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音乐季
《笛音飞扬》唐俊乔上音竹笛乐团与江苏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
12月2日,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团长唐俊乔将领衔上音竹笛乐团来到南京,与江苏民族乐团联袂献演!
01
演出信息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音乐季
《笛音飞扬》唐俊乔上音竹笛乐团与
江苏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
时间:2023年12月2日
地点:江苏大剧院 音乐厅
票价:280、180、120元
优惠政策:1、会员可使用会员卡折扣;
2、早鸟优惠:开票两周内(10月20日,15:00-11月2日,23:59)180元及以上票档早鸟8折,会员享受折上折;
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学生本科及以下学生,凭本人学生证或学籍卡原件,在江苏大剧院售票处窗口实名购买学生票。开票即可线下购买。票价80元,每人每场限购一张,不可选座。本场演出学生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02
曲 目 单
一、竹笛重奏《喜相逢》
民间乐曲
作曲:冯子存 改编:周成龙
演奏:吴非 曾炜骐 潘天行 陈善治
原曲为内蒙古民间乐曲,后被二人台等地方戏曲吸收为过场音乐。上世纪50年代,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将原曲改编创作成笛子独奏曲,后又由作曲家周成龙先生改编为竹笛四重奏。乐曲风格粗犷豪爽、热情奔放,表现了亲人惜别与别后重逢的情景。
二、竹笛重奏《云南回忆》第三乐章
作曲:刘星 移植改编:范临风
演奏:吴 非 陈泓璇 高 雅 李昊洋
潘天行 陈善治 曾炜骐 吴依诺
钢琴:汪 宇
此曲原为中阮协奏作品,是作曲家刘星先生根据朋友对云南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描述,诠释的自己对云南的印象。后由青年竹笛演奏家范临风将其中的第三乐章改编为竹笛八重奏。乐曲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音乐风格虚幻抽象,节奏韵律充满动感,展现了一幅既梦幻、飘渺,又略带真实的云南画卷。
三、竹笛重奏《月光爱人·璀璨》
作曲:谭盾 编创:李博禅
演 奏:吴 非 陈泓璇 高 雅 李昊洋
潘天行 陈善治 郑 迪 吴依诺
大提琴:秦 敏
钢 琴:汪 宇
《月光爱人》是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创作的主题曲,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作曲家李博禅将原曲改编创作成竹笛重奏,搭配大提琴与钢琴演奏,并在原曲基础上扩充出了律动感极强的快板,中西方音乐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东方音乐文化的多元意象,将兼济天下的侠义情怀、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凄美爱情主题烘托得淋漓尽致。
四、竹笛重奏《玫瑰玫瑰LOVE》
作曲:陈歌辛 编曲:陈欣若
演奏:吴非 陈泓璇 高雅 李昊洋 潘天行 郑迪 吴依诺
钢琴:汪宇
《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一首在海内外华语地区广泛流行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中国歌曲,也是老上海的标志性代表歌曲之一,由陈歌辛作曲,吴村填词。竹笛重奏《玫瑰玫瑰LOVE》是作曲家陈欣若先生根据《玫瑰玫瑰我爱你》为竹笛乐团量身改编创作的版本,他运用了戏剧性的变速与对比手法,在保留了原曲充满活力的节奏律动基础上,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张力。该曲的亮点还在于乐手们在演奏的同时配合踢踏舞的精彩表演,不仅考验乐手们高超的演奏技术和控制能力,也使这首作品在舞台上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光彩。
五、《琅琊神韵》——笛的独白
作曲:俞逊发 合音编配:唐俊乔
演 奏:唐俊乔
群笛合音:魏思骏 吴 非 陈泓璇 高 雅
李昊洋 潘天行 陈善治 曾炜骐 吴依诺
本曲由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先生于1983年秋创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北宋文人欧阳修当年在安徽滁州琅琊山写下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中的一句名言。作者每年采集笛膜,途经琅琊山时,深深陶醉在山高林密的清幽美景中,由景生情有感而发,因而触动灵思作成此曲。乐曲将山区的神韵尽化为笛音,更寄托了作者对神州大地无限的向往。
—— 中场休息——
六、竹笛与乐队《秦川情》
作曲:曾永清
演奏:王俊侃
指挥:张 伟
协奏:江苏民族乐团
《秦川情》由曾永清作曲。此曲采用陕西秦腔、碗碗腔的音乐素材写作而成,表现了八百里秦川人民的热情、豪放。此曲在演奏上音乐变化丰富,力度刚柔相济,旋律上的大幅跳进使其具有粗犷、爽快的风格。此曲运用了大幅度气震音和压揉音等演奏技巧,使乐曲更富特色。
七、竹笛与乐队《雪意断桥》
作曲:刘锡津
演奏:孟诗文
指挥:张 伟
协奏:江苏民族乐团
《雪意断桥》采用竹笛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单乐章协奏曲形式,以江浙民间音乐为素材、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此曲的演奏充分展现了竹笛之神韵、弦管之多彩。旨在歌吟江南之美,称颂人问真情。
八、双竹笛与乐队《热情与冷漠的邂逅》(民族管弦乐队版首演)
作曲:李博禅
演奏:陈泓璇 郑李想
指挥:张 伟
协奏:江苏民族乐团
此曲为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委约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一首笛子新作,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听众的喜爱,并于2016年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器乐作品奖(唯一获奖竹笛作品)。
