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范类院校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中承担重要角色,扬琴重奏作为扬琴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扬琴重奏教学上积极探索,构建了科学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通过探索和实验发现,这不仅提升了学生扬琴演奏能力,也为师范类扬琴课程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扬琴重奏 音乐教育 师范类院校 课程体系建设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国内各大高等音乐学院、艺术院校以及师范学院等先后开设了专门的扬琴专业课程,逐渐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21世纪以来,随着扬琴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新的扬琴艺术作品不断涌现,扬琴重奏艺术逐渐走向繁荣。扬琴重奏课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协作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重奏课程的模式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科建设和课程创新。因此,扬琴重奏在扬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专业的中小学师资的重要责任,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教育培养体系对于未来师资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师范类院校的扬琴教学体系中,扬琴重奏教学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本文旨探究师范类院校扬琴重奏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为推动扬琴重奏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师范类院校扬琴重奏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扬琴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师范类院校都建立了扬琴重奏乐团,但专门针对扬琴重奏的课程却并不多见,扬琴重奏教学仅作为课堂内容的一小部分,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对扬琴重奏学习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当前市面上有不少扬琴教材,但是高等院校仍然鲜有专门的扬琴教材,而公开出版的专门面向师范类院校的扬琴重奏教材更是稀缺,导致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有限,获取适合师范院校学生演奏的曲目有一定难度。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当前师范类院校扬琴重奏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扬琴重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合作能力。目前为数不少的师范院校仍旧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指导,提升其个人演奏能力,但难以满足重奏教学需要的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
为了发挥扬琴重奏教学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提升音乐表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一所具有深厚音乐教育底蕴的师范类院校,汉江师范学院正在积极探索扬琴重奏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学院设置了扬琴专业课程,由大一到大四的学生组成。大一学生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中筛选而来,每年的名额固定在10人左右。学院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施和器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扬琴重奏教学的内容穿插在专业课程和器乐合奏课程教学中,主要是根据曲目挑选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组合排练。还有部分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个人意愿,安排适合他们的重奏内容学习。同时学院还积极组织各类扬琴重奏演出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尽管汉江师范学院在扬琴重奏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不足。
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开设专门的扬琴重奏课程。课程内容无法完全适配师范类学生的教学,现有的教学内容较为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通常会进入中小学进行教学,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通常以大班教学为主,重奏和合奏是常见的教学和演出形式。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自身更需要加强重奏相关的能力。
二、重奏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在汉江师范学院扬琴重奏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明确目标与原则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更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应围绕培养学生担任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和课外辅导工作的能力展开。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扬琴演奏技能,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们还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在扬琴重奏领域能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扬琴重奏课程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门课程之间应相互衔接、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对扬琴重奏艺术的理解与掌握。
二是实用性原则。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演奏技巧,还要引导他们参与实际演出和比赛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创新性原则。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应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适合扬琴重奏教学的新模式。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是个性化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扬琴重奏方面的兴趣和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二)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
在汉江师范学院扬琴重奏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中,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是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深入的扬琴重奏学习体验。
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课程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创新性。初级课程主要包括小型轻量级别的扬琴重奏作品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了扬琴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技法等基础技能之后,进行分组练习,主要以二声部或三声部短小熟悉的重奏作品练习。中级课程则更加强调重奏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排练和演出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的和谐与美感。高级课程则着重于学生的创作性的教学,在掌握了扬琴的演奏基本知识和重奏的实践学习,结合学生的音乐综合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移植和编创扬琴重奏作品,提升扬琴重奏的创编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内容安排方面,力求做到全面、系统、实用。初级课程内容主要选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同题材、不用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乐曲的编配以轻松学习为主,使演奏者在重奏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不同特色的音乐风格,快速感受多声音乐的魅力[1]。除了基础的重奏演奏技巧教学外,我们还注重引入扬琴经典重奏曲目《穿过沙漠》《马刀舞曲》《塔吉克舞曲》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魅力。
