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参加香港中国音乐节随记
项祖华 华音网 2024-09-30

中国音乐家代表团应香港政府康乐文化署音乐事务统筹处的邀请,参加香港第二届中国音乐节。代表团由中央、中国音乐学院五位老中青教师张韶(团长)、项祖华(副团长)、林石城、李祥霆及左继承组成。中国音乐节的举办,是为了提高中国器乐的演奏水平及促进市民对中国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推广普及中国音乐艺术,音乐节自十二月二日开幕至十日结束,共开了四套音乐会,由香港青年中乐团、音统处中乐导师乐团、香港中乐团以及香港九个业余中乐团分别参加演出。我们五人参加了“示范音乐会”的独奏演出;电视台专题采访演播二次;深入到香港七个区的音乐中心主持了二胡、琵琶、提琴、古琴、唢呐大师班的教学辅导共十三次;学术示范讲座共七次;受学者约一千人次以上;参加了香港各报纸的记者招待会以及中乐研讨会、交流会共三次;还参观访问了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系,受到香港政府和音乐界人士的热情接待和欢迎 。

正值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签订协议之际,香港舆论界十几种报纸对中国音乐节的举办,作了大量的报导与访评。《明报》著文评述:“由于香港的中乐传统底子较薄,人材有所局限,对于中国大陆来说,仅是一个子体。中国音乐节能将中国大陆的中乐名家邀来,便无疑是提供了子体自母体吸取养科的良机。……促进了本港中乐发展。还可加强中港两地中乐文化的交流”。“五位中乐演奏家均来自北京、是中乐的‘学院派’人物,但论背景、师承和资历,却都是与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具有一脉相承的中乐家”,代表团于十二月七日晚在荃湾会堂“示范音乐会”的独奏演出,破称为音乐节的“高潮”,全场爆满,掌声如雷,多次谢幕,引起强烈反响:林石城教授独奏琵琶传统文武大曲《陈杏元和番》、《十面埋伏》,被誉为“海内外公认的琵琶大师”、“浦东派仅存的嫡传名师”、“年已六十二岁,技法依然得心应手,可说宝刀不老”;二胡演奏家张韶的独奏“流畅而富于歌唱性”、“对二胡教学和演奏艺术起了很大推动作用”;项祖华副教授自编自演的《弹词三六》、《苏武牧羊》,报纸评述“扬琴大师以结合现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刚柔并济、韵味隽永而获称赞”、“他的演奏、整理、创作扬琴曲目方面均有相当出色之成绩”李祥霆“是国内现时颇具声望和极为活跃的古琴演奏家”、“为将中国古琴这高深的器乐介绍到外国,贡献不少”;称左继承是“国内年青一代吹奏唢呐的佼佼者”、“给予听众以清新与美感的享受”。香港中乐界人士对我们的专题学术讲演及示范教学辅导也给子很高的评介:“扩大了眼界、增广了见识”“教学有方、示范生动、学术精深”:“进一步了解到中乐传统根在大陆如何继承发展的现况”。香港广大同胞与同仁对我们的鼓励和夸奖,正说明了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民族音乐传统,有着多么强大的艺术生命

香港作曲家、中乐家为中国音乐节创作演奏了不少民乐新作品。有以历史题材的合奏曲《长空万里尽遨游》(汤良德曲)、《战鼓行》(谭志斌曲)、《穆桂英挂帅》(吴大江、陈能济改编)及选自《胡笳十八拍》的声乐套曲《蔡文姬》(吴大江曲);有以抒情的合奏曲《漓江春雨》(关乃忠曲)、《香港的早展》(汤良德曲)、《澜沧江之歌》(刘占霖曲)、《舟山渔鼓》(吴大江曲)、《藏族午曲》(爱华曲)、《秋》(卢亮辉曲)等,无论在选材、立意、旋法、手法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创造和特色,显示出香港重视中乐创作的实力和成果,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刚成立的香港民族音乐学会的顾问、学者陈蕾士、吕炳川、唐健垣、李建之、周凡夫分别作了《中国音乐的美学观点》、《中国音乐与日本音乐的关系与比较》、《商代音乐文明》、《中国音乐史随谈小论》及《中国音乐的明天》的专题学术讲座,各具博深的学术观点和独有的艺术见解。

香港的音乐教育事业的普及,搞得非常有起色,但其主力并不在正规学院,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礼学会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的音乐会的学生人数都不多,专业也不齐,香港普及的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它有一支非常庞大的业余音乐教育队伍。由香港政府主办的音乐事务统等处,为普及业余音乐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该处不仅教授西洋管弦乐器、钢琴及音乐理论,还具有一定规模地教授中国民族乐器。在市中心及各分区设有十几处教学活动中心.举办约650项中西器乐训练班,受学者达三万八千余人,七年来他们深入学校、工厂、公园、游乐场、社区会堂、疗养院等,共举办音乐会二千一百场、观众达一百五十万人。音统处管理和训练十七个青年乐团与乐队,为了提高青少年学习音乐的兴趣,音统处经常举办多项全港性的大型活动,例如香港青年音乐堂、中国音乐节、青年管乐节及青年音乐家大奖赛,并聘请海外及日内地的音乐名家作客席示范表演和训练指导。并正在拟订出一套中乐学员八级水平的公认评定标准,每年考试一次,藉此提高中国音乐在港的社会地位。香港每年还举办中西乐器的单项比赛。23岁以下的青少年参加,分初、中、高级及公开组。香港音乐教育的业余活动如此频繁多样,普及社会,令人难忘,值得学习。现今,音乐院校专业师资队伍的潜力很大,有责任深入到社会与学校各基层,开展民族音乐的普及活动。民族音乐事业只有建立在雄厚的群众基础上。才能“水张船高”和发扬光大;又可为音乐院校招生来源输送后备力量;也能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

香港中乐界很欢迎我们这样既作示范独奏、又办学术讲演、也可教学辅导的“学院派”实力与“全能型”的音乐家出访。他们希望北京的音乐学院扩大招生范围,使他们有祖会入学攻读设有文凭或学位的进修生、本科生及研究生,提高中乐的社会地位。并加强与扩大双方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

香港是个繁荣的商业都市,它的音乐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限于时间短促,不可能作深入调查。但我们初步了解到香港的严肃正统音乐和流行音乐却是泾渭分明各得其所的,严肃正统的西洋管弦乐及歌剧、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在音乐厅、会堂、剧场拥有自己的观众;而流行音乐则是在夜总会、跳舞厅、.酒吧间传出来的。可是国内有的情况,两者却是不分、混杂而处、同台合演,并已习以为常。香港这两年相继举办了中国音乐节及民族音乐节的盛大活动,掀起了“中乐热”.而根在大陆的民族音乐传统艺术却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冲击,这是值得深思和忧虑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