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叙述了新疆扬琴地方风格领军人物吴军的艺术人生。他青年时代求学于大江南北,两度进入音乐学院深造。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他在短短五十年间将鲜为人知的新疆扬琴继承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扬琴体系中的重要地方风格之一,融百家之长,纳地域特色,扬疆乐风采,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本文从新疆扬琴风格曲目创编,教材、书籍、曲集、音响出版,学科研究,文章发表,教学培养,赛事获奖等多方面论述了吴军为新疆扬琴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新疆扬琴发展到如今高度的精彩历程。今夕中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广泛将其作为研究课题,中国音乐学院也为新疆扬琴出版CD光盘、书谱、系列教材等。
关键词:新疆扬琴;继承发展;吴军
在塞外、在新疆的文艺界,尤其是音乐艺术界中,扬琴艺术家吴军该是年纪最轻、职称最高、成就最显赫的一位了。他不到三十岁就晋升为副高,不足四十岁已评上正高。
他的成名及大有作为,全仰仗于一架扬琴。以孩提时自制的木板琴到一般的普通琴,再到较为成熟的402改良琴。他像对待恋人一般,与扬琴朝夕相伴,为自己带来了精彩别样的艺术人生。
人琴相恋,古今有之。钟子期与姜子牙琴奏《高山流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琴奏《凤求凰》;蔡文姬操焦尾琴奏《胡笳十八拍》。“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吴军的大半生也是借助于一架琴来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愫。
少年“小红花”
原籍在四川三台,然在“歌舞之乡”新疆和田度过童年的吴军,有着敏锐的音乐天赋,又耳濡目染于少数民族的多彩音乐世界。渐渐地,民族乐器倾诉内心情感的音乐梦想就在他小小年纪的心里发了芽。他的艺术人生起源于他舅舅的启蒙,舅舅送给他人生第一台扬琴也是舅舅亲手制作的。最初没有钱买琴,舅舅就对照现有的扬琴照猫画虎,用简陋的三合板作琴面,蜕皮的电线作琴弦,废灯泡的底座作琴码,为他制作了他人生中第一台“再土不过”的扬琴。当拥有了自己的扬琴后,他便用竹筷自制的琴竹敲开了扬琴的艺术殿堂大门,自此乐此不疲,畅游于他五彩斑澜的音乐世界中。
2011年新疆电视台录播《在那遥远的地方—访谈吴军艺术人生》演奏照片
吴军11岁与刘德海及中央芭蕾舞团在和田为外国友人演出后被接见的场面
正是这台舅舅自制的扬琴为吴军呈现了一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凡百一新的音乐之路。他坚定地沿着此条道路往下走,由此一发不可收拾。9岁进入当地“小红花艺术团”。12岁被邀请与和田“新玉文工团”及出国在和田转机逗留的“中央芭蕾舞团”一起合作演出。14岁被吸收进入新疆兵团农三师文工团工作。16岁考取了兵团政治部文工团杂技队。自豆蔻弱寇之年就涉足于专业文艺团体。
在新疆众多民族音乐专家学者的启迪与指导下,吴军开始尝试改编整理维吾尔族传统十二木卡姆乐曲,稍有收获和成果后便渐渐延伸到移植编配一些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民歌、曲调在扬琴上演奏,如传统的冬不拉弹唱、库木兹唱演、达斯坦、埃提希亚表演、鹰笛吹奏等。新疆地区这些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民族音乐为吴军新疆扬琴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且充裕的养分。
青年求学路
为了尽快完成新疆扬琴原生形态编曲与业余演奏水平向着更高层次的扬琴专业作曲与演艺舞台的跃进,吴军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通过造访音乐高校,结拜名师,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与心愿。他相继于197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师从于洪圣茂、敦敏清;1983年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于王沂甫、刘达章、刘安良;后来又自费求学于我国第一代扬琴艺术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钱方平、天津音乐学院郑宝恒、中国音乐学院项祖华、中央音乐学院桂习礼等。是他们在吴军艰辛求学的过程中给他力量,是他们竭力倡导与帮助吴军积极发展新疆扬琴地方风格,是他们鼓励他逐步构建完整的新疆扬琴艺术体系。吴军也非常感谢在他艰辛求学路上,这些让他敬佩的前辈和同仁的慷慨相助。
