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四海弦风”——海内外胡琴演奏家音乐会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8-09

“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

系列主题音乐会(三)

2022

08/09

音乐会介绍

■ 第五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系列主题音乐会:《“四海弦风” — 海内外胡琴演奏家音乐会》

多年以来,一直有华人在海外坚持用中国乐器讲述中国声音,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国音乐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场音乐会邀请海外华人演奏家和港台二胡演奏家汇聚一堂,展示二胡的更多元风貌,还有重庆歌剧院团带来的艺术创新......

音乐无国界,未来,将会有更多海外华人、更多外国友人关注中国民族音乐,了解中国文化!

“敦煌杯”向在海外用中国乐器传递中国声音的演奏家致敬!向致力于二胡多元化创新的演奏家致敬。

走进胡琴世界,纯享二胡臻韵,静心感受国乐魅力!建议佩戴耳机欣赏......

曲目单

1

《鸟投林》

作曲:易剑泉

演奏:霍晓君  张瀚  伊东美富之   久保优子

曲目介绍:《鸟投林》前身是广东《粤剧》中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子。大约在二十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乐曲,慢慢流传到广东省地区以外,被称为“广东音乐”。该曲目表现的是山林中归鸟鸣叫、暮色幽静的大自然美景。

2

《流波曲》

作曲:孙文明

演奏:武乐群

扬琴伴奏:张林

作品介绍:《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旋律深沉,富有叙事性;采用民间传统的循环变奏结构,配以孙文明自创的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3

《赛马》

作曲:黄海怀

演奏:陈洁冰与美国柯梅托斯兄弟乐队

曲目介绍:【赛马】至今已是一首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传世之作。著名柯梅托斯兄弟乐队来自美国旧金山。乐队成员演奏吉他,班桌琴,贝司,小提琴,曼陀林这五件乐器。乐队的民谣摇滚乐融合了当代摇滚和传统蓝草音乐。除了传统的自弹自唱多声部蓝草音乐,还有着粗旷质朴的激烈的音乐现场表演,让人想起万人体育场摇滚音乐会。Glide 杂志称柯梅托斯兄弟乐队为“美国人乐观品牌”。2017年秋季,柯梅托斯兄弟乐队被选上前3名美国当前最重要的新兴的独立乐队。在“篝火大篷车”音乐节巡演30多个城市。同年,柯梅托斯兄弟乐队打破传统专辑发行周期,再次发行全新专辑,并由独立摇滚传奇人物John Vanderslice 制作。2019年,柯梅托斯兄弟乐队邀请到了著名旅美二胡演奏家陈洁冰,并在旧金山的著名摇滚乐发迹地菲尔莫尔大剧院与陈洁冰首次合作, 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中国传统乐器与蓝草音乐相结合的先例,将当代蓝草摇滚音乐和中国传统乐器融合到一起,柯梅托斯兄弟乐队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道路。

4

《春晖》

作曲:鲁建敏

演奏:杨忠才

伴奏:加拿大英才爱乐乐团

曲目介绍:此曲表达了华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无私的爱,乐曲用淳朴的旋律表达了离乡游子对母亲吹不散的浓浓思念和真情,表达了对家乡热土的眷恋和热爱。

5

情景八重奏《当查尔达什遇上赛马》

演奏:重庆市歌剧院音乐的故事小组(刘光宇、黄曦等)

创意:刘光宇   记谱:许雯雯

曲目介绍:情景八重奏《当查尔达什遇上赛马》,是意大利曲《查尔达什》和中国乐曲《赛马》的交相应和之作,由中西乐器“共同体”所呈现的曲目,追求中乐与西乐、听觉与视觉、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的创新融合,并融入“情景”、“情节”,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实践。

6

板胡与乐队《秦川行》

作曲:李恒

演奏:马东岩

协奏:墨尔本肇风中乐团

指挥:陈一平

曲目介绍:《秦川行》由板胡演奏家、教育家李恒教授创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作品完全突破了之前板胡固有的创作模式,从陕北音乐中提取素材,站在全新的音乐审美角度,在乐曲结构、和声的运用,以及乐队配器方面都有了大胆的突破,尤其是在板胡的演奏技术上大胆地运用了快速级进换把、跳把、转调以及在慢板部分新的音乐语汇的使用上较之前的板胡作品有了质的飞跃,是代表现代板胡演奏水平的经典之作。

7

二胡与乐队《春江水暖第二乐章》

作曲:金复载

演奏:黄晨达

协奏:新加坡南艺华乐团

曲目介绍: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是作曲家金复载的近作,根据苏东坡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诗意创作而成。

8

《怀乡行》

作曲:陆修棠

演奏:赵剑华

曲目介绍:《怀乡行》是陆修棠先生的一首代表作,表现了作者在抗日战争年代,因家乡沦陷,不得已流亡在四川重庆时的思乡之情。乐曲情感真切、旋律动人,意境深远,艺术感染力极强。

9

中胡与乐队 《大树-第一乐章(小岛)》

作曲:伍卓贤

演奏:张重雪

指挥:阎惠昌

协奏:香港中乐团

曲目介绍:作曲家伍卓贤:我家附近有许多大树,我觉得他们多年来历经风雨,见证着时代变迁,陪伴香港走过高低起跌,依然充满生命力,屹立不倒,所以我以《大树》为这个作品命名。

10

二胡与乐队《病中吟–人生何适》

作曲:刘天华,改编:陈思昂

演奏:郑晓玫

指挥:李英

演出乐团:江苏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台北簪缨国乐团、台北中华国乐团、澳门中乐团、香港竹韵小集

