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十大传世国宝”即将响彻琴台,来感受国之重器的震撼
华音网 2025-05-12

说到民乐器,大家肯定会想到古筝、琵琶、阮等,但是说到能奏出音阶的打击乐器,编钟绝对是首选。

已有千岁的编钟,虽然在发展中不断变换着形态,但只有它拥有四“最”: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整套编钟。没错,它就是诞生于春秋晚期的【曾侯乙编钟】。

“人类音乐史的奇迹”究竟有何不同

1978年随州擂鼓墩的一声爆破,让2800斤重的编钟从王侯墓穴的深眠中苏醒。65件青铜钟分三层悬挂在髹漆木雕的铜人架上,状若凝固的音乐瀑布 —— 最上层19件 "钮钟" 是清脆的木琴担当,中层33件 "甬钟" 负责旋律输出,下层12件 "镈钟" 则用浑厚低音奠定节奏,加上6件可移动的 "丁宁",组成了古代最豪华的 "交响乐编制"。

这套 "古代顶流乐器" 曾是曾国国君的专属 BGM。史书记载的 "钟鸣鼎食" 场景中,8名乐师执长槌敲击下层甬钟,6名乐工以丁字形木槌演奏中层旋律,轻轻叩击上层钮钟就能奏出华美的装饰音,八音齐鸣时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它不仅是宴客时的气氛组担当,更是周代礼乐制度的活化石——不同身份的贵族使用编钟的规格、悬挂的方式都有严格礼制,连敲击的力度都暗合 "君臣和同" 的治国哲学。

最令人称奇的是 "一钟双音" 神技:敲击钟体正面是明亮的宫音,轻触侧鼓部便切换成婉转的角音,犹如青铜器自带 "声控变身特效"。钟体上镌刻的2828字错金铭文,不仅是乐理说明书,更藏着穿越千年的调音密码 —— 每个钟体都经过精确的几何切割,形成独特的 "合瓦形" 共鸣腔,让振动频率完美契合十二律吕,比欧洲十二平均律早诞生1100年,妥妥的 "声学黑科技鼻祖"。

三首跨越千年的乐曲

展现编钟的无限可能

2025年5月30日,“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编钟将响彻琴台音乐厅。本场音乐会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将带来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汇聚了一众乐坛实力派,为观众带来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之夜。

曲目安排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民族音乐形式。其中《楚宫夜宴》《我的祖国》《龙腾虎跃》三首编钟曲目展现了不同时期编钟的魅力。

♪《楚宫夜宴》:2400年前的楚国专属乐曲作为编钟的专属 BGM,是作曲家从曾侯乙编钟铭文里破译出失传的楚律,用65件编钟的低音区模拟楚庄王宴饮时的青铜交响乐——敲钟的乐手左手握丝麻裹的木槌(复刻战国形制),敲钟体正鼓部是庄重的宫音,侧鼓部突然蹦出俏皮的羽音,一钟双音瞬间让旋律有了古今叠唱的层次感。

♪《我的祖国》:当编钟给“一条大河”镀上青铜滤镜这首经过编钟演绎的《我的祖国》曾在卡内基音乐厅敲响,被外媒当场盖章:这是用2400年前的乐器给祖国写情书!编钟的合瓦形钟体自带混响效果,高音区敲主旋律清亮里带着金属的凛冽;低音区的长音振动长达20秒,仿佛长江水裹着千年泥沙奔涌。让“一条大河波浪宽”既有民歌的温柔,又有青铜器的厚重。

♪《龙腾虎跃》:编钟版青铜打击乐狂欢《龙腾虎跃》以其多变的节奏、高难度的技巧、丰富的表演以及深刻的内涵成为音乐舞台上不可缺少的经典曲目!乐曲用打击乐与乐队的音乐表现是此曲的亮点,乐曲表现出在盛大节日中,人民群众那种欢腾、热烈、生气勃勃的激动情绪,编钟版的节日气氛更加浓烈。这首乐曲也确立了民族打击乐与乐队协奏这种演奏形式 , 为民族打击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能量。

演出信息

龙腾虎跃

大型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

指挥:周进

声乐:李歌 胡眺 马征

二胡:金玥 汪媛

琵琶:金格格

古筝:王帅

演员: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

-演出时间-

2025年5月30日周五 19:30

-曲目-

民族管弦乐合奏:茉莉花 瑶族舞曲

编钟与民族管弦乐:楚宫夜宴 我的祖国 龙腾虎跃

二胡与民族管弦乐:洪湖人民的心愿 乔家大院——爱情

琵琶与民族管弦乐:云想花想

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闹元宵

女声与民族管弦乐:一杯美酒男

女声对唱与民族管弦乐:黄四姐 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演出当日为准)

-票价

-50 80 120 180元

*套票活动*

380元=180元*3张

280元=180元*2张

购票

*本场演出1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

阵容介绍

周进,指挥

中国指挥家,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交响乐、歌剧指挥博士,武汉音乐学院指挥教授,作曲系指挥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合唱协会指挥部副主任,教育部国研评审中心专家,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专家组成员,所授课程《指挥》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曾应邀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等多个国内外著名乐团。周进的指挥线条简洁飘逸,真率劲美,忠实原作,作品把握准确严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获俄罗斯第五届普罗科菲耶夫国际指挥大赛桂冠指挥大奖,湖北省优秀文艺人才特别奖,湖北省政府优秀留学人员。改编、创作《歌剧魅影幻想曲》《红星照耀中国》《黑神话~悟空传奇》《湖北民歌组曲》等大量管弦乐作品,受邀在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专题讲座和大师班。

