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开拓阮乐先锋 引领学术新潮——徐阳对中国阮乐发展的贡献
王次炤 华音网 2023-09-01

2018年第七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评选工作已结束,中央音乐学院有多名教授入选。其中,徐阳教授为阮专业唯一的获奖者,引起了我的许多思绪。我和徐阳是1997年在西安音乐学院认识的。当时,我作为评估组长参加西安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评估预评估工作。在教学楼参观时,时任院长翟志荣教授向我介绍了正在上课的徐阳老师。她那时三十多岁,看她上课的认真态度和言谈中流露出来的对阮乐的深情厚谊,我断定徐阳是一名敬业且有事业心的教师。回京后,正当学校讨论学科建设问题,根据当时民乐系学科建设的需要,中央音乐学院急需引进一名阮教师,我向民乐系和人事部门推荐了徐阳。由于当时的人事调动比较复杂,1998年她先以借调的方式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两年后才正式调入。从1998年至2018年,期间整整二十年,徐阳把自己全部精力倾注到中央音乐学院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精,我亲眼目睹了徐阳二十年的辛酸与执着、劳苦与坚持、敬业与成功,她不仅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教学填补了空白,也把阮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提升到中国民乐的最高水平。从教学到学科建设,从人才培养到舞台实践,从乐器改革到学术研究,徐阳赋予了阮以生命;她的贡献无疑远远超出了一所学校、一个专业,而是影响了整个中国当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一、学科建设

徐阳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前,学校无阮专业的教师,也自然没有阮专业应有的教材和资料。她到学校从事阮教学可谓是白手起家。中央音乐学院早在1978年恢复高考时就破格招收了两名阮专业学生,后来也不定期招收过少量该专业的学生,但阮专业的招生始终没有步入正轨,教师也一直是兼职的。1999年,在徐阳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第二年,阮专业才开始正式纳入招收计划。为了提高本科生源的质量,徐阳竭力争取在附中设立阮专业。经过两年的努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于2001年招收了第一位阮专业的学生。2004年徐阳又取得了阮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3年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全面增设表演专业博士学位招生点的工作中,徐阳又经民乐系学位委员会、院学位委员会表演专业分委员会和院学位委员会三级学位评定机构的审定,顺利通过书面审核和面试,成为我国第一位阮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最重要的莫过是教学体系的建构。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学科有它自身的学术传统和教学体系,但阮专业由于长期缺少专职教师,并未纳入民乐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徐阳入校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把阮专业纳入民乐学科的教学体系,成为该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学科的教学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是大、中、小学一条龙,这意味着民乐教学的各个阶段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第二是强调基本功和舞台实践,这意味着阮专业也需要从娃娃抓起,而且需要有足够的独立演奏机会。第三是充分重视民族器乐的文化内涵研究,这意味着包括阮在内的民族器乐各专业,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底蕴的积累。

大、中、小学一条龙不只是学制的连续,重要的是体现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材。徐阳根据民乐系一条龙教学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三个阶段的教学大纲;同时,根据大纲的需要编制了相应的教学曲目。她于2003年和2007年先后编写和出版了《跟名师学阮——学阮三十课》和《名师出高徒——阮必学教材》。前者是一本技巧训练的进阶教材,在指导技巧训练的同时,配以相应技巧的乐曲。这两套教材,为当时阮专业教学解决了燃眉之急,不仅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材使用,也成为全国音乐院校推荐的阮乐参考教材。

为了普及阮乐和实现阮乐也要从娃娃抓起,徐阳积极推进阮乐社会音乐考级工作,并配合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编写阮专业的考级教材。她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编写出版了《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阮考级曲目》和联合编著的《中国阮考级曲集》,为阮乐的国民音乐教育做出了贡献。考级工作一方面扩大阮乐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阮乐的早期教育,为全面提高阮演奏技巧和培养阮演奏的后备人才提供了保证。

