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至15日,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科承办的附中建校73周年系列活动——2024第三届胡琴艺术节在上音附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荟萃全国二胡名家,聚焦于探索民族器乐二胡教学与青少年音乐人才培养,设置8场专题讲座、7个专题发言和2场专场音乐会,全方位展示新时代民族音乐教育的新成果。胡琴艺术节系列活动不仅是对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深厚音乐文化底蕴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各大音乐学院附中阶段教育创新与传承的一次深刻探讨。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及上海音乐学院两大校区内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学者、艺术家以及校友们的广泛参与。
一、戮力同心·薪火相传——名家系列讲座
11月14日早上8:15分,第三届胡琴艺术节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9号楼9101隆重开幕。本次开幕式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科副主任应皓同主持并介绍出席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向华,王莉莉,邢立元,朱江波,刘虹,刘捷,汝艺,孙凰,杨金明,何娜,呼延梅文,赵夺良,霍永刚。附中副校长周挺老师开场致辞,对艺术节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随后,活动艺术顾问,上海音乐学院王永德老师也发表精彩发言,强调附中阶段的学习培养在二胡音乐乃至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开幕式最后,全体参会老师合影留念,共同见证了这一音乐盛事的开启。
上音附中副校长周挺开幕式致辞
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二胡教育家王永德老师讲话
上音附中民乐科副科主任应皓同主持
开幕式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专题讲座,与会专家皆为来自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学者。专家们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丰富的演奏经验及独到的教育理念,为所有人呈上智慧的盛筵。
活动艺术总监(执行)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莉莉老师以《南北音乐风格中二胡演奏的差异及特点》为主题,拉开了名家系列讲座的序幕。讲座深入浅出,有对不同风格音乐技法理论剖析的同时也有现场演奏,在视听中真正体会到风格各异的审美感受,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和实践指导。“唯有尽精微,方能致广大”,王莉莉老师的讲座同样照映着胡琴艺术节宗旨其一,聚江河湖海之音乐所长,筑非凡艺术万象。同时也希望参会学员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与各位专家和同行们共同探讨南北方二胡艺术的真谛,共同推动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呼延梅文老师带来专题讲座《陕西风格二胡演奏的技法特点分析》将秦派风格进行深层诠释。从秦地孕育的特色戏曲(秦腔,道情,碗碗腔等)出发,进一步介绍戏曲声腔韵味作为秦派二胡之源在具体曲目中的呈现。同时呼延老师聚焦于演奏技法,以讲演结合的方式让参会者更直观感受到秦派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汝艺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孙文明二胡艺术之<弹乐>的技术与风格》,从身世,艺术理念,以及艺术价值体现等多角度建构孙文明技术与风格的形成过程,要素。并从演奏的角度,细致讲述孙文明演奏的难点,创新点;以及《弹乐》中“轻、碰、柔、厚”技术难点如何自如演绎,让与会人员深刻体悟到孙文明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的创新