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美感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是供自我和他人听觉享受的时间艺术。只有美的动情的音乐才能悦耳动听,让人心动。如果不美、不好听,没有情绪变化,没有韵味甚至噼里啪啦很难听,听了让人心烦,这种音乐又有谁来欣赏呢?因此如何使柳琴音乐悦耳动听、沁人心脾,甚至惊心动魄、流连忘返,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以为,美妙悦耳的音色、浓郁的民族神韵、震慑人心的魅力是十分重要的三个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作为新兴的柳琴音乐也不例外,下面从柳琴的音色、神韵和魅力三个方面来表述,以与同仁共同商榷。
第一部份音色和变化音色
一、什么是音色
音色(Timbre),是指声音的色彩与特性,即音的品质。不同的物体,由于其性质(木、钢)、形状(圆方)和发声时振动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波型和泛音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音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从听到的不同音色来区别出不同的发声体,例如:男人与女人的声音不同,大人与婴儿的哭声不同,各种动物的叫声不同,敲木头与敲铁板不同等等。这些区别都是由于音色不同的结果。因此音色是区别不同的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物体器皿,包括自然界一切不同声响的重要手段。
发音体材质不同,发声的方法不同,传播声音时的环境不同都对音色有很大影响。同一发音体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例如:拍手的掌声在室外和室内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在浩瀚的大千世界中,人们除以视觉来认识世界外,很多时候我们是靠不同音色来区别的。
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质、声带、发声方法的不同,而形成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在千百个人当中居然能听出这是谁的声音。人说话的音色千差万别,那么作为发声体的乐器也是如此。中乐与西乐、管乐与弦乐、拨弹与打击乐等等都各有不同的音色,才使人们得以区别。即使同一类型的乐器,例如弹拨乐,也各有不同音色。熟悉的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柳琴,这是杨琴,这是古筝 不同的嗓音,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构成了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音色世界,各自展示着它们的风格、特色。
二、音色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声音艺术,它与有形象的影视艺术不同,它没有看得见摸得到的形象,所以音乐也是抽象的艺术,但它塑造的音乐形象却往往又是具体的。音乐是靠它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时值、快慢、强弱等多种因素;而音色就是音乐语言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通常会说某人的演奏很美很好听,某人的不美不好听,为什么?实际就是音色的差异在起作用。故此,音色对音乐的美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音色塑造出不同的意境、情绪,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的音色千变万化。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区、不同的力度都可产生不同的音色,但总体来说,它主要包含刚与柔、亮与暗、厚与薄、实与虚、浓与淡等几个方面。
音色是情感的符号,是个性的标志,我们就是要根据乐曲内容、风格、意境、情绪的不同需要,通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改变和创造出不同的音色,用以塑造和丰富音乐,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展示音色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三、柳琴的基本音色是什么?与其他弹拨乐器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
(1)基本音色
