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站在扬琴艺术的巅峰,眺望——记扬琴演奏家吴军
于雨荷 方媛 华音网 2024-03-26

吴军艺术简历:1958年生,四川三台人,著名扬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新疆艺术学院、石河子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兵团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现任新疆扬琴学会会长、中国扬琴学会二至五届副会长。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五至八届理事,荣获省级、全国“德艺双馨”会员代表称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文联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2001年)、第八次(2006)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2014年两次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

2014年吴军在全国扬琴艺术节

1986年5月的一天,乌鲁木齐人民剧场,一场音乐盛典——新疆第三届“天山之声”音乐会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热瓦甫独奏、二胡表演、冬不拉弹唱……一段段悠美的乐曲让人听得如醉如痴。其中,一首塔吉克族风格扬琴组曲《鹰笛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尤其是他的扬琴演奏者那生动细腻的运竹姿势,洒脱豪放的表演风格,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吴军少年时期在和田留影

他,就是吴军。一个为新疆扬琴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一个把荣辱得失看得很淡的人,一个在困境中坚强乐观面对生活的人。

一、初识扬琴

吴军说,如果不是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如果不是因为看了舅舅的那场演出,那么他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位二胡演奏家,而不是扬琴。

上世纪六十年代,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风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让很多人失去了以往宁静、幸福的家园。吴军就是这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他的父亲因为出身不好被关了起来,母亲也被下放到连队,吴军也因所在的和田市红卫兵小学全面停课而无处可去。这时舅舅杨玉成找到他,把他领回了家。

舅舅是农三师二十二团基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成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革命宣传的需要进行文艺演出,为人民群众进行扬琴独奏或伴奏表演。舅舅经常带着吴军一起去演出。1967年的一个夏天,舅舅在台上表演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曲接着一曲。吴军在台下看,边看边咧着嘴笑,他觉得舅舅的表演很有感染力,举手投足间让人不由得陶醉。看着看着,吴军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舅舅是单独演奏,还是与他人合演,他手中的乐器——扬琴始终摆在舞台的中央位置。这是为什么呢?

舅舅告诉吴军,扬琴是一个乐队的核心,起着主场、指挥、压轴与镇台作用。那时,吴军并不明白舅舅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扬琴一直在舞台的中央位置,肯定很重要。于是,吴军作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他对舅舅说“那我就跟你学这个吧!”那年,吴军只有9岁。

人的命运往往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本来,我父亲是希望我学二胡的。他的二胡拉得很好,在上世纪60年代的兵团工一师一团几乎没有人不知晓。可我却阴差阳错地学上了扬琴。”

上世纪60年代物质相对匮乏。那时,不要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能拥有一件乐器都是非常奢侈的,也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吴军多么想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扬琴啊!可是没有钱买,舅舅只能用三合板、蜕皮的电线、废灯泡、竹筷等简易的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扬琴。尽管这架扬琴很简陋,音色也不那么纯正、悦耳,但吴军已经很满足了。他激动得小脸红红的,围着扬琴不停地转圈圈,然后,轻轻地拿起琴竹,敲响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音符。

“我跟舅舅学琴一直是很自觉、很愉快的状态,不像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父母逼着学的。我那阵没有人逼,高兴了就弹两曲,不高兴了就出去玩。”

在这种愉快、自觉的学习状态中,吴军进步很快,从一个对扬琴一无所知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能弹奏很多革命歌曲、样板戏的小琴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生迅速成长为和田地区非常受欢迎的小明星。

吴军的生命因为扬琴而充实;吴军的人生因为扬琴而改变。

二、少年识尽愁滋味

少年时期的吴军心愿很简单:能经常参加演出,有观众的鲜花簇拥和热烈的掌声已经很满足。那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还想象不出遥远的未来会怎样。可是,人生的转变却在一瞬间发生了。

吴军在兵团农三师文工团留影

1972年年初,为了繁荣文化事业,兵团所属的各级文艺单位相继恢复正常工作,沉寂了很久的各文艺单位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吸纳人才。当时,正在读初二的吴军因扬琴的演奏才艺被招入了兵团农三师文工团。

