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扶青计划《笛声迁远燕归来》——左晓燕竹笛独奏音乐会预告
黄宋颖 华音网 2024-05-20

竹笛,又称“横笛”或“横吹”,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篴”,

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常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

“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竹笛音色清脆悦耳,穿透力强,

发音动情、婉转。

能够在山间、水畔、田野之间自由飘荡,

给人一种宽广而深邃的感觉。

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

本场音乐会《笛声迁远燕归来》

以竹笛为主角。

竹笛,历来受到

历代诗人及文人墨客的广大青睐,

其创作出的诗篇

不仅展示了诗人们的才华与智慧,

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正如诗句描写:

“清风徐来水波兴,竹笛声声绕云屏。

一曲悠扬传万里,千古佳话永留名。”

青年竹笛演奏家左晓燕,

多次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出版个人专辑,

多年国内国际舞台的历练,

其音乐表现力富于变化、具有感染力,

本场音乐会作品经过精心设计,

结合经典诗词、不同地域文化特色

以及丰富的情感、思绪,

随竹笛之声婉婉道来。

5月24日晚20:00

四川交响音乐厅,

听“笛声迁远燕归来”,

【天姿国乐】邀您一起共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扶青计划是【天姿国乐】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的一个系列,秉承【天姿国乐】的艺术理念:根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审美,跨界创新,以独奏与重奏构成丝竹室内乐的精致之美。独奏是一花一世界,展示演奏家的个人魅力;二重奏是倾听与对话,展示演奏家在室内乐演奏中最核心的音乐能力;三重奏或更多的组合形式则是三生万物,中西融合,纵横交织,变化万千......

音乐会资讯

时间:2024年5月24日晚20:00

地点:四川交响音乐厅·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1号楼

指挥:廖元钰

主办:四川交响乐团

演奏:【天姿国乐】

音乐会亮点

在诗词文化中听笛声悠扬

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含蓄内敛之情,也有激昂慷慨、铿锵有力的狭义豪情。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来自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

情感共鸣、跨越时空音乐

本场音乐会涵盖了多种风格与情感的曲目,从古典到现代,从传统到经典,每一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王次恒的《燕归来》是古典诗词的深情而优美;梁欣的《乡歌》充满了浓郁的乡思、乡愁,让人陶醉其中;陈中申的《侠客行》生动地展现了侠客们的豪情壮志,让人热血沸腾;刘贞伶的《晨夕》何尝不是知足常乐的豁达之情......多样化的曲目选择,不仅展示竹笛音乐的丰富性,也为听众带来了更多的听觉享受。

乐界精英汇聚一堂

既有演奏与创作双杰的演奏家:多次在国内、国际音乐比赛得奖同时首创了“卡腔”、“滚奏”等新的竹笛技巧的王次恒先生,中国台湾省笛箫演奏家陈中申、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的青年竹笛演奏家”石磊、青年竹笛演奏家刘贞伶。还有年轻一代的国乐创新者:才华横溢的新加坡青年作曲家王辰威、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并摘得树十项国际国内作曲比赛大奖的李博禅等。

高规格的艺术呈现

四川交响音乐厅——不仅是展现四川魅力、体现四川风采的文化聚集地,更是音乐爱好者们的精神家园。你会发现,音乐不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灵魂的沟通。我们在这里,诚挚邀请您的到来!

节目单

1、《燕归来》 竹笛与乐队

作曲: 王次恒

作品乐思来源于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其中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刻画出南燕归来的心理情愫,面对时光的流逝,人们难免会产生惋惜的心情。每当季节交换,归来的燕子却能将这种惋惜与欣慰相交织。乐曲清新灵动,秀润醇厚,含蓄内敛,充满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希望。

2、《乡歌》 竹笛独奏

作曲: 梁欣  配器:邵华

笛子独奏曲《乡歌》是作曲家梁欣于1980年夏季创作的、具有浓郁陕西风格的经典曲目。乐曲借用陕西风格的音乐语言抒发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这里有赞美家乡的歌声,有往昔那些不尽人意的时日留下的悲情与无奈,也有那早已流逝、却永远留在心灵深处的、欢乐时光的甜蜜回味。这些,融汇为激情的赞歌,化解着深深的乡思、乡恋乡愁……

