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给浙江惊喜
带给之江梦幻
带给钱塘高远
带给山海交响
美妙的5月30日晚
作曲家王丹红历时三载
为浙演·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潜心创作的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
在杭州运河大剧院盛大首演
癸卯夏,月高悬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会于千年大运河之杭州
侧耳倾听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水阔山海之大美
亦足以畅叙幽情也
01
十分古老,十二分现代
嘀嗒!嘀嗒!嘀嗒!
二胡、高胡、大提琴……
弦乐似水滴,声声入耳又入心
嘀嗒!嘀嗒!嘀嗒!
琵琶、扬琴、柳琴,大阮……
弹拨乐似水珠,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时此刻,那远古遗落之江大地的第一滴水啊,正从序曲《一苇杭之》的记忆深处缓缓而至——
依水而来
寻水而居
踏水而归
可听见,那滴划破8000年前跨湖桥下独木舟的水啊!
可看见,那滴穿越7000年前长江下游河姆渡的水啊!
可遇见,那滴承载5000年前古良渚人美丽洲的水啊!
水滴汇流,百川通畅,皆归大海——这无尽的连天水网,成全了一片丰腴的土地。成就了一座都市的繁华,绽放了一个盛世王朝的兴起。
是夜,浙江民族乐团96位乐手倾情演绎的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亦如第一乐章《水至》倾泻而来——
刹那间,梆笛、曲笛、新笛,笙和唢呐吹奏出坚定的步伐;大军鼓、定音鼓、中国鼓、花盆鼓、锣和镲敲击出滔天洪水翻江倒海……
刹那间,密集的弦乐和吹管乐交织,如同撩开了《越地书》历史之迷雾,古越国的越地、越人、越事,尽现观众眼前……
重重地,由远及近——打击乐再次响起密集的鼓点,仿佛加速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互相征伐,眼看越王勾践成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轻轻地,由近及远——吹管乐弹拨乐弦乐急促的水声,牵扯出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无论他走到哪里,河水就畅通无阻。
越地长歌
之江演变
当奔流东去的钱塘江进入古越人称为“后海”的杭州湾时,飘逸地划过一个写意的“之”形弯道,为这片土地留下一个名字:浙江。
从优美的序曲《一苇杭之》转至第一乐章《水至》的深沉,观众们不仅听到了急促而有节致的水声,也看到了浙江大地铺张而又丰厚的万种人文风情。
一边倾听,一边思索:钱江源头,每一滴水都是最清纯、最甘甜、最充满活力的。
当她流过了浙江大地,将会变成怎样的模样?
这种思索,是作曲家王丹红的自觉,更是民族乐团的一份义务:大禹治水,留下了不朽的精神;唐代它山堰,留下了变水患为水利的佳话;白居易、苏东坡疏浚西湖,留下了一份世界遗产:浙江的8大水系和8万条河流……
于是,作曲家王丹红捡拾遗落在钱江两岸的水珠,写下对水阔山海的欣喜和期待——让浙江山海再现昨日的梦幻今日的荣光。
▲ 作曲家王丹红在《水阔山海间》排练现场
一滴水的忠诚,一江水的分量,在源头飘落,浙江翻江倒海。
在一片深青浅黛的湖山胜处,流转莺唱,情意绵绵,梦境般恍如隔世。作曲家王丹红用优美细腻、深厚博大的音乐,勾勒出浙江山海的壮美风光;乐手们用饱满的激情,奏响浙江山海的人文情怀。
音乐如水,串起人类精神记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是夜,一滴水汇成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水聚成一条流动的浙江,一条充满暗喻和启示的浙江。