进入文工团后,吴军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艺术工作者,这也为他以后的扬琴演奏生涯打下了基础。“以前,我的表演几乎都是独奏,弹的多是一些革命歌曲、样板戏的曲调。到农三师文工团后,我的接触面比原先宽泛了很多,不仅有独奏,还有很多伴奏,这就对我在艺术表现和合作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接触到了正规的乐谱和音乐理论,而在这之前,我对这些一无所知。

吴军表现出了对新知识空前的热情,他就像一棵久旱干渴的小树苗,拼命地吮吸着知识的雨露。除了吃饭、睡觉,他把时间都用在了练琴、研习乐谱上。他希望能在扬琴美妙、清脆的乐声中找到美好的未来,希望能在农三师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1973年初春的一天,父亲的工作调动使吴军离自己的扬琴事业又更近了一步。父亲带着流泪的吴军离开农三师文工团后,吴军才知道,父亲调回到了他原来的兵团工一师一团子弟学校当音乐老师,考虑到儿子未来的发展空间,父亲把他也带了过来。事实证明,父亲的选择是正确的。

没过多久,兵团政治部文工团为壮大文艺队伍开始全面招考人才,吴军凭借一首扬琴曲《快乐的女战士》一炮成功,成为了兵团文工团杂技队的演奏员。

吴军考入兵团文工团时舞台留影

1984年王沂甫先生为吴军上课

如果把吴军比作一只帆船,那么此时的他正扬帆行驶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向着已知的彼岸快乐地航行。吴军喜欢这样的航行和探索。在这种航行和探索中,他找到了希望,也找到了快乐。可是父亲的突然离去,让这种快乐变得很短暂、也很残酷。

1975年4月3日,一向坚强、勇敢的父亲因“教唆犯”的罪名选择了自缢。一夜之间,吴军长大了,他默默地承受着所有的痛,将所有的苦痛化作学习的动力。吴军背着这个沉重的“政治包袱”,走过了近10年的坎坷人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开展平反冤假错案时期,吴军一位在富蕴县文工队的学生,托她在自治区政协工作的伯伯,在了解了情况后,为吴军的父亲做了平反工作。苦难折磨人,苦难也让人迅速成长。

三、曲折求学路

在兵团文工团最初的几年,吴军年年都要下团场为职工演出。这期间,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赞赏,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他依稀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欠缺,还需要不断学习完善。

1978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初春,上海音乐学院开始招生,吴军经过三番五次地申请得到文工团领导同意参加了考试。在初试中,吴军脱颖而出,顺利通过。可是在接下来的政治审查环节中,又因为父亲的原因,吴军被“刷”了下来。吴军为此痛哭、消沉过,可是经过了这么多,他已经能很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了。就在吴军非常沮丧的时候,主考洪圣茂、郭敏清老师给兵团文工团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吴军很有前途,建议进修一年。这一次,兵团文工团的领导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吴军在西安音乐学院时留影

吴军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的一年,我有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扬琴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打个比方吧,一个扬琴学习者,从开始到毕业,应有什么样的练习,什么样的规范,我非常清楚哪一步该做什么。不像以前,只是一味地弹琴,提到这些一无所知。”

如果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习,对吴军的音乐生涯是一个突破,那么进入西安音乐学院的学习,则使他的扬琴表演更趋完善,更趋完美。1983年,吴军顺利考取西安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的扬琴教育家王沂甫、刘达章教授等。

吴军在西安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刘达章教授(中)刘安良(右)

“在西安音乐学院的两年,是我的音乐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一个音乐家所需要的基本音乐素养都学到了。”

吴军在西安音乐学院的两年中,其他同学在床上睡得香甜的时候,他在埋头整理笔记;其他人在篮球场上玩得正开心的时候,他在专注地练琴,他的身影总是来去匆匆。寒暑假,他从没回过新疆,一到放假,他就赶紧背上行囊,到全国的各大音乐学院拜师学艺。他曾经在隆冬季节,在首都师范学院的琴房里,将三条板凳拼在一起,睡了40天,吃的也非常简单;他也曾经看过个别人的冷眼、吃过闭门羹,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住他求学的脚步,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吴军在天津音乐学院向郑先生学习“滑抹音”新技法

