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上海作曲家琵琶作品音乐会,聆听琵琶的多样魅力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2-28

上海作曲家琵琶作品音乐会

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

项目策划:李景侠

主办:上海音乐学院

作  曲:

朱践耳  赵晓生  汤良兴  李博禅

李墨   艾尼瓦尔·瓦吉丁  鲁立怡

指 挥:王刘钰涵

独  奏

汤晓风  张亮  吴爽  周琳琦  鲁立怡

钢 琴:杨诗宇  李墨

电子音乐:艾尼瓦尔·瓦吉丁

琵琶重奏: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

研究生、本科生

琵琶重奏组合高音/次中音/低音设计改良(2006版):李景侠

乐器制作:朱崇山

统 筹:庄雅文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

直播时间

2022年3月4日

本周五 晚19:30

直播地址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华音直播间

项目策划人

介绍

李景侠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琵琶艺术家。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特聘专家,上海市人才认证中心专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上海音协琵琶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先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琵琶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1989年赴奥地利、德国留学,1998年回国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李景侠2006年实验改良琵琶声部组合,重新设计了高音、次中音、低音琵琶的定弦标准,由朱崇山先生完成乐器制作工艺。2009年委约周乐先生创作的《三六新韵》,于2010年1月以改良琵琶首演四重奏。本场音乐会委约的《源流变》专为新改良设计的琵琶而作,第一次以声部群组合形式演出音域拓展后的琵琶四重奏。

音乐会

节目单

1.四重奏《悄 然》

李博禅 曲

创作时间:2015年

琵琶一:王慕禹  彭璐莹

琵琶二:沈伽璐  陈丽影

琵琶三:丛雅琳  王哲慧

琵琶四:韩宝怡  王冠杰

《悄然》创作于2015年,作品38号。

自然万物始于悄然无声,随后悄然绽放。

2.独奏《绿 腰》

赵晓生 曲

创作时间:1989年

琵琶独奏:鲁立怡

此曲依据(唐)李郡玉同名诗歌创作的。全曲由诗的描述与意境,刻画了轻柔优美,婀娜多姿的唐代女子独舞绿腰,这是一种唐代的传统舞蹈,也称为《六幺》、《录要》、《乐世》等。乃女子独舞,节奏由慢到快。

附:

《绿 腰》

李群玉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3.独奏《舞 跃》

李墨 曲

创作时间:2018年

琵琶独奏:周琳琦

钢琴伴奏:李  墨

*因特殊原因,此曲演奏者不能参与现场录制,视频为提前录制

一个人,一杯酒,一首歌舞,一束明亮的灯光。

慢慢的在空旷的地板上旋转起舞。

现在,这一刻,这一秒,我为未来起舞,为快乐起舞。

当舞跃的时候,感觉到每个神经细胞都在活跃地跳动着,

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活力,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4.七重奏《辞画-雁归》(首演)

鲁立怡 曲

创作时间:2021年

琵琶一:许琬欣  王以宁

琵琶二:徐誉航  朱  睿

琵琶三:王慕禹  沈伽璐

琵琶四:王哲慧  王冠杰

琵琶五:彭璐莹  陈丽影

琵琶六:丛雅琳  韩宝怡

琵琶七:肖  依  史颖姹

本曲是《辞画》系列作品的第一首作品,乐曲材料取自传统琵琶曲《平沙落雁》,是对于雁群动静形态的各种写意描绘。

5.独奏《弦子韵》

汤良兴 曲

2003年定稿

琵琶独奏:张 亮

《弦子韵》是一首由汤良兴先生创作的极具京韵大鼓风格的琵琶乐曲。该乐曲巧妙地将京韵大鼓元素与琵琶艺术相结合,曲式上曲作者借鉴了京韵大鼓板腔体的曲式结构将乐曲分为五个部分;旋律上主要采用了四五度的跳进音程来表现京韵大鼓的北京语言四声音调;通过琵琶的“吟揉绰注”将京韵大鼓的音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6.独奏《玉》

朱践耳 曲

创作时间:1999年

琵琶独奏:吴 爽

此曲是朱践耳先生创作于1999年,结构思维来源于中国传统音乐中“散、慢、中、快、散”的渐变板式布局。作曲家从现代作曲技法角度构建琵琶演奏法并予以重新界定--中国古代音阶中《宫、商、角、变徵”四音列及其衍生出的另两组音列突破了“序列音乐”的严格约束而展现出更加自由浪漫的音乐空间。乐曲以玉的刚劲与秀美的物质性自然本色象征着潇洒豪放、超尘拔俗,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化精神气质。

7.协奏《晚 秋》

李博禅 曲

创作时间:2014年

琵琶独奏:张  亮

钢琴协奏:杨诗宇

琵琶协奏曲《晚秋》由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先生创作于2014年晚秋。作品提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取自南宋诗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品抒发了作者在人生低落时的惆怅忧郁、伤感悲凉的之情。

