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永远的经典——梁聆聆谈孙文明二胡曲登上研究生音乐会
孙以诚 华音网 2023-02-24

永远的经典

——梁聆聆谈孙文明二胡曲登上研究生音乐会

本期专访嘉宾:中国音乐学院梁聆聆副教授

梁聆聆,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1986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教授李长春、教授王方亮。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师从中国二胡教育家安如砺,并随中国胡琴大师刘明源学习二胡、板胡、高胡。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为中国音乐学院首位二胡专业研究生,1998年,受邀出演中国二胡学会主办的“庆祝二胡学会成立十六周年”——精英荟萃音乐会。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二胡学会会长安如砺教授培养的首位二胡表演艺术硕士,同年留校任教。梁聆聆先后出访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等世界音乐殿堂演出中国二胡音乐,因其对于二胡曲目的驾驭能力及对中国文化的领悟能力,梁聆聆的二胡演奏被誉为典范。


专访前言

去年11月11日,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通告:中国音乐学院葛兆督二胡硕士中期独奏音乐会,在节目单上共演奏五首乐曲:《一枝花》《塞上弦鸣》《流波曲》《二琴光亮》《阿曼尼莎》,其中赫然有二胡宗师孙文明先生《流波曲》《二琴光亮》两首乐曲,占了五分之二的份量。这不禁使我大为吃惊!这是我看到的至今唯一一位在校硕士生音乐会中演奏孙文明二胡曲最多的一位!这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什么在硕士生的音乐会中做这样的安排?我所见过的硕士生音乐会中为了展现自己的水平,演奏一狂二狂等高难度现代乐曲的学生为数不少,可是葛兆督却与众不同?为什么孙文明的乐曲出现在硕士生的音乐会中?而且占了这么大的份量?他的导师是如何安排的?为此,我于2023年2月16日晚间电话采访了葛兆督的二胡导师梁聆聆副教授。


Part.01

孙以诚(以下简称孙):梁老师您好!我很早就想与你通话聊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去年网上公布的你的学生葛兆督举行的硕士生中期音乐会,我看到曲目中他演奏的五首乐曲中竟有两首孙文明的二胡作品,当时我就想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从一位硕士生音乐会的曲目安排看孙文明二胡曲的重要性》,我想从来没有一位导师把孙文明的二胡曲提高到这样一个位置,在硕士生音乐中孙文明的二胡曲占了五分之二!因此我就想听听你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动机是什么?

梁聆聆(以下简称梁):好的,孙老师,谢谢!

:您会不会感到很突然?

:不会,因为我觉得孙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我从小就拉他的曲子,后来我的研究生论文就是研究孙文明的二胡艺术,我还找过周皓老师,当时的蒋小风老师,以后还与林心铭老师有过交流。后来有我的研究生写过关于孙文明的论文和演奏过孙文明的曲子,我在教学中也教过孙文明的曲子,一直都挺有兴趣。

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在20多年前,我就发现我国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对孙文明的二胡宣传教育推广做得不够,人们对他的认知度也不高。近年,我带着学生们做过一个孙文明二胡艺术的调查问卷,发现与20年前相比,现在人们对孙文明的认知度竟然没有太大提高!作为一个拉二胡的人,出于好奇心驱使我就想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并想为他做点事情。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有点像寻宝探宝的感觉,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感觉到,当我自己觉得十分有意义时我一定会对我的学生们有这样的影响,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与艺术实践中一点一滴的影响都很大。

学生们在选择拉什么曲子或选择论文研究方向时,都会与我相互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学生们对自己爱好、兴趣点,他们很有兴趣很想做的话,作为老师,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就应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做好论文和演奏曲目。

关于孙文明乐曲,葛兆督曾拉过《弹乐》,这首《弹乐》我们的本科生们都会拉,而《二琴光亮》知道的人就少,而且不知道怎么拉。我通过研究用无千斤演奏时发现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找到了演奏的窍门,在演奏中能够得心应手。对于学生们你能教给他们一些要点与窍门,他们就会演奏了。葛兆督在选择曲目时,想选一首没有拉过的东西,我就觉得除了《流波曲》之外,这首《二琴光亮》有一些玄机,也有一些孙文明智慧的变通,如果通过演奏这首乐曲能够探索出一些宝藏的话,那么对于我今后的二胡教学或研究生的研究论文甚至对于孙文明的研究,都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不是说艺理相结合吗,就是艺理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你在音乐会中演奏了这首乐曲,就会在艺术实践中用这个来说话,你就会在研究论文中找到了结合的点,就会深挖探寻,找出孙文明艺术创作与创新的根源所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我觉得这件事就会变得十分鲜活了。我们二胡人就必须为宣传推广孙文明二胡艺术出点力,这是我们的责任。

:好的,你谈了这么多艺术与实践相结合的体会,说出了要学生演奏《二琴光亮》的初衷。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在五首乐曲中竟用了两首孙文明的乐曲?是不是有点冒险?或是有别的考虑?