金玥,二胡

中央民族乐团乐队首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宣传思想文化英才。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客座乐队首席,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理事。他曾受邀参加多项重要活动,如2001年随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赴美国参加“中国文化年”,同年10月在法国“中国文化周”演出中担任独奏,受到蓬皮杜总统夫人的亲自接见;2002年赴日本参加“中日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暨“中国文化年”演出;2008年赴香港参加“香港中乐节”音乐会及在北京为迎奥运举办的“盛世民乐”大型民族音乐会的演出;2010年赴俄罗斯克林姆林宫参加“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2019年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参加“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专场音乐会”等。他在中央民族乐团推出的数台品牌音乐会及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2010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奖;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中央民族乐团创作的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和《又见国乐》中担任主角,被著名导演王潮歌评价为:“是一位为民乐而生的二胡演奏家,是一位虔诚的民乐传承者”。2017年,金玥在中央民族乐团创作的世界首部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中饰演石磐陀角色,他出色的表演获得了观众和业内专家的交口称赞。2023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奏《一带繁华一路歌》。

李歌,女高音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江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声乐博士,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项目评审专家。活跃于国内和俄罗斯、意大利、波兰等国际艺术舞台,举办多场独唱音乐会,并多次担任国际声乐赛事评委。发行独唱专辑《爱的咏叹》、有声声乐教材《俄罗斯浪漫曲(女声篇)》等,原创声乐作品《东方交响》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代表作品包括《长长的长江》《黄河黄河,我是长江》《爱到平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寒》等。

王帅,古筝

青年古筝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古筝专业副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湖北音乐金编钟奖”、“长江之春”青年音乐家大赛等多项专业赛事中获奖,曾被媒体评价为“筝坛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乐来乐好,一起音乐吧》及《风华国乐》等栏目的录制,应邀参加湖南卫视“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广东卫视《国乐大典》等节目,跟随导师王中山教授参与科研项目《华乐大典--古筝卷》的编辑整理工作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古筝演奏业余考级标准教材》的编辑校订工作。任教以来,所指导学生先后在国内外古筝专业比赛中获得佳绩,本人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金格格,琵琶

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琵琶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6岁开始跟随孙耀芬老师、陈钧老师学习琵琶,本科、硕士师从武汉音乐学院周红教授,后得到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靖教授的指导。2021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访学,师从国家一级演奏员、博士生导师吴玉霞。曾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原文华艺术院校奖)优秀奖、第二届“辽源杯”国际琵琶大赛银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合类优秀奖等。执教期间所指导的“东方楚俏琵琶组合”斩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获展演奖、2024“辽源杯”国际琵琶大赛“未来之星”、2023“敦煌杯”“云冈杯”民族器乐展演金奖等佳绩。多次出访美国、韩国、老挝、澳门、香港等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和讲座,参与录制多张包含独奏、重奏等形式的专辑,2021年参与录制cctv文旅部湖北宣传片。

胡眺,男高音上海音乐学院文学硕士,男高音歌唱家,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讲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声乐歌剧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荣获中国首届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中国声乐孔雀奖”优秀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领唱)优秀奖,第三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合唱(领唱)金奖。

马征,女高音中共党员,艺术硕士,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讲师。曾荣获第四届武汉“樱花杯”声乐比赛民族组一等奖;第四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民族演唱奖金奖;第九届文化部“全国声乐大赛”民族组优秀奖;湖北省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第一、二、三届湖北省“音乐金编钟奖”民族演唱奖银奖;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孔雀奖”民族声乐大赛教师组银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教师组铜奖。

汪媛,二胡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二胡专业副教授,附小、附中、本科、研究生各阶段均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刘洋副教授、楚俊副教授、胡志平教授。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鼓励奖,第八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二胡比赛第一名等,2018、2019连续两年入选武汉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24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训》。

中国·东方中乐团

“中国·东方中乐团”(ORIENTAL CHINESE ORCHESTRA)是武汉音乐学院直属的专业性民族音乐演出团体,是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学科建设和艺术实践的重要阵地。2008年学院在民族管弦乐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东方中乐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学科是国家级特色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其历史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以来,经几代耕耘者以团结务实的精神,突出的工作成绩和在教学、科研、创作、演奏上所形成的鲜明特色,为国内同行所瞩目。2007年该学科获批湖北省教育厅设立的“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2013年该学科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该学科教师黄海怀所创作的二胡曲《赛马》、移植改编的二胡曲《江河水》风靡海内外。乐团声部齐备,分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四个乐器组別,并拥有全套100件楚编钟,是目前世界上编制最大的中乐团之一,常规演出编制为128人。其成员由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学科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尤其在各声部中担任演奏员的教师们,具有丰富的演奏经验,在民乐演奏艺术及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他们曾经以演奏家身份多次出访亚、美、欧、非各州及世界各地而获得好评。“中国·东方中乐团”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发挥专业精神,追求中乐的至高境界。

FROM:琴台音乐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