柳琴是高音弹拨乐器,它的改革成功填补了弹拨乐缺乏高音的空白。因此它的最重要的音色特征是清脆、明亮、发音结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这也是柳琴与其他弹拨乐的最大区别,也是柳琴音色的象征。鉴别一把柳琴质量的优劣首先是听它的一弦在高音区是否明亮,是否发音敏锐,否则就不是一件理想的高音乐器,因为很多高难度技巧、高潮、华彩都要在一弦完成。当然一把较完美、较理想的柳琴,除高音明亮外,二弦、三弦的中音区也要柔美,四弦的低音区要浑厚、结实。总之,要达到四条弦均衡,高低音和谐,这才是我们所要选择的理想的高质量柳琴的基本音色。
乐器质量与音色
乐器本身(也就是发音体)质量、音质的好与差,对乐器基本音色好坏具有很大影响。最早的柳琴用柳树下端朝阳的一面来做琴体,但柳木质地软,反射力差,音质较差。改革后的高档柳琴改用质地坚硬的红木,它反射力强,音质就好,对柳琴高音的明亮音色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保证。
要发挥柳琴的音色优势,首先要求乐器本身的质材、工艺要好,使它基本的自然音色有所保障,才能为进一步美化音色打好基础。
颗粒集团颗粒性是柳琴与其它弹拨乐器最大的共性。通过共同拥有的弹挑、小轮、长轮、扫拂及各种组合,柳琴与其他弹拨乐器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颗粒集团”,以独特的表现力屹立于世界乐坛,成为区别于其他乐队的重要标志。而柳琴在其中起到了“领头羊”、“民族乐队女高音”的重要作用,被誉为“民乐的珍珠”
四、充分认识和运用自然音色的变化和对比
柳琴的一、 三、四弦,由于琴弦粗细不同、定音高低不同,本身就产生了四种不同的音色。即使相同的音高在不同琴弦奏出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仔细听听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这就是柳琴基本的自然音色。同样的旋律在不同弦序或不同把位、不同音区上出现,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和效果。如《毕兹卡欢庆会》的慢板(二弦与四弦)都用同一个调,都用长轮来奏,前者柔美、后者浑厚。(示范谱例)
再如“渔歌”的慢板,第一次在第一把位,第二次在一弦的高把位,前者优美如歌,后者激情满怀。(示范谱例)
这些自然音色变化的例子在乐曲中还有许多,这要归功于作曲家对乐器性能和自然音色的了解和利用。演奏者只要按照谱上的规定和要求,就可基本上达到自然音色变化的要求和效果。通过这些分析就可以让我们初步认识到自然音色变化的作用和功效。但光有自然音色的变化,对一个高水平的演奏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改变和创造音色,使音色更加多姿多彩。
五、右手拨片触弦的角度、深度、力度对音色变化的作用
用拨片弹奏,是柳琴发音技巧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也是整个演奏技巧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科学地、巧妙地运用右手拨片的演奏技巧,是塑造音色多变的重要手段。
(1)发音点。在通常演奏中每件乐器都会有一个最佳发音点,那么柳琴的最佳发音点在哪里呢?以一弦为例,应该是在琴码与二十九品的二分之一的中心点,而二、三、四弦则依次略向上移两毫米左右为佳。即从四弦至一弦为一条小的斜线。这个发音点的音色不软不硬,既明亮又悦耳。如果发音点上移音色就偏软、偏散,下移音色就偏硬、偏干。这是柳琴发音的基本音色。了解了柳琴发音点上、中、下三种不同音色的特点后,我们就可根据乐曲内容的不同要求来有意识地通过移动发音的位置来变化出不同音色的效果。
如需要演奏十分柔美的乐段,就可将发音点上移至靠近29品的位置,同时控制好拨片的弹奏力度不要太大,就会奏出流水叮咚轻柔美妙的琶音、类似竖琴的音色。如《幸福渠》慢板琶音一段(用两种拨音点来演奏)。
再如《江月琴声》的慢板主题,演奏时,发音点必须随着音乐略为上下移动,使音色柔和纯净、余音长。再如:日本乐曲《波浮的港》的中间乐段,有几句模仿本民族乐器“三味线”的独特音色。此时拨片弹奏的发音点要紧靠琴码,也就是“码根音”的位置。拨片弹弦的方向要改为略向上翘,就能达到如期的音色变化的效果,把异国风味更好地展现出来。
(2)角度、深度。拨片的角度有两种情况,
是拨片与面板的角度,平行为零度,一般为垂直于面板,即以90度为好。另一种是拨片触弦的角度。拨片触弦的角度、方向不同,奏出的音色也差异很大。
(A)正常的角度,深度。
以拨片与弦平行为零度来测算,应以35度至45度为好(图一)。弹弦时用拨片的下边锋触弦,挑弦时用拨片的上边锋。人弦深度通常为三毫米左右。
此时发出的音色较为圆润、弹挑音量较平衡,用于通常的演奏效果很好(图二)。
(B)角度、深度的变化。如需演奏像《土琵琶》慢板的高音尾句很弱的长音时,就需把拨片提起来。人弦由3毫米改为用拨片的中锋顶尖的一个点来触弦,同时把角度由35度转为近似平行的零度,这样就能奏出明亮、透彻、弱而不虚的美丽音色。将晚霞映照下的微山湖水波荡漾、银光闪烁的意境充分展示出来。
随着渐渐地把角度变大、人弦变深,就奏出渐强的效果。(示范:用两种不同的角度、深度来奏此段音乐)。
