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如何欣赏潮州大锣鼓?一点就通!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9-21

一听到三弦、京胡,你会想到老北京;

听见琵琶、评弹,就有江南味了;

而当 “咙咚呛” 潮州大锣鼓喜庆的鼓点响起时

锣鼓喧腾的节日彷佛就要到来

喜欢国乐的广州乐迷们应该对兼具视听冲击力的潮州大锣鼓很熟悉了,在星海音乐厅舞台上曾多次上演由著名打击乐演奏家、潮州锣鼓乐专家陈佐辉老师领衔主演的潮州大锣鼓。

近日我们与陈佐辉老师做了一次采访,请他分享潮州大锣鼓的欣赏门道!

01.

潮州大锣鼓,关键看司鼓!

潮州大锣鼓,顾名思义,就是大锣大鼓。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约公元1644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它脱胎于潮州正字戏等诸多地方剧种,因潮州方言的关系,又与潮剧锣鼓音乐密切互动、相互融合,自然而然地归属于潮州音乐体系中。潮州大锣鼓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的主要标志之一——广济楼

早期的潮州大锣鼓以一个大鼓、四面大锣(斗锣)和两对钹的配置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完整的潮州大锣鼓乐队。当中的打击乐器更为丰富,光是铜器打击乐,从最小的月锣到最大的苏锣(直径70至100公分)就有几十种,此外还增加了吹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等。

但不变的是,大鼓在整个乐队中是居于首位的,而担任鼓手的演奏家我们称之为 “司鼓”。司鼓也是潮州大锣鼓乐队的指挥领奏者,司鼓者的一槌一法,都有着细致的考究和严格的规定。

陈佐辉与恩师陈镇锡、师弟丁泽楷在广济楼前演奏潮州大锣鼓

据陈佐辉介绍:“潮州大锣鼓是以司鼓者为中心、集听觉指挥和视觉指挥为一体的一种表演形式。司鼓者不但要在演奏鼓点的同时完成指挥乐队的各种手势动作,起到掌控乐队表演情绪、渲染气氛的作用,还要顾及敲击鼓上不同位置的鼓点的音响效果,以求达到手势动作与鼓点音色的协调统一,让观众在视觉上能欣赏到优美的形体动作,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鼓点音色的美妙。

02.

潮州大锣鼓,传承与创新

潮州大锣鼓既可描写重大历史题材、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也能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表现热烈欢快的场面。目前流传下来的潮州大锣鼓牌子有19套,如《六国封相》《三关》《天官赐福》《抛鱼》《薛丁山三休樊梨花》等。

近几十年来潮州大锣鼓也涌现了不少新作品,经常在专业舞台上演奏的潮州大锣鼓新作就包括《春满渔港》(林运喜、郑诗敏)《欢庆胜利》(陈镇锡、林任平)《社庆》(陈佐辉)《滨海龙腾》(丁增钦)《春暖花开》(陈佐辉)《潮乡情》(黄唯奇)等。

新老作品在舞台上交替上演,是对经典的传承,也是对潮州大锣鼓这一音乐体裁的创新。我们期待未来能在舞台上看到更加精彩热闹的 “潮州大锣鼓” !

FROM: 星海音乐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