机灵聪颖、业精于勤的吴军,视新疆扬琴艺术事业如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贵。他痴迷并沉醉于新疆民族音乐的汪洋之中,无穷尽地汲取着民族音乐文化之特殊韵味。实践与理论两手抓,一手抓艺术实践,他将优秀传统之作反复尝试,思考如何巧妙地用于扬琴,整理改编扬琴专业曲谱,以供音乐院校或文艺团体所用;一手抓理论研究,撰写大量论文发表于各报刊,自费出书造册,积累大量理论文章和扬琴曲集。如他编著出版的《新疆扬琴曲选》《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扬琴曲45首》《新疆音乐风—扬琴曲选百首》《扬琴双音琴竹训练曲集》等扬琴书籍,以及《扬琴技巧在新疆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扬琴持竹法与手的动态》《扬琴调音与琴竹放置架》《扬琴音色问题探微》《锵简介及源流》《论中国扬琴乐改与科研》《论中国新疆扬琴》等127篇各类艺术文章,包括音乐评论、舞蹈、杂技、声乐、器乐方面的丰硕成果。吴军虽然从事的是扬琴艺术事业,但他几十年来,一直就职于兵团杂技团,在杂技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丰硕的成果。
王沂甫为吴军上课
刘达章、刘安良为吴军上课
从扬琴业界的传统观点看来,中国扬琴学科分为四个流派,即四川扬琴、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与东北扬琴流派。在吴军等人四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钻研下,新疆扬琴地方风格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迅速崛起,逐渐形成。1988年中央音乐学院首届扬琴专业硕士研究生黄河的学位论文《从扬琴音乐创作来看扬琴艺术的发展》中论述道:“就仅以吴军所编著的《新疆扬琴艺术及曲选》一书中收集到的、纯粹传统新疆扬琴曲就多达45首,这种数量是我们熟知的四川扬琴、丝竹扬琴、东北扬琴的传统创作无法相比的。”黄河认为:“挖掘、整理、研究传统的新疆扬琴对于丰富整个传统扬琴艺术宝库来说,意义非凡,价值不可估量。”天津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郑宝恒教授致函:“本人培养的扬琴研究生、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师黄河,在他为今年即将举行的研究生硕士论文答辨会所撰写的毕业论文中,在论述新疆扬琴艺术特点时,曾引用了吴军同志最近编著的《新疆扬琴演奏艺术及曲选》书稿中的某些章节。我作为该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认为吴军同志所编著的新疆扬琴书稿,在介绍新疆扬琴艺术特点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代表性。所以,我和研究生黄河研究后在其毕业论文中决定加以引用。”吴军的恩师西安音乐学院王沂甫、刘达章为他们的得意门生在其毕业纪念册师长赠言中也欣然题词,这些对日后吴军在扬琴艺术道路发展方面都给与了极大的鼓舞。
令人欣喜的是,原本鲜为人知、无人问津的新疆扬琴经吴军等人的拓荒耕耘,30多年后成为当今中国扬琴体系中一个重要地方风格。新疆扬琴曲已成为中央、中国、天津、上海、四川、广州星海、西安、沈阳等音乐艺术学院广泛使用的教学曲目。在权威性的音乐高校汇编中《扬琴创作目录索引619首》冠于吴军名下的新疆扬琴曲目就有近十分之一。2016年出版的《华乐大典》扬琴卷“扬琴曲目索引”(990首)中收录发表的新疆扬琴曲目索引就有107首之多。