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AI(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屡见不鲜。当AI涉猎至音乐领域、技术进步到输入关键词即可生成曲目时,人们不禁发出疑问:AI写的音乐真的能听吗?2025年5月1 日晚由上海民族乐团携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天琴实验室打造的《零·壹|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于上海音乐厅上演,这场音乐会便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答卷。技术遇上了艺术,传统遇上了创新,AI作曲赋予框架,演奏家们赋予血肉,这晚,一串串音符随演奏家们指尖纷纷起舞,屡屡古音如风般穿越时间的长河,融汇AI的星辰,在春夜中绽出最美的色彩,引人沉醉。
诗、色、关键词与三段结构音乐会共上演九首AI原创曲目,每个曲目都配以传统诗句,将中文诗句独特的文学意境与传统色彩先于民乐音响出现,有一定指引性,亦便于听众理解曲目内涵。古诗、标题、关键词从语义上给予AI作曲初步的风格定向,与色彩与乐器音色及演奏家们的技巧结合,本场音乐会有几首是AI作曲技术运用三段体结构展开主题,以便从结构上更简单清晰地讲述主题。
笙重奏《东方既白》,配以宋朝苏东坡的《赤壁赋》,关键词为神圣、和谐、中国和声等。将上述标题、诗句、关键词、皓白服装与笙的音色等元素结合,乐曲以三段体结构呈现,一段为24簧传统笙主奏、36簧加键方笙与低音笙协奏,倾诉缓慢的古老神圣的话语;二段三种笙竞奏,密集的音符和不同的主音色再加之合适技巧运用,充满科技感,幻视浩瀚星辰;三段回归一段主题,晨曦微露,日升破晓。二胡与键盘、低音提琴和鼓的抒情爵士《轻紫》,配宋朝刘敞的《杜鹃花》,关键词为爵士、自由等。A段为二胡与键盘的对话,较多以半音化的上行音阶爬升与琶音完成对话,宛如深山中那抹寂寞却厚重的紫花(二胡)与纯净的柔风(键盘)翩翩起舞;B段二胡主诉,杜鹃花摇曳,尽情绽放自身的美丽;A'段回到二胡与键盘的对话,加入了灵动的鼓声与观众的击掌声,美丽的花终会遇到更多欣赏者;低音提琴如根茎,始终牵着那抹紫。琵琶与键盘的《揉蓝》,配元朝耶律楚材的《再用前韵》,关键词为水墨、流行等。琵琶与键盘音色契合,亦为三段结构。前段为中音区,键盘如流水般推动琵琶的诉说,琵琶拨弦犹如少女一字一句吐露心声;中段以中低音区为主,键盘的切分节奏加之八度音程叠加,在琵琶旋律间隙插入下行小三度音阶营造昏暗色彩;尾端回到前段抒情,中高音区,是为变化重复,在短短的一段里琵琶加入大量装饰音、滑音、强弱对比等技巧性演奏法,将前中后三段的情感色彩缝合,感往事已去,仍回味无穷,古音犹存,再用前韵。
AI作曲基于文本输入中文关键词、描述性语句,达到“生成音频与曲谱”要求,经演奏家的二段创作,加以现场灯光舞美服装,使九首曲目拥有绚烂的视听结合体验。虽有演奏家们技巧的弥补,但部分曲目乐器编配仍有其不合理之处,主题发展较为简单,音乐层次不够,可推敲性不强,但相信AI这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会在一次次的考卷中获得更好的分数。“机之心”妙,但“民乐之魂”仍需要“人”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