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华风琴韵·时代新歌【2022·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 | 内含活动安排及展播通道!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1-16

辞旧迎新,面向未来

——2022·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

2022·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终于在2023新春佳节到来之前,和大家在线上见面了!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将在华音网进行同步展播】

扫描二维码进入华音聚合

收看精彩活动

·活动详细介绍·

2022年,正值中国弓弦艺术节创办十周年之际,为此,我们在系列音乐会中,特别安排了三场精选的往届艺术节回顾音乐会。在音乐会中,我们将会看到不同的中国民族弓弦乐器,通过名家、新秀以独奏、重奏、协奏的多种样式得到呈现,展示风格、气质多样的传统作品、经典作品、创作作品和移植作品,可谓品貌各异、硕果丰厚。


精选回顾音乐会


致敬经典:二胡名家名曲音乐会

1、《皮影调》

编曲:赵砚臣

演奏:曹德维

扬琴伴奏:谌向阳

2、《洪湖人民的心愿》

作曲:张敬安、欧阳谦叔

编曲:闵惠芬

演奏:刘光宇

扬琴伴奏:许学东

3、《翻身歌》

作曲:张撷诚 王国潼

演奏:赵寒阳

扬琴伴奏:许学东

4、《河南小曲》

编曲:刘明源

演奏:张尊连

小乐队伴奏:吴炫炫(扬琴)、葛思静(古筝)、白凯(打击乐)

5、《秦风》

作曲:金伟

演奏:金伟

小乐队伴奏:吴炫炫(扬琴)、韩妍(琵琶)、齐闻多(中阮)、陈京京(大阮)

6、《姑苏春晓》

作曲:邓建栋

演奏:邓建栋

小乐队伴奏:吴炫炫(扬琴)、韩妍(琵琶)、齐闻多、朱承梓(中阮)、李怡凡(笙)

石磊(大提)、赵梦圆(贝司)

7、《郿鄠调》

编曲:鲁日融

演奏:于红梅

扬琴伴奏:刘音璇

8、《江河水》 东北民间乐曲

黄海怀 移植

演奏:胡志平

扬琴伴奏:许学东

9、《葡萄熟了》

作曲:周维

演奏:周维

钢琴:曲大卫  打击乐:白凯

10、《江南春色》

作曲:马熙林、朱昌耀

演奏:朱昌耀

钢琴伴奏:曲大卫

11、《豫乡行》

作曲:宋国生

演奏:宋飞

扬琴伴奏:许学东

12、《草原新牧民》

作曲:刘长福

演奏:刘长福

助奏:杨悦、杨岚

钢琴伴奏:曲大卫


四海弦风:中国民族弓弦乐器专场音乐会

一、藏族弦子齐奏

1.《阿里拉姆》藏族民间 乐曲

2.《林中悦》

作曲:美朗多吉

演奏:卓玛、次旦、普布

伴奏:弹拨乐队

二、新疆弦乐

1.艾捷克独奏《花园里》

作曲:吐尔逊·比拉力

演奏:吐尔逊·比拉力

2.胡西塔尔独奏《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片段——“乌夏克木卡姆第一间奏曲”》

演奏:古丽娜尔·伊明

3.萨塔尔独奏《太子间奏曲》

编配:西尔艾力·阿西木

演奏:米合日古丽·阿不里孜

4.合奏《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片段——“纳瓦木卡姆太子间奏曲”》

演奏:吐尔逊·比拉力(艾捷克)、古丽娜尔·伊明(胡西塔尔)、米合日古丽·阿不里孜(萨塔尔)

三、牛腿琴独奏《蝉之恋》

编曲:蒋步先

演奏:蒋步先

四、马头琴独奏

1.《遥远的克日伦河》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民歌

改编:齐宝力高

2.《赞歌》蒙古族 民歌

演奏:齐·宝力高

五、丝弦三重奏

1.《韵三阙》

作曲:王中山

2.丝弦三重奏《大起板》河南民间 乐曲

坠胡主奏:王中喜

三弦演奏:王中华

古筝演奏:王中山

六、雷琴独奏《六畜兴旺》

编曲:王福立

演奏:王恒

七、雷琴独奏《穆斯林的婚礼》

作曲:王华杰

演奏:王华杰

八、低音二胡独奏《逍遥津》京剧唱腔高庆奎原唱

闵惠芬 移植

演奏:汝艺

京剧伴奏:中国戏曲学院乐队 琴师:赵宇  鼓师:宋晓璞

九、二胡独奏《春闺梦》京剧唱腔程砚秋原唱

许讲德 移植

演奏:许讲德

京剧伴奏:中国戏曲学院乐队 琴师:赵宇  鼓师:宋晓璞

十、中胡独奏《铡美案》京剧唱腔裘盛戎原唱

宋飞 移植

演奏:宋飞

京剧伴奏:中国戏曲学院乐队 琴师:赵宇  鼓师:宋晓璞

十一、京胡与乐队《白蛇传组曲》(节选)