8.琵琶独奏与电子音乐《原野的细语》

艾尼瓦尔·瓦吉丁 曲

创作时间:2021年

琵琶独奏:汤晓风

电子音乐:艾尼瓦尔·瓦吉丁

大自然总是能够引发我在音乐上的无尽想象……在一次偶然的野外徒步经历中,所听、所见、所想是我创作这部作品的全部动因。 这部作品中,我使用自行设计的电脑程序来触发实时声音处理系统及预制电子音响,与琵琶独奏形成一定的交互,以此表达内心中对原野的描绘。

9.重奏《源流变》(首演)

李墨 曲

创作时间:2021年

高音/次中音/低音琵琶设计改良:李景侠

琵琶制作:朱崇山

琵琶一:徐誉航  彭璐莹  沈伽璐  许琬欣  丁姝月  庄雅文  林杏容

琵琶二:朱睿  王慕禹  褚婉吟  梅艺宝  朱嘉怡  林幼杨  叶迎希  孙海漪

琵琶三:丛雅琳  陈丽影  韩宝怡  李楠  王以宁  黄嘉琪  郭雨婧

琵琶四:肖依  于曼  史颖姹  王哲慧  白翎子  王冠杰  张金钰  蒋为  陈怡宁

老六板的曲调干净朴实,浑金璞玉,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标识,更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中,代代流传,不断发展变化,成为了璀璨历史银河中的一颗闪亮明星。本曲以老六板的曲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意在追溯纯净质朴的音乐源头,更挖掘了它在丰富变化中的无限魅力,静水流深。

乐器方面选用了经改制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琵琶,这组琵琶不仅拓宽了琵琶的音域,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进行过程中,也体现出了琵琶这件乐器的传承与变化。

作曲家

介绍

朱践耳

朱践耳先生是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1949年起担任过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处专职作曲;1955年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作曲;1975年调入上海交响乐团从事作曲;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他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他的十部交响曲多采用无调性、自由序列的手法创作,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创作技法兼收并蓄,成为中国作曲家采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之典范。

赵晓生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作曲理论家、钢琴教育家。

创作数十部作品,如:管弦组曲《简乐四章》(1986),钢琴独奏曲《太极》(1987),高胡二胡及双重民族乐队协奏曲《一》,《唐诗乐境》(1989),《第一钢琴协奏曲「希望之神」》(1985)、《第二钢琴协奏曲「辽音」》(1991),《交响音诗·神话四章  「昱」》(2014)及弦乐四重奏,舞剧,钢琴及民乐重奏小合奏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曾在全国四百多个城市进行大师课讲座,几乎走遍整个中国。在美国、香港等地及国内各城市举办六百余场钢琴音乐会。

撰写大量音乐理论书籍,如:《传统作曲技法》,《太极作曲系统》,《钢琴演奏之道》,《钢琴经典导读》,《时空重组一<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上中下),《BACH解密》,《通向音乐圣殿》,《走进音乐》,《晓生诗词》,《钢琴考级技术问答》,《我的音乐信仰》(赵晓生 梅雪林 合著),《少年儿童钢琴启蒙教程》(10册),《成人钢琴入门教程》(2册)等著作,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他独辟蹊径的教学理念,扎实严谨的研究体系和坚实厚重的理论功底。

近些年,赵老师通过【晓生音乐讲堂】组织各种古今中外主题的「全国钢琴教师研修班」向全国的乐友传播他的教学理念,深得全国音乐学子的深深爱戴。他正用一颗博爱之心影响着所有爱音乐的学子们。

汤良兴

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台湾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教授,台北市立国乐团艺术顾问,中央民族乐团艺术顾问。

生于中国上海市。七岁习二胡,后习琵琶。十三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先后师从马林生、马圣龙、俞良模、孙裕德、李廷松、杨大钧、卫仲乐、秦鹏章、邹轲先生等名家学习琵琶,十四岁跟随广陵派宗师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汤良兴博取众长、刻苦勤奋,十五岁在上海音乐厅初次登台独奏,并在江南巡演,受到音乐界的重视和称赞。

由其首演作品有大型琵琶协奏曲《花木兰》、《西双版纳的晚霞》、《京城鼓韵》、《丝竹工尺》等。灌录了唱片专辑有《花木兰》、《十面埋伏》、《上海湯家班江南丝竹八大乐曲》、《汤良兴琵琶岁月独奏专辑》等。创作的琵琶曲有《莫高独思》、《弦子韵》、《长风歌》等。