:我完全没有冒险,我非常有自信,我的学生也非常有自信,就是觉得一首也太少,对孙文明的宣传力度份量不够,演奏上也不过瘾。《流波曲》是孙文明的代表作,是经典,我们必须认真演奏。但是孙文明不仅仅是一首《流波曲》,他的二胡艺术有很多闪光点,必须一一呈现,演奏《二琴光亮》可以让人想到原来孙文明还有这样的一面,可以更近距离的了解孙文明。在份量上一点都不冒险,我还想找机会演奏他的专场呢!

:是的,两首太少,应该演奏他的全部乐曲,开专场音乐会。《二琴光亮》是你教他的,还是他自己捉摸的?特别是开头的散板他处理的很好,与孙文明的原曲不一样,拉出了自己的风格。

:是这样的,我教他这个曲子不会规定他每个音怎么拉,首先这首乐曲我没有在音乐会上演奏过,我教他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与他共同研究的过程,我告诉他在某个地方你可以有自己理解和想法,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二琴光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孙文明是一个在民间成长起来的盲人艺术家,他的作品与民间的作品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曲无定谱,死谱活奏,这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正如梅兰芳先生说过京剧是“移步不变形”嘛,很多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以前跟老师学琴的时候,比如说刘明源老师,跟他学琴时,虽然有乐谱但他每遍都不一样,他自己也不追求一样,这就是他的魅力。孙文明的《弹乐》有两个版本,是不一样的,当然里面也有一定的原因,也许是当他第一次录音后,过了一段时间他有意识的有了自己的改变和调整,很明显这两个版本的乐曲结构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他有主观故意的人为意识的调整,但是也有一些民间音乐就是有这样的特点,虚拟、渐变,但你得移步不变形。还有就是你的根不能偏离,这是中国大地上长出来的,不论你长出两片叶子还是三片叶子,或是有一些弹性变化的东西,但是枝干是一样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表达。

:听了梁老师的讲话,你的一些关于孙文明二胡曲普及的观点我非常赞同!与我想的一样,就是普及孙文明二胡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最近出版的《孙文明二胡艺术研究》新书,有些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可能有点超前,一般人还不明白与理解。我觉得要真正普及孙文明的二胡艺术还需要一些时间,很多人还不了解孙文明二胡艺术的重要性。在中国二胡历史的发展中,今天应该是孙文明二胡艺术的春天到来了!刘天华、阿炳占据二胡舞台这么多年,即使轮的话,如今也该轮到孙文明了!阿炳只留下了三首乐曲,而孙文明留下了十一首乐曲,而且难度大而复杂。为什么孙文明的曲子这么难普及呢?主要因素还是演奏技巧难度大的问题。上虞二胡界表示:"孙文明是与刘天华、阿炳并列的三位二胡大师,孙文明对二胡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的深挖和研究。"

这次我在上虞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我临时组织的演出小组,就是从2020年我办的全国首次孙文明二胡传承人培训班上的20名学员中挑选出来的,有长沙、南昌、泰州、杭州、上虞等地的六名学员组成了演奏团队,演出受到了上虞人民的好评与欢迎!我说这是一次传承性质的演奏会,演奏的多是年轻人,不同的精神面貌,不同的演奏风格,使演出很精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久这个演出专题将在孙文明二胡艺术公众号上发布出来。我随时欢迎你和学生们来杭州做客,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孙文明二胡作品,我也会毫无保留的将孙文明全部十一首二胡曲的演奏技巧传授给大家。

:以前很早就想去你那儿,不是因为疫情吗?现在疫情过去了,我想还是找个时间我带着学生去一趟,拜访您,到孙文明的家乡走一走,把孙文明的采访工作做一做。

:到时候我陪你们走一趟,上虞和孙文明女儿处我带你们去。

:现在疫情过去了,想到哪里都可以了,等开学后我好好策划下。

:今天与梁老师的交谈非常开心,也期待您和学生们的到来!


专访后序

这次能够与梁聆聆老师的交谈,我心中十分感慨!首先我找到了一种同是知音的感觉,与梁老师一样为了宣传推广孙文明的二胡艺术,我们追求了多年从未懈怠,我们都认准一个目标并执着追求。20年前梁老师就着手做过关于孙文明认知度的调查,20年后她依然执着于孙文明二胡曲的推广演奏工作,她认准了一个方向:孙文明二胡艺术一定会得到重视与发展的!

梁老师有一个目标:就是开一场孙文明二胡曲的专场音乐会,她的这个设想非常好,并正在策划赴杭州行程安排。我也将毫无保留的将一把琴演奏11首孙文明作品的奥秘与技巧分享给大家,为孙文明二胡艺术的传承贡献力量!

预祝梁聆聆老师在孙文明二胡宣传推广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祝孙文明二胡专场音乐会早日成功!

孙以诚

2023年2月16日于浙江杭州

FROM:孙文明二胡艺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