吴军不仅勤奋,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为此还闹出了笑话。1984年冬,吴军听说天津音乐学院的郑宝恒先生发明了“滑抹音”技法,便想去求教。“滑抹音”是郑宝恒先生花费多年心血刚研究出来的一种扬琴演奏新技法。就是利用特制的指套,戴在手指上,然后在琴弦上进行滑抹,这样可以使扬琴改变以往“直嗓子”的弊病,从而使琴音听起来更委婉动听、柔和细腻,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可这时了解郑老师的人告诉他,郑老师的夫人对他所收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点苛刻,不是谁都能做郑老师的学生的。吴军有些迟疑,可他太想学“滑抹音”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试试。于是吴军提了一兜子点心敲开了郑老师的家门,进门后他顺手将点心放到储藏室后就和郑老师聊起了扬琴。郑老师不仅艺术造诣高,对学生也非常好,而且,郑师母对他也很热情。吴军安心待了下来。白天,他就在郑老师的书房内练琴、翻阅资料,晚上就和郑老师学习“滑抹音”、探讨扬琴的发展未来。不知不觉,一个礼拜过去了,吴军基本掌握了“滑抹音”的技巧。他辞别郑老师,边往火车站赶边在心中温习“滑抹音”的弹奏技巧。这时,郑老师的儿子急急忙忙追上来,将他提去的那兜子点心交到他手上。本来,这是吴军买给郑老师的,可是他把这个事完全给忘了,刚去时没想起来,离开时也没想起来,郑老师的儿子把装有点心的旅行袋又送到他手上,他还是没想起来。就这样,他将点心又提回了北京。后来还是朋友发现的,袋子里点心都有点变质了。

四、快乐的拓荒者

我国传统扬琴因脱胎于曲艺和戏曲音乐而形成四大流派,即四川扬琴流派、广东扬琴流派、江南丝竹扬琴流派、东北扬琴流派,这些传统流派渊源深远,曲目丰富、人才众多。而新疆扬琴相对于这些传统流派,存在着严重滞后的现象。新疆扬琴主要运用在民族乐队的合奏中,极少独奏,多扮演陪衬、哄场、助势的角色,曲目也基本来自于十二木卡姆音乐,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流派了。那么新疆扬琴该如何发展,出路又在哪里?这是很多关心新疆扬琴的人要思考的问题。

吴军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尤其是拜访了那些名师后,他们的殷殷教导,语重心长,在吴军的心底激起了千层浪。“小吴,当务之急是如何使新疆扬琴尽快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跻身于中国四大扬琴流派之中啊”。

要形成一个流派,谈何容易?首先要有独具新疆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可是在新疆,保留下来的传统民族扬琴曲目极少,能步入专业殿堂的更是凤毛麟角。其次,要有大量的人才队伍来关注、整理、研究新疆传统扬琴,可是,后继乏人现象在新疆扬琴界非常突出。而且,即便这些都具备了,还要经过上百年的时间来检验。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第一个跳出来去拓荒。这时吴军勇敢地跳出来去承担了这个新疆扬琴拓荒的重担。

拓荒是辛苦的,吴军首先从新疆扬琴的曲目创作入手。他开始对新疆民族扬琴的历史和风格进行研究,在众多民族音乐专家学者的启迪指导下,将维吾尔族传统的十二木卡姆乐曲进行整理并改编为扬琴独奏曲,然后逐步扩充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如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弹唱、柯尔克孜族的库木兹演奏、塔吉克族的鹰笛吹奏等;内容上也非常丰富,广袤的沙漠、壮观的胡杨、辽阔的草原、巍峨的雪山,都是他倾力歌颂的。

