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预告|诗乡——中国首位竹笛博士杨伟杰竹笛演奏会·1月25日(正月初四)· 香港大会堂剧院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1-11

诗乡——中国首位竹笛博士杨伟杰竹笛演奏会将于2023年1月25日(正月初四)20:00在香港大会堂剧院举行。音乐会将演出曲目《草原抒情》(宁保生、李镇曲)、《燕归来》(王次恒曲)、《粤之海》(张维良曲)、《诗乡》(杨伟杰曲,香港首演)、《粤竹》(杨伟杰曲)、《陕北四章》(程大兆曲)。特邀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沙泾珊、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郭家豪加盟演出。

此次音乐会是中国香港籍的杨伟杰在粤港通关后于出生地香港举办的首场个人专场竹笛音乐会,意义非凡。作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杨伟杰不仅致力于培养笛箫人才、优化笛箫学科,并致力于通过笛箫音乐艺术的传播来介绍粤港文化艺术风情,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遗余力。

竹笛与乐队《诗乡》世界首演

2018年11月18日晚上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作曲:杨伟杰

演奏:杨伟杰

编配:江赐良

指挥:顾宝文

协奏:台湾爱乐民族管弦乐团


乐曲说明:

《诗乡》的灵感取自唐代文学家韩愈之著名七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在诗人贬谪潮州途中所创作,抒发了他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曲者杨伟杰生于香港,祖籍潮汕,对家乡念兹在兹。诗意虽颇为伤感,但情真意切,故以诗为引,融合长安与潮汕曲风,利用竹笛与乐队的形式,表达诗中与自身之情感与乡愁。


杨伟杰介绍

“不仅追求高超演奏技巧,亦探索在笛外的艺术,弘扬中国笛乐文化。”《亚洲周刊》

“一根竹管,演绎万象。”《音乐周报》

“团团优美的笛音,阵阵飘向听众席,引领大家去广东沿海甚至闽台海域,潇洒地走了一回。”《联合早报》

“Mastering its floridly ornamented part with gusto, his incisive and penetrating tone on the bangdi often rose above the orchestra's machinations.”  - The Straits Times

“Marvelously echoic sounds that really do transport you out of the chilly Midwest.”

- Chicago Classical Review

“[Yeung] commanded surprising power and resonance for just a bit of bamboo. The tone was clear and liquid even while using the special membrane, fitted over a hole, that gave a characteristic buzz to the dizi tone.” –Alexis Alrich

杨伟杰,中国首位竹笛表演艺术博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笛箫大师张维良。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竹笛表演与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笛箫导师、香港大学音乐系竹笛导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客座竹笛导师,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名誉常务理事、香港竹笛学会理事、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艺术顾问、新加坡鼎艺团艺术咨询组海外成员、粤乐集结号团长兼艺术总监。曾担任新加坡华乐团艺术咨询团海外成员。

曾多次在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台北等地举行独奏会,并曾与著名指挥家张列、王甫建、叶和中、叶聪、钟耀光、顾宝文、刘沙、林大叶、景焕、张镇、侯丹平以及广东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俄罗斯萨马拉爱乐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山西交响乐团、香港管乐协会专业导师管乐团、台湾爱乐民族管弦乐团、华南师范大学蓝盾交响乐团合演多首大型竹笛作品,其中更曾与广东民族乐团五度合作,与上海民族乐团三度合作,乃首位中国香港出生的中乐演奏家受邀与内地顶级民族乐团合作演出。

近年的重点演出包括2019年3月策划并演出两场“粤乐集结创新篇”音乐会;参演国际知名作曲家周龙的得奖歌剧《白蛇传》,担任埙、竹笛演奏,由著名指挥家水蓝指挥香港管弦乐团、香港艺术节合唱团及香港儿童合唱团联合演出;6月随著名作曲家陈永华指挥的香港圣乐团赴加拿大多伦多首演他的第九交响曲《仁爱大同》;8月参演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由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张诚杰执棒;9月受邀在广州参演“国乐颂中华—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王甫建执棒广东民族乐团演出;2020年9月受邀参演“同心筑梦”—庆祝广东省政协成立65周年专题民族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广东民族乐团演出;10月受邀参演保利•华南粤港澳优秀剧目展演季,在东莞、珠海、惠州、深圳巡演四场“箫遥琴思—杨伟杰、沙泾珊笛箫与弹拨乐音乐会”;2022年4月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成功举办“听粤—杨伟杰、沙泾珊与广东民族乐团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侯丹平执棒;8月受邀参演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23家院团联合委约著名作曲家赵麟创作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粤港澳大湾区巡演,由著名指挥家林大叶、景焕指挥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乐团联合演出。