1974年,澳洲悉尼乐评:“世界上最优秀、最动人的弹拨音乐家之一。”1991年在纽约为张学良演奏,受其赞誉并亲笔题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在美国期间先后与丹佛交响乐团、纽约Queens交响乐团、萨克曼多交响乐团、Long Beach Symphony、缪瓦基交响乐团等成功演出了琵琶协奏曲《梁祝》、《草原小姐妹》等。

1991年始,应台湾乐界之邀,在台湾国家音乐厅、演奏厅和各地举办独奏会,其独特的演奏风格受到台湾观众、国乐界的欢迎与肯定。同年在台湾由白金唱片灌录了《汤良兴琵琶独奏》专辑。

1993年夏,由台湾驻纽约新闻文化中心主办,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在纽约合作举办了三场“琵琶大师汤良兴与台北市立国乐团”的演出,并巡演美、加,首演了新作品《琵琶韵》(陈怡/作曲)。《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丹佛邮报》等赞誉其精湛的演奏。《纽约时报》发表了专评,称赞其演奏「精致而充满变化、热情而不伤感、戏剧性而不夸张、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命力......」。1998年始受台南艺术大学邀聘,在台湾开始教学琵琶、江南丝竹近二十年,培养了一批年轻优秀的人才。

李博禅

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首位签约作曲家,意大利BERBEN国际音乐出版社签约作曲家。

作为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当代青年作曲家,他的作品频繁上演于欧、亚、美、澳、非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他创作的交响乐等各类体裁作品摘得数十项国际国内作曲比赛大奖。

李 墨

担任《舞跃》钢琴伴奏

青年作曲家,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教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朱晓谷教授。

创作的琵琶独奏《云海》荣获首届“敦煌奖”琵琶独奏、重奏新作品展评独奏作品银奖;民族室内乐《馨忆》《酒令舞》分别获得2021“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新作品比赛金奖与银奖;民族管弦乐《悘慦》荣获2020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群文新作奖”;民族管弦乐《红船赞》获得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时代·民乐声”2021年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演,展演奖;民族管弦乐《信·念》获得第十七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活动新作品征集一等奖;参与主创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

李墨的音乐技术扎实、自然大气,感染力强,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既精通民乐作曲,又擅长西洋作曲。在五线谱线与间的碰撞中,不仅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更能听到当代的民族声音,品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艾尼瓦尔·瓦吉丁

担任电子音乐演奏

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特聘教师。200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理论专业,师从周湘林教授。201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电子音乐作曲专业,跟随安承弼教授学习。2016年已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师从导师许舒亚教授,攻读电子音乐作曲博士学位。

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室内乐作品《术.幽.逸》曾在2009年上海音乐学院百川室内乐比赛中获奖。近年来,他的创作范围涉及到室内乐歌剧、管弦乐、电子音乐、民乐、影视音乐、音乐剧等方面。主要作品有室内乐歌剧《伊俄卡斯塔》,民族器乐清唱剧《葡萄熟了》、管弦乐《色彩之山》、《山石·面庞》,为5.1声道而作的幻听电子音乐《光霞之旅》,为小提琴独奏与四声道实时电子音乐而作的《空弦上的歌》,为手鼓、曲笛和四声道实时电子音乐而作的《达斯坦》,室内乐《雪融》,弦乐四重奏《静谧花园》,民族管弦乐《中亚组曲》、《阿娜尔罕的传说》、《美丽传说》,民族器乐剧《栀子花开了》等。在应用音乐领域,也曾为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等项目担任作曲。近年来与他合作的乐团有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乐团,维也纳表演艺术大学现代室内乐团,维也纳MusikerInnen PPCM乐团等。

鲁立怡

担任《绿腰》独奏

自幼学习音乐,200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琵琶演奏专业,本科以作曲、琵琶双专业并且琵琶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就读作曲专业。

自上音附中至研究生阶段,获得过各类校级市级奖学金,并在各种专业类比赛中获奖,如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赛,第二届香港国际青少年琵琶比赛,上海市首届琵琶传统曲目演奏大赛,第七届百川奖作曲比赛等。2014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交流访问并成功举办音乐会。多次以独奏家和作曲家的身份与众多演奏家、乐团合作演出。合作过的乐团有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等等。

指挥家

介绍

王刘钰涵

自幼学习钢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师从强巍昊老师。高三起跟随赵晓鸥老师学习指挥,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张国勇教授。

曾与中央民族乐团、台湾国乐团、江苏省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河北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曾受到Thomas Sanderling, Valerio Paperi, George Pehlivanian, Peter Burwik, 郑小瑛、阎惠昌、杨洋、江浦琦等教授指导。作品《引》曾在台湾国家音乐厅上演。后赴美学习。

演奏家

介绍

汤晓风

琵琶独奏

中国当代琵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上海市优秀文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荣获201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琵琶比赛银奖第一名;2012年首届辽源全国琵琶大赛金奖等诸多奖项。

