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书展快讯|笛韵绕梁,演绎古今交响乐章;新书首发,纪念辛丰年诞辰百年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8-20

书展第四日,上海音乐出版社两场讲座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唐俊乔、严锋、严晓星、孙国忠为读者带来跨界融合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重编版《辛丰年文集》(八卷本)及纪念集《辛丰年先生》等新书的分享活动。

Part01.

中华笛韵天籁 华夏文明之光

唐俊乔、李娟

上午,知名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音乐领军人物之一唐俊乔,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副社长李娟一起,同读者分享 “中华笛韵天籁 华夏文明之光”。

左起:李娟、唐俊乔

笛,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古代笛类乐器的实物在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出土。

吴非演绎骨笛

讲座中,唐俊乔从笛的历史、形态、形制、吹奏方法、代表人物、不同种类的风格差异等方面,向读者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为大家演绎曲笛和梆笛的不同音色。

唐俊乔曾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唐俊乔笛子演奏曲集》《唐俊乔笛子教学笔记》《唐俊乔演奏教学实录》。今年,由唐俊乔担任艺术总监和主演的跨界融合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正式面市。该作品是中国首部为单一民族乐器(竹笛)而作的器乐剧,作品深度挖掘“竹笛”这一乐器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形式,呈现出基于传统音乐元素和传统文化精神对民族器乐艺术在新时代的全新诠释。其无言无词仅用“音乐对话”的全新舞台戏剧表演方式,为音乐器乐表演领域创新表演艺术形式开创了先河。


媒体评论

《笛韵天籁》虽谓“剧”,不过并无一句台词,故事讲述者只是民族器乐——笛。

——(北京日报)

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让人们聆听来自远古的笛音,但这并不仅仅是一次复古,它在文化立意、音乐形式、器乐体裁、音乐创作、演奏技法等方面都有大胆的创新。

——(上海市政府网站)

相比于其它器乐剧有台词对白的形式,此次为纯音乐叙事,因此采用多媒体效果以视觉形式进行外化。无论是对竹笛有重要影响的昆曲元素,还是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千里江山图》,都将跃于屏幕之上。国宝的活态传承,可以让观众聆听文明的先声。

——(东广新闻台)

八千年前的笛乐在此复活!剧中神明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对文明和美的不懈追求。历史的长河中,正是这不懈的追求引领着笛乐在内的中华文化愈发绚烂璀璨,上音的这出器乐剧实在太美!

——(东方网)

本次书展,上海音乐出版社隆重推出该剧的总谱、电子分谱、数字专辑及文创周边,供爱好者选购。

扫码购书

四位演奏家陈善治、曾炜骐、潘天行、吴非现场演绎竹笛四重奏《喜相逢》、竹笛重奏《跑旱船》

扫码点击直播回放

Part02.

纪念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

相关图书新书首发暨签售会

严锋、严晓星、孙国忠

2023年,适逢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重编版《辛丰年文集》(八卷本)及纪念集《辛丰年先生》,表达对其的纪念。8月19日晚,两套图书的首发式暨签售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上海音乐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孙宏达,总编辑刘丽娟,副总编辑杨海虹,副社长李娟;辛丰年之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知名作家、编辑严晓星,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副主任罗天雨出席活动。

杨海虹主持

辛丰年,本名严格,江苏南通人。1945年开始在军中从事文化工作,新四军老战士,1976年退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驰誉书林乐界。

揭幕,左起:严晓星、严锋、阚宁辉、孙宏达

刘丽娟表示,我们将与各领域专家紧密联系,充分挖掘建社以来自有版权的海量优质专业资源,跨学科跨领域加强合作,破壁出圈转型发展,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和专、精、特、新的出版理念,让优质音乐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乐动人心,阅尽万卷”

李娟(右)代表上海音乐出版社向上海图书馆代表罗天雨(左)赠书

杨海虹与严锋、孙国忠、严晓星对谈

严锋

父亲是个巴赫迷,他的梦想是组建一支像《音乐之声》那样的家庭乐队。虽然未曾实现,却也是家庭、梦想之间的联系。父亲这些文集中的文章,既是在讲音乐,也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孙国忠

辛丰年将自己的乐评专栏称为“门外读乐”,但他的文章,音乐界与爱乐者都非常喜爱。

严晓星

辛丰年先生就像突然杀出来的一匹黑马,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都觉得他十分神秘,希望能通过《辛丰年先生》展现他最真实的一面。