作曲:吴华

演奏:王彩云

指挥:张鸣

协奏:北京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团

十二、《我的祖国》

作曲:刘炽  改编:曲大卫

领奏:宋飞、牛长虹、王彩云

指挥:张鸣

协奏:北京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团


炫彩弓弦:当代二胡创作精选音乐会

1.胡琴四重奏《戏花鼓》

作曲:刘卓夫

演奏:“乐道”胡琴重奏组

高胡:王雅琪     二胡Ⅰ:黄晓晴

二胡Ⅱ:章童谣   中胡: 刘卓夫

2.胡琴与吉他四重奏《风之旅》

作曲:芮雪

演奏: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乐影弦情”重奏小组

二胡Ⅰ:刘虹    二胡Ⅱ:张佳欣

中胡:郑嫣然    吉他:姜明灏(特邀)

3.胡琴四重奏《春郊试马》(首演)

作曲:陈德钜 改编:余乐夫

演奏: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胡琴重奏组

高胡Ⅰ:余乐夫   高胡Ⅱ:郑丽坤

二胡:蔡露       中胡:龙壬哲

4.八重奏《蓝色星球——地球》(首演)

作曲:王乙聿 编曲:曲大卫

演奏:“乐道”胡琴重奏组

二胡 Ⅰ:马可、黄晓晴      二胡Ⅱ:王雅琪、谭欣

二胡Ⅲ:崔璨、刘紫筠      中胡:章童谣、刘卓夫

钢琴伴奏:曲大卫

5.民族弓弦乐合奏《新编赛马》(首演)

作曲:黄海怀 改编:刘卓夫

演奏:中国爱乐民族弓弦乐团

6.民族弓弦乐合奏《开门》(首演)

作曲:曲大卫

指挥:葛亚楠

演奏:中国戏曲学院民族弓弦乐团

7.《夫妻逗趣》

作曲:关乃忠

指挥:张鸣

演奏:中国戏曲学院民族弓弦乐团

8.《第四二胡狂想曲》

作曲:王建民  打击乐编配:王以东

演奏:宋飞

助奏:马可、张咏音、刘紫筠、刘卓夫

钢琴:曲大卫

打击乐:王以东、龙露、白凯、杨爽、陈雨婷

9.随想曲No.5《纳西》

作曲:高韶青

演奏:高韶青

指挥:金野

协奏:中国青年爱乐乐团

10.《乔家大院——爱情》

作曲:赵季平

演奏:朱昌耀

指挥:金野

协奏:中国青年爱乐乐团

11.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四乐章“除夕”

作曲:关乃忠

演奏:宋飞

指挥:关乃忠

协奏:北京交响乐团

12.二胡齐奏《长城随想》四乐章“遥望篇”

作曲:刘文金

演奏:宋飞、朱昌耀、周维、邓建栋、刘光宇、曹德维、金伟、柴帅、马可、谭蔚

指挥:金野

协奏:中国青年爱乐乐团

本届弓弦艺术节,特别排演了两场各具特色、展现近年来民族弓弦乐器优秀创作的音乐会。2022年,正值刘天华逝世90周年之际,为此,宋飞胡琴艺术传承与传播中心专门举办了“纪念刘天华逝世90周年二胡新创作品征集活动”,特别精选了10首进入决赛的优秀作品,推出“华风琴韵——纪念刘天华逝世九十周年二胡新创作品音乐会”,并特别邀请了杨雪、邓超伦、崔璨、黄晓晴等十位优秀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和获奖的二胡新秀进行首演。此外,我们还与北京民族乐团再度合作,从不断推动二胡艺术发展的角度,推出“弓弦交响——胡琴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们可以听到二胡、中胡、板胡的新创协奏曲,由著名的胡琴演奏家宋飞、牛长虹等携手著名指挥家金野,在弓弦的交响和鸣中,让我们感受到民族弓弦艺术丰富多彩、富有新的时代气息的魅力。


