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册总谱,密密麻麻的“蝌蚪”,每一页是十几二十行纵向排序的分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及弦乐器……
陈瑱璇形容,每一次挥,大脑都在高速运转,眼睛耳朵手势语言脑子……都同时在运作。“做指挥,除了要有音乐天赋,扎实的专业能力,也要有综合处理的能力,想法果断,清晰的表达、下手的坚定……好的指挥和好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指挥歌剧《畲山黎明》
她也直言,做指挥,的确大部分男生有着先天优势,体力好,爆发力强,但是——“我挺特殊,我这些也很强。”
陈瑱璇有点小得意地摸了摸自己的斜方肌和肩膊,“我的肌肉还蛮给力的,下拍子的力度和干净程度,很多老师说,许多男生也比不了。”
所有的指挥都是基于之前学了某种乐器。陈瑱璇也一样,小时候学的是二胡,渐渐地,她什么胡都会拉了,成了市级学生艺术团的乐队首席。
“首席相当于半个指挥。当时上音附中的卢建业老师发现我在演奏上的感觉非常好,对于音乐的处理和强弱快慢有自己的想法,乐理视唱练耳基础也很好,就建议我把乐队的每个乐器都学一学。几年里,我从民族乐器到主要的西洋乐器,逐个掌握基本演奏法,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习着乐队排练方法和最基础的指挥手势。”就这样,陈瑱璇在爱好的路子上,被老师往指挥这个方向引领。
小姑娘小试牛刀后,感觉甚佳,“有点想法了”,她说,指挥确实有魔力,能把一首作品通过那么多不同声部乐器的演奏,演绎得完全不同,“这门艺术真挺有意思的”。
与夏飞云老师学习
就这样,陈瑱璇慢慢走向了指挥的岗位,后来在很多乐团的工作中又跟着夏飞云教授默默地学习,边思考总结用在实践中,把上海一个又一个学生艺术团带到拿下全国的一等奖或成为市级艺术团。“我就是喜欢挑战,我敢于做一些没人敢做的事,比如一个一般的乐团,我就是非要把它带到全国得奖,一个其他指挥不敢挥的戏曲,我就去接来挥……总之要么这件事我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生活中的陈瑱璇
陈瑱璇大咧咧的男孩子性格就喜欢不按寻常路子出牌,有一阵子工作倦怠期,甚至去读了个管理硕士,萌生脱离这个行业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因为热爱艺术,热爱指挥这个行当,又回归了乐团的排练,逐步在一些平台得到了很多老师们的认可,在顾冠仁老师、王永吉老师等多位前辈的鼓励下,有了考上音指挥系的决心。
陈瑱璇想了想,既然要做专业的职业指挥,那就要就从头学,于是便跟着上音王燕教授从拍桌子开始,从基本功开始系统地学习指挥法……。
她形容那时候在路上边走边练,都不管路人异样的眼光,走到哪练到哪,一直到随意的挥拍都是专业的手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音指挥系。
上阎惠昌老师的课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指挥人才,上刘沙老师的课
在多年的专业学习中,她跟着导师王永吉老师从西洋交响、民族管弦到交响戏曲,又在叶聪老师、阎惠昌老师、张国勇老师的各种交响、民族乐队指挥大师班和乐队实践课中不断地学习,在研一就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民乐指挥人才培训项目……后来又入选了捷克国际指挥坊继续提高交响乐队指挥……
陈瑱璇一直认真的学习,思考,总结,从各位优秀的老师身上吸取“养料”,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指挥专业硕士。