2023年,作曲家应邀将原曲改编创作成双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协奏曲。作品由慢板、小快板、充满激情的广板、急板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采用C调曲笛、D调曲笛、G调梆笛三种笛子完成。作曲家通过两支笛子重奏与民族管弦乐协奏的形式,诠释冰与火、冷与热、动与静等从冲突至交融的艺术形象,性格对比鲜明。曲中的两种心境时而热情,时而冷漠,热情时如沙漠的火焰,冷漠时若山尖的冰川,她们邂逅,交织,永无休止。
九、竹笛与乐队《西子歌》
作曲:王云飞
演奏:唐俊乔
人声:周 磊
指挥:张 伟
协奏:江苏民族乐团
《西子歌》为作曲家王云飞先生所作,作品以杭州“西湖”为题材,在不同的音乐画面中表达西湖景色。作品最后借苏轼的著名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西子之美比拟西湖之美。乐曲旋律出尘脱俗、沁人心脾,具有东方音乐之审美神韵。
十、竹笛与乐队《雪山上飞翔的鹰》
作曲:王云飞
演奏:唐俊乔 魏思骏 吴非
指挥:张 伟
协奏:江苏民族乐团
雪山——圣洁、神秘,令人向往;雄鹰——迅捷、敏锐,令人敬畏。作作品以两支竹笛为音乐表达主体,分别赋予两件乐器以“雪山”与“雄鹰”的角色,在高远、灵动的音乐中勾勒出一副雪域高原的壮美画卷。
*曲目以现场为准
03
演出嘉宾介绍
唐俊乔
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团长、总监
著名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竹笛艺术中心主任、竹笛乐团团长,上海领军人才。并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委员、文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民进上海音乐学院主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论文评阅中心特聘专家,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理事等;同时,她兼任多所中国艺术院校客座教授及韩国秋溪艺术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领军人物之一,她是当代国乐领域标杆式的演奏家和教育家。迄今为止,经她首演的新作品有24部,出版教学论著及专辑39部。2018年,由她主创并担任主演的大型国家艺术基金原创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其无言无词仅用音乐表达剧情的方式,为我国器乐舞台创新表演形式开了先河,并于全国十余城市巡演三十余场,大获好评。她创建的“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也因该剧的成功演出,获评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十大优秀民族乐团”。
作为演奏家,她是中国唯一受邀带着多部竹笛协奏曲与纽约爱乐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进行常年合作演出的民乐独奏家,她也曾为三十多位国家元首演奏过中国传统乐曲,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由于突出的演奏与教学成果,她曾荣获上海市文化艺术人才优秀教师称号(五次)、荣获贺绿汀基金奖(九次),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奖、黄自教学科研奖、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等。
张伟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湖南省民族乐团客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指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中国乐器演奏双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王甫建。曾求教于著名指挥家,上海音乐学院夏飞云教授。
2017年1月入选首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团(队)指挥培训项目”,2017年7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民乐指挥人才培养项目”,以优异成绩结业,并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完成系列结业汇报音乐会。
乐团介绍
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
在上海音乐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于2013年初成立,成员来自上海音乐学院本科、附中、研究生各个阶段的竹笛优秀在读学生,其中多名成员是中国权威民乐专业赛事的金奖,三连冠、四连冠获得者,现有团员45名。乐团团长兼艺术总监:唐俊乔。副团长:王俊侃、陈泓璇、朱晛。副总监:屠化冰、魏思骏、范临风。乐团宗旨:创一流学术氛围,打造前沿学术平台,推出顶尖笛乐新人,用音乐服务社会。目前乐团挂靠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竹笛艺术中心。2017年乐团荣获中国文化部政府奖——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最高奖(文华奖)。2018年乐团入选文化旅游部“全国十大优秀民族乐团”。
乐团成立后,先后受邀以各种形式参演音乐会演出、器乐剧演出、文化交流、主题讲座和社会群文活动上百场,艺术实践活跃,深受各界好评。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拥有六十多年历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造就了一批江苏代表性民族音乐演奏人才,积累了众多国内知名的江苏风格获奖作品,如:《姑苏情》《苏南小调》《竹歌》《江南春色》《枫桥夜泊》《栖霞钟鼓》《春江花月夜》等。
多年的艺术生涯使乐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始终体现出身处江南水乡的特点,对演奏柔美细腻感情风格的乐曲尤为擅长,为海内外广大听众所瞩目,为同行和专家们所称道。
乐团先后与海内外数十位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成功合作。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民乐盛典活动;如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系列演出,“纪念刘天华先生诞辰 120 周年”两岸四地民族音乐交流巡演等;精彩的演绎受到各方好评和充分肯定。