作品介绍:「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 宋•陆游。

人生随处际遇,或艰难困苦,或泰逢顺遂。只有仰宽广胸怀,方能容万物变化,豁达泰然地面对境遇的考验,回首一看,自是释然,笑看云开日出。

「人生何适」是《病中吟》这部作品的音乐主旨,乐曲根据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为素材,重新编创,以民族管弦乐团衬托二胡独奏的旋律,是纪念刘天华先生诞辰 120 周年音乐会的委约作品,音乐恰如一个人在茫茫黑夜中走投无路,不知何去何从时,面对逆境挣扎前行的内心呼喊与感叹,在委婉如诉的主题旋律与彷徨深情的音乐情绪中,真挚感怀。

11

《二胡随想曲第五号——纳西》

演奏/作曲:高韶青

配器:穆祥来

指挥:叶聪

协奏:新加披华乐团

曲目介绍:《二胡随想曲第五号——纳西》,2013年完稿于上海。纳西族住在地处云南西北,四川西南的喜马拉雅山脚。虽然"纳西"这名字没有"容纳西方"的意思,但是这个无意中的巧合成为作曲家的灵感。乐曲用地道的纳西风格旋律加花变奏,与美洲大陆的Reggae,爵士乐Stride风格交融,在整个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现有的及高韶青新发明的二胡炫技演奏技巧,中段华尔兹舞节奏衬托的唯美旋律充满情调。

演奏家介绍

INTRODUCTION TO PERFORMERS

按出场顺序

霍晓君

旅日华人二胡演奏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曹德维教授,同年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曾任民族乐团二胡独奏演员、二胡声部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专业委员会理事。2001年曾加入第一期女子十二乐坊。2017年移居日本,在东京开设二胡艺术学校。现受聘于日本东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特聘教授。

武乐群

旅日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日本二胡振兴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陈洁冰

二胡演奏家,1989年赴美留学,先后受邀与美国水牛城爱乐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新莫斯科交响乐团、匈牙利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等合作。把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特质融入到西方音乐主流,并开辟了二胡与西方古典音乐、爵士乐和印度音乐的跨界合作。《纽约时报》评论“她是亚洲音乐与爵士乐相结合先例,探讨了亚洲风味的爵士乐的可能性”。

杨忠才

加拿大英才音乐学院创始人、院长。半个世纪的二胡演奏和教学,造就了他对中国传统器乐独特的理解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加拿大政府教育机构已为英才音乐学院颁发认证,并加入加拿大BC省教育体系,获得留学本院修满学分的留学生颁发全球认可的演奏家证书的学位授权。

音乐的故事小组

重庆市歌剧院音乐的故事小组,是由著名二胡演奏家、重庆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创意发起,用音乐讲述故事,多种乐器相互合作之间,为二胡拓展出更多艺术边际。

马东岩

胡琴演奏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自幼随胡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汤良德先生学习二胡,10岁随音乐教育家,弓弦乐器大师刘明源先生学习板胡,12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板胡演奏家,教育家 李恒教授,17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后任职于中央民族乐团。曾担任乐团副首席,后考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高胡,板胡演奏员。目前任职于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器乐课程。同时受聘于著名的PENLEIGH ANESSENDON GRAMMAR SCHOOL 教授中国民族器乐。

黄晨达

胡琴演奏家。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父亲黄安源学习二胡,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唯一一名获得由附中至大学国家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现任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华乐系主任,曾担任新加坡华乐团高胡副首席逾十年。

赵剑华

新加坡华乐团二胡首席。自幼随叔父,著名二胡演奏家兼教育家李樑学习二胡。1978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学院,并受教于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在闵大师的精心培育下,他在诸多的国际和中国国内重要音乐比赛中获颁多项演奏奖。他受邀担任独奏的乐团有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国乐团等。

张重雪

200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同年加入香港中乐团。现任香港中乐团乐团首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雪琴荟艺术指导,宏光国乐团艺术顾问,及香港音联学会总音乐指导,并兼任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院校音乐科系学士及硕士生导师。

常于国际著名音乐厅及艺术节担任独奏演出,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著名乐评人周光蓁在《南华早报》上评论:张重雪在两根弦的胡琴上拉出幅度有如过山车的丰富情感。

郑晓玫

胡琴演奏家、教育家。台北艺术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受教育家黄逸樵启蒙,后师从宋飞、王正平与萧白镛等名家。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二胡首席,现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国乐系副教授,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荣誉理事。

潜心学习多样的传统风格,融合创新技巧,游刃有余地掌握各类型音乐作品。音乐风格明亮醇厚,音色清丽,层次分明,面对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作品抑或满富巧思的现代作品,总能展现其扣人心弦的诠释艺术,令人回味无穷。

曾多次受邀与海内外各大乐团合作,近年来已举办数十场个人专场独奏会外,并策划了多样貌的弓弦艺术系列主题音乐会,深耕胡琴艺术,成绩斐然。

高韶青

加拿大Gemini大奖提名演奏家、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参与演奏家兼作曲家、曾任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专任或客席教授、划时代韶琴二胡发明者。获加拿大Gemini大奖提名的高韶青先生集演奏,作曲,音乐制作,乐器改革为一身。

在作曲方面,高韶青的二胡作品随想曲系列《思乡》《蒙风》《炫动》《戈壁》《纳西》及《韶音》。首演,首录的二胡曲包括《秋韵》《中国畅想曲》《二胡随想曲》系列等。他移植了《卡门幻想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及大量爵士作品,大大丰富了二胡音乐语言。高韶青发明的“韶琴二胡”,增大了音量,拓宽了音域,加上插电功能与现代电子音乐科技接轨,大大拓宽了二胡音乐的视野,开拓了二胡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

FROM:敦煌国乐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