再如,当乐曲需弹奏出音量大、音色厚的效果时,拨片人弦要深,用拨片的中锋加大与弦的接触面,弹弦的方向要朝面板方面倒一点,即要把拨片与面板的角度变为45度左右。加上发音点的位置上移就能达到厚重、结实、有力的演奏效果。如《塔吉克舞曲》的四弦旋律一段音乐。
(C)扫拂的音色变化
通常扫弦的角度、方向、深度、力度与弹弦相同,不必做任何调整。因为扫弦时,由弹一条弦变为四弹条弦,在音量上增加了3倍,已经足够了。要防止有意识加力。特别要注意扫弦时一定要用腕力,发出既有气势又强而不燥的悦耳音色。如果加用指力,把拨片捏得很死或为追求音量故意把触音点上移,就会奏出刺耳难听、令人十分烦躁的音色。扫弦有时也可轻扫像《柳琴戏牌子曲》的中段慢板。此时拨片人弦要浅,力度更要小,使发音轻巧、清晰。
在扫拂轮演奏和弦长音时,为了便于四条弦同时过弦和达到发音均匀的效果,要把拨片与弦的角度适当缩小至10度左右,触弦要浅,才能防止出现一弦响了,四弦不响;四弦响了,一弦听不到的毛病,使四条弦发音均衡顺畅,奏出音色优美的和声效果(如《春情》的慢板)。
(D)大指拨弦
为了奏出既柔和又厚重的音色,在1978年创作的《毕兹卡欢庆会》中首次运用了“大指拨弦”新技巧,奏出了用拨片无法达到的非常美妙的音色。大指拨弦在后来的《土琵琶》、《节日拉萨》、《十五的月亮》等多首乐曲中运用,都收到了很好的音色变化的效果。
大指拨拉在方法上注意一定要用指肚拨弦,不要用指甲触弦。拨弦时要有弹性,触弦点要略微靠上,才能使音色柔美、厚实。
六、左手美化及变化音色的技法和作用
(1)左手按弦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与否,对柳琴基本音色的好坏至关重要。方法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A)按弦点:按弦也有一个最佳按弦点。这个点在紧靠音品的位置,如果偏上,发音就不响,这叫出“哑音”。即便用大力按弦,也是费力不讨好,出不来好听的音色,这叫“按弦不到位”。如果偏下,手指完全按在品上,虽有声音,但音色暗淡,这叫“闷音”,就是把音“闷”住了,这叫“按弦越位”。这两种不正确的按弦方法都影响了良好的振幅和频率,所以效果都不好。正确的左手按弦方法应该是:
左手各指关节弯曲,用指尖由上往下按弦,但四个指尖上的触弦位置又有区别。食指用指尖上端按弦,中指名指用指尖中心点按弦,小指用指尖下端按弦。同时要按在最佳按弦点上,才能发出悦耳的柳琴自然音色。
这是奏出纯正的柳琴基本音色的重要保证,否则即使右手拨片弹在最佳发音点位置上,由于左手指按弦不到位,同样奏不出好听的音色。
(B)时值长短
按弦的时值长短不同,产生的音色也不相同。时值长,发音清晰,余音长。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要尽量按照不同音符奏出相应时值的音,不论八分、四分、二分音符,均要使奏出的音符够“尺寸”,使音乐连惯、流畅,不要“短斤少两”,使音乐断断续续。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可用缩短按弦点的时值,来奏出短促的“顿音”效果,奏出另一种特殊的音色。
如《大漠魂》 第二段的小快板
(2)揉弦左手揉弦是美化音色的重要手段,是左手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但往往被忽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A)揉弦的效果:实践证明,揉与不揉效果大不相同。同样的一段慢板,几个人都没弹错,速度、节奏也都相同,但也能听出哪一个奏得更好听,更动人一些。这是为什么?实际就是揉弦在起作用。
不揉弦,光奏音符,它所发出的只是柳琴的自然音色,好比一杯白开水,很纯净,但没有味,没有灵性,显得呆板、单调。如果加上揉弦手法的润色,就大大增加了音色的美感,显得水灵、悦耳,如《山乡恋》的慢板。
即使是高把位、高音区,弦较硬、余音小,但通过揉弦也能美化音色,加以弥补。如《幸福渠》引子中:
(B)揉弦的种类:揉弦又分慢揉、快揉、急揉等不同手法。
一般慢揉适宜表现抒情、优美、忧伤、沉思等旋律,快揉用于激情、昂扬等乐段。如舞剧《洪流》中的一段慢板旋律,当第一乐段在四弦上奏出时,用慢揉表现了忧伤、沉思情绪。而进人第三弦时,随着情绪的逐渐激动速度之加快,采用
因此揉弦是最为常用又极为重要的左手美化音色、辅助情绪变化的手法,必须十分重视。除快音符演奏无法揉弦外,揉弦动作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有可能,就随时做好揉弦动作,使之成为习惯。所以揉弦没有固定的标记、符号,因为不可能在每一个音符上都标上符号。
(3)揉弦的方法
揉弦的动作要领是以手指按弦点为固定不动的支点,以指力为主,腕力为辅作上下移动,发出音波使余音增长(练习第四弦和第三弦音阶,每一个音揉六~八次)。
练习中一定不要移动支点,否则余音将全部消失。可先依次在第一把位的四、三、二弦做慢揉练习,熟练后再运用到二把位和第一弦练习。在一条弦上学会揉弦后,可依次进人双音、三音、四音的和音和揉弦练习,弦越多,揉弦的难度就越大,但通过练习是可以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