曾与汤良洲、汤良德、何文川、吕嘉、徐英辉、林敬基、廖国敏、杨力、肖超、郭勇德、黄光佑、江赐良、Stephen Burns等指挥家以及香港爱乐民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弦乐团、香港龢鸣乐坊、四川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学院国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台北琴园国乐团、新加坡鼎艺团、马来西亚崇正民乐团、菲律宾侨中民乐团、美国焦点乐聚团等多个海内外艺团合作,也曾多次到中国内地多个省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地作学术交流和演出。

祖籍广东普宁,于中国香港土生土长。先后随张向华、李镇、曾永清、黄金成、孙永志、蒋国基、马迪等名家习笛,并先后得到宁保生、俞逊发、戴亚、林克勇、马迪、张延武、孔庆宝、荣政、谭炎健、杜如松、詹永明、朱文昌、王次恒、彭天祥、黄德成的指导,多年来更一直聆受林谷珍之教益,随张振涛、余少华研习中国音乐史及民族音乐学理论,随余其伟研习粤乐艺术,王建平学习昆笛演奏,王培瑜学习潮乐演奏,苏纯贤学习二胡演奏。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一级荣誉音乐文学士学位,并免试直升研究院攻读民族音乐学,获颁哲学硕士衔,其后在香港演艺学院攻读竹笛演奏音乐硕士学位,为香港首位竹笛演奏硕士,同时留校任教,在学期间曾多次获颁奖学金。2011年被《中国竹笛》杂志评选为十二位“最具魅力青年笛子演奏家”之一,2014年获“北京竹笛邀请赛”青年专业组金奖。2019年,杨氏荣获香港音乐及舞蹈界联会颁发“杰出音乐家大奖”,以表扬他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以及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内外音乐文化交流之贡献。同年以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身份引进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曾担任香港电台第四台“乐在神州”节目主持,也曾为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音乐事务处、香港中央图书馆、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香港艺术节、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香港恒生大学、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等多家学府和机构主持讲座、大师班、工作坊和外展音乐课程;为《中国音乐导赏》(香港商务印书馆2009)、《听赏音乐中国》(香港大学出版社2019)作者之一,担任香港中乐团《中乐无疆界—国际作曲家高峰会论文集》(2017)主编,并于海内外多份报刊发表过数十万字的音乐专题文章。应邀担任2019爱•乐国际音乐大赛、2020第五届北京竹笛邀请赛暨首届北京箫邀请赛、首届长安国际笛箫艺术节艺术展演、2022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评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考级教程编委等。曾受邀录制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节目,自2017年开始策划“粤乐集结号”系列音乐会,携手多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青年音乐家,推出多场跨界粤乐演出。创作笛曲《粤竹》与《诗乡》。

杨伟杰所用之竹笛由中国著名制笛师万强于丙申至辛丑年间特制,由西安涤心坊提供;所用之木箫为广东省非物质遗产(箫笛制作)传承人郭大强于乙未年间特制,由广州粤声郭氏笛箫社提供。


沙泾珊介绍

“沙泾珊全面的演奏技术固然让乐迷们着迷,但动人处仍然在于她用指尖的

‘歌唱’……这些正是在沙泾珊的演奏中更能吸引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音乐周报》

“八首乐曲,发挥了沙泾珊在琵琶、中阮、柳琴上的成熟技艺。”著名乐评人周凡夫

沙泾珊,著名琵琶、阮、柳琴、秦琴演奏家。她的演奏音色甜美,感情细腻,气势磅礴,风格独特,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当代中国民族器乐领域最出色的优秀演奏家之一,是一位融合四种乐器于一身的代表性领先人才。

2017年5月应邀创作并演奏香港舞台剧《三国》全场现场配乐,同年7月创作琵琶独奏曲《偃月青龙》荣获“敦煌奖”琵琶独奏、重奏新作品展评银奖。2019年3月在香港成功首演其粤韵琵琶新作《秋影晚霞》,并于2021年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民族乐团承办的“广东音乐新经典工程”原创民乐新作品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原创作品”。曾发表《浅析阮的表现手法》、《民族弹拨乐跨专业演奏实践初探—以琵琶、阮、柳琴为例》、《浅谈两首以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为题而写的弹拨乐作品》等论文。

2000年获首届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琵琶专业青年组金奖,同年获全国“澳美通”杯琵琶大赛优秀演奏奖,2004年在广州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010年获首届阮北京邀请赛专业青年组银奖,专业成人组合金奖;2012年获首届辽源国际琵琶大赛专业组铜奖。

