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国扬琴的新声与心声
黄子倩、李鹏程 华音网 2023-02-01

金秋杭城,桂雨熏风,晴云轻漾。10月14日至17日由,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中国扬琴高端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扬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汇聚浙音,围绕扬琴音乐的创新之路畅读心声。一系列佳作的上演则呈现出扬琴在当代的新声。

中国扬琴高端论坛包括开幕式音乐会、新作品评选及解析、专家讲座、新作品展演、扬琴演奏及创作研讨等五项内容。活动从2021年12月份开始策划,在2022年3月发布举办信息并征集作品。活动得到了作曲家及扬琴演奏的热烈支持,共收到63部新作品。其中2022年创作的达到53部。

浙音院长王瑞的致辞揭示了本次论坛的主旨:“扬琴艺术的发展,印证了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交流超越隔阂,互鉴超越冲突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扬琴音乐在新时代需要守正创新,当代新作的积累对于表演艺术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在疫情对现场音乐交流造成阻碍的当下,项目负责人于海英教授团队能将这么多作曲家和演奏家团体汇于一堂。展演和探讨扬琴新音乐,实在是难能可贵。

开幕音乐会以“潮涌浙江”为主题,王甫建和周展指挥浙音民族乐队学院,炫动扬琴乐团担任主奏,上演的几乎清一色是王云飞为扬琴而作的新曲。作为当今民乐创作的新生代主力作曲家,王云飞兼任炫动扬琴乐团指导,确保了乐团对作品的准确诠释。无论是描绘江南小桥流水的《炫动江南》,还是激荡着宏大主旋律的《潮涌浙江》。都充分调动了扬琴独特的演奏技艺。全场的重头戏无疑是由炫动扬琴乐团总监于海英担任独奏的两部协奏曲,张弛自如的《西子》完美展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词意境。对于《太极》的精彩演绎则尽显于海英对多层结构的驾驭能力。

在论坛开始之前,主办方就线上征集了大量扬琴新作品,并对脱颖而出的佳作进行展演。在前期排练过程中,作曲家与演奏者们围绕作品进行了大量交流,在孕育新作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作曲家见识到扬琴的独特魅力后会激发后续创作,演奏者则能直面与传统音乐思维迥异的当代音乐创作观念。

入围的许多扬琴新作品在此次展演中获得业界内外好评,如刘青的《铮铮令》、王云飞的《十里红妆》、于洋的《西行》、熊俊杰的《草原》、罗石梁的《双松》、谭竹的《满哥哥鬼》,这为新作的进一步传播和提升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刘青说:“

本次论坛遴选出的新作品在作品题材上分别有西域、丝路题材的《漠舞》等;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风回绮袖》等;少数民族题材的《伊仁诺尔协奏曲》;大自然题材的《云游》;流行音乐风格的《西域狂想曲》等,体现出当今扬琴音乐创作的多元立意和追求。”

在论坛设置的讲座和研讨会板块中,多位在扬琴音乐创作和演奏事业中取得硕果的音乐家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仁们展开了深入交流。

作曲家、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分享介绍了京剧打击乐对他创作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影响,以及他如何将中国戏曲元素与现代音乐作曲技法有机结合的创作思路。他指出:“作曲家应该将不足变为优势,如常遭人诟病的民族管弦乐团便拥有独特的优点,比如弹拨乐组,再比如唢呐,我追求的是原始的、爆炸式的音响,并不追求协和。”

对于扬琴“新声”的创作,作曲家们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张朝教授认为:“扬琴是一件未来的乐器,未来性体现在四个方面:扬琴多声潜力的挖掘、向更专业化迈进、向经典作品迈进、向民乐的主流圈迈进。”郭鸣教授强调新作品的创作需要注意“是否发挥了扬琴的演奏技巧,是否具有扬琴独有的音乐语言。”王云飞教授则认为:“需要强调扬琴的个性,扬琴这件乐器融合度高,但与琵琶等乐器来对比个性不够强,所以要突出扬琴相对的优势,弱化相对的不足。”

之后,扬琴演奏家们也说出“心声”,针对这件乐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探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黄河会长对于演奏技法的训练也提出要求:“能快能慢、能强能弱、运用自如、左右全能,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对扬琴今后的改革提出想法:“扬琴的制音器现已逐步设立和完善,而泛音器和压音器希望也能逐步实现。”李玲玲教授提到:“我们的优势除了颗粒感还具有打击乐的属性,十二半音齐全可以演奏多调性,这也是令作曲家惊喜的地方。但扬琴作为中国民族乐器里面最年轻的乐器,传统作品的积淀是比较薄弱的。”新作曲的出现必然会对扬琴演奏者有更高的要求。对此,李玲玲教授指出:“打破以往的演奏习惯,提高多元音乐的把握能力,提高多种形式的演奏能力。”

本次中国扬琴高端论坛活动的开展有着双重意义:线下线上的观众们得以倾听一线音乐家的“心声”;业界同行们也进行双向深度交流,让扬琴艺术深入人心,引领扬琴持续地走在焕发“新声”的道路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