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笛韵悠悠传千古——《清新隽永中国情》【笛】专场 明日播出
央视文艺 华音网 2024-01-04

名家名曲,天籁回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清新隽永中国情·名家名器名曲精赏》笛专场,将于1月5日20:44在央视音乐频道(CCTV-15)、央视频同步播出,1月6日在文艺之声、经典音乐广播播出。

本期节目邀请到音乐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唐俊乔和青年竹笛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范临风,三位嘉宾与主持人卓然聚焦笛子这一中国传统乐器。从近万年的远古笛声,到最现代的电子笛曲,都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与精神,就让我们跟随几位嘉宾一起走进笛子的世界,寻找中国独有的声音。

竹笛是中国特有的乐器,历史极为悠久,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贾湖骨笛距今已有7800至9000年的历史,这支骨笛已经可以吹奏七声音阶了。田青老师为我们带来贾湖骨笛的3D复制品及发掘骨笛时试吹骨笛的实况录音,让我们近距离感受骨笛的样貌与音色。

唐俊乔老师现场演奏笛曲《梅花三弄》,田青老师风趣讲解《世说新语·任诞》中桓伊为王徽之吹笛之篇章,让我们感受到魏晋文人的狂放不羁与惺惺相惜。而笛子作为古代文人明志抒情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诗词画作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经典诗句广为流传。

中国自古就制定了自己的十二音律,并且古代礼乐制度与国家统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田青老师在节目中详细介绍如何用黄钟律管确定度量衡单位。

到了明清,笛子又作为戏曲民俗的伴奏乐器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也使得笛子带有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像地方的吹管乐队、南方的昆曲和北方的梆子戏伴奏里都有笛子的身影。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笛子才作为独奏乐器登上舞台,从此大放异彩。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笛子大家,唐俊乔老师讲述与多位笛子名家学习的经历体会,并现场演奏笛曲经典段落。

而现代民乐飞速发展,竹笛也成为各大音乐院校的热门专业,大量的笛子新作品也让竹笛这一古老的乐器焕发出新的活力。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合奏方式,给了竹笛不同的面貌。青年教师范临风讲述新一代民乐人如何以守正创新的精神,为竹笛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一首首或熟悉或陌生的笛曲响起,那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时代洪流的呈现。

敬请锁定1月5日20:44,音乐频道(CCTV-15)播出的《清新隽永中国情·名家名器名曲精赏》。

FROM:央视文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