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校友郝键、王璨出版作曲技术理论著作《和声学教程-理论与习题解析》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4-09

郝键

中央音乐学院1980级附中校友,1983级作曲系本科校友

王璨

中央音乐学院2000级附中校友,2005级作曲系本科校友

《和声学教程》

本书以《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为基础,一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梳理、解析,并做出一些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完成了所有习题(低音题稍有例外)的写作与分析,力图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它们均可作为具有不同时代风格的小型音乐作品或其“音乐基础框架”,这正是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应追求的目标),以说明习题与理论之间的应用关系,并从听觉上(扫码可聆听习题)辅以印证。

写作上述内容,主要是希望能够解决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1、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作曲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完全具备写作流畅调性音乐作品的能力。

2、和声进行中,均将纵向关系片面理解为(时刻保持)和弦关系,欠缺对和弦外音的认知,未掌握其应用技巧。

3、易教条,盲目遵循“规则”;不理解作品中作曲家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而在声部进行上做出的灵活处理。

4、过度追求和弦连接局部的“正确”,不顾结构、速度、织体、时代风格等因素对和声选择、调性布局的影响,对什么是良好的声部进行缺乏认识。5、欠缺写作四声部音乐基础框架的技巧以及将其转化为音乐作品的能力。

因此,本书力图在梳理和声知识、辨析学习要点的同时,通过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尽可能地将四部和声的写作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在解题和分析过程中,广泛涉及了与声部写作密切相关的复调、曲式、配器等交叉学科知识;强调了和声节奏(和声变换的频率)与音乐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速度、力度、旋法等对织体及其声部进行产生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写作平行声部、补充声部、对位声部等,讲解了丰富乐思表达常用的一些创作技巧。

总之,希望由此帮助读者得到一种全方位的、对传统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郝键

作曲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负责人。所授课程包括:《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器乐作法》、《电影音乐创作》等。出版著作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精解》(专著)、《影视录音》(合著)、《音乐》(上下册教材)、《高级视唱练耳教程》(教材)。

1980-1983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理论学科作曲专业;1983-1988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主要作品:

电影:《狗13》(第64届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金三角》、《烈火恩怨》、《筑梦2008》(第13届华表奖优秀纪录片)、《永恒之火》(国际奥委会2008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缘聚羊城》(2011年亚运会官方电影)、《大明劫》(第9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影片、第14届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二等奖)、《划痕岁月》(第5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二等奖)、《审牛记》(第十届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奖、第4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妈妈的战争》等。

电视剧:《神算子》(第13届电视剧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吴运铎》、《叶河》、《堆积情感》、《十月怀胎》等。

王璨

青年作曲家,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讲师。所授课程包括:《和声学》、《作曲基础》、《电影作曲》、《近现代音乐分析》、《总谱读法》等。

2000-2005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理论学科作曲专业;2005-2010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2010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被保送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2011-2014年考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成为Walter Zimmermann教授的关门弟子并先后以专业最高分获得Diplom(硕士)、Meisterschüler(博士)文凭。

曾应北京青年艺术节之邀请,在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白夜行-王璨学术交流专题讲座暨个人作品音乐会”;亦受Klangzeitort研究所资助,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举办个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曾获孔子学院作曲奖、“Con Tempo”作曲比赛三等奖、“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优秀奖等各类奖项;作品委约来自北京现代音乐节、德国neuköller originaltöne 音乐节等。艺术风格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包含室内乐、交响乐等多种体裁形式。

FROM:中央音乐学院校友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