优秀创作音乐会

在本届弓弦艺术节,我们继续秉承着全方位展开的活动特色,设置有专题学术讲座、公开课和非遗戏曲主弦传承体验教学等活动,其中安排的4场活动,邀请到胡志平教授为我们作题为《继承、借鉴与创新——刘天华艺术创造分析》的专题讲座;邀请到金伟教授为我们开展《秦派二胡经典作品教学公开课》的专题教学;还邀请到由卢小杰老师为我们进行《扬剧主胡的艺术特色与演奏》非遗戏曲主弦传承体验教学活动;并特别邀请到上海音乐学院的金桥老师为我们作题为《石破天惊·二弦传奇——劳弗档案中胡琴音乐分析与研究》的学术讲座。这些精彩的专题学术讲座和公开课,将通过线上展播的方式供大家研修。


专题学术讲座

播出时间:1月16日 15:00

讲座概要:《扬剧主胡的艺术特色与演奏》以扬剧宫曲《软平》为切入点,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教学过程,举一反三的了解扬剧主弦的艺术特色与演奏技法。

主 讲:卢小杰

卢小杰,1947年生于西安。从艺六十年来,先后为扬剧“三大流派”的四代名演员操琴,演出的剧(节)目场次约一万场。将扬剧伴奏的四字诀(迎、让、包、送)拓展为“迎、让、包、送、托、带、跟”七字伴奏原则。自80年代起,根据演员声腔的发展和主胡伴奏特色的需要,研制了新的主胡型制,增加了F调主胡。丰富了男腔伴奏的剧种风格和主胡技法,为扬剧界所有专业团体采用。

担任主胡、唱腔设计、作曲的剧(节)目有数百个。代表作有:《百岁挂帅》《史可法——不破之城》扬剧数字电影《衣冠风流》《三把刀》《情网血》《新春观灯》《马娘娘》《王昭君》《十八相送》《西厢记》《血书浪漫》《花旦当家》《茶山女人》等数十个;担任主胡、唱腔设计的音像制品出版近百部。其中,表现中国多剧种风格的胡琴独奏专辑《韵之魂》、《游园惊梦》和《中国胡琴名曲》等,在欧美数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多次再版。

曾在上海、济南、台北、南京等地,举办“卢小杰戏曲风格胡琴演奏会”、“师生音乐会”等。1996年,“卢小杰戏曲风格胡琴演奏会”应邀作为“济南国际戏曲音乐研讨会开幕式专场演出”;2018年应邀参加首届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2019年入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名家传曲-当代戏曲音乐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数十年来,坚持传授辅导和推广戏曲音乐及民间传统音乐演奏。曾多次受邀往返海峡两岸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在台湾教授戏曲胡琴演奏技法及、“戏曲唱腔器乐化”等课程。

曾荣获“中国优秀琴师奖”、两次荣获江苏省文化厅颁发特设优秀主胡奖、两次荣获江苏省文华音乐奖(其中一次合作)。在历届优秀剧目汇演调演中获“优秀演奏奖”、“优秀作曲奖”、“优秀唱腔设计奖”等奖项数十次。

曾任江苏省扬剧团副团长、艺委会主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首席琴师兼创作中心副主任。现任(特聘)扬州市扬剧研究所首席主胡、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特聘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等。

播出时间:1月17日 15:00

讲座概要:“秦派二胡”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特点,在业内独树一帜。本次公开课由金伟教授以三首代表作品:《秦风》《曲江随想》《秦川小曲》为例,全面阐述其作品内涵,风格特点及演奏技法。

主 讲:金 伟

金伟 ,胡琴演奏家,教育家,秦派二胡代表人物。现为西安音乐学院二胡教授,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秦派二胡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新疆二胡学会名誉会长、甘肃二胡协会名誉会长、新加坡二胡学会海外艺术顾问。