无论是作为专业教学还是普及教育,阮的人才去向主要是用于乐队演奏。为了加强阮乐的独立表演功能,徐阳从积累作品做起。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是体现一种乐器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倘若要使阮乐和其他乐器,尤其是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这些乐器同行的话,必须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不断积累各种表演形式的阮乐作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徐阳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委约作曲家创作编配阮的独奏、协奏和重奏作品之中。学校没有经费,她就自己想办法。1997年以来,徐阳自费委约作曲家创作了22部各种形式的阮乐作品。其中包括周煜国创作的中阮协奏曲《山韵》,陈怡创作的大阮与管弦乐队《大地的讴歌》、中阮与管弦乐队《丝绸之舞》,周龙为中阮、打击乐及弦乐而作的《竹林一贤》,李滨扬为中阮与低音弦乐而作的《楼兰寻梦》等等。还委约编配中阮与民族乐队版《满江红》《睡莲》和《草原抒怀》,以及大阮与民乐小乐队《花下醉》、中阮与小乐队《玉楼月》等作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阮乐作为独奏和协奏形式演出的机会远远不如其他乐器,假如要尽快提升阮乐在民族器乐中的地位,必须要通过多种表演形式使之进入大众的欣赏视野。徐阳意识到,就阮这件乐器来说,走向大众的最好方式莫过室内乐重奏。因为阮不是一件孤立的乐器,它有大、中、小、高、低之分,这恰好给阮乐创造了阮族组合的先决条件。2005年,徐阳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阮族乐团,从此,阮乐重奏悄然走进中国乃至世界音乐舞台。乐团的建设与发展,除了演奏人才的队伍建设和乐器配备以外,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曲目积累。没有作品犹如无米之炊,徐阳竭尽全力委约作曲家为阮族乐团量身定做,创作各种形式的作品。其中包括徐昌俊创作的阮族八重奏《剑器》,陈怡创作的阮族乐团和弦乐队《中国艺术之美》,周龙创作的阮族重奏《四季》,李滨扬创作的阮族重奏《新南国三章》,梁文曦创作的阮族室内乐《新酒狂》《云南欢歌》《冬霜》,于京君创作的阮族室内乐与弦乐《作曲家的行列》,秦文琛创作的阮族重奏《大地·云影》,布瑞顿·布罗斯道克(澳)创作的阮族与弦乐《鸵鸟袋熊和袋鼠》,林吉良、周照利创作的阮族与管弦乐《行云流水》,刘文金创作的阮族与管弦乐《酒歌》等等。2005年,在文化部政府奖文华艺术学院奖一第二届民族器乐演奏比赛中,中央音乐学院阮族乐团荣获组合类铜奖。这是有史以来阮乐组合首次登上全国性音乐比赛的领奖台。之后,阮族乐团又于2007年荣获首届CCTV民族器乐大赛组合类银奖。阮族乐团委约的新作品《新酒狂》也荣获文化部全国民族音乐室内乐作品文华奖比赛第二名。阮族乐团的成员还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室内乐“翡翠组合”荣获2009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组合类金奖,参加“圣风组合”荣获第三届CCTV民族器乐大赛组合类金奖和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合类金奖等奖项。


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阮乐发展的重要环节。自2001年,徐阳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招收第一位阮专业学生以来,已培养了18届16名附中学生。自1998年,徐阳在中央音乐学院招收第一名阮专业本科生以来,至今她已培养了20届42名大学本科生。自2005年,徐阳在中央音乐学院招收第一名阮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她已培养了8届15名硕士研究生。这些数字看起来并不起眼,对于综合大学,或者艺术院校的大专业来说简直是小儿科;但对于中央音乐学院以培养高精尖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学校,尤其是对于那些包括阮专业在内的,每年只招收1—2名学生的小专业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除了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以外,徐阳还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职业艺术学院等学校担任阮专业教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她所培养的专业学生已达百余名之多。

徐阳遵循中央音乐学院高精尖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极端负责,所教学生成材率极高。她的学生在全国性的民族器乐比赛中屡屡获奖。比如:学生孙铮获首届文华艺术院校杯民族器乐比赛银奖,申婷获第二届CCTV民族器乐大赛其他类金奖,邸琳获第三届CCTV民族器乐大赛弹拨组金奖,杨冰冰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弹拨比赛阮第一名,邓雅婷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弹拨比赛优秀奖,臧晓鹏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弹拨比赛优秀奖,薛淼获第六届文华艺术院校杯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等等。这些获奖极大地提高了阮乐在民族器乐中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要使阮乐与其他民族乐器并驾齐驱的理想目标。

徐阳一方面为专业艺术团体培养阮乐演奏人员,另一方面为艺术院校培养阮专业的教师。她所教的学生相继在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深圳艺术职业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越南河内国立音乐学院等艺术学院担任阮专业的教师。她的学生也遍布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的民族乐团。


三、学术研究

阮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架起丝绸之路音乐桥梁的重要乐器,也是敦煌壁画中最显耀的乐器之一。关于阮的文献记载也很多,有关咏阮的诗词也不少。徐阳深知,阮乐深藏着中华文化底蕴,积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因而,要振兴阮乐,仅仅把阮作为一种演奏乐器来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华美学精神和传统文化意蕴。阮乐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阮乐在民族器乐中地位的重要环节。徐阳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