乐团非遗传承项目“江南丝竹”小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挖掘创新江南丝竹经典曲目,向人们展示了这一源于江苏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形式的精髓,享誉海内外。
乐团曾经受邀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瑞士、意大利、丹麦、马耳他、日本、新加坡、捷克、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马其顿、朝鲜、韩国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广获国内外听众的赞誉。
汪宇 钢琴
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民乐系钢琴艺术辅导,201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叶国辉教授。
作品方面曾创作器乐三重奏《禅韵》、器乐四重奏《珠溪情韵》、女声独唱《天使之歌》及男声三重唱《追梦百年》等多部优秀器乐及声乐作品,其中器乐四重奏《珠溪情韵》曾获2019年上海市新人新作奖。
王俊侃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竹笛专业教师,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博士(在读),上海市教委上音附中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科室负责人,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音唐俊乔竹笛乐团副团长,玉屏箫笛乐团副总监。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导唐俊乔教授及著名洞箫演奏家教育家戴树红教授。
王俊侃是文化部“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中国权威竹笛专业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多年来他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多次受央视音乐频道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之邀录制个人独奏、重奏节目。
2015年王俊侃受邀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的音乐艺术院校成功举办其个人全国巡演笛箫专场音乐会,获得好评。他曾先后在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宁剧院、上海图书馆、宁夏大学等举办中国民族吹管乐专场讲座;受邀担任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邀请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竹笛邀请赛等赛事评委;培养学生多次在文化部文华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邀请赛、北京全国竹笛邀请赛等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
“王俊侃的演奏为苍劲如歌的旋律附上了自己的灵魂。”——音乐周报乐评。
魏思骏
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玉屏箫笛乐团艺术副总监,师承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
曾获2012年“第二届全国竹笛邀请赛”青年专业A组金奖;2013年“香港国际竹笛邀请赛”专业中青年组金奖;2013年第九届金钟奖比赛银奖(室内乐);2014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竹笛青年组银奖等重要奖项。也曾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学金等各类荣誉称号。
吴非
吴非,青年笛子演奏家,现任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竹笛表演专业青年教师,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4年开始跟随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学笛。
200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9岁附小四年级时就曾在《唐俊乔竹笛名曲教程》教学示范专辑中,演奏笛曲《喜报》,于业界引起关注。
2009年获得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竹笛邀请赛少年组第一名。
2010年获首届全国北京竹笛邀请赛少年A组金奖第一名。
2012年获得中国文化部主办“文华艺术院校奖”少年管乐组金奖,同年被上音附中推免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大学。
陈泓璇
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
曾获重要奖项:
2012年获文化部“文华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金奖(吹管乐器组);
2014年再次蝉联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金奖(竹笛独奏组);
2019年经过四轮比拼,最终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成年吹管组总冠军。
高雅
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自幼随父亲习笛,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主要获奖情况:
2018年获第四届北京竹笛展演中青年专业A组金奖(第一名)
2020年获第五届北京竹笛邀请赛暨首届北京箫邀请赛“箫专业A组”、“竹笛集体组” 双金奖。
2021年获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艺术节暨第二届竹笛邀请赛专业青年组金奖(第一名)。