3、《侠客行》 朗诵与洞箫、琵琶重奏

作曲: 陈中申

《俠客⾏》是李⽩  《古⾵五⼗九⾸》中的⼀⾸,  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  对拯危济难、⽤世 ⽴功⽣活的向往。抑扬顿挫的男声吟诵与箫、琵琶的⼆重奏、管弦的四重奏相呼应,  充满戏 剧张⼒,  将诗中的侠义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新。

4、《德音》六重奏

作曲: 李博禅

《德音》由作曲家李博禅创作,作为丝竹室内乐的典范,根植中国文化,秉承儒道音乐思想中关于音乐本质的论述,一方面即把"德"作为音乐表现的出发点,故名为"德音”;另一方面用平和恬淡之情表达"德"之朴实无华的自然之情。正如演奏家们修身养性的品德, 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德践行音乐事业。

5、《晨夕》 竹笛与乐队

作曲: 刘贞伶

晨夕,犹朝夕,指旦与暮,一日自晨曦而始,至暮霭而终,随光阴流转,自然而然。古人云: “仰首羡日月,晨夕若奔趋”,人们总是叹羡光阴自然流转,而人在其中却时时劳苦奔走着。然若以自然为师,晨夕惜晨,是否也是一种安然自在?

6、《灞桥》竹笛与乐队

改编: 石磊

该曲改编创作自歌曲《灞桥柳》(陈小奇词,吴颂今曲),于2012年春完成。

灞桥是一座颇有历史渊源的古桥,位于西安城东。唐朝时,凡送别亲朋好友东去,大多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自古灞桥多离愁”,此曲不仅将离愁诉说,更是将古都西安的历史变迁于一曲之中道尽,使得听众仿佛亲临桥头,亲历千千万万故事。

7、《笛缘》 双笛与乐队

作曲: 王辰威

此曲是新加坡青年作曲家王辰威为新加坡籍上音校友陈庆伦博士而作,2016年由陈庆伦委约并与詹永明教授首演,表达出浓烈的情缘。

演奏家介绍

左晓燕,青年竹笛演奏家,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竹笛首席,竹笛硕士,国家二级演奏员。启蒙于毛云岗教授,2002年师从廖俊副教授,2004年起师从著名演奏家教育家易加义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排箫艺术研究会理事,四川竹笛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成都“青葵”民乐团指导教师、2023乐海杯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四川赛区评委。

曾参于录制、出版专辑数十张、歌曲上百首,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参演央视中秋晚会录制。发表论文《贾湖骨笛文化发展研究》、《竹笛演奏中的表演技巧与情感表现》。曾多次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四川省艺术基金项目首演并担任独奏领奏,其中包括《国乐丹青》、《情歌中国》、《上善蜀水》、《伎乐·24》、《巾帼英姿》等。2011年参演的器乐音画《情歌中国》获四川省第二届文华奖;2013年首届四川省“最具推广价值”城市文化名片乐团和“最具推广价值”背鞘形幕参与者;2014年获第三届美国“華音杯”中国民族器乐国际大赛金奖;2015年参与CVTV中秋晚会录制和天姿国乐莫斯科、喀山、下城、圣彼得堡巡演专场音乐会;2016出版《笛声迁远燕归来》个人专辑;2017获《文化中国华星闪耀》第三届美国旧金山金山东欢春晚杰出贡献奖。2018年首演的国乐观念《伎乐·24》获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走出去”优秀项目前十;2023年参演的原创民族器乐《巾帼英姿》获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2024年参加方锦龙和他的朋友们—《音乐诗经》22场巡演。

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各国元首演出,曾在美国肯尼迪音乐厅、联合国欧洲总部、捷克国家歌剧院、莫斯科国际音乐宫、波兰肖邦音乐厅、西班牙马德里国家音乐厅等国际著名音乐厅演出,并多次随团出访美国、法国、俄罗斯、波兰、新西兰、日本、墨西哥、南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指挥介绍

