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扬琴在小型民乐队中的即兴演奏技巧与方法分析
张驰 华音网 2024-06-07

摘要:扬琴虽然在我国民乐历史发展中普及相对较晚,但其特殊的音乐演奏形式及独特音色,对扬琴的发展普及提供有力支撑,使扬琴在民乐创作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基于扬琴在小型民乐队中的演奏特点,分析扬琴即兴表演对演奏技巧与方法的运用,将从提升传统民乐的音乐艺术审美角度,解读不同技巧、方法在扬琴即兴演奏方面发挥的作用,对未来阶段更好提升扬琴的艺术表达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扬琴;小型民乐队;即兴演奏;技巧;方法

现今,传统乐器扬琴的普及,为民乐的创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对扬琴表演特点的分析,了解扬琴在小型民乐队中发挥的作用,并从即兴表演的视角,分析扬琴在小型民乐中的表演技巧与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前环境下小型民乐队对扬琴演奏的基本需求,便于加强对各类不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一、扬琴的艺术发展历史

扬琴在我国明代初期民乐演奏方面即有所运用。虽然,扬琴与钢琴在历史发展中属于相同音乐体系,但进入明代末期后,扬琴在我国民乐演奏方面的运用,已然脱离西方音乐艺术体系影响,在演奏形式及演奏技巧方面,融入部分古筝、琵琶的音乐演奏方式。清代初期扬琴仍然是我国传统民乐演奏的重要构成。但与明代扬琴艺术创作不同的是,清代初期的扬琴在共鸣箱、山口、马子、弦钉及弦轴等结构上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一改变充分拓宽了扬琴的音域,使扬琴能更好地配合笛子及二胡等乐器演奏。清代末期的扬琴在结构设计、演奏方式及演奏技巧的运用方面与现代扬琴演奏则极为相似。扬琴的保养技术也逐步成熟,使扬琴设计的材料选择及音域调整,不再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扬琴在我国近代历史的音乐艺术创作及表演方面始终承担重要角色,其委婉简约的音调及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扬琴的运用能更好地提升音乐艺术表达能力。因此,扬琴是我国传统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音乐艺术发展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也对现代音乐艺术创作提供重要内容参考[1]。

