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民族器乐学习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方雨曦 华音网 2024-02-27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音乐课堂模式开始慢慢改变,民族器乐的地位不断提高,民乐逐渐走进课堂,丰富着中小学生的生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功不可没,民族器乐的教学更是为素质教育的推行锦上添花。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民族器乐的教学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非常不利于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便开始不断提高,音乐课逐渐成为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音乐课的开设可谓好处多多,音乐课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的脑力智慧,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们的高尚品德,还能让学生在压抑的学习环境中通过音乐来放松情绪。但是,当前中小学的音乐课大多是以西方的音乐理论作为指导,用来伴奏的也是西方的器乐,这种“西化”的教育体系导致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地位渐渐弱化。

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弘扬民族器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种意识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虽然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慢慢提升,但仍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本章主要通过从新课标下民族器乐的地位、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民族器乐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等3个方面来探析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一)新课标下民族器乐的地位

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易于学习和演奏的民族器乐。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扣住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规定,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民族器乐,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器乐文化,培养中小学生对民族器乐的爱好,提高中小学生对于民族器乐曲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使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文化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新课标下民族器乐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标志着音乐教学模式即将变革与发展,民族器乐将会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改革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音乐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已经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将民族器乐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已是大势所趋

(二)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推进,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逐渐受到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更是成直线上升。器乐教学是整个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比较关键的部分,通过器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在实际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有关于民族器乐的教学却几乎没有。在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里,占据主导地位的器乐是西方的钢琴,音乐理论的基础也都是西方的。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方法也都是偏西化的。从小学开始,我们学习的音阶就是西方的七声音阶。很少有老师会说宫商、角、徵、羽是中国的五声调式,中国的器乐曲大多由5个音构成等,书本上的器乐曲也只是匆匆带过,这种现象导致了民族器乐的地位急速下降。

这种现象时间长了,学生们的民族情感会慢慢淡化。课外学习的全是西洋乐器和五线谱,而西方音乐的教学体系早就已经在中国的音乐教育里深深扎根,连我们现在所用的器乐教具也是西方的钢琴。民族器乐的存在几乎要淡出社会这个舞台,为了制止这个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从小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就开始注重民族音乐教育,推进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发展与传承,维护民族器乐的地位,所以推行民族器乐进课堂迫在眉睫。

(三)民族器乐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虽然说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并不起眼,但它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却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时代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推行的教育观念,培养中小学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培养人才的目标。中小学教育属于国家义务教育的阶段,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所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之一。民族器乐是音乐教育中独特的音乐教具,通过器乐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好,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中可以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表现的能力,正好与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教育相对应。同时,民族器乐的教学还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与传承意识,这是其他西洋乐器所不能带来的。

然而,如今中国的国情让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路如山路般绵延悠长。大多数家长们的思维还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变过来,所以要想真正地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我们必须对学生的音乐教育重视起来,让更多家长了解音乐教育所带来的价值,使民族器乐得到更多的关注,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弘扬与发展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大力推行民族器乐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使中小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普遍重视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对能力的培养,而音乐正好有这个功能,音乐课逐渐成为了中小学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本章主要阐述了民族器乐在学校社团、课堂教学与培育中小学生音乐素质中的作用。

(一)民族器乐在学校社团、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

现在的中小学校兴起了一股“社团热”,大大小小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社团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学校里开展社团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民族器乐在社团的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中小学中建立民族器乐的社团,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热爱本国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中小学生对于民族器乐曲的鉴赏能力,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对于民族器乐的认识程度,是当代中小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民族器乐的重要途径。民乐社团是众多社团里较为特殊的一个社团,它与音乐课程直接挂钩,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升,还可以在学习中弘扬民族器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民乐社团活动,对于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民族器乐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着积极的作用,让中小学生得以实现自我价值。

(二)民族器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音乐课上,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示范唱,学生跟在老师后面唱;或者是老师放多媒体音乐,学生坐在下面听。这样的课程时间久了,会让学生感觉非常的无聊,产生厌烦音乐课的心理。但如果老师拿出民族器乐给学生展示的时候,肯定会让学生新鲜感倍增,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这会让本来非常无趣的音乐课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瞬间被激发,这些都是民族器乐的功劳。在教学中运用民族器乐还能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器乐的地方就有器乐的演奏,而器乐的演奏一般分为合奏、重奏、齐奏等演奏形式。在民族器乐的教学中,学生将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这样的表演,这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样即使在民族器乐教学之外的学习生活与课余生活中,也能让中小学生更好的与他人合作、更好地融入所在的集体。此外,民族器乐的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开发中小学生的大脑。民族器乐的演奏是一个大脑、眼睛、耳朵、手等器官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过程,这需要学生的高度集中才能保证不会失误。