2011年,徐阳策划了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人民音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阮乐复兴之路的探索》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与会者的发言包括作曲家周龙的《从“竹林一贤”到“四季作曲家”》、演奏家谈龙建的《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音乐学家袁静芳的《阮曲新声》和张伯瑜的《阮作为一门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多视角》、澳籍作曲家布瑞德的《阮族乐团带给我的机遇和挑战》等等多位中外音乐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阮乐发展理论依据和学术基础。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徐阳作了题为《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术演讲,为我国阮专业在理论建设方面打开了新的思路。此次研讨会还展示和收录了阮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成果、学术研究成果、委约作品、音像出版等有关阮乐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成绩。

乐器质量对演奏效果所起的作用是无穷的。要提升阮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水平,改善阮的声学品质和提升乐器形制的审美品性是至关重要的。徐阳认为,要发展阮乐,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需要专心致志投入学术研究;此外,改善乐器的质量也是发展阮乐的重要环节。自2007年起,徐阳与北京民族乐器厂(现乐海乐器责任有限公司)共同改良、研发监制的徐阳牌阮族系列乐器,多次参加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国际乐器博览会,现已成为国家驰名品牌。十年后,徐阳于2017年6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全国首次“阮族乐器声学品质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把阮乐器制作提升到科学与文化的高度,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探讨乐器的形制与声学品质。徐阳把她的艺术理念带到阮乐器的制作过程中,她认为: “应该把乐器作为一个文化来打造,因为阮乐器本身从几千年前走来,无不浸润祖国传统文化精髓。从阮的音色及各部件优美的造型,音孔以及用螺钿和贝克打磨的徽位来看,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征。”

为了推广和宣传阮乐文化,徐阳不辞劳苦到各地举办学术演讲。先后应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郑州大学、新加坡华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福建省音乐家协会、新加坡音乐家协会、洛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原琵琶风大讲堂、孔子学院国际夏令营、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培训班、全球艺术文化网、上海半度音乐节、中国音乐暑期学院、乐海乐器有限公司等机构和部门的邀请,作题为《阮乐复兴之路一阮族品牌的创立与学科建设》《秦琵琶的前生今世——当徐阳·阮族遇见中原琵琶风》《国之瑰宝阮之魂——徐阳带您领略阮乐风采》《中阮的前世今生》《阮之痛——徐阳与刘星的对话》《谈阮弹阮》的学术报告和阮乐文化普及讲座。


四、灿烂舞台

阮作为一种乐器,无论是体现在教育领域的学科建设,还是体现在乐器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它的建设和发展最终都必然呈现在舞台上。徐阳把阮乐的舞台塑造看作是阮乐事业的最终成果,她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想方设法使阮乐的舞台展现实现最大化。1997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音乐厅联合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协办的我国首场阮个人独奏音乐会《玉楼月花下醉一徐阳阮独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这是中国阮乐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阮的第一次个人独奏音乐会,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传统民族器乐在现代音乐技法和演奏中的拓展。2007年,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龙声华韵·竹林一贤徐阳委约阮作品暨演奏音乐会》,这是一次阮与西洋交响乐队合作的尝试,进一步拓宽了阮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空间。2011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央音乐学院阮族乐团《阮乐华章·和而不同》世界首演新作品音乐会,实现了阮族室内乐与西洋管弦乐的成功对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国阮乐的曲目库,开辟了中西方群体艺术合作模式的新篇章。

2005年徐阳携阮族乐团参加中非文化交流音乐会,开启了阮乐的国际交流活动。2015年又携阮族室内乐团赴曼谷参加由文化部、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和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庆祝中泰建交40周年《与民乐经典零距离——圣风、阮族专场音乐会》。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一支民族室内乐团,阮族乐团的成员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南非、法国、马其顿、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国巡回演出。为推进阮乐走向国际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徐阳是中央音乐学院阮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也是阮族乐团的创始人。从学习阮、演奏阮,到教授阮、研究阮、制作阮和推广阮,历经数十年。这数十年来,徐阳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阮的事。作为学科带头人,徐阳为中央音乐学院乃至全国高等学校阮专业的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阮族乐团的创始人,徐阳不但做到了把阮提高到与其它民族乐器并驾齐驱的独奏地位,而且通过以阮一种乐器命名的乐团,在民乐室内乐表演领域超越了其他所有乐器。作为一名教授,她培养了一代阮乐演奏家和教师;作为一名阮乐器的研究者和联合制作者,她为提高阮的文化品格和乐器质量做出了积极努力;作为一名阮乐的推广者,她委约创作数十部作品,把阮乐带到全国各地的音乐舞台乃至世界舞台。徐阳把自己全部精力奉献给阮的事业,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们亲切地叫她“阮妈妈”。徐阳不愧为中国阮乐艺术的继承人和开拓者,她为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深切希望徐阳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继续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