二、扬琴的即兴演奏艺术特点

不同种类的扬琴演奏特点也不尽相同。目前,扬琴主要有变音扬琴、全律活马大扬琴、电扬琴、筝扬琴及转盘转调扬琴五个常见种类。其中,变音扬琴应用历史相对较短,在结构设计方面,改变传统扬琴定音模式,通过调整琴弦的高度,可以针对扬琴音调进行转换。变音扬琴由于音域相对宽泛,在传统扬琴的基础上,进行音位及马子的重新排列。使变音扬琴的音乐变为四个八度,能更好地兼容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表演。所以,变音扬琴音乐演奏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可以在复杂的音乐环境下突出其核心音乐特色,提升民乐演奏的表达效果,使扬琴在小型民乐队的即兴演奏方面呈现出更为和谐的演奏场面。全律活马大扬琴改变了传统扬琴对榫卯结构的运用,采用铝合金支架作为主要的结构支撑。不同于变音扬琴的转调设计,全律活马大扬琴采用由高到低逐级递进的调音设计方案。该设计在有效提升微调控制效率的同时,为音量的转化及发音灵敏性的提升夯实基础。因此,全律活马大扬琴更适用于多乐器合奏的表演环境,通过琵琶、笛子等音乐的衬托,能加强全律活马大扬琴音乐表现力。另外,全律活马大扬琴由于设计结构相对特殊,在独奏的即兴表演方面同样可以呈现较为良好的效果,其独特的低音音域,能增强音乐表演的节奏感。电扬琴是扬琴现代化设计改造的一种新形式。与常规概念上电吉他、电子琴不同的是,电扬琴虽然也采用拾音器及放大器结合的设计方案,但在音色的处理方面,电扬琴更多的是对音乐张力的强化。而电吉他与电子琴,则注重对多音律合成效果的突出,以此,表现在不同音调下音乐结构衔接的紧密性。电扬琴的调音设计,采用传统扬琴的设计方案,但在扬琴琴弦的设计方面,却对数量进行一定的削减。之所以采用这一设计方案,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电扬琴的拾音器及放大器的音乐信号采集范围相对有限,无法对传统扬琴中部分的音调及中音调的音域进行转换,盲目地照搬传统扬琴设计方案,容易导致扬琴在即兴演奏过程中产生节奏混乱的问题。二是电扬琴的使用大部分用于培养民乐队其余音乐的演奏,通常不作为独奏进行表演。所以,为有效控制音域重叠或音色冲突问题,进一步采用减少琴弦数量的方式提升电扬琴的音乐表现效果。电扬琴在独奏方面,适用于对高音域、中音域的音乐演奏。其中,电扬琴低音域演奏虽然能保持较为浑厚的低音效果,但部分节奏风格较快的音乐演奏,则不适用于电扬琴独奏。筝扬琴是基于古筝的演奏特点,将两种演奏模式进行融合,使扬琴演奏更适用于小型民乐队的艺术表演。筝扬琴的结构设计,同样参考传统扬琴的设计方案,对于保持扬琴演奏的音乐特色提供支持。但在曲调的控制及转调的选择方面,筝扬琴则可基于古筝的音域进行合奏,使筝扬琴的即兴表演方面具有更宽广的音域空间。从艺术表演特点来看,筝扬琴虽然在大型民乐队的表演方面,可以有效配合小提琴、箫及二胡等乐器,但传统大型民乐队的艺术表演,由于音乐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对筝扬琴的音律形成覆盖,不利于强化筝扬琴的核心艺术特色。转盘转调扬琴改变了传统由高到低的结构设计方案,采用多个不同结构相互衔接的方式进行结构设计。支撑结构也将木质结构与铝合金结构替换为铁质材料。转盘转调扬琴的主要优势,是能随时进行转调的切换,避免复杂的音乐结构衔接,在音乐细节的处理方面,更容易掌握部分较为基础的音乐节奏。所以,转盘转调扬琴在小型民乐队的即兴演奏方面,能更好提升音乐环境的契合度,使音乐艺术表演效果得到充分提升。综合以上内容来看,不同种类的扬琴在音乐艺术表演方面呈现效果有所区别。但扬琴音乐艺术表演的本质,仍然是基于加强音乐环境的渲染,提升音乐艺术的内在感染力。所以,扬琴在小型民乐队中的即兴演奏的技巧、方法应用方面,同样要考虑不同种类扬琴的艺术表演效果[2]。

三、基于扬琴在小型民乐队中即兴演奏技巧及方法

(一)单音

单音在扬琴的小型民乐队即兴演奏方面较为常用。单音演奏能更好地突出扬琴音乐结构的张力,通过融入多种不同音乐元素,强化对音乐旋律的装饰效果,使扬琴的音乐节奏,能控制在相对平缓的阶段,进一步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所以,单音演奏通常在表现自然生命力方面具有更好的表演效果。单音的演奏方法,需要演奏者能科学地把控敲击琴弦的强度。若敲击琴弦的强度过高,则容易造成严重的音乐节奏延迟问题。如未能有效提升琴弦的敲击力度,扬琴的音律则容易被其余乐器所覆盖。另外,针对不同种类的扬琴单音演奏的控制,需要考虑不同种类扬琴的演奏特点。例如,全律活马大扬琴要求演奏者能在有效掌控音乐节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琴弦的敲击力度,突出全律活马大扬琴浑厚的低音特点。在电扬琴的演奏方面,演奏者则需要对敲击的强度进行降低,确保拾音器音律采集的真实性,从而提升扬琴的即兴演奏效果[3]。