廖元钰

青年指挥家

国际中乐指挥大赛金奖获得者

【天姿国乐】常任指挥

中西合璧新生代指挥家,24 岁即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2017 年荣获第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 For Chinese Music)冠军,是中国台湾首位拿下中乐指挥大赛冠军的指挥,同时获颁台湾优秀青年指挥奖。廖元钰的音乐受媒体赞誉:“既能掌握西方管弦乐团的精准节奏与细腻的声部层次,又能发挥华人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与自在弹性的流动”。不设限中西、没有绝对的分野,生于1993年的廖元钰是乐评人笔下“中西通吃的指挥世代”,站在宏观的角度,自由悠游于两者,是他的自我期许,亦是国际乐坛的期许。

2019年与瑞士巴塞尔管弦乐团的团队-Decibells打击乐团,共同策划为期一周的音乐节,担任策展人暨首席指挥,盛大举办第一次国乐团与国际打击乐团接轨的音乐盛事。

廖元钰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管弦乐指挥研究所,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严谨而完整的音乐教育,使他兼具东西方音乐底蕴;指挥师事顾宝文、张佳韵、丁嘉种、Fusao Kajima等指挥教授。

特邀嘉宾

石磊,陕西人。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乐器演奏(竹笛)和研制双硕导,成都市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四川天府新区“美誉共享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渭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竹笛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排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CCTV器乐大赛评委。

先后在北京音乐厅、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杭州萧山剧院等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3场。担纲游戏《仙剑奇缘》《王者荣耀》、影视《封神》《芈月传》、歌曲《鸿雁》《姑娘我爱你》等配乐1000余部,出版独奏专辑:《视觉维度的笛声》等10余张。创作作品《孤烟直》《胡杨映月》《红高粱叙事曲》数十首,获“巴蜀文艺”奖、“春蚕奖”奖,并获首届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在“四川戏剧”、“音乐探索”、“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孤烟直-笛子音乐会流行作品集”。

近年研制发明“方孔笛”获得7项国家专利,其中“隐形单插笛”和“短头笛”的专利技术及外观设计引起了全国广泛认可和推广,掀起了时代潮流。

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青年笛子演奏家”。

特邀主持人: 阳光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首届 金牌主持人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音乐文化事业部  部长

乐团介绍

【天姿国乐】是四川交响乐团旗下的国乐品牌,在四川交响乐团党委领导下,以吴灵峰团长主导的乐团班子,坚守【天姿国乐】的艺术方向,珍重前人为之所创造的艺术成果,维护【天姿国乐】良好的品牌形象,继续推动在民族室内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回望【天姿国乐】的源起及历程,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得力于省内指挥家作曲家们的倾情奉献!特别是在品牌创始人牟岭虹女士求真务实的建团理念和探索创新的艺术主张下,创建了西部首支女性职业民族室内乐团,并请指挥家唐青石为之命名【天姿国乐】。

在艺术追寻的历程中,获得了著名作曲家赵季平、高为杰、李复斌、史志有、马久越等音乐家们的悉心指导,使这支女性团队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尚,领跑在西部民族乐团之前沿。以勇于探索创新的艺术理念,弄潮于新时代民族器乐舞台。

十余年来,【天姿国乐】的足迹遍及欧、美、亚、非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多个著名的音乐圣殿彰显了中华国乐高贵典雅的气质!传播了巴蜀灿烂的音乐文化!出色的完成了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各项重大的外宣任务,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天姿国乐】始终坚持贴近民众,服务民众,努力创新百姓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创演的系列器乐音画《情歌中国》荣获四川省两项文华奖、《国乐丹青》以新颖视听的舞台作品赢得观众热情赞誉,刷新了民族器乐的演绎模式,《上善蜀水》以民族交响音画的形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

【天姿国乐】坚持中华文化传承,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在川交李迅副团长的带领下,青年演奏家、新生代艺术管理人才、现任【天姿国乐】团长唐文婷、副团长熊颖、麦晋西以及首席指挥肖超、常任指挥廖元钰组成的艺术管理团队,根据“天人合一”之思想建立了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当代审美气质的乐团音乐季,继往开来的展示着新时代民乐人的风采,2018年【天姿国乐】携手成都永陵博物馆,共同打造的国乐观念剧《伎乐·24》,获得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走出去”优秀项目前十,被多部央视纪录片拍摄,其中火爆出圈的《国乐的侧脸》点击量达4.2亿,为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谱写着四川与世界的华彩乐章!

FROM:天姿国乐订阅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