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弹挑、双音、扫拂作为中阮演奏中的基础技法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中阮凭借其深沉、丰富的音色和多样的演奏技巧,逐渐赢得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赞誉。而随着中阮演奏技法的多样化发展,对演奏者的技巧难度要求也在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法,演奏者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和探索,以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中阮演奏技法的多样化发展,中阮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在不断提升。
【关键词】中阮;右手;基础技法;双音;扫拂
一、中阮历史及发展
(一)阮历史
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记载,阮是汉民族自己创造的一种圆体、直项、四弦、十二柱(品)的乐器,发源于秦、汉以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起源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7年-105年,汉时称秦琵琶或秦汉子,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模拟演奏手法的象声词,“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凡是用这两个手法抱在怀中演奏的乐器,在早期都称为“琵琶”。西晋时期,竹林七贤当中的阮咸善弹此乐器。南北朝社会动乱,秦琵琶到隋代失传。唐武则天时期,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发现一件铜器,形状如琵琶。音乐家元行冲考证认为这是“阮仲容所造”,并命人仿制,用木制成,弦之,发现其音韵清朗、动听。但因其颇难命名,便以“阮仲容”的名字来称呼这种乐器,即“阮咸”,简称“阮”。
(二)中阮现代的发展
中阮作为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现代音乐中,中阮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阮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性。其音色圆润、浑厚,音域宽广,可以演奏出各种不同的旋律和和声,为独奏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中阮的演奏技巧也十分多样,包括拨弦、长轮、滑音等,使得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和情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展现出中阮独特的音乐魅力,中阮在合奏和乐队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中阮常常演奏中音声部,也可以担任演奏旋律或伴奏的角色,为整个乐队的和声和音色效果提供重要的支撑,也丰富了整个乐队的音乐层次和色彩。此外,中阮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体现在其与现代音乐风格的融合和创新上。随着音乐的发展,中阮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在现代音乐中,中阮可以与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元素进行融合,产生新的音乐效果和风格。例如,在现代音乐中,中阮的加入可以为歌曲带来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在摇滚乐中,中阮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可以与电吉他等乐器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乐曲增添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力。
中阮作为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与现代音乐风格的融合和创新为现代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创意。所以,在中阮演奏技法越来越多样化的前提下,对演奏者技巧难度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只有灵活掌握左右手技法,才能够更好地掌控各种风格的音乐,以下笔者将着重介绍右手的基础技法。
二、右手基础技法分析
(一)弹挑
在中阮的演奏中,右手的弹挑技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表现音乐韵味的关键元素。这一技巧在演奏中占据核心地位,对演奏者的表现力和演奏效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弹挑作为右手技巧的基础,涵盖了大部分右手技巧的变种。在弹挑的过程中,手持拨片向下触弦的“弹”和向上触弦的“挑”,奏响了音符。要想熟练掌握这一技巧,演奏者需要关注一些细节和要点。
首先,捏持拨片时,拇指、食指和虎口的位置需要保持合适的空隙,其他手指应该自然环握。这样的握持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拨片的稳定性,还使演奏更加灵活自如。同时,在演奏时,拨片与琴弦的接触角度是演奏者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当拨片与琴弦呈90度角时,能够获得最佳的音色和音量。除了握持方式和接触角度外,弹挑时拨片以正确的方向运动也至关重要,以手腕为轴心的一个半径动作往面板方向是拨片运动的理想方向,这种动作的正确运用可以产生流畅而富有力度感的音乐。在弹挑技巧中,拨片入弦深度也是调节音量和提高音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入弦越浅,声音越薄、越轻,阻力也较小;而入弦越深,声音越厚、越响,阻力也随之增大。因此,根据乐曲的需求和演奏者的个人习惯,适当地调整拨片的入弦深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掌握右手技巧中的弹挑,演奏者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演奏水平。只有通过反复地练习和尝试,才能真正领悟弹挑技巧的精髓,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乐曲中。这样才能使演奏更加生动、丰富,并赋予音乐更深层次的表现力。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速度和节奏,还要注重细节和技巧。弹挑是以手腕为主发力点,着力点位于大指与食指捏拨片处,也就是拨片正中,带动各部位关节。这种技巧的练习需要从慢速开始,逐渐提高速度。在慢速训练中,演奏者要着重控制手腕力量,增强耐力,并形成习惯。只有当慢速弹挑的动作熟练后,才能逐渐加快速度。调整不同的拨片触弦角度,会得到不同的音质、音色。角度越大,音色越厚,噪音也相对增大;角度越小,音色越亮,噪音小,声音也偏薄。因此,在练习弹挑时,演奏者要不断尝试不同的触弦角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根据具体的音乐风格和个人喜好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弹挑方式。
当熟练掌握弹挑动作后,演奏者可以逐渐加快速度。在加速过程中,演奏者要特别注意手腕转动幅度以及节奏的准确性。手腕转动幅度影响速度,幅度越大,阻力越大,速度慢,快不起来;幅度越小,阻力越小,速度能提上来。因此,在练习弹挑时,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手腕转动幅度。另外,速度加快后,演奏者还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弹挑的平均性,不能只贪图速度快而忽略了节奏和弹挑的质量。弹挑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探索的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要注重细节和技巧的控制,从慢速开始逐渐提高速度。同时,我们还要关注音质、音色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个人审美的需求。只有这样,演奏者才能真正掌握弹挑技巧,为中阮演奏注入更多和魅力。