(二)双音

双音演奏也是扬琴小型民乐队即兴表演的常用技巧之一。不同于单音演奏对音调的处理及节奏强度的控制,双音演奏对于环境氛围的烘托具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其演奏处理应注重强化对升调、降调的控制。基于调整升调的变化,实现对演奏气势的增强,以此,提升扬琴演奏的环境氛围感。双音演奏对于演奏者的手指灵活度具有严格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双音演奏通常需要对部分转调的音乐细节进行处理,若演奏者无法保持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及转调处理的及时性,则可能影响扬琴即兴演奏的实际效果。所以,双音演奏相比单音演奏的难度更高,对于肢体灵活性、协同性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其中,筝扬琴由于采用古筝音律设计,所以在双音的演奏方面,应注重对各个主要音乐节点中衔接音律衔接紧密性的提升,提升双音演奏的实际连贯性,避免双音演奏产生走调或音乐节奏空泛的问题。

(三)轮音

轮音一般在多乐器合奏方面较为常用。轮音的演奏通常具有音色悠长及音律绵软的基本特点。所以,扬琴的轮音演奏在表达个人情感及环境意境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由于轮音的演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且中音与高音的切换需要进行相对复杂的转调处理,通常演奏者对于音乐结构中部分细节性内容的处理具有极高的要求。譬如,在部分扬琴的轮音演奏方面,由于演奏者缺乏转调处理的经验,加之对于统一音色的控制存在部分细节性问题,容易产生轮音处理结构不均衡问题,各个不同音乐区间的节奏衔接较为困难,难以进行较为舒缓的音乐节奏表达。音律结构也存在较多的杂音。因此,扬琴演奏的轮音处理,要在保持节奏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基于中音或高音的转调过渡进行连贯敲击,保证各个节点音色衔接能形成行云流水的效果。此外,在变音扬琴与转盘转调扬琴的轮音演奏方面,演奏者不仅要控制高、中及低音的动态变化,同时,也要针对音律中的杂音做好处理,保证轮音演奏能呈现相对饱满的效果[4]。

(四)弹轮

扬琴弹轮演奏技巧一般应用烘托较为紧张的环境氛围。弹轮由于节奏较为密集,加之对于音律的处理必须保持短、明、快的特点,演奏者需要具备极强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能在各个不同音乐节点进行切入,并在完成节奏合奏的同时,快速进行转调的处理。弹轮的演奏方法一般有三种较为常用的方式。首先,二指弹轮要求音乐节奏具有阶段持续性。对于音乐的处理,应在各个节点保持相同的节奏控制,利用食指与拇指的配合,实现对弹轮技巧的运用。其次,三指弹轮对音乐内容的丰富性具有更高的要求。但与二指弹轮不同的是,三指弹轮基本节奏的处理相对较为固定,在部分节奏处理方面,需要运用do、re、mi、fa、sol、la、si不同音符的转换,实现对扬琴民乐合奏效果的强化。三指弹轮由于节奏处理强度较高,通常在短时音律弹奏方面较为常见,对于演奏者体力消耗相对较大。最后,三点固定弹轮是在原有二指弹轮的基础上,将拇指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食指与中指的配合,实现对扬琴转调的处理。另外,筝扬琴与全律活马大扬琴在应用弹轮技巧方面,技术应用难度相对较高,不仅要注重对单一节奏的控制及做好对弹轮技巧的运用,同时,也要针对转调的处理,加强对尾音部分节奏音长度的降低,避免在尾音的处理方面产生杂音的情况,充分实现对弹轮音乐节奏的扁平化处理,从而保证弹轮技巧的运用能充分契合扬琴即兴演奏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提升弹轮技巧的应用效果,弥补音色方面的不足[5]。

