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叫轮竹
用弹奏扬琴的工具琴竹,(两支竹片)在一个音上,或是两、三个音上双竹轮流交替击弦,这种技法,在广东丘鹤俦著之《琴学新编》(一九二一年出版)扬琴书中称为“密打”。在民间各地称呼颇多,有叫:滚打、轮打、滚轮等等。在效果上都是一样的。此种技法,它和古琴、琵琶的“轮指”效果相当,只是用琴竹来实现的。所以,在五十年代就将它统一定名为“轮竹”。
二、轮竹的产生和特征
用琴竹击弦,只能产生一个单音,用双竹击弦,只能产生一个和音,它不可能象弓弦乐器用一弓可以奏出一个长音。这不只是扬琴,也是所有弹拔乐器的共同短处。人们想弥补这些短处,于是就将每个单音连成一串,用以表现乐器内容需要,轮竹,就这样产生了。
轮竹可以是双竹交替击弦,也可以单竹连续击弦,但都应该是浑为一体的一串音响效果。它虽然可长可短、可密可散,但音与音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并在速度上、力度上具有技术上的统一和匀称。
在一定时值内,轮竹音的密度可以增减,以适应乐曲表现需要。或者说,在一定时值内,轮竹音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不可能是机械地固定。轮竹与某种连续的单音不同,所以,某种单音的连续,不应视为是轮竹。
例如:
双竹交替轮竹具体运用时,先用左竹开始轮动的叫左出轮,先用右竹开始轮动的叫右出轮。乍看好象没什么区别,实际是不一样的。如先用左竹开始,即为:
左竹在“5” 音上,右竹在“3”音上,这就是左出轮。
如先用右竹开始,即为:
这就是右出轮。
双竹交替轮竹在效果上,必须突出一个主音,适当减弱某支琴竹的力度,这是一种处理。如果考虑到用哪一支琴竹开始轮动,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因为,左出轮和右出轮所突出的主音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轮竹的种类和训练方法
轮竹可分为两类,一类用双竹交替击弦,一类用单竹连续击弦。双竹交替击弦,可以分为四种轮竹。
1.单轮
又称单音轮竹。双竹轮流在一个音上轮动。
2.双轮
又称双音轮竹。双竹轮流在两个音上同时轮动。
3.三音轮
又称三和音轮竹。一支琴竹轮在两音弦的交叉点上,可以出现一个双音,同时另支琴竹再轮某一音,双竹就轮动了三个音。
4.连轮
即连续轮竹。用于一小节以上的连续长轮。
单竹连续击弦,可以分为两种轮竹。
1. 左单竹轮
又称左单手轮。只用左竹连续击弦。
2.右单竹轮
又称右单手轮。只用右竹连续击弦。
单竹轮,在方法和效果上像琵琶的摇指,为了少分门类,又因为它有轮竹的疏散效果,所以,并入轮竹之中。
训练轮竹的方法,首先决定于用哪一种方法轮动。轮动有各种方法,总括可分两类:一是力点(支持点)在腕,一是力点在小臂。力点在腕,是从前普遍使用的方法,力点在小臂,是后来改进的方法。这两类方法现在都在使用。
力点在腕,就是用腕关节轮动。由于使用的部位小,轮动比较轻松,但在持续加速用力时费力,不如用小臂为佳。
力点在小臂的轮动,力点在肘前附近,以小臂带动腕子,腕不用力,保持松驰。小臂的部位较大,便于持久加速用力。
除以上两类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综合性的,击弦时用小臂,轮动时用腕子。也有在轮动时抖动小臂起轮的。这样做虽然可以有速度,但能量消耗太大。
训练轮竹,无论学习哪一类方法,都应从根本入手。就是:两支琴竹的击弦动做是否正确;手和臂是否放松(不要想保持弹力)。如果在这上有问题,轮竹是训练不好的。
训练轮竹,如果是无师自学,很容易走错路,造成音色难听,速度和力度也上不去。甚至两臂强直,手腕僵化,以致不能轮动。到这种地步就很难改正了。前面说过的两类轮动方法,主要因为使用的是两种琴竹。从前使用的是薄而软,外形弯曲的琴竹,而今天使用的是比较厚而硬,外形笔直的琴竹。薄而软的琴竹,击弦时琴竹头撞到弦上会自动弹起,使音色清脆干净。只用腕部轮动就够了。但不能快速,否则摇摇摆摆很难控制。为此才出现了比较厚而硬的琴竹,以适应速度和力度上的需要。这类琴竹只用腕力是不够的,所以把力点扩展到小臂来轮动。如果用这类琴竹用腕力轮动,是否可以,事实是可以轮动,但音质、速度、力度都不如用小臂为好。因为,较硬琴竹不是弯曲而是笔直的,在击弦时腕部向上动一分,琴竹头就要向上翘起十分(大约),翘起落下这段路程都占有时间,而用小臂轮动,琴竹头平起平落与琴弦距离较近,缩短了路程,所以,速度较用腕动为快。