民族器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用它所特有的魅力,拓宽了中小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他音乐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推行民族器乐进入音乐课堂,不仅对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有帮助,还能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三)民族器乐在培养中小学生音乐素质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学习民族器乐能够加强中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领悟,这对于中小学生以后的学业及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传统的音乐教学只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民族器乐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教师通过对民族器乐的教学,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演奏出乐曲,赋予乐曲生动的形象,这可以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民族器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不同民族的不同器乐种类,通过这些器乐来了解不同音乐文化与风格,从而加深对各个民族文化的了解,还能使学生拥有一定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定会高于其他的音乐教育形式,比如在唱歌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仅仅停留在音准层面。但是民族器乐的教学,却能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上升到音乐审美与鉴赏的高度。这是民族器乐在素质教学中独特的作用,是其他音乐教学模式所不可及的。

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实践,让中小学生深入了解民族乐器,而促进民族乐器的传播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乐器,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界所举办的各种音乐活动,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更加有自信。民族器乐进入课堂,不仅对文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还能带动情景教学法的发展,可谓好处多多。

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民族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与素质培养中功不可没,在新课改下,民族器乐的地位越来越高,让民族乐器完美的融入音乐课更是大势所趋。本章主要简述了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了解了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从而引出民族乐器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发展趋势,推行民族音乐,加强音乐素质势在必行。

(一)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在五四运动之后,国立音乐院进入大众的视野,它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一笔,是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它的成立揭开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新篇章,培养出丁善德等优秀的器乐作曲家。后续又陆续出现今虜琴社、上海国乐研究会等民族器乐乐社,这些乐社的兴起,将民族器乐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层面。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首席音乐大厅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也响起了《春江花月夜》等知名器乐曲,民族器乐曲逐渐被大众所熟知。现如今在新课改之后,民族器乐的教学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个中小学纷纷开设各种民族器乐兴趣班与民族器乐社团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这让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得到大力发展,随着民族器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校民乐团开始崛起,在各大联欢晚会上,也总能看见中小学生在舞台上演奏民族器乐的身影。

民族器乐是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如今,部分民族器乐已经被应用到教学中去了,就好像茶店子小学的老师们用“中华小四弦”来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就是民族器乐与学科的大胆融合,是音乐教育界的创新。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管理差异、教师能力等因素的不均衡,限制着民族器乐进入课堂的脚步,家长的不理解,老师的不重视也都会阻碍民族器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发展。

(二)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展的不利因素

虽说民族乐器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比较乐观,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有上升的趋势,但仍然是整个音乐教学环节中较为单薄的环节,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还是会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文化课,忽略艺体,更有甚者认为音乐课非常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所以干脆在音乐课上做起了其他科目的作业。某些校领导和老师们也习惯性的以文化课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是个优秀的孩子。尤其是在即将考试的时候,本来就极少的音乐课会被文化课老师所占用。这样会造成音乐课的课时严重不足,学校课程安排失衡,导致音乐这门课形同虚设,所以大多数音乐教师,会舍弃一些不好讲的民族器乐教学与欣赏课,去上一些比较容易的唱歌课。这个本该是中小学音乐课里必不可少的课程,却极少出现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即便有些学校不会占用音乐课时间,但是由于学校资金匮乏,音乐教学设备比较少,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器乐基本只有钢琴,民族器乐少之又少,加上很多音乐老师对于部分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法不太熟悉,上课的时候也只能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带过有关器乐的知识点,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器乐的认识与理解只停留在表层。

(三)推行民族器乐,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民族乐器在中国具有长远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骨笛到近现代的新民乐,无不体现着中国民族乐器的博大精深。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民族乐器进入课堂则显得格外的重要,学生们可以通过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旋律线条、调式调性等来体会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风格。这不仅对于中小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知与了解有帮助,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风靡全球,当代中小学生对流行歌手非常了解,将这些偶像们天天挂在嘴边,但是却基本没有中小学生知道我国的国乐大师方锦龙是何许人也。民族器乐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是否由于民族器乐教育的缺失才导致今天的局面。在中小学推行民族器乐的教学,无论是对中小学生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中华民族契约的传承与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没有民族器乐教学的音乐课显然是不太完整的,学生将会缺失音乐体验中最重要的环节,器乐教学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和个人创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器乐演奏是民族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是当代音乐教育体系中必须存在的。因此,在中小学推行民族器乐,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奕颖.谈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D].黄冈师范学院,2014.

[2]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李逊芳.上海市杨浦区学校民族器乐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朱连珍.21世纪中日初中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5]牛静.民族器乐进课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6]程路加.沈阳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8.

[7]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8]王中巧.古筝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

[9]申丹妮.素质教育视野下儿童乐器学习热现象调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0]赵婧伊.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