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立足长安乐派 谱写阮乐华章——访青年阮演奏家宁海天
孟建军 华音网 2023-12-29

2016年6月2日晚,在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华堂听阮·璧月寄情——宁海天阮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上,宁海天分别以中阮独奏、重奏、高音阮领奏、大阮独奏、中阮、大阮与乐队协奏等各品种阮乐艺术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宁海天系列阮演奏中的优秀才能。

宁海天现为华南师大音乐学院阮专业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她3岁起师从西安音乐学院宁尔教授、任淑真教授学习钢琴。11岁开始随父亲宁勇教授学阮,耳濡目染对长安古乐情有独钟,得长安乐派阮艺真传。

2003年至2010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周奇迅教授主修钢琴,师从杨天君教授学习声乐。她遍访名家,孜孜以求,博采众长,形成刚柔并济、清丽质朴的演奏风格。

古都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一带一路”战略号角吹响的当下,研究长安古乐,追寻华夏民族的音乐艺术源头,意义深远。

 

(以下访谈中记者简称记,宁海天简称宁。)

记:作为一名阮乐演奏家,你为何对长安风格阮乐作品的研究与演奏情有独钟?

宁: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聚集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多姿多彩、混合多元的独特风格。大量吸收秦腔音乐与陕西民间音乐,以及吸取长安古乐为素材而创作的如二胡、古筝、琵琶、阮等各种器乐作品,总体上所形成的鲜明风格被音乐界称为“长安乐派”。长安风格阮乐是“长安乐派”中的一个分支,研究、探索其艺术渊源与特色,在演奏上呈现其艺术魅力非常有意义。我是西安人,生与斯、长于斯,乡情乡韵根植于我心,传承和弘扬长安风格阮乐艺术是我的理想和责任。父亲宁勇又是阮乐长安风格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宁勇的女儿,更该如此。

 

记:何谓长安风格的阮曲?有什么代表作?

宁:长安风格的阮曲是以长安古乐曲为素材而创作的阮乐作品。无论在旋律特质、内容表达、韵味体现、音乐律动、演奏技法等各个方面均是体现在“长安”这个总体的大音乐文化下的风格之中。长安风格阮曲的最大特点就是我曾在论文中谈到的八字概括“典雅深沉、憨拙雄浑”,以余铸先生传谱、宁勇教授编著的《长安古风阮曲二十首》为集大成,已成为以长安古乐为素材或整理订谱或编创为阮曲的经典之作,代表作品有: 《蓝关雪》《月琴赞》《玉楼月》《望秦川》等,长安风格阮乐教学作为华南师大的教学特色,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数篇。我在论文中对何谓长安风格阮曲做了诠释,并对宁勇作品总体艺术风格及其长安风格阮曲代表作品在音乐内涵、技法运用与创作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论述。

 

记:听说你对阮乐历史研究有新的观点和新的发现?

宁:目前我见到已发表的关于阮乐历史研究的学术文章还尚未涉及到元代的阮,史书文字记载也极少。我通过阅览史料和研究,发现在《四库全书》中存有大量精美的诗词,能够从社会各层面反映出阮在元代的生态与发展,我于2015年在《交响》发表论文《阮乐艺术在元代诗词中的表现》,以众多元代诗词为史料,揭示和论证了阮在元代仍处于兴旺发展时期。指出之前阮界前辈所提出的“魏晋至唐宋是阮兴旺发展时期,自明清由盛转衰”的观点,应改为“从魏晋、隋唐至宋元一直是阮兴旺发展时期”的新论点,此论点是目前所见阮的历史研究文章中首次提出的,其中部分元代史料也为首次发现和使用。

 

记: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把创新理念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

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有几点创新:一,开设了系列阮重奏课程;二,提出“推奏技法”这一规范名称;三,将钢琴伴奏引人阮乐的常规教学之中。

 

记:能给我们谈谈你开设系列阮重奏课程的经验吗?

宁:经过教学研究与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套系列阮重奏曲目教材,正式纳入学院教学体系中,保障了系列阮重奏课程的规范化教学。系列阮的重奏课引入课堂,每周都有排练课。我们在重奏课程的安排上注重让学生经常交替声部,要求他们必须完成对系列阮五个品种的全面掌握,这对学生的视唱练耳和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感知都有好处。这样的课程安排,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他们高标准的要求。随着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院校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学校的系列阮重奏课程的设立与实践,适应了现代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记:关于你所说的推奏技法的规范包含了哪些内容?它对阮乐的学习和演奏有什么意义?