近20年里,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硕士研究生研究吴军新疆扬琴的毕业论文及教授专论有:《论吴军新疆扬琴艺术的演奏技巧与民族特色》(方媛)、《新疆扬琴研究》(张莉)、《新疆地域性曲风在扬琴中的表现—新疆扬琴曲“舞风”的个案分析》(王一时)、《中国新疆扬琴研究》(王小庆)、《从“瀚海绿魂”看新疆扬琴地方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付雅璐)、《探析扬琴组曲〈鹰笛恋〉的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李延争)、《扬琴新作舞风的创作技法与艺术特征研究》(刘大坚)、《奏响在“丝绸之路”上的扬琴艺术—评蝶梦飞竹——新疆风格扬琴重奏合奏曲集》(吴璜璜)、《新疆风格扬琴作品分析与诠释—以〈舞风〉〈鹰笛恋〉为例》(台湾:官楹晏)、《扬琴组曲〈鹰笛恋〉的音乐特征和演奏诠释》(王一洋)、《新疆琴声扬神州—访中国著名扬琴艺术家吴军》(徐艺芳、付雅璐)、《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在扬琴作品中的运用分析—以〈舞风〉为例》(于子珺)、电视片《新疆扬琴之子—吴军》(导演:柳国恩)、《在那遥远的地方—访谈吴军艺术人生》(导演:李强)等。以上的理论研究与媒体专访均是对以吴军为代表的新彊扬琴地方风格的作品及其音乐特征所做出的系统介绍、分析与研究。
对于这位年轻有为、成绩斐然的新疆扬琴艺术家,音乐业界专家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赞誉。木卡姆音乐学专家万桐书在审定吴军和孙荣1994年出版的《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扬琴曲45首》书谱并在“序”中评价道:“新疆扬琴演奏家吴军,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新疆扬琴演奏、曲目编创,并为新疆扬琴艺术流派的发展辛勤耕耘,做出许多可贵的成绩。回忆多年前,曾见到过他与孙荣合编的木卡姆扬琴曲初稿,反复听过试奏录音,并一起探讨如何解决扬琴演奏木卡姆的微分音律和某些旋律华彩等问题,感到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并盼望早日成果”,并指出其曲集:“是一本既保留有木卡姆音乐韵味,又适合扬琴演奏的赏心悦目的曲目”“他为新疆音乐园地和中国扬琴音乐艺术文献宝库又增添了一束绚丽的花朵。”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郑宝恒生在吴军编著的《新疆扬琴曲选》序言中高度评价:“这是一本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和学习新疆扬琴的好教材,也是新疆扬琴的奠基专著。”“更可贵的是吴军有一颗为新疆扬琴艺术献身的事业心,他誓言要把新疆的扬琴艺术推向新的高度,因而他刻苦奋进,锐意钻研新疆扬琴的演奏技巧,乐曲编创和理论,并已取得不少成果。”“在祝贺本书出版的同时,也由衷地祝愿吴军谦虚谨慎,再接再厉,把新疆扬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并为书谱欣然题词“好一朵艳丽的新疆扬琴艺术之花”。
正因为吴军卓有成效地发掘整理出不计其数、极具价值的扬琴音乐宝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传统、积极实践,逐渐为扬琴业界贡献诸多扬琴创作与演奏艺术精品,如扬琴独奏与管弦乐队《舞风》(姜一民作曲,吴军订谱)、塔吉克风格扬琴组曲《鹰笛恋》(宫积冰、吴军作曲)、《塔什瓦依》(吴军演奏谱)、扬琴三重奏曲《天山情》(郑宝恒吴军改编)、扬琴三重奏《欢庆》(洪圣茂、吴军改编)、扬琴二重奏《瀚海绿魂》(陈启云吴军作曲)等,这些新疆扬琴作品在新疆兵团、自治区乃至全国获奖。
1982年吴军在新疆首届民族器乐比赛中演奏《美丽的天山》
吴军在第三届《天山之春音乐会》上演奏扬琴组曲《鹰笛恋》
赛事结硕果
1982年,吴军改编的《美丽的天山》获新疆首届民族器乐比赛“优秀创作奖”,他也因此曲荣获2021年新疆兵团文艺贡献奖;1986年,他与宫积冰合作的扬琴组曲《鹰笛恋》获新疆第三届《天山之声》音乐会创作二等奖等三项大奖;1988年,他与陈启云合作的扬琴二重奏《瀚海绿魂》获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比赛作品奖等诸多奖项,此曲也在2021年荣获兵团文艺佳作一等奖;1993年,他与崔旋合作的扬琴独奏曲《牧歌声声甜》获全国“中音杯”创作三等奖;2014年,他与姜一民合作的扬琴与管弦乐队《舞风》获得新疆兵团省级“绿洲文艺奖”。