2017年9月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成功举办“江月琴声—沙泾珊琵琶、中阮、柳琴演奏会”,更邀得两岸知名文化活动家林谷珍担任导聆,全场满座,反应热烈;2018年7月在香港大会堂演奏厅成功举办“长安古韵—沙泾珊阮乐演奏会”,并由阮长安风格乐派创始人宁勇担任导赏;同年8月与杨伟杰携手江赐良执棒的台北琴园国乐团在台北两厅院演奏厅成功举办“箫遥琴思—杨伟杰、沙泾珊联合音乐会”;9月与杨伟杰携手张列执棒的山西交响乐团在太原市青年宫成功举办“三晋风.粤港情—交响国韵荟中秋音乐会”;2020年10月受邀参演保利·华南粤港澳优秀剧目展演季,在东莞、珠海、惠州、深圳巡演四场“箫遥琴思—杨伟杰、沙泾珊笛箫与弹拨乐音乐会”; 2022年4月在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成功举办“听粤—杨伟杰、沙泾珊与广东民族乐团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侯丹平执棒;8月受邀参演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23家院团联合委约著名作曲家赵麟创作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粤港澳大湾区巡演,由著名指挥家林大叶、景焕指挥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乐团联合演出。

四岁开始学习柳琴、琵琶,先后师从星海音乐学院殷惠麟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教授、中国戏曲学院曲文军教授、中国柳琴之父王惠然教授,后随华南师范大学宁勇教授学习中国阮咸演奏技艺,近年也随著名琵琶演奏家汤良兴教授深造,并随粤乐名家黄鼎世学习广东秦琴。

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柳琴•三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民族乐团柳琴声部首席兼琵琶、阮、秦琴演奏家。曾应邀担任2019爱•乐国际音乐大赛评委。历年来曾多次与著名指挥家胡炳旭、余隆、张列、洪侠、郭哲诚、刘江滨、陈志升及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台湾国乐团、高雄市国乐团等合作演出,并应邀出访奥地利、德国、瑞士、比利时、捷克、法国、英国、南太平洋多国、东南亚多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演出,深受海内外专业人士的好评。


郭家豪介绍

钢琴家郭家豪曾在北美及欧亚多个城市献艺,如捷克布拉格国际钢琴学院、意大利Fazioli演奏厅、美国辛辛那提Bearcat钢琴节、纽约国际键盘学院、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广州交响乐团乐季开幕周等。作为独奏家,他曾四度获邀演奏作曲家陈其钢的钢琴协奏曲《二黄》,获乐评称誉“细腻精致”。郭氏勇于挑战现代音乐,曾获邀在北京现代音乐节里,演奏五首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的当代作品;而由他演奏当代美国作曲大师科里利亚诺的《幻想练习曲》,至今仍稳居该曲在YouTube观看次数的首位。

郭氏曾伙拍指挥家景焕、小提琴家黄滨、李宜锦、钢琴家李嘉龄、音乐作家焦元溥、竹笛演奏家杨伟杰,及罗曼四重奏等知名音乐家同台演出,并在唢呐大师郭雅志的专辑《城市畅想》里担任钢琴合作,亦曾和钢琴家黄俊肇推出法国钢琴音乐合辑《Scherzando Piano》,获美国古典音乐杂志《Fanfare》佳评为“有趣及有力量的演奏”。他曾为香港电台主持《重新认识贝多芬》、《畅谈圣桑》、《世纪德布西》、《两个半世纪的遗珠——泰利文》等多档古典音乐节目,并曾为时装杂志撰写结合流行文化及古典音乐的专栏文章。

郭氏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及后获英国伦敦圣三一学院钢琴演奏院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钢琴演奏硕士,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钢琴演奏博士。曾被委任为辛辛那提大学的早期音乐助教,他亦曾担任澳门理工大学音乐学士课程全职讲师及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后,他即获香港中文大学特聘,成为音乐系内唯一同时教授钢琴及古键琴演奏的导师,亦担任香港大学音乐系钢琴导师、香港演艺学院键盘系访问艺术家、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钢琴系客座讲师等,并曾于韩国明知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杭州良渚国际艺术学院等学府主持钢琴大师班,也曾在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法国普雷耶钢琴比赛等赛事中担任评委。

2021年,郭氏正式成为施坦威荣誉教师,属港澳地区第一批获颁此荣衔的钢琴教育家。

FROM: 笛子艺术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