在心底,王丹红感叹中华5000年文明史孕育出了浙江的秀美山川和深厚人文,让丰富多样的自然风物和文化资源在历史与当下情景交融,体现其情感、理想、感悟以及所处的时代风尚。
面对舞台,观众们就如同跟随作曲家王丹红沿着一条条水脉的流向,踏着一座座山峰的走势,感悟着浙江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的美好景象……
从钱江源头到波澜壮阔的东海,从一滴水珠到万马奔腾的钱江潮,从忽略不计的微小到排山倒海的力量,那铿锵有力的民族交响乐告诉观众:
什么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什么是凝聚起来的力量
什么是奋进不息的梦想
02
十分传统,十二分时尚
音韵,弥漫历史的维度
音律,萦回时代的向度
作曲家王丹红明白:自己心上和笔下流淌的音律,正是历史与当代跨越时空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浙江,一个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观。
浙江,一种历史与当代跨越时空的资源集合。
或许,这正给了王丹红第一次创作“民族交响曲”的理由——历史、自然、诗性互相交织;时代、人文、艺术共通共融,在一次次感动和喟叹中酝酿了创作的激情和畅想。
于是,观众们在第二乐章《山望》领略不同的人文风景,在第三乐章《闹花台》里笑看人间喜剧——
山上一脉精神高地
山下一派人间烟火
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剡溪,走新昌的沃洲、天姥,过天台山石梁飞瀑,载酒扬帆,踏歌而行,走出了一条长达5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翻开《全唐诗》2200多位作者中,竟有451位围绕浙东胜景写下1500多首名篇佳作。
你听,当古琴余音掠过《山望》的风景,我们仿佛看见了山中高洁的梅花在静与动中悄悄地绽放她的芬芳,抒情地吟诵着浙江山海的万般风物人情。
你听,在弹拨乐跳动的音符里,我们好似望见了那群隐于山中陶醉在“浙东唐诗之路”唐代大诗人们,写尽沿途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村野牧歌,一路载酒扬帆,一路击节高歌。
你听,松风吹拂的山下,一派人间烟火正从茶道、戏曲、庙会中慢慢溢满生活,人间烟火也正从充盈着民情风俗的音符中荡漾开来——
在绍兴水乡
在金华衢州
弦月,老街,石桥,船屋,水影
古老的情结在心间消停
倾听深巷传来飘逸的老社戏
捡拾旷野上铿锵的婺剧腔调
还有那斑驳的古戏台
是否也有音乐的表情
一寸寸,一点点,一滴滴
蚕食夜色与远方
一个个乐手们张大心扉
想要把所有的南腔北调
幻化成一个个崭新的音符
晶莹、剔透、玲珑
深沉、浑厚、有力量
这一切,似乎
没有声音只有风吹过的节奏
历史、文化、戏曲
风物、人情、故事
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向外伸展
仿佛走了一个永恒
亦如浙中大地老百姓对婺剧“花头台”的情感,作曲家王丹红亦对婺剧“花头台”喜爱至深,也印证了婺剧“花头台”在《水阔山海间》的旺盛生命力。
健康向上,向往未来的思想内涵
喜庆欢快,热情奔放的音乐形象
浓郁香醇,充满着江南乡土气息
尽醉其中,婺剧开场前的打击乐
民族交响与爵士鼓相交,爵士鼓与唢呐声声相融——那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打击乐,从第一乐章的洪水滔天钱塘浪卷,千里烽火狼烟,到第三乐章浙江传统婺剧的《闹花台》再到最后一个乐章的天高水阔山海相依……久久击荡,久久萦回。
一边倾听,一边思索:山之尽头,每一座峰都是最独特、最标致、最充满张力的。
当她伫立在浙江大地,将会变成怎样的模样?