(二)双音
双音技法在右手演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乐曲中常被用来增添独特的音响效果,为旋律锦上添花。双音为由两个音构成的音程,这两个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在旋律中叠加,同时发声,为乐曲注入更丰富的情感和层次。
合理地应用双音技巧有助于使乐曲更加浑厚、多彩,为演奏者提供了表达更多情感的机会,这主要得益于双音的独特音色效果和音乐表现力。当上、下两个声部按照一定音程关系叠加时,形成的音响效果使得旋律更加丰富、立体,为整个乐曲创造了更加生动的氛围。然而,在演奏双音时,演奏者需要精准掌握演奏的力度和拨片的角度,确保两个音能够清晰而有力地同时发声。此外,根据乐曲的情感和风格,演奏者巧妙地运用双音技巧,有助于达到最佳的音乐表现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握双音技巧,演奏者需要进行反复地练习和不断地摸索。演奏双音实质上是通过扩大右手手腕的转动幅度,运用特殊的“弹挑”技法,确保拨片触弦速度快而精准。特别是在演奏两根弦时,演奏者要注意避免触碰到最左边的第三根弦,触弦角度在演奏双音时显得尤为重要。在中阮演奏中,右手弹奏双音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对丰富音响效果、提升音乐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需通过持续地练习和摸索,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法,并在演奏中展现出更高水平的技术和表现力。演奏者演奏双音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音乐情感的细腻体现。因此,演奏者需要在练习过程中注重细节,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双音技法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乐曲的音响效果,更能够为旋律赋予更深层次的情感。合理的双音运用可以使乐曲更具张力和动感,为听众带来更为丰富的听觉体验。在掌握了双音技巧后,演奏者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使得演奏更为生动有趣。总而言之,右手弹奏双音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技术训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演奏者能够在中阮演奏中为乐曲注入独特的个性。
(三)扫拂
双音和扫拂技法在中阮演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在技巧层面相似,同时也在演奏中体现出对声部的巧妙侧重以及对旋律的独特突出作用。这两种技法对演奏者的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在触弦速度上展现出极大的敏捷性,时而突显上声部,时而突显下声部,为乐曲注入更加丰富的变化和层次。
在扫拂技巧中,演奏者需要同时演奏三根或四根琴弦,以形成和弦效果。与双音技法相比,扫拂的右手转动幅度更大,为确保和弦的旋律音得以凸显,演奏者右手持拨片时的握力需要适度紧握,同时拨片的吃弦深度也应稍微深一些。这样的技巧要求演奏者在扫拂动作中特别强调和弦的旋律音,以保证声音的和谐和优美。演奏中捏拨的松紧度是扫拂技巧中的关键因素,它能直接影响和弦的音色和音量。此外,拨片接触弦的深度也需要被细致关注。在实际演奏中,拨片与弦接触的深度受到音量、音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演奏者不断地进行微调。而扫拂的速度同样是影响音响效果的重要因素,过慢的速度可能使声音显得沉闷笨重,速度快则更会强调旋律线条感,这是考验演奏者基本功的一个难点。扫拂技巧的掌握需要演奏者熟练地以右手手腕为主要支撑点,带动手臂,迅速而有力地扫拂过三根或四根琴弦。初学者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掌控扫与拂的强弱力度,这需要通过反复地练习,通过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才能达到更熟练的水平。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演奏者扫拂时涉及手臂的力量,虽然手臂需要协同运动,但主动发力几乎是不存在的,演奏者在使用手腕做出扫拂后应及时放松手腕,避免手臂不自主地发力,从而影响演奏时的发音质量。
扫拂技巧在实际演奏中通常作为乐曲的开头、炫彩和结尾部分的旋律烘托,为整个乐曲注入更为热烈、激动、高亢或悲哀的乐曲线条。通过掌握这一技巧,演奏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表达乐曲中的情感和意境,使得演奏更具个性化。除了技术层面的考量,运用扫拂技巧时演奏者还需要注重音乐性的呈现。演奏者应当深刻理解乐曲的情感走向,有意识地在扫拂的技巧中融入情感色彩。这要求演奏者深入理解音乐结构和旋律,以便在扫拂的过程中准确捕捉并传达乐曲的情感变化。
总的来说,双音和扫拂技巧在中阮演奏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不仅为演奏者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丰富了乐曲的层次和情感表达。因此,对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法的演奏者来说,不仅要注重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将技巧与情感完美地结合,使得演奏更富有深度和感染力。扫拂技巧的运用并非仅限于乐曲的技术性展示,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奏的表现力和个性。在现代音乐中,很多作曲家通过创新的扫拂技法,将中阮演奏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度。演奏者在实践中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扫拂技法,还需要勇于尝试新的音乐元素,为中阮演奏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结语
右手技法是中阮考级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对弹挑、双音、扫拂技法的掌握程度。从基础的技巧练习到具体乐曲的演奏,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将逐渐领悟到这些基础技法的深刻内涵,并在演奏中展现出越来越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中阮一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备受重视,而双音和扫拂技法的运用为中阮演奏增色不少。这也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中对技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表达情感的深刻追求。通过这些技法的巧妙运用,中阮演奏者能够在音乐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发共鸣。这些技法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演奏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通过不懈的努力,演奏者将能够在演奏中展现出真正的个性,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中阮这一乐器在当代音乐中继续闪耀光芒。
所以,右手技巧在中阮演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准确的技法方法,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演奏的力度、速度和音色,从而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和意境。熟练掌握技法将使演奏者能够在演奏中展现出更高水平的技术和表现力,为听众呈现出更丰富而动人的音乐画卷。
参考文献:
[1]刘星.阮技习谱[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4.
[2]沈非.谈中阮演奏中左、右手的科学应用[J].四川戏剧,2014,(09):122-124.
[3]刘昭阳.中阮演奏中的右手技巧[J].戏剧之家,2016,(13):71.
[4]韩雪.浅谈中阮左手的演奏技巧[J].活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