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精美的音符在这里涌动——姬新民的乐器制作
任义 华音网 2024-07-09

为安徽省唢呐之乡砀山县研制的我国第一支为安徽省唢呐之乡砀山县研制的我国第一支特大号传统7孔三节加键G调超低音大唢呐

“最近,国内第一支特大号唢呐,在我市民管乐器制作家姬新民的唢呐制作坊完美收工”。2012年4月10日,安徽省宿州市拂晓报《我市艺师制出国内首支特大号唢呐》如是报道。

姬新民制作的大唢呐总长130公分,管长82公分,正把G调、筒音D调,优质自然干燥花梨木材质。该支唢呐采用三节加键和传统七孔发声的创意手法,中西合璧的制作工艺独具匠心。继2005年5月,全国第二届高档民族乐器制作大赛参赛的两只红木唢呐,荣获全国唯一的两项金奖后,姬新民专门为安徽省唢呐之乡砀山,潜心研制出特大号传世经典大唢呐,填补了我国民管乐器制作史上的一项空白。

皖北民管乐器制作名家姬新民的民管乐器制作坊,座落在宿州市人民路第三小学对面。每当走进这座平民小院,扑面传来的是民管乐器涌动的精美音符,映入眼帘的是堆放整齐的唢呐红木、笙篎紫竹和自行研制的加工机械。姬新民和他的传承人,娴熟地为吹笙镪簧、校音和排篎,为唢呐镗锥度、钻孔打磨和试笛,忙碌而快乐。作坊内一道道的工序,最终蝶变成各类调式唢呐和各类型制和调式紫竹吹笙。

我国民管乐艺术大师、上海音乐学院已故教授任同祥老先生,生前曾到宿州拜访过姬新民。他经常对姬新民吹管乐器制作的独到建树赞赏有加,尊称姬新民是当代难得的平民艺术大师。

每谈起此事,姬新民的心情都难以平静。随着他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诉说,一幕幕天道酬勤的时空转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1959年,皖北民间唢呐名家张学礼的乐器制作坊,一个机灵勤快的音乐少年成为了常客。自幼痴迷唢呐,做梦都想拜师学艺的姬新民,那一年刚上初中,才13岁。

姬新民参加中国音协民管乐研究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

姬新民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五年时间掌握了《凡字调》、《叫句子》、《老镲》等皖北民间全部唢呐曲牌的演奏技艺,练成了四个把位的14◆方笙演奏绝技,并能熟练制作师传的传统唢呐与14篎木斗方笙。1967年,姬新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省铜川市豫剧团乐队,担任了专业唢呐笙笛演奏员,1970年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调回了原宿县淮北花鼓戏剧团,担任乐队演奏员。

1979年,万物复苏的春风,催生了姬新民艺术生涯新的起点。从此,他开始了民管乐器的专业制作。经过三十多个春秋的历练,姬新民制作的各类民族吹管乐器,产品质量已达到选料考究、造型美观、音色精准、做工精良的一流水准。他陆续创新研发出各种规格、调式及加键改良唢呐,和各类型制、调式紫竹吹笙。由创业时单一的唢呐制作,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全国各大音乐院团和海外华人音乐团体的民族吹管乐器制作基地。

姬新民凭借着扎实的音乐功底和他对民族音乐融入生命的感悟,不断创新唢呐笙笛制作技艺。1982年,一次为青少年宫一批钢琴维修校律的机会,使他受到了启发。于是,姬新民根据键盘乐器发音律制的基本原理,研创出了唢呐和笙簧精确快捷的定音方法,为各种调式唢呐的钻孔和笙簧的墒口镪制,计算出了一套完整的音程定律公式。其定音的精度和效率,远远超出历史沿袭的“十二平均律”。中国民族管乐研究会已故老会长、我国民管乐艺术大师胡海泉老先生,将姬新民发明的这套精准而快捷的民管乐器制作定音方法,命名为“姬氏尺度定音法”。该项发明,历史性地创新了我国民族管乐器音程定律的制作工艺。

传统8孔中音唢呐

传统唢呐由木质锥形笛管、铜质笛碗、铜质钦子和芦苇哨片组成。笛杆通常有八个孔,常用音域为十七度音。按音域及笛管长短,可区分为小唢呐(又称尖笛)、高音唢呐、中音唢呐和大唢呐(又称海笛)。近年来,姬新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陆续创新出G调小唢呐、F调小唢呐、D调高音唢呐、C调高音唢呐、bE调、F调、G调、A调和bB调大唢呐,以及全国独一无二的G调三节加键特大号超低音唢呐等,可适用于各类教学演出和名家收藏。