吴军不仅从事发掘整理、改编与扬琴器乐作曲,还不间断地借鉴国内外现代音乐艺术手法,大胆改进创新扬琴演奏技法。通过运用更适合的演奏技法,使新疆地方风格扬琴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与艺术表现力。经他之手创新改编用于扬琴上的新疆少数民族乐曲,都展现得更为独具匠心、与众不同,同时这些曲目也展现了他赋予其别具一格的艺术思想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扬琴与管弦乐队《舞风》作品在创作中,根据扬琴的演奏特点,作曲家姜一民采用了大量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及音乐特征,突出表现一种欢快及新疆维吾尔歌、舞、乐合而为一的艺术特色。作曲家在技法上,运用最具新疆民族音调特点的增二度音程和小二度,构成一个三音列的音组合(即旋律主题6—1—b2—3—4—#5)。在这三音列的音组合的扩展中,就不可能出现大二度这一重要的音程,这即是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的“自我限制”。吴军对《舞风》扬琴独奏部分在演奏技法等方面也做了认真的调整与编订。该曲从1990年以扬琴与管弦乐队版本首演到2014年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家芮雪将其移植编配为扬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版本并在中国音乐学院《“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十年庆典音乐会中由吴璜璜上演。经历了24年,该作品也发展出了带有钢琴伴奏的扬琴独奏版、扬琴与管弦乐、扬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等多个版本和演出形式,演奏此曲多达数十场。由此可见《舞风》得到了扬琴演奏家、专业作曲家的关注和青睐。该作品的理论研究数量之多,成果丰硕,也是笔者难以想象的。
蝶梦新征程
2013年7月的一天,吴军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扬琴教授李玲玲的电话,李玲玲兴奋地告诉吴军:“我刚从学院的科研处出来,我申报的课题被批准了。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想到了新疆扬琴,我要带着课题组去你们新疆采风调研。亲身的体验一下遥远的天山神秘感,看看你们多年来对新疆扬琴的研究情况,以及近来的发展状况。”吴军从事的新疆扬琴定格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平台上,新疆扬琴艺术从此又上了一个台阶。2013年7月9—14日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课题组一行四人赴新疆及兵团调研,他们调研的课题是“扬琴演奏艺术精髓传承教学体系研究—与新疆扬琴名家对话”。2013年7月10日,吴军主持了由兵团文联、兵团音乐家协会、新疆扬琴学会、兵团杂技团联合举办的座谈会。兵团新闻办权威发布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艺术家作品进入我国高等音乐学府”后。搜狐、中国日报网、胡杨网、天山网、星岛环球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新疆新闻网等全文转发。新疆电视台、兵团电视台播出专题及新闻。2013年8月26日新疆电视台《在那遥远的地方》(第669期)栏目播出专题节目,采访了李玲玲、吴军等新疆扬琴代表人物。之后,吴军应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课题组之邀,负责参与新疆扬琴课题的录制、整理和编撰工作。通过李教授课题组几年的努力研究,2016年7月15日,中国音乐学院正式出版发行扬琴教学系列教材《新疆音乐风格—扬琴演奏专辑》《新疆音乐风格—扬琴重奏、合奏演奏专辑》,2017年《蝶梦飞竹—新疆风格扬琴重奏合奏曲集》(李玲玲编著)正式出版。参与创作的新疆扬琴艺术家、作曲家及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有李玲玲、吴军、李耿瑞、陈启云、宫积冰、赵国华、王明光等。与此同时,在李教授带领的《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努力下,在中央电视台CCTV15频道《风华国乐》上陆续播出了由吴军等创作的新疆扬琴重奏《天山情》《冬不拉弹起来》《哈萨克少年圆舞曲》《玛依拉》《黑力其汗》《婚礼》《达坂城》《东疆舞曲》等作品。2017年李玲玲教授改良的新疆扬琴“蝶梦锵”研制成功并使用于中国音乐学院扬琴特色教学中。