吴军自述道:“1986年,是我创作热情最高涨的时候,每天晚上,我就在不停地试奏,不停地修改,根本没时间睡觉,困了就在沙发上丢个盹,然后再创作。曲子创作出来了,还要一式抄九份,寄给全国的九大音乐学院。乐谱是很不好抄的,一个音符、一个小点都不能出错。”这个过程给吴军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在创作过程中,他找到了自身的艺术价值,也找到了新疆传统扬琴的希望。

五、硕果累累满枝头

经过吴军艰苦卓绝的努力,新疆扬琴这颗“良种”不仅发了芽,开出了繁盛的花,还适时地结出了丰硕的果。1986年,吴军已改编创作了一百多首富有新疆特色的扬琴曲目。木卡姆音乐学专家万桐书审定吴军的新疆风格扬琴改编曲后,指出其曲目,既保留有木卡姆的音乐韵味,又创作出了适合扬琴演奏的赏心悦目的曲风,“为新疆音乐园地和中国扬琴音乐文献宝库又增添了一束绚丽的花朵。”1987年,中央音乐学院扬琴专家黄河撰文确认,新疆扬琴已建立。黄河认为,“挖掘、整理、研究传统的新疆扬琴,对于丰富整个传统扬琴艺术宝库来说,意义非凡,价值不可估量。”新疆终于有了自己的扬琴学派!

历年出版的新疆扬琴教材及演奏专辑

同时,在新疆扬琴理论研究、专著著述方面,吴军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他1986年的首篇论文《扬琴技巧在新疆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发表开始,共发表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杂技等各类文章与论文83篇、出版专著10余部,都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他所编创的百余首新疆扬琴的作品也先后被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作为教材选用。

针对新疆扬琴后继乏人的现象,吴军在从艺50年间可以说“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不断为新疆扬琴培养人才。他从参加工作伊始便在家义务教授一些扬琴琴童,所带数十名学生都是不收学费的,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都考入了全疆乃至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学习扬琴,为新疆扬琴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基石。从2000年开始吴军先后被新疆艺术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培养了一批扬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新疆扬琴人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人才毕业后充斥到全疆各专业演出团体、中职院校和高校中,为新疆扬琴的表演事业、教育事业、理论研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013年7月10日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团队与新疆扬琴名家座谈会现场

近年来吴军作为新疆扬琴学会的会长、新疆扬琴的领头羊,还非常重视与内地其他扬琴学派、高校扬琴教学进行交流,以提高新疆扬琴的知名度,促进新疆扬琴与新时代接轨、与全国接轨,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例如,2013年通过与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所带领的扬琴学术团队赴新疆采风、交流及对新疆扬琴课题的立项和专题研究等等。2016年7月,中国音乐学院扬琴教学系列教材《新疆音乐风格—扬琴演奏专辑》《新疆音乐风格—扬琴重奏、合奏演奏专辑》(李玲玲主编、吴军艺术指导)两张光盘分别录制出版。2017年《蝶梦飞竹——新疆风格扬琴重奏合奏曲集》(李玲玲编著)也正式出版。这些教材的出版充分说明了,吴军为之努力数十年的新疆扬琴作品已进入中国音乐学院的扬琴特色教学体系,也使新疆扬琴得以发扬光大。2023年在李玲玲教授的学科项目中,吴军的学生,新疆艺术剧院民乐团演奏家阿布拉江•阿布都克力木录制的《新疆扬琴“锵”演奏专辑》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扬琴系列教材之一即将出版面世。吴军也非常感激李玲玲教授及团队十年来对新疆扬琴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心血与做出的贡献。

吴军(左一)向李玲玲(右一)介绍新疆扬琴“锵”

李玲玲在会上发言

2023年8月1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第五次换届大会在京召开,吴军再次连任副会长。他说“艺术不是某个人的,是属于民族的、世界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艺术需要赋予一个注解,那么吴军的奋斗历程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艺术需要赋予一种色彩,那么吴军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最绚烂的那抹红。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吴军一直在眺望,眺望新疆扬琴的未来,眺望未来新疆扬琴的辉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