此外,我们还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在保持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移植了钢琴作品《探戈舞曲》,流行音乐《ChinaA》,声乐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等作品,并带领扬琴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对省级非遗恩施扬琴进行了采风学习,并将其原创新作品《美丽的恩施城》移植编创成扬琴重奏作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扬琴重奏教学的新模式。同时,笔者还关注国内外扬琴重奏教学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们不断探索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笔者还引入了演示法、小组讨论、练习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思考。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笔者还注重实践教学的创新。通过组织扬琴重奏音乐会、参加各类比赛和演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演奏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改编,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材选择
教材的选择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础工作。优质的教材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高度重视教材的选择,力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在教材选择方面,注重教材的权威性和适用性。根据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初级阶段我们选择《熟悉的旋律——扬琴重奏合奏曲集》(全五册),中级阶段主要选用了《扬琴重奏作品精选》《蝶梦飞竹——新疆风格扬琴重奏合奏曲集》《蝶梦飞竹——扬琴重奏合奏曲集》。这些教材通常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扬琴重奏知识和技能。
三、结论与展望
(一)汉江师范学院扬琴重奏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与努力,汉江师范学院扬琴重奏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汉江师范学院2023版音乐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扬琴重奏
的专业课程。同时配置了高音扬琴、普通402扬琴和蝶梦中音扬琴,丰富了扬琴教学的形式,涵盖了从基础技能培养到高级演奏训练的各个层面。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扬琴重奏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1.养成了良好的演奏习惯
扬琴琴弦较多,调音相对其他乐器较为复杂。学生在不熟练调琴时,单次花费的调琴时间都比较长,导致很多学生在练习扬琴之前不愿意调琴,因此经常忽略扬琴的音准问题。在扬琴重奏的排练中,需要每一台琴音调在同一个高度才能够合作练习。这迫使学生不得不在每次排练之前检查自己扬琴的音准,使得他们养成调琴的习惯。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调音之后,发现学生每次调琴的速度都会大幅增加。
2.提高学生对于基本功练习的自驱力
基本功的练习非常枯燥,当练习不够充分时会导致学生对节拍和速度的掌握不好,在独奏练习时,学生可能会忽视该问题。然而在重奏过程中,每个人负责各自的声部,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合作,在演奏过程中,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基本功较弱的学生,将难以进行判断和调整,无法融入集体。所以在重奏练习中,是否能够掌握不同速度的节奏练习至关重要。当速度提升时,学生的基本功也得到了考验,当其他成员的速度能够达到乐曲要求的速度时,促使落后的学生想要跟上集体的速度,为此他需要自驱来加强自己基本功的练习。这体现了重奏练习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驱动力。
3.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音乐表演的表现力是通过音乐的特有形式——音响表现出来的,在表现的过程中,诸如旋律、节奏、和声、速度等任何一种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着音乐的表现,而作为艺术表现主体的表演艺术家是具有强烈审美表现欲望的创造者,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诸多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和品味、兴趣等内容,从而,使得表现力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内涵。[2]在独奏练习中,由于乐曲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考虑演奏位置、双手的配合、复杂的节奏变化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顾及到音乐的表现力。此外,一些夸张的表现手法,在一对一的教学和演奏中,学生不易放开去表现,然而在重奏的教学过程中,复杂的乐曲表现在被拆解为多个声部的时候,单个声部的内容较为简单,对于基础较弱的师范类学生来说,通过简单的旋律,将多声部的旋律组合在一起,达到了非常丰满的音乐效果。当学生以集体进行演奏时,更容易放开去表达和展现,在这种和声共鸣中,使得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促使他们想要去表现。此时教师可以稍微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在演奏过程中通过一些不同幅度的动作和表情,结合乐曲强弱、速度、情绪的变化,增加舞台效果和乐曲的感染力。
(二)对其他师范类院校扬琴重奏课程建设的启示
汉江师范学院在扬琴重奏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克服了阻碍,也获得了相应的成果,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师范类院校扬琴重奏课程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作为最基础的环节,教材的选择在注重权威性的同时,也要兼顾难易度和适用性。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相比,往往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教材,建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必要时还可搭配不同的教材以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规划同样重要。学生通过练习曲和独奏曲目来进行基本演奏技巧的学习,以及重奏曲目进行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在此过程中,结合流行元素创编或选用学生喜爱的曲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对未来扬琴重奏教育发展趋势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也越发重视。扬琴重奏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着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音乐艺术需求的多样化,扬琴重奏教育在传统的演奏技巧和表演形式,还会更加注重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感和创意的音乐作品。
创新是推动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的扬琴重奏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探索扬琴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师范院校是培养祖国未来优秀教师的基地,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人才涌现,为扬琴重奏教育的繁荣发展而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玲玲.熟悉的旋律 扬琴重奏曲集一[M].第一版.安徽文艺出版社,2021.
[2]高拂晓.论音乐表演的表现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03):10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