李昊洋
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唐俊乔教授。
曾获奖项:
2017年7月获得第二届新加坡国际华乐比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金奖、杰出表演奖,并获最终大奖奖金。
2021年5月获得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艺术节暨第二届竹笛邀请赛专业青年组银奖。
2022年10月获得2022“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竹笛专业青年组一等奖。
潘天行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唐俊乔教授。
曾于2019年赴瑞士联合国总部参加《来自中国的问候》上海音乐学院庆典音乐会,以独奏身份演出;
2021年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二届竹笛邀请赛,获专业青年组银奖,并于同年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2023年参加“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获音乐院校组一等奖。
陈善治
陈善治,上海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
2019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以竹笛青年组初赛复赛第一名成绩进入决赛,演绎作曲家李博禅新作《竹石图》;
2021年获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艺术节暨第二届竹笛邀请赛专业青年组银奖;
2022年获“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专业青年组第一名。
曾炜骐
陕西安康人,2009年起先后随齐井胜、冯仲祖老师启蒙学习竹笛。
2014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师从叶红旗教授。
201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在校期间曾获得上海音乐学院人民奖学金。
2023年以吹管乐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现为硕士一年级学生。
2022年10月获得2022“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竹笛专业青年组决赛一等奖。
郑迪
郑迪,新生代青年竹笛演奏家,音乐人。200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从小跟随外公著名竹笛演奏家蒋国基先生学习,2017年录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2020年录取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唐俊乔教授。
曾获2012CCTV中央广播电视台全国民族乐器大赛奖项;2022年白玉兰国际音乐节一等奖;英国全球天才音乐大赛Global Genius Music Competition - 2023春季,获World Music世界音乐组(最高分)铂金奖;Expressive Musical Genius Special Prize 杰出表现力音乐天才奖(最高分);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艺术节青年专业组 银奖,第三届2021南洋国际音乐大赛竹笛高级专业组金奖;北京全国竹笛邀请赛专业组金奖,香港特长生全国邀请赛特金奖,赵松庭竹笛全国邀请赛连续四届金奖。
吴依诺
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四年级。
201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教授和青年笛子演奏家王俊侃老师。
2022年10月获“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专业青年组笛、箫双料第一。
2022年11月获2022 BACH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Online).
2022年巴赫国际音乐比赛(线上)National music(世界音乐组)第一名,并同时获得“卓越音乐诠释特别大奖”。
2022年12月获World Grand Prix International Music Contest2022年世界音乐大奖赛国际大赛National music(国际音乐类)第一名;同时获得“杰出演奏技术奖”。
孟诗文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青年笛箫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教授。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学院内外的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动,深受各界好评。
曾获得:2008年辽宁省民族器乐大赛银奖、2021年“上海之春全国竹笛邀请赛”铜奖、2019年优秀演奏奖、2019、2022江苏省文艺大奖·“茉莉花”音乐奖器乐比赛银奖。
郑李想
现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竹笛演奏员,江苏省竹笛学会常任理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自幼跟随国家一级演奏员陈惠龙教授学习竹笛,201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201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唐俊乔教授。
2021"上海之春"竹笛比赛专业院校组优秀演奏奖
2022年荣获“江苏省文艺大奖”竹笛组金奖
交通指南
地铁: 10号线“奥体中心·江苏大剧院站”
公交:166路“江苏大剧院站”D7“梦都大街西站”
出租:请从奥体大街或梦都大街驶入水韵路,近东门处下车。
自驾车:奥体大街江苏大剧院南门 或 梦都大街江苏大剧院北门
从地下车库进入“中央电梯厅”,即可按提示到达各演出场馆。
Tips:食品、饮料与瓶装水一律不能带入剧场,祝您观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