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乐满德意志,载誉而归——“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华彩落幕 慕尼黑王宫奏响江苏旋律,“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圆满收官
韩琛 华音网 2024-09-25

坐落于慕尼黑市中心的慕尼黑王宫是德国最大的市内宫殿,昔日巴伐利亚王国700余年荣光尽聚于此,王宫中的赫尔库勒斯音乐厅(Herkulessaal)建于1836年至1844年间,是以其优美的建筑和卓越的音响效果而闻名欧洲最重要的音乐厅之一,也是世界顶尖音乐家和乐团演出的首选场所之一。9月21日晚,“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压轴大戏中国民族音乐会《永远的江南》在这里奏响,在潮水般的掌声与不绝于耳的“Bravo!”声中“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华彩落幕。

无论是对于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还是对于赫拉克勒斯音乐厅,抑或是对于慕尼黑本地的观众来说,这次中国民乐的演出都是一次难得中西艺术交流对话。这场《永远的江南》音乐会,受到了德国当地群众与华人华侨留学生的热烈欢迎。演出门票全部告罄,一票难求,音乐厅的二楼都坐满了观众。无论是立足时代精神所创作的新作品,还是对传统名作的经典再现,都传达出极为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既凝聚了华人华侨的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也让德国观众领略到新时代的大美江南。

中德两国艺术家合作演绎的《梁祝》与《G大调弦乐小夜曲》,如同一把音符构建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演出现场观众与观众,观众与演员交流的门扉,不少观众随着节奏无声地打起节拍。而气势恢宏的《大江南·花开盛世》则将现场氛围带入了高潮,令人沉醉于音符描绘出的中华盛世,气象万千之中。

音乐会正式曲目结束之后,场内的观众不仅报以雷鸣般的热烈掌声,更是集体高喊“Bravo!”不绝,乐团返场加演《花好月圆》等三首中西名曲,以感谢观众的激情与赞誉。演出当天,恰逢慕尼黑啤酒节开幕,掌声与喝彩从剧场内传出,与啤酒节的欢庆氛围融为一体。此刻,莱茵河的快乐与大运河的风情在这里交汇,共同谱写出新时代文化交流,艺术互鉴的“欢乐颂”。

“五场演出活动中国民乐誉满德意志”


“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由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作为主要承办方,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承担了本次江苏周活动中包括开幕式演出在内的所有的重要演出任务。

两场《永远的江南》大型民族音乐会让德国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乐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作成就,而两场《弦上江南》民族音乐会则展现了江苏省演艺集团作为保护单位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的传承保护成果。

“我们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是江南丝竹的主要传承保护单位,也是江南丝竹传统曲目保有量最多的乐团,传承谱系清晰,艺术特征鲜明,记录在册的传承曲目有一百余首。”民族乐团团长李阳介绍说,在《永远的江南》及《弦上江南》音乐会中,所选取的都是江南丝竹传承曲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曲,“这次我们所演奏的江南丝竹是最能体现江苏地域风情和艺术特色的曲目,完全可以代表江苏民乐的最高艺术水准。”

两场音乐会的四场演出,受到德国当地观众与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赢得了高度赞誉。在《永远的江南》民族音乐会慕尼黑王宫音乐厅演出结束后,德国观众布瑞塔·格瑞阁激动地对媒体表示:“本场演出极为震撼,让我沉浸其中,就是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感觉还没有听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艺术到德国演出。”精通中文的德国观众孟言维则表示,虽然自己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有所了解,但是这场《永远的江南》音乐会依然令他感到惊艳:“现场聆听艺术家演奏的感觉与视频或者录音完全不同,这场音乐会非常棒,尤其是在这样一座有历史氛围的音乐厅中,演奏来自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很难得,很好听。”