金伟长期从事二胡教学、创作、演奏及理论研究工作。先后在全国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论秦派二胡艺术的形成发展风格特点及演奏技法》在香港获学术论文一等奖,已被收入《华乐大典·二胡卷》;《论二胡演奏的音乐表现》获世界学术贡献论文金奖,被收入《华乐大典二胡卷》。他负责、参与的“长安乐派”科研成果项目获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创作二胡曲20多首,代表作《秦风》获全国第三届民乐作品二等奖及优秀演奏奖,并在香港获作品金奖,已被收入《华乐大典·二胡卷》。作品《秋梦》获第五届“金胡琴”小型胡琴作品展演金奖,《秦巴行》获第五届“金胡琴”小型胡琴作品展演铜奖。《快乐的纺织姑娘》获陕西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二等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小型作品展演铜奖及网络最受欢迎奖;《夜思》获得陕西省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奖。《长安忆事》获陕西省第二届民族器乐新作品政府奖评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小型胡琴类作品比赛银奖及网络最受欢迎奖。《茶乡新歌》获第四届“金胡琴杯”小型胡琴作品比赛银奖;《思乡》获西安艺术节作品三等奖;《曲江随想》、《湘江欢歌》获优秀作品奖;《黄土情》、《眉户小曲》、《陕北民歌联奏》等作品及数量众多的练习曲均被收录到全国二胡考级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他在演奏风格及创作上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突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既多情随性,也深沉大气,深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媒体称他的演奏“风格独特、首屈一指、绝无仅有”;香港BMG唱片公司先后为其出版“秦风秦土”、“陕北抒怀”CD专辑,在海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唱片总公司、台湾水晶有声出版社、广州音像出版社、陕西音像出版社都发行了金伟二胡独奏专辑。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秦风琴诗》金伟胡琴DVD双碟专辑。1992年应香港市政局之邀成功在香港荃湾大会堂举办了个人胡琴独奏音乐会,金伟集二胡、中胡、高胡、板胡的演奏于一身的演奏,以陕西秦派的独特风格和技法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和轰动。2005年6月应法国毕卡底国家管弦乐团的邀请,金伟赴法国举办了三场二胡、秦胡独奏音乐会,并参加法国威尔万音乐节,受到欧洲观众的好评和欢迎,体现了他的演奏艺术水准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近年来,金伟多次在台湾、香港、北京、上海举办个人音乐会及专题讲座,引起了较大反响。

同时,他还多次受邀担任文化部“文华奖”民族器乐大赛、“CCTV民族器乐大赛”、“上海之春”、中国音协“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敦煌杯”二胡大赛,香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中日韩国际器乐大赛等多项国家级二胡赛事评委。中央电视台、台湾公共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录制他的个人专题片、人物专访及独奏节目。传略已入《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优秀艺术家人才大全》等20余部辞书,并荣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播出时间:1月18日 15:00

讲座概要:讲座主要通过对刘天华二胡曲的音阶形态与宫调结构、核心材料的典型化及其共性材料结构的分析,探讨刘天华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借鉴运用西方音乐的典型因素,以中融西、以中化西的杰出艺术创造。

主 讲:胡志平

胡志平,著名二胡演奏家、民族音乐理论家。武汉音乐学院院长、教授、音乐表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弓弦乐学会第一届副会长,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曾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评委会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监审等。

在音乐表演、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美学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曾应邀赴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与讲学。曾发表《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湖北民间鼓吹乐音高的偏离及其风格特征探讨》《新型民族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音乐资源》等学术论文30余篇,合作编著有《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出版有《中国民乐精粹——胡志平二胡独奏专辑》《秋词——胡志平二胡艺术专辑》《赤壁怀古——胡志平二胡独奏专辑》等多部。创作的音乐作品《秋词》《月的悲吟》曾分别在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器乐作品评奖和第二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民族室内乐作品评奖中获奖。

播出时间:1月19日 15:00

讲座概要:伯特霍尔德·劳弗是著名的德国人类学家、探险家、历史地理学家,他在1901年的中国(大清帝国)田野考察期间,用蜡筒留声机在上海、北京等地录下了大量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中国音乐历史录音,其中一首录制于上海的胡琴曲,不仅在时间上远远早于刘天华先生1931年留下的《病中吟》等录音,且在胡琴音乐的创作与演奏等方面皆达到很高造诣。本文将探讨这段历史录音的录制、保存和发现的过程,并对这首乐曲在调式调性、旋律发展、音乐结构、演奏技法,乃至于录音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估,对该首乐曲在中国胡琴音乐发展历史上具备的特殊价值做出归纳与总结。

主 讲:金 桥

金桥,音乐学博士,自幼学习胡琴,中学阶段就读于上音附中二胡专业,本科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曾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媒体与设计学院;曾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任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民族音乐学等;主要著述包括《音乐鉴赏》《至纯的清泉》《交响音乐名作鉴赏》《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动画音乐与音效》《百年巨匠.萧友梅》等,并在《音乐艺术》《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作为课题组成员曾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面向即将到来的2023新春佳节,我们为大家奉上新一届中国弓弦艺术节的视听盛宴,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民族弓弦艺术多姿多彩的魅力,并以新的姿态,迎接中国民族弓弦艺术不断进取、传承创新、生气勃勃的未来!

【本次活动将在华音网进行同步展播】

扫描二维码进入华音聚合

收看精彩活动

FROM:华音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