这种思索,是作曲家王丹红的责任,更是民族乐团的一份担当:在浙江9大山脉里,那首古代山高僧遗落天台山的“拾得诗”令多少世人大彻大悟;那跨越中东部多地的括苍山,则成为灵江和瓯江的分水岭;那雁荡山花的旖旎奇异,造就了一代画家潘天寿永载史册……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山的影子和海的潮汐。落在作曲家王丹红五线谱上的民族交响曲,就是乐手们用心奏出的一个一个跳跃的有生命的音符——呼唤山海,珍惜山海,感恩山海,温暖山海,敬畏山海。
山海滋润了浙江
山海养育了浙江
山海成就了浙江
03
十分腔调,十二分高级
浪漫正在
绚烂至极
在浙江的水阔山海间,有大自在,也有小悲欢——当古老的爱情传说被重新演绎,便赋予了浙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特质。
高级有品
腔调十足
古筝深情优美地抒发着幽思,梦境般恍如隔世的第四乐章《缘会——献给西子》变奏曲“梁祝”中那只飘逸的蝴蝶成为重要的爱情意象。作曲家王丹红是在用越剧的语汇,重新诠释这份刻入越人记忆中的唯美与浪漫。
如是这般,才情横溢的作曲家王丹红把传统的现代的元素交织开来,让观众们在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看见了一个更具“开放性、包容性、永恒性”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之大美。
此时此刻,面对西湖的前世今生,我们游弋在多情的音乐中,真好像就成了那个在断桥寻不到残雪的外乡人。
然而正是,我们却有缘在第四乐章《缘会》中遇见,我们有幸在终曲《水阔山海间》相拥。
静静地倾听吧,山与海的音律——
幼年时的澄澈碧湛
少年时的腾挪跌宕
青年时的激情满怀
壮年时的雄浑开阔
中年时的静水深流
晚年时的从容磅礴
我们感受到了蕴含山海间的百折千回!
我们领略到了深藏山海间的智慧力量!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水阔”像个感叹号,“山海”又像个巨大的问号。
民族音乐,同步时代。
与我们悠久的历史
与我们的人文情怀
与我们的生存环境
——生生相连,息息相关
——患难与共,生死相依
月上弦,夜深沉。当我们在终曲《水阔山海间》漫游时,见山已不是山,见水亦非水。云霞明灭之中,是中国人的浪漫与自由。王丹红妙手音乐的光芒,闪烁在浙江的山水之间,留待后来者的欣赏与驻足。
也许,这就是王丹红创作的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对于当下的意义:历史上中国人对江南的赞许与向往、憧憬、评价,以及这些赞许形成的经典,连接着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更美好,更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人文主张。
或许,这就是浙江民族乐团倾力打造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对于当下的意义:以民族音乐为载体,展现浙江山水之气象,呈现浙江海阔之优渥,铺陈浙江人文之渊博。旨在用音乐语言响应重大时代主题,描绘时代之精神图谱。
其实作曲家的意义,不在于一种身份,也不在于一种职业,而在于她具备了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同步时代的能力,获得精神释放的自由。有了这样的能力与自由,才能印证她作为作曲家的身份——王丹红。
笔力扛鼎
活泼酣恣
宁静深沉
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的独家风范无疑就是:意随远古、沉潜民间、化合当代的结晶,融水的遒媚典雅、山的奇崛豪迈、海的狂放率真于一乐。既有“水阔山海间”的壮丽,又有“樱桃带雨红”的秀美,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审美意趣。
尤其难得!作曲家王丹红以功底立、以气势胜、以风格显,充分展现其民族音乐的特立之思、特立之乐、特立之美——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的腔调就是,以高古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当代民族乐坛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王丹红样本”。
今夜,浙江民族乐团全新演绎的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或将融于浙江“八八战略”那条永不消失的苍茫烟云中,在人类的历史文明长河熠熠生辉。
那块被历史镌刻的石碑
都被开启层峦叠嶂的时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字里行间,深藏着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水绿水绿的,幽光幽光的
遗落在人间,漫透在心间
谢幕时分,观众们在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喜出望外——
水与山与大海,去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事,遇过许多景物,每一处都汇聚着自己的过往——水阔山海就是每一个人的诗和远方。
浙江,一个带水有温度的名字
浙江,一个带山有诗意的远方
浙江,一个带海有气度的非凡
#
作曲/ 王丹红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201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担任驻团作曲。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取得了十几项国家级奖项和荣誉,在多地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发表了数篇专业论文。
随着成名作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的问世,又先后创作了民族管弦乐《弦上秧歌》、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山西印象》、《高粱红了》、民族交响合唱《畅想京津冀》等作品,成为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受国家交响乐团委约先后创作了交响合唱《魂系山河之硝烟如虹》、《中国梦随想》;歌舞剧《云上太阳》、电影《柳如是》、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交响曲《大江南》、《灯塔》等大量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包括 “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 入选“时代交响”等众多音乐创作奖项。
