段落
乐曲的开头段落虽从弱拍开始,但在演奏时要用强音演奏,并逐渐加强,这一吹法对演奏者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演奏者在吹奏时不光要从弱拍开始强吹,还需利用指颤音以及吐音的演奏技巧并逐渐加强。演奏者在吹奏时普遍会先吹出一个音,再由弱渐强,或是用先发出气声的方式带出声音。然而,这两种方式并不能达到最优良的吹奏效果,演奏者需做到身姿挺拔,昂首挺胸吸气,并且将笙拿平,在吸气时,要把气往腰处吸,以此达到吸气充足的标准。而在演奏时,力道要往下走,使腹部有鼓起的感觉,嘴不可全包笙口,一定要微碰笙口。另一难点是指颤音部分,部分演奏者的指颤音部分总是演奏不好,很难将音颤起来。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使手指距离演奏孔更近一些,动作也不宜过大,频率需要加快,手指动作的大小与按压力度毫无关系,动作越大越显得演奏者笨拙,距离过远会使得演奏者的动作过慢。
(二)快板段落
1.轻松愉悦的结合音。经过开头部分的引入,乐曲进入了轻松愉悦的快板段落。在这一阶段文佳良先生利用了新的创作手法,在节奏音上添加了和弦,使音乐更加饱满,音色也更加明朗,使乐曲中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充分体现出北方人的性格特点。此段落主要是表现鄂伦春族人民在森林中追逐猎物的轻松心情,使人们感受到骑马追逐的愉悦心情,既然要表达出人民喜欢狩猎的性格特点,就要保证演奏者吹出的每个音都明晰清楚,并且要体现出人民性格跳跃的特点。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使每个音节都富于跳跃性,演奏者需形成良好的口缝,使唇肌能够更好地左右拉动,让两边的嘴角闭气,使口腔充分打开。在形成口缝的同时,要注意口腔内部的其余部位要处于放松的状态,为舌头留出活动的空间,只有舌头能够灵活运动,才能保证演奏者发出质量较高的音节。
2.激动人心的复调。《冬猎》复调部分的创作能够充分体现乐曲的激昂情绪,文佳良先生在此处表现出鄂伦春族人在狩猎中斗志昂扬的状态,乐曲旋律非常饱满。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的气息要十分饱满,同时,手指需要配合复调部分的旋律,还要注意乐曲强弱的转变。
(三)慢板段落
1.打音。这一段落主要体现鄂伦春族人豪爽的性格特点以及狩猎归来的欢喜场面,为了彰显热闹的场面,这里采用打音和爆花舌的技术。演奏者在吹奏旋律音的同时利用手指的灵活性,用外音衬托主旋律音,手指在音孔上迅速抬起,找到被热水烫到的感觉。演奏者在打音的同时也应加上爆花舌的演奏技巧,以此表现狩猎后的热闹氛围,由于此处技巧过多,演奏时要注意把握好自身的气息,在特有的重音上要表现豪迈的场面。
2.第一次转变。在这次转变中,文佳良先生将主旋律转变成宛转悠扬的旋律,体现出鄂伦春人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充分表现了乐曲的艺术境界。在这次转变中,要注意掌握好自身的气息,要将增长的音符演奏得更加饱满,让观众深刻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使人们都沉浸在音乐的氛围当中。
3.第二次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作者为主旋律中的音节创作了一段新的旋律,演奏者运用呼舌技巧,将舌头的运动速度提升至最快,形成舌奏法,这是笙的演奏中独具特色的演奏方式,能够使吹响的音阶更加轻快、跳跃并且具有连贯性。这种演奏方式主要体现出“碎”的特点,既要保证乐曲的轻快跳跃,也要确保乐曲并未因“碎”而乱。
4.第三次转变。在最后一次转变中,作者再次采用复调的手法,充分体现出音巢的展现力。这一阶段也是最能表现此乐曲特色的段落,该乐曲的创作者打破了传统的演奏方式,将原本的演奏主题变为复调,从而使笙的音色更加多样,节奏也更加分明,使观众的心情跟随音乐的强弱起起伏伏,让受众有不同的听觉享受。在演奏这一段落时,要注重手指与气息的配合,在切换音调时要注意避免出现痕迹,同时要保证气息的平稳。
(四)快板再现段落
文佳良先生在这一部分运用了轻松愉快的音节。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落时要注意吐音不可过于死板,要使其充满活力,要注重旋律的明晰,并且使每个音都富有弹性,乐曲的旋律要保持稳定,还要彰显出鄂伦春族人民的热情。娴熟的吐音技巧可以体现出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部分演奏者在演奏到这一阶段时容易出现舌头不灵活、手指操作不到位的现象。演奏者要想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就需要调整好自身的口缝与脸部位置。在热烈的结尾部分,要利用指颤音来表达乐曲热闹的氛围,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使乐曲达到高潮,在强而有力的曲调中结束全曲。
四、结束语
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一种,笙的演奏历史悠久,为了在今后的演奏中更加规范地应用相关技巧,本文基于演奏的基本方法以及呼吸、气息等相关技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笙演奏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罗乐.笙的演奏技法与表现特点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07):55-56.
[2]陈鹏瑞.论笙曲〈冬猎〉的演奏及体会[J].北方音乐,2019,39(014):57,61-61.
[3]赵柏鑫.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学实践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5,(24):20-36.
[4]宋扬.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学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1.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