现在的陈瑱璇,是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的指挥,国家一级指挥。全国获奖的成绩单里的作品,有民乐,有交响,有歌剧,还有现代交响京剧。省里的大型演出和外省外市乐团的合作也很活跃,舞台上陈瑱璇的指挥,可妩媚柔美、细腻多情,也可潇洒利落、遒劲有力,你会不由自主被这种雌雄同体的舞台气质所吸引。
现在,对于指挥,陈瑱璇的认知打开了一个新的界域。“指挥不仅仅是一个指挥演奏作品的人,在很多情况下,指挥就是个领导,一个带领乐团发展的艺术总监,考虑最多的是乐团如何继续提高发展、音乐会的内容、作品的积累、乐团在全国的的交流巡演等等。”
同时,她凭着自己多年的音乐功底,还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乐曲的改编编配中去。以前在上海比赛得一等奖的很多作品,其实都是陈璇自己配器、改编的,而现在的很多演出也需要她做些这部分的工作。在刚结束的亚运会宴会演出中,她又做了很多乐曲的改编编配。
陈瑱璇最近的作品,是浙江民族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王丹红的民族交响曲《水阔山海间》。
“这是一个很大的作品,70多分钟,从古至今到未来,十分具有魅力。”每每挥完,陈瑱璇全身是汗,衣服都湿了,“很多地方的气势要靠指挥去带出来的。如果挥得随意一点,作品的呈现就会打折扣,指挥必需全身心投入并且在演出的时候还要兼顾随时会出现的问题”作品也入选了“时代交响”。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乐团和自己得了到越来越多业内同行、前辈的认可和赞许肯定,这就是付出的意义。
现在,陈瑱璇正值一个指挥家最好的年纪,她需要通过不同的合作去积累去拓展。
与叶聪老师
与叶聪老师
加入浙江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后,陈瑱璇给自己挑的导师是叶聪,一位不仅有着深厚的交响乐功底,还带领新加坡华乐团走向世界的国际著名指挥家,曾荣获新加坡文化界最高荣誉“新加坡文化奖”。
“明年跟叶老师会有合作,趁他回国,我要跟在他边上,好好学习一下。”
除了跟叶聪老师学习,陈瑱璇也想跟更多名家和乐团合作。“希望我越来越忙,到处跑,我请别人来合作,也有别人邀请我过去合作。”
在捷克国际指挥坊,听美国伊士曼音乐学院指挥教授NEIL(伯恩斯坦的学生)上课,并与乐队合作实践
与捷克爱乐交响乐团合作交流
前几天西安回来后,还生着病的陈瑱璇说这话时,看上去就像一个工作狂。
“作为一个指挥,跑到任何一个团,都要让别人看得清我在挥什么。”她说,这是叶聪老师说过的,“你自己的乐团会很习惯你,不需要多讲什么,但好的指挥就应该让任何一个乐团看到你的手,就明白该怎么来(演奏)。”
同时,陈瑱璇不只是想自己跑起来,也想带乐团走出去。
前些年,浙江民族乐团已经积累了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传统的、现代的,激情的动容的都拿得起来,前不久在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中,陈瑱璇指挥和浙江民族乐团获得了专家一致的好评,得到了全国优秀民乐团的称号。
“我要带着乐团,去完成更多的合作,尝试更多的风格,这样自己和乐团才会不断地提升。”陈瑱璇说,这是她作为指挥,在未来三年里面,所想到的为乐团、为自己所做的事。
“省力的东西,我觉得没有意义。”陈瑱璇最后说。
这番采访,她就坐在窗边,被阳光裹着,自言“杀杀菌”,语速一直很快,中间几无停歇。风风火火、干脆利落。
真的很难把这一切与她一脸病中的憔悴对应起来。
“指挥不仅要会排练、指挥,还要掌握基本作曲配器,在很多情况下,随时需要根据乐团编制、时间等因素来,迅速作出反应,调整作品。”陈瑱璇说,“别看我现在病着,讲话有点随性,但到了指挥台上,我就是一个把理性+感性调整到最佳状态的人。”
最后,可化用意大利著名指挥家里卡多·夏伊的一句话来形容陈瑱璇:如果一名女性指挥家有天赋,还热爱学习,她一定绝对强大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