汤晓风的音乐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曾出访亚,非,美,欧,澳四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受邀参加上海之春,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现代音乐节,法国圣丹尼斯音乐节,荷兰新音乐节,德国石河州音乐节等国际音乐节演出。首演了《青铜乐舞》、《戏弹》、《楼兰意象》、《幻想伎乐天》等大量新作品。受到老中青三代作曲家的邀约,如朱践耳,谭盾,叶小纲,贾达群等。与国际知名古典音乐厂牌“NAXOS”和国内知名民族音乐厂牌“半度音乐”联合制作发行多张个人独奏专辑。

《音乐周报》对其演奏的评价:他成功把外在技巧内化为精神能量,演奏风格内敛,毫不浮夸,举重若轻,已达随心所欲之境。

张 亮

琵琶独奏

上海戏剧学院琵琶专业教师,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自幼随琵琶教育家、父亲张季春学习琵琶演奏。199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琵琶教育家张铁副教授。200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师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李景侠教授。2005年以全系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琵琶表演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在学期间,有幸多次先后受叶绪然、王范地先生悉心指导。

张亮与作曲家积极合作,演奏的琵琶协奏作品有:顾冠仁《花木兰》、秦鹏章罗忠镕《夕阳箫鼓》、金复载《孔雀东南飞》、温德青(瑞士)《春江花月夜》、Marc Battier(法)《山中薄暮》、吕黄《变数》Ⅱ、陆培(美)《相和歌》等。在陈左煌、陈燮阳、阎惠昌、叶聪、汤沐海、张国勇、王甫建、王爱康、戴路青、高健、张亮等多位艺术家的指挥下,先后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等合作,成功演绎过多部琵琶经典作品。

1995年起多次为上海音乐学院校外艺术考级录制示范演奏音像。2011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琵琶比赛优秀奖。曾应邀出访过欧、美、亚多国和地区。从教至今已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学术论文《中国琵琶指法符号系统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2012年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参加上海教委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吴 爽

琵琶独奏

青年琵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琵琶学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曾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殷荣珠、王臻、张铁副教授,尤其受到我国已故著名民族音乐家、教育家、演奏家李光华先生的多年精心培育。

曾获第五届“文华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大赛青年组银奖、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琵琶比赛优秀奖、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琵琶)第二名、全国“金芦笙杯”器乐大赛青年A组金奖第一名、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青年专业组金奖、第二届“辽源杯”琵琶演奏大赛音乐院校青年A组金奖第一名、中日韩国际琵琶大赛专业A组金奖等。

周琳琦

琵琶独奏

上海音乐学院琵琶硕士,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师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景侠教授。在校期间,成功举办多场个人演奏会,并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及学业奖学金。毕业论文获民乐组第一名,同时被评为“上海音乐学校优秀毕业生”。

曾获第二届“敦煌杯琵琶大赛”演奏奖;获第四届“青乐杯国际琵琶大赛”金奖(全场最高分);于M1907音乐中心举办“丝璐琳韵”琵琶独奏、重奏专场音乐会;与上海爱乐乐团合作,参演“听见中国II 中国元素交响作品音乐会”;参演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代表上海出访英国、俄罗斯等国家,把琵琶艺术传播至世界的舞台。

杨诗宇

钢琴伴奏

4岁开始学琴,200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200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主修钢琴专业, 先后师从王建中、杨韵琳教授。

2013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Oberlin音乐学院,师从Angela Cheng和Alvin Chow。

2017年,考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并获得奖学金,师从Alexander Korsantia教授。

2019-2020年,担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工作。

2020至今,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艺术辅导。

乐器

制作师

朱崇山

著名琵琶制作大师,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理事。1988年7月进入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期间得到了诸多专业大师的指点。1995年被评为工艺美术优秀一线职工。1998年获得了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大赛中“琵琶”第三名,1999年获得苏州市百名优秀青年称号,同年评得国家工艺师职称称号。

2006年,对李景侠教授设计改良的组合琵琶进行工艺方面的探索实践,完成高音、低音、次中音琵琶的制作。2013年成立了“崇山乐器”品牌。生产的乐器具有不同的档次和较高的品味,深受专业演奏家、音乐院校师生及业余爱好者的青睐,在国内有较好的市场,其产品的知名度已逐步影响到国外华裔人群。2018年为甘肃敦煌博物馆制作了敦煌壁画中的丝绸之路系列乐器。

多年来在制作琴艺与音色的探索上也与时俱进,每年都会听取各方专业院校教授与剧团老师的意见,使得不论在工艺亦或音色上都不断的追求精善。2020年在多年的研究与试验中完成对琵琶实用新型发明的专利申请,致力于为学习者、演奏者提供更好的便捷。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3月4日 19:30

准时播出 敬请收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