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弦上狂想——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作品音乐会”。2015年,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在无锡大剧院首演,该作品是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委约作品。2016年在台湾、北京成功举办了“王丹红协奏曲作品音乐会”;民族清唱剧《大地悲歌》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同年,创作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该作品先后获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2018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项目;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7年,创作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同年10月由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作品入选2018年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同年入选“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19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8-2019年度“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唯一一部重点扶持民乐作品。2018年创作民族管弦乐《高粱红了》,并于2019年获得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 同年 10月,为“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开幕式创作交响曲《大江南》;创作民族交响合唱《畅想京津冀》,该作品于2020年入选“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20年,受中央芭蕾舞团委约创作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9月,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同年,交响京剧《七个月零四天》、民族交响合唱《畅想京津冀》、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交响曲《大江南·最忆江南》入选“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2021年,受四川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联合委约创作交响曲《灯塔》,并于同年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活动中成功首演;2021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指挥/ 陈瑱璇
浙江民族乐团常任指挥
国家一级指挥,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捷克国际指挥协会conductors workshop、香港中乐团大师班、新加坡华乐团指挥坊等指挥正式人才培养项目。
指挥歌剧《畲山黎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剧目奖、歌剧《红船》荣获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文旅部五个一工程奖;现代京剧《红色特工》入选文化奖、《北平无战事》等入选中国艺术节及其他国家级艺术展演等、指挥浙江民族乐团《诗画浙江》荣获浙江音乐舞蹈节金奖优秀指挥奖、入选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 在国家大剧院指挥演出交响京剧《大唐贵妃》;与浙江交响乐团合作歌剧《红船》及多部室内歌剧;指挥浙交上演之江艺术季开幕交响音乐会;与浙交、杭爱、宁交、浙音四大交响乐团合作,排演浙江省庆祝建党百年大型晚会;与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合作演出《丝路草原》;指挥上海陆家嘴金融、轻音交响乐团演出庆祝建国70周年交响音乐会;曾在捷克国际指挥协会conductors workshop皇宫音乐会上指挥捷克爱乐乐团、“国家艺术基金”音乐会上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指挥上海音乐学院海风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指挥坊音乐会上指挥新加坡华乐团、香港指挥大师班音乐会上指挥香港中乐团。
#
乐团首席/ 石淼淼
浙江民族乐团首席兼弦乐声部长
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民族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浙江省青联会员。
曾获:浙江省第九届音乐舞蹈节独奏金奖;
首届香港国际江南丝竹音乐比赛一等奖、最佳表演奖;
主要成就:
2017、2018、2021年于浙江音乐厅、杭州剧院、绍兴蓝天大剧院等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二胡独奏音乐会,2018年经全国遴选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全国二胡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并于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弓弦和鸣”全国青年二胡演奏家音乐会;2021年录制“采茶新韵、水乡小唱”节目入选“风华国乐”春节特辑;2021年在大型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首演中担任“宫宇”乐章的二胡独奏;
工作期间曾随乐团出访欧洲等多地成功进行了数百场的交流演出;参与浙江歌舞剧院彩蝶女乐全国巡演,并担任独奏、领奏。
#
浙江民族乐团
浙江民族乐团隶属于浙江演艺集团,成立于1957年,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是一支享有国内外盛誉、具有浓郁浙江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乐团近年来锐意创新机制,举办了名家系列、声部系列、节日系列、主题系列等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并委约创作多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取得瞩目乐界的非凡成果。2022年委约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原创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入围了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2021年浙江民族乐团以“良渚”为核心题材,以民族管弦乐为载体,力邀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原创大型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入选了2021年全国器乐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