宁:演奏技法的发展是器乐艺术向前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在研究阮乐前辈有关阮演奏“平推法”和“推奏”论述的基础上,理清概念,提出“推奏技法”这一规范名称,阐明推奏技法的动作特征以及所具有的鲜明的音响效果与音乐表现力。并首次创设了演奏符号,明确了谱面标记,这样才有利于改变该技法因无标记与说明而难以学习和应用的现状。我就此观点也发表了论文《阮“推奏技法”的音乐表现特点与应用》。

 

记:请问将钢琴伴奏引入民族器乐教学的效果如何?

宁:将钢琴伴奏引人阮乐教学是多元化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我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现行的器乐教学大多是“一对一”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了拓展阮乐艺术表现力和丰富教学手段,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尝试将钢琴伴奏引入阮乐教学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丰富,对音准、技术以及音乐的情感把握和处理都有很大的提升。近几年,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阮专业教师和钢琴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创作了多首阮曲钢琴伴奏作品,并成功举办了两场阮与钢琴专场音乐会,展示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成果,效果非常好。

 

记:除了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以外,你在教学中还有什么其他特色吗?

宁:在教学内容上,我以长安乐派的长安风格阮曲为基本,因为长安风格阮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在这里,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特色。同时,我们也吸纳广东音乐风格,体现广东地方音乐文化的特色,吸收和掌握其它不同风格的作品,包括采用西方音乐改编的作品、现代音乐风格的阮曲作品等等,兼收并蓄也是我教学的思想之一。

 

记:你们学院的阮族乐团是何时成立的,曾取得了哪些成绩?

宁:2012年,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创立了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阮族乐团,并担任艺术指导。阮族乐团成立至今不断参加各类比赛及演出并屡获金奖,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艺术实践水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与练琴的兴趣,促使技艺全面提升。我们的阮族乐团曾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职业重奏组金奖;获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广东省首届以及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大赛组合类金奖。我的学生们也在第二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广东省首届、第二届、第四届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等赛事中屡获金奖,我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开发了一批阮族乐队作品,为我院阮族乐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记:你对今后有何规划和目标?

宁:首先,继续发扬我们长安乐派阮乐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在坚持和发扬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从阮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以及阮乐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探索阮乐艺术的技艺特色、文化内涵与发展方向,积极学习借鉴中外音乐文化精髓,寻求多元化的艺术发展道路。其次,第二代87型宁氏改革系列阮问世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多年的实践证明:系列阮在艺术实践活动以及推广、普及、提高阮乐事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开拓系列阮的艺术形式也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思考的重要问题。比如:多种风格作品编创问题;开展课程与组建乐团并进的问题;系列阮与其他乐器的结合问题等等。其三,努力培养新的阮乐生力军,为阮的发展积蓄新生力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将继续加强对长安古乐的学习与研究,弘扬和传播长安古乐,从长安古乐中吸取阮乐艺术的中华文化精髓。同时我正在实施关于传统音乐学方面深造学习的计划。

 

后记

作为阮乐教学领域中有影响的青年教师,宁海天在阮乐演奏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她在各类民族器乐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特等奖;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首届阮北京邀请赛专业青年组金奖及专业成人组合金奖。

近年来,宁海天还应邀参加了广东省民族乐团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地的演出活动。2004年,还应邀赴敦煌莫高窟参加了纪念活动并用花边阮独奏;应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邀请,赴马来西亚参加国际残奥会会员大会,展示宣传中国的阮乐。

在学术研究方面,宁海天对长安古乐的学习与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求弘扬和传播长安古乐,从长安古乐中吸取阮乐艺术的精髓。保持对系列阮的不断创新与研究,丰富阮乐艺术表演形式,借鉴世界音乐宝库中的多元化因素,努力开拓一条更广阔、更具活力的系列阮发展之路。

宁海天表示:阮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阮事业中未开垦的领域还有很多,有待我们去发掘探索。系列阮开拓的内容还非常丰富,无论是教学、普及、推广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