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当代乐团首张专辑《玉——中国作曲家现代室内乐作品选》由拿索斯中国独家发行,在库客音乐、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线。专辑聚焦中国作曲家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创作的五部室内乐作品,演绎风格多元的当代作品。“玉,象征着高尚与纯洁,北京当代乐团成立以来的首张专辑以此为题,表达乐团的精神理想与品格追求。”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秦文琛表示,北京当代乐团在广阔的国际艺术视野下,聚焦20世纪以来的经典现代音乐作品,并大力推动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立志成为当代中国音乐新风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艺术追求品味、品质、品格
专辑《玉——中国作曲家现代室内乐作品选》收录朱践耳、莫五平、许舒亚、陈晓勇、王尔清等五位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玉》《村祭》《题献》《心·像》《降雨习作》等五部室内乐作品。从生于1922年的朱践耳,到90后王尔清,五位作曲家年龄跨度超过七十年,展现了当代中国作曲家群体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作曲家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创作呈现出多元性、创新性、国际性的整体风貌。”秦文琛认为,中国作曲家受到国际关注,并非完全出于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更缘于中国作曲家高水准的创作技法。策划专辑时,秦文琛从真诚、新颖、精致、深刻等四个维度考量作品,认为艺术应追求品味,品质、品格——在立意趣味上有品味、在音响组织上有品质,在精神层面上有品格。
北京当代乐团在专辑中力图探索中国音乐的民族性。比如,朱践耳《玉》(为琵琶和弦乐四重奏而作)创作于1998年。乐曲的结构思维来源于中国传统音乐中“散、慢、中、快、散”的渐变板式布局。
玉(为琵琶和弦乐四重奏而作)
北京当代乐团 - 玉——中国作曲家现代室内乐作品选
作曲家从现代作曲技法角度构建琵琶演奏法并予以重新界定——中国古代音阶中“宫、商、角、变徵”四音列及其衍生出的另两组音列突破了“序列音乐”的严格约束,展现出更加自由浪漫的音乐空间。这部作品在演奏上采用了上弦音、手掌根部扫弦、复合泛音、正反弹等演奏技法,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及表现力,不同的演奏法被运用到不同的段落中,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气质。乐曲以玉的刚劲与秀美的物质性自然本色象征着潇洒豪放、超尘拔俗,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化精神气质。
莫五平《村祭》(为弦乐四重奏而作)完成于1987年,运用了中国古曲和山歌素材,是莫五平在国际现代音乐舞台初展才华的作品。
村祭(为弦乐四重奏而作)
北京当代乐团 - 玉——中国作曲家现代室内乐作品选
专辑曲目也有对自然的感悟。比如,陈晓勇《心·像》(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由七首长短不一的残片构结出一个虚虚实实的链,描述着创作者对大自然中物体振动的关注。“心”是感情与精神之本源,“像”乃物质在灵魂中的反观。作品通过听觉传入脑畔后产生联想,进而升华到精神……此时音乐的手段已被精简到极致,音感超越情感并侵入精神殿堂。
心·像(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
北京当代乐团 - 玉——中国作曲家现代室内乐作品选
王尔清《降雨习作》(为长笛、单簧管、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创作于2019年,题目中的“降雨”得名于作品钢琴部分贯穿全曲的重复音型。在这部近似于钢琴协奏曲的作品中,钢琴部分的和声被乐团部分所扩大,使乐团的织体有了类似于钢琴的扩声板一般的效果。
降雨习作(为长笛、单簧管、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
北京当代乐团 - 玉——中国作曲家现代室内乐作品选
此外,许舒亚《题献III》(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创作于2012年,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基础上注入了中国音乐的风格元素,以致敬英国文艺复兴作曲家塔文纳和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
题献III(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
北京当代乐团 - 玉——中国作曲家现代室内乐作品选
当代音乐是中国音乐的未来
在中外音乐史上,作曲家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室内乐作品,它们是人类智慧的成就。音乐创作在20世纪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作曲家在室内乐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而在交响乐团、民族乐团林立的中国,室内乐团长期缺失。“缺少室内乐团是严肃音乐在中国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起,秦文琛筹划成立职业室内乐团,直至2018年秋天,北京当代乐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首支职业现代室内乐团。“现代音乐遵循声音自身逻辑展开,声音前后关系如水流一般自然而必然。演奏家要对新的声音、新的演奏方法有正确的理解与表达。”秦文琛担任该团艺术总监。
北京当代乐团
北京当代乐团每位演奏家都具有卓越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现代音乐演奏经验。如北京当代乐团大提琴演奏家莫漠,已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耶鲁北京中心,以及纽约斯堪的纳维亚音乐厅、巴黎枫丹白露宫殿等多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他非凡的演奏才能和良好的音乐造诣获得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热情赞誉。“我作为演奏者最大的幸福就是能聆听到各式各样不同作曲家的内心之音,与之产生共鸣,并将它传达给听众们。”莫漠介绍,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到菲利普·格拉斯的简约派,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到约翰凯奇的自始至终不奏出任何声音的《4’33》,再到后来涌现出的众多伟大的中国作曲家们,这其中有这太多值得大家听到进而欣赏和探讨的音乐作品。北京当代乐团单簧管演奏家克丽斯(Christhatai Paksamai)来自泰国,热爱现代音乐并热衷于与当代的作曲家合作,“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比其他时期的音乐更多样化,极简的、有调性的、无调性的、试验音乐、序列的等,以及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合。而演奏家们能幸运地从作曲家们身上获得关于乐曲的第一手资料,并能与他们合作。”
成立以来,北京当代乐团在北京现代音乐节等国际平台举办多场室内乐音乐会,演绎从20世纪至今的室内乐作品。“现代音乐需要专注地聆听,才能发现其中很多细微的处理。在北京当代乐团的演出中,不论规模大小,音乐家与听众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作品,互为知音令人感动。当代音乐不一定被所有人喜欢,但是,我们要给更多人听见它的机会。当代音乐是中国音乐艺术的未来,关注当代就是关注未来。”秦文琛发现,新一代中国作曲家已经迅速成长起来,北京当代乐团也将继续聚焦年轻作曲家的作品以推动中国音乐创作,与中国音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