(五)拨弦

拨弦通常用于对复杂音律元素的处理。通过加快演奏节奏及音律节奏,提升扬琴演奏与其余民乐之间的表演契合度。例如,在与琵琶、二胡或唢呐等乐器的合奏方面。扬琴的拨弦一般在单音律环境下表现得更为突出。此时,主要通过拨弦的方式,加入一个不同和弦旋律,使其与其余乐器形成双向交互。拨弦表演方法的运用,通常采用双拨弦、单拨弦、交替拨弦与滑拨弦四种方式。双拨弦在扬琴合奏方面呈现效果相对较好,在扬琴即兴演奏方面也较为常用。单拨弦同样适用于民乐合作,其处理难度也相对较低,便于对核心技巧进行掌握。交替拨弦则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求演奏者能充分保持肢体的协调,同时,也要求演奏者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适当地对交替拨弦的方式进行调整。滑拨弦在扬琴的独奏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优势是节奏连贯性较强,能实现对多个不同音域视角下的表现展示,对突出扬琴独特的音色具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拨弦演奏需要注意的是,拨弦的角度与力度,对于拨弦节奏的处理及音色表达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不同角度的拨弦技巧运用,对于演奏者演奏方式的运用也具有多种不同的要求。

(六)泛音

扬琴的泛音技巧运用,可以提升扬琴演奏的节奏适应能力。其中,泛音的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琴弦的震动幅度,使单一音符形成完整的结构串联,突出各个音符在音色上的差异。换言之,扬琴的泛音技巧的运用,通过强化差异化的音乐表达,使扬琴的演奏音乐沉浸感、代入感得到充分强化,有效弥补各个民乐之间在音律衔接上的不足。扬琴演奏对泛音技巧的运用,需要在音律处理方面突出柔和、缓慢及空灵的基本特点,通过双手食指、拇指及中指的相互配合,实现对尾音节奏旋律的处理,避免在尾音的处理方面产生杂音。另外,泛音表演较为适用于全律活马大扬琴、变音扬琴及电扬琴的音乐演奏,筝扬琴与转盘转调扬琴由于在低音处理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环境,所以对泛音技巧的运用缺乏内在情感的表达,无法充分契合多种不同民乐相互融合的合奏环境。当然,扬琴泛音技巧并非直接将筝扬琴与转盘转调扬琴排除在外,在部分音乐独奏及双乐器合奏方面,筝扬琴与转盘转调扬琴同样可以运用泛音技巧,强化民乐演奏的艺术表达[6]。

(七)颤音

颤音也是扬琴演奏的主要技巧之一。颤音的处理不同于常规意义上对泛音技巧的运用,颤音需要通过不同音符的交互,实现对部分颤音效果的实现。例如,在与二胡的合奏方面,扬琴颤音技巧的运用,先要明确一个单一音符的结构,通过对单一音符与多个不同音符的交互,实现对扬琴颤音处理。例如,将音符5作为主要结构。在扬琴颤音的处理方面,则要将音符4或音符6作为交互条件,通过在4-5-4-5-4之间的音符转换,实现对颤音节奏的处理。颤音技巧的运用同样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以高音见长的电扬琴、筝扬琴及转盘转调扬琴的处理效果相对更好,能进行相互配合的乐器也相对更多,能实现对多种不同音符元素的有效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扬琴在小型民乐队中的即兴演奏,对于演奏者核心技巧的掌握具有极高的要求。演奏者必须根据演奏环境、音乐节奏及乐器的变化,合理地对演奏技巧的运用进行优化,并做好前期阶段对不同种类扬琴的调试,确保扬琴在小型民乐队中即兴演奏,可以呈现更为良好的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申雨恬.从扬琴协奏曲《狂想曲》看扬琴中西合璧的独特性[J].黄河之声,2021(19):33-35.

[2]彭勇.四川扬琴当代传承传播多维视角研究[J].音乐探索,2021(4):95-102.

[3]韩晓莉.首届全国师范院校扬琴教育教学研讨会议综述[J].中国音乐,2021(4):205-208.

[4]杨柳.扬琴协奏曲《大武山蓝》的本体研究与演奏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21.

[5]杨佳帅.考虑摩擦的扬琴机器人运动参数识别及轨迹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21.

[6]周天星.广东“双七型扬琴”定调、定律研究[J].中国音乐,2021(1):163-175.

作者简介:张驰(1994—),女,山东招远人,演奏员,学士,主要从事扬琴演奏、乐队与合唱指挥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