德中友好协会董事拉迪恩索对《永远的江南》音乐会所承载的文化交流意义给予了高度赞誉:“这场音乐会办得非常完美,美妙的中国民乐听得让人沉醉。我觉得这种活动是拉近中德友谊的良好途径,希望两国民众可以通过音乐走得更近。”

“公益活动推动文化互鉴精彩演出助力友好交流”


为了能够让德国本土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乐及江苏文化,《弦上江南》音乐会在乌尔姆与慕尼黑两地走进专业音乐学校,进行公益性演出。虽然是公益性活动,但江苏省演艺集团却非常重视这两场演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周东亮不仅用心规划了这两场“中国民乐走进德国校园”,更是对演出充满了期待:他表示,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希望能够以世界共同的语言,向世界的未来介绍中国深厚的历史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所选择的这两所学校,都是艺术专业院校,我们想通过艺术这座桥梁,在德国的青少年学生中种下友谊的种子,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座桥梁,了解东方的艺术与文化。事实上,我们在中国的时候,也非常注重校园演出与推介,希望能够通过更有趣、更丰富的方式,启发青少年对于中华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期待。我们不想采用生硬的方式,简单地陈述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美,而是希望能够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发进行美学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令他们真正地爱上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


此外,2024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是江苏省与德国巴符州结为友好省州35周年。为庆祝这个重要的节点,我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不仅将《永远的江南》在慕尼黑王宫音乐厅的演出纳入庆祝活动,更于9月20日举办招待会,邀请领区4个联邦州的政治、金融、工商、教育、文化界代表及友好人士及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出席。招待会上,艺术家们进行了民乐经典曲目赏鉴演出,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各界友好人士齐聚一堂,共庆佳节。

“以艺术为桥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


“文明遇·鉴”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由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是一次规格较高、规模较大、主题突出的文化交流盛会,是省委省政府围绕国家外宣工作大局,推动提升中华文明在海外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工作部署。去年首次举办“文明遇·鉴”活动的时候,省委宣传部就选定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旗下昆剧院作为主要承办方,参加了所有版块的活动,在法国巴黎演出了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与《伯龙夜品》,引发了积极而热烈的反响。

今年是第二次举办“文明遇·鉴”活动,主题是中国民乐,由集团民族乐团作为主要演出团队,赴德进行演出交流。连续两次作为主要承办方,负责执行重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集团与旗下各院团艺术创作生产成绩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东亮看来,这份认可与肯定对于集团是荣誉也是责任。作为国有文艺院团,宣传文化战线的基层桥头堡,江苏省演艺集团理当承担起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江苏海外文化软实力的任务,肩负以中国传统音乐讲述江苏故事,诠释时代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光荣使命。

在两次“文明遇·鉴”对外交流活动中,江苏省演艺集团都精心准备,力争从时代精神与古典艺术两个维度立体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地域人文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的丰富多样性。本次的“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球文明倡议,通过富有江苏特色的民乐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为宗旨。

《永远的江南》与《弦上江南》这两场音乐会所选择的曲目,不仅有立足时代审美对传统音乐进行现代诠释的优秀作品,也有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果的经典之作。

在谈到为何选择这样两台剧目,参加中国民乐江苏周的活动,到德国演出时,周东亮表示,这两场音乐会以江南民乐为基础,有机融合了江苏乃至中国典型民族音乐元素,承载着大运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内核,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传承发展成果的综合体现。“选择这样两台音乐会赴德演出,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以实际行动学习响应信长星书记在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提出‘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不断提升江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号召的重要举措。”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我们永远在路上”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东亮特别强调,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也特别提到了要“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因此江苏省演艺集团特别成立了外事部,专项负责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外事部成立后,在省委省政府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拓展海外渠道,充分发挥公益社团与爱国华人华侨力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周东亮表示:“在本次“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活动结束后,还将由集团锡剧团携新创古典题材轻喜剧《追香记》赴东南亚巡演。同时与澳洲华人文化团体构建深度合作,启动2025年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赴澳演出前期准备工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