2018年12月,在由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扬琴教学与实践研讨会系列活动”中,吴军告诉记者说:“在排练时,我亲眼所见硕士研究生张钰阳同学在新疆扬琴‘蝶梦锵’上熟练并完整地演奏《塔什瓦依》时,真是让我既惊奇又非常的激动,我当时就对张钰阳说:你是我从艺四十多年来看到的汉族同学在新疆扬琴‘蝶梦锵’上完整演奏新疆扬琴传统曲目《塔什瓦依》的‘第一人’,真是非常的不容易。”记者茫然地问道:“她们都是从事扬琴演奏的,为何‘非常的不容易’?”吴军解释道:“扬琴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世界各地的扬琴在称谓上就有所不同,音位排列也不同,同是中国扬琴也有很多音位排列不同的品种。就新疆扬琴‘碟梦锵’和我们现在全国通用的‘402型扬琴’而言,虽说都是扬琴,两者之间在音位排列上也有所不同,前者音位排列为‘横向五度,纵向小二度’,而后者排列为‘横向五度,纵向大二度’,就这‘一大’‘一小’把两种扬琴在音位排列上变成完全不同的扬琴品种,所以我说她真是非常的不容易。她的表演成为此次汇报音乐会的一个亮点之一,也是这次中国音乐学院扬琴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之一。”如今新疆扬琴从作品到乐器一并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殿堂,这一切也是吴军从事新疆扬琴艺术发展数十年来的心愿。
“落盘珠历历,摇佩玉铮”。倾听吴军演奏的如怨如诉、如歌如吟,或如暴风骤雨、金戈铁马;或似行云轻风、小桥流水的新疆风格扬琴曲目,确实是一种陶冶精神情操的美的享受。是雄伟的天山、浩瀚的大漠、广袤的草原以及能歌善舞的新疆各族人民培育了这样一位有才华的扬琴演奏家、作曲家与音乐社会活动家。40多年走来,党和国家把他从普通的扬琴演奏员培养成一位风华正茂的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主席、新疆青联委员、国家艺术系列一级演奏员、中国扬琴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理事、新疆扬琴学会会长、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中国文联授予吴军全国百名优秀文艺家称号、国家文化部颁发“文化部优秀专家”证书、新疆艺术学院和石河子大学特聘其出任该院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新疆扬琴走到了今天的高度,他的合作者、师妹李玲玲教授功不可没(王沂甫教授20世纪80年代应邀去中国音乐学院讲学一学期,为李玲玲授课,因此吴军与李玲玲便成了师兄妹)。她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她和她所带领的“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吴军对此感激不尽。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2023年8月以来吴军也是喜事连连,在李玲玲教授的努力下,吴军的得意门生阿布拉江·阿布都克力木的《新疆扬琴“锵”演奏专辑》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扬琴系列教材之一即将出版面世。2023年8月22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中,西北民族大学参赛项目《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新疆扬琴音乐文化的推广与普及》(项目负责人:刘敏,指导教师:吴军)获得铜奖。同月,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少年扬琴乐团参加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演奏由吴军、刘娜、侴文静改编的广东音乐童谣扬琴四重奏《落雨大》(陈南羽、胡曦月、李诗妤、张泰然演奏)荣获铜奖。吴军也在2023年8月1日,又一次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聘请为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决心以更大的热忱与奉献精神,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来回报社会,同时也回报伴随他不断进入新的艺术境界的新疆扬琴艺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