合影

辛丰年先生的音乐随笔在国内乐迷和书迷中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影响力,是中国爱乐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无论读者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相信都能从中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早在2018年上海书展期间,上海音乐出版社就曾推出六卷本“辛丰年音乐文集”,包括《处处有音乐》《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乱谈琴》,一经亮相便立刻引起高度关注,乐迷叫好,专家点赞,媒体称道。

相关链接:

处处有音乐:“辛丰年音乐文集”分享会

今年,适逢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而重新打造的《辛丰年文集》,同样由辛丰年之子严锋教授主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两卷《书信·随笔》《莫扎特家书》,共计八卷。文集新增了从未展示过的精彩内容,经重新排版、设计,以全新面貌呈现,是目前最为完备的辛丰年著作集萃。同时该系列图书首次打造有声版,可供读者欣赏书中提及的众多经典之乐。

扫码购书

八卷本简介

01

《乐迷闲话》

以“闲话”之声道出音乐真趣,以乐迷之心探求古典艺术本源。本书是辛丰年先生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虽似游谈,但并非无根。书中资料多方涉猎,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备,普通读者可从中体会古典音乐之美,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亦可从中感知乐迷闲谈的乐趣,是一本集趣味、智识和审美教育为一体的乐评佳作。

02

《如是我闻》

“音乐导游人”积累半生的“读乐”经验。本书将辛丰年先生的30余篇“谈乐”文章结集出版,将自己大半生所得的“听乐实感”化为一篇篇实在的“乐普”文章,以期同诸多爱乐同好一起探幽音乐的极境。

03

《请赴音乐的盛宴》

不可不听的必读之曲、且听无妨的可读之曲、聆听古典乐的种种方法,还有乐史中的种种趣事……曲海拾珍,闻乐有道,辛丰年先生融70余年听乐经验,带您步入古典音乐的殿堂!

04

《音乐笔记》

听乐导引,名乐鉴赏,音乐文化,乐史轶事,娓娓道来。从贝多芬到施特劳斯,从交响曲到四重奏,从八音盒到玻璃琴。一曲一琴,一字一句,亲切精当。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

05

《处处有音乐》

辛丰年将音乐鉴赏与历史文化和人生感悟融汇贯通,乐人掌故佳话娓娓道来,叙述生动易懂而不时有灵光闪现,以亲切之语细品生活处处音乐之美。

06

《乱谈琴》

辛丰年提笔漫游300年钢琴趣史,与读者共商钢琴之妙。为“乐器之王”的美名“添柴加薪”!这既是辛丰年自己对执迷大半生的“钢琴梦”的一次圆梦,也是写给诸多尚未知琴趣的读者们的介绍之书,希翼更多的人能“爱上钢琴、迷上钢琴、享受钢琴”!

07

《书信·随笔》

此书分为“上编 书信里的辛丰年”“中编  友人书信”“下编  和而不同”。上编和中编为辛丰年与友人间的书信往来,兼论古典音乐、人情物理、生活畅谈等,下编为凝炼严谨的历史性叙述文章。丰年将音乐鉴赏、历史文化与人生感悟融会贯通,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音乐之外更为完整和丰富的辛丰年。

08

《莫扎特家书》

读其乐不知其人,可乎?要知其人,最好是读其自述,最可信的自述,是原来并不想公之于众的日记、书信。莫扎特家书就是这种为自己画了真容的“自述”。原信有好几卷,辛丰年先生从中选取了三百余封,片段摘取并重新编排,给每封信加上小标题,更写下二百多篇夹注夹议内容丰富的“译读者言”。能于二百多年后尽情窃听莫扎特的内心话,触摸这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我们何其幸运!

同步出版的还有由辛丰年的晚年忘年交严晓星先生编的《辛丰年先生》。该书收录各时期辛丰年家人、友人、读者、评论家评论、怀念辛丰年先生的文章33篇,涉及其生平、生活、写作和思想的各个方面,向世人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先生早年读书交游、青年时期背离家庭投身革命,老来读书著述、文章渐为天下知的人生历程。另收入各时期先生本人或与其有关影像和手迹等图片三十余幅。

扫码点击直播回放


明日活动预告

直播预约:

时间:2023年8月20日(星期日)9:30-11: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一楼友谊厅)

嘉宾:

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家

张源:戏曲广播主持人

产品简介:

《尚长荣京剧唱腔精选》择取了五十余段唱段,分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和综合等四个部分。每个唱段均配有简要的说明文字,随附两张CD和一张DVD,以帮助读者立体、全面地感受花脸艺术的魅力。

FROM:上海音乐出版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