历史传承适用于淮北民间花鼓戏和泗州戏的宿州14苗木斗方笙,经过姬新民的不断创新,陆续开发研制出木斗调式方笙、铜斗调式方笙、圆笙,以及国内独一无二、专为巢湖艺术学院洪光统教授研制的铜斗G调超大、超低音方笙。其笙可与键盘、弓弦低音贝斯相媲美,音色清澈委婉、声如洪钟,吹奏乐曲柔美明亮、余音绕梁。其制作技艺,突破了民管乐器音域跨度的禁区,堪称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制作的惊世创举。

调式唢呐和宿州14筋木斗方笙的传统制作,均以手工为主。其产品外观粗糙,工艺流程笨拙简陋,生产效率低下。姬新民专业制作民管乐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制加工机械,革新传统的制作工艺。

传统8孔高档紫檀唢呐

铜斗调式扩音方笙

姬新民唢呐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料。其选用的全部是自然干燥的紫檀、乌木和陈年花梨木和老红木。极品唢呐选材,偶可见明清旧家具紫檀和绝世汉代红木珍品。唢呐制作的第二道工序是为笛杆镗锥度音筒。制作者将唢呐杆胚料固定在专用车床中旋转,用自行研制的锥刀从大头尾部的中心进刀,逐渐加力镗至笛杆顶部,空心锥度唢呐笛杆即加工完成。第三道工序便是笛杆钻发音孔。姬新民为笛杆钻发音孔,用其自行研创发明的“尺度发音法”,钻出的发音孔音准精确,快速高效,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下一道工序是车杆定型、打磨套箍和防干裂处理。姬新民制作的唢呐,经过特殊工艺的防干裂处理,效果得到了安徽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唢呐演奏家田斌先生非洲特殊演出经历的验证和高度赞赏。

紫竹型制笙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选料。紫竹笙筋一律选用自然干燥的江南紫竹,笙脚一律采用坚韧耐腐的柏木或楸木。笙脚用自制的专用车床车好后,用树脂胶镶嵌于笙筋下端,然后将笙脚劈缝焊接笙簧。

姬新民镪制笙簧,有着独到的绝技。他运用独创的“尺度发音法”和严密的音程关系,先用自制的冲床,按不同调式将响铜胚压轧出不同尺寸的笙簧,然后开墒调试音准,整个工艺流程简捷流畅,个别劳动时间极其短暂。最后的工序是焊笙簧、涂抹铜绿和排筋上笙。

唢呐管钻孔打磨

姬新民的唢呐,造型别致美观,吹奏轻松精准,无论何种气候和季节,确保不干裂、不变音,适合演奏和收藏。他的各类型制紫竹吹笙,做工考究、气道通畅,发音精准洪亮。尤其创新研制的超低音超大方笙,适合各类戏曲和音乐作品的和声配器,余音绕梁的音乐效果,丝毫不逊键盘和弓弦。

笙簧镪制

笙簧校音及上簧排笙

姬新民除了不断研讨和创新制作工艺,还特别重视对民管乐艺术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陆续培养出安徽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青年唢呐演奏员姬晓伟,皖东北张连生派唢呐演奏名家马东亚、闫华以及天津民族乐器厂田树芳、田树英、王家彪,和宿州市姬芳、胡纪红、姬沧海等民管乐演奏家和民管乐器制作家,使皖北唢呐流派民管乐演奏和制作技艺,得以薪火相传。

安徽省宿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南端,受黄河礼乐和楚汉文化的共同影响,扎根民间的唢呐艺术,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鲜明的刚柔相济、南北兼容的皖东北地域特色。唢呐笙笛制作,经过了270多年、六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制作技艺承前启后、日臻完美,在我国民族管乐器制作史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姬新民制作的民管乐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知名音乐院校的教学演出和各大音乐团体艺术家的演奏和收藏。诸多港澳台华人艺术家,亦纷纷慕名求购宿州唢呐和各类型制、调式紫竹吹笙,引起国内外民族音乐界的轰动。

姬新民从1982年开始,担任着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民管乐器制作改革委员会理事、安徽省音乐家协会民管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宿州市音乐舞蹈家协会民管吹打乐专业委员会会长等职务。其乐融融的民管乐器制作,乐此不疲的名流聚会和社会活动,使向着古稀之年昂首迈进的姬新民,看起来仿佛若有天命之相。

十多年前,安徽省宿州市拂晓报的人物专访《融生命于民族管乐器》和宿州市电视台的电视专题《魂系民族管乐器》,均曾感慨姬新民是为音乐而生,并已将生命融入了民族管乐器。

如此所说,姬新民精心制作的民管乐器,哪一件能没有欢乐如歌的生命呢?这些融入生命的民管乐器,奏出了一泓泓青春涌动的精美音符,汇成了一曲曲涓流不息的盛世和声。

我国已故民族管乐艺术大师、上海音乐学院任同祥教授,在家中为姬新民制作的唢呐作艺术鉴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