训练用小臂轮动的轮竹,先要将琴竹拿好。大指和食指尖持住琴竹,不要捏紧,要使琴竹在手指上有很小的活动余地。腕部放松,大小臂放松后用小臂轻轻轮动。同时注意,击弦时要有弹力(一触即起)。先从双竹交替开始训练,轮不快不怕,轮慢是正常的。先松、先慢经过一段时间轮动,感到两手和臂部轻松,琴竹有了重量,此时才可试行加速,但不能太快,绝对不可硬上。感到吃力就从新放慢,这样反反复复,日积月累,才能逐渐训练好轮竹。
单竹轮的训练,无论是左单竹轮或右单竹轮,都应在双竹交替轮竹磨练得有些成就时,才可以进行练习。单竹轮,就是双竹交替轮竹的一支竹,所以,只要在原方法练习的基础上,将左右手轮竹分开练习就可以了,不必另找新路。
四、轮竹的运用
轮竹,是扬琴乐曲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技巧。它在运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就一般而言,可以概括为八种用法。用八句诗分述如下:
1.平静柔和车辘辘
轻松的单音轮竹和双音轮竹,都有平静柔和的效果,有如车声辘辘。单音轮竹更较为明显,故多用在情绪平稳的一串音中,模拟弓弦乐器的效果。
例如:广东古曲《雁落平沙》
上例中,长音符单音轮竹,是在乐曲趋于短暂的平静时使用的,有如胡琴用长弓取得柔和舒展的效果。乐曲中的短音符单音轮竹起到烘托、柔美、抒情的效果。
单音轮竹,由于它清淡有余,在使用时多加八度倚音以求烘托。
2.深情细腻连轮竹
连续轮动的单轮或双轮,叫做“连轮”。多用于一小节或几小节以上的连续轮动,以表现深沉、优美等细腻情绪。
上例是双轮连轮。
还有单双轮交替使用的连轮,就不举例了。
从上例可以看出,用连轮表现的如歌如诉的效果。连轮时一律都用右出轮或左出轮,会感到不便,故能顺势交换为佳。连轮在进行时,不但要注意力度的匀称,也要起伏有序,主次分明,不要是模糊一片。
3.复道交叉单手攻
乐句的句尾或乐段中出现的间奏,或两个声部进行时出现的长音,这种复道交叉都以用单轮竹为好。
4.异峰突起双轮速
双轮,在前面连轮中已介绍过,可以表现细腻幽深的效果。但把双轮的速度加快,力度加强到一定的程度,就犹如异峰突起、风云突变的效果。
快速双轮,与连续齐竹不同,它有轮竹效果,又无齐竹的生硬。
上例双轮,加强了乐曲情绪。在它前面用了一串齐竹,仍不如后面的双轮有力。但给双轮的出现创造了气氛。
快速双轮在运用时,可以有两种处理:一是用左出轮或右出轮开始轮动;一是先用齐竹一击,就势马上转为双轮。在很短的一刹那,双轮前加进来一个齐竹,效果就迥然不同了。
快速双轮,有时为了加强润泽效果,使用三音快轮,以取得硬度上稍减弱,和声上丰富的气氛。
上例,三音快轮,既有双轮的强力和速度,又有和声的润泽效果。
三音轮竹,用于连轮之中效果也好。但一般多做为三和音齐竹使用。
5.曲势上升疏后密
如前所述,轮竹轮动的次数是不固定的。轮动的次数少的疏轮(散轮),轮动次数多的密轮,都要以曲势的发展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乐曲在进行中,由徐缓推向高潮,其中可能有各种轮竹支持乐曲,最初优美平静,逐渐感情上升,轮竹也必须适应曲势由疏轮逐渐转为密轮。
有的乐段,也有的乐句,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轮竹在轮动上要能灵活地从乐曲需要出发,恰当地运用。
6.感情下降细中粗
这是指连轮而言。连续轮竹,多为表现优美细腻情绪,但到高潮以后,或是乐曲尾声,轮竹就应由细柔转为粗散。
上例是原曲高潮后尾声出现的连轮,应由细密逐渐放开转为粗散。
轮竹的疏密转化,有时就出在几个音上,甚至一个长音上,如能运用恰当,就会获得深入细致的效果。
7.流水行云分主次
乐曲在快速进行时,有时也出现一些轮竹。应主次分明,不应含混。
上例三音轮和双轮,在慢、快速乐曲中都曾出现主旋音不清。原因是该音为左手弹奏,力量相对比较弱。要使右手减弱力度以突出主调。但是,在乐曲快速进行时,就更容易含糊不清。所以,这种情况的轮竹,要事先做好训练。
8.春江一叶见功夫
在一首乐曲中,可能有多种轮竹出现。有的轮竹连绵轻柔如徐风拂面;有的轮竹刚直急促如风云突变;有的轮竹,由柔和转粗壮,由疏散转密轮;有的恰恰相反。如同,时而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时而异峰突起,燕去莺飞。所以,掌握轮竹,好似春江中一叶扁舟,要使春水船如同天上坐,必须刻苦训练,不怕风吹浪打,能渡过急流险滩,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中,应付自如,这就要看全面的轮竹技巧的功夫如何了。
作者简介:王沂甫(1917—1989),男,著名扬琴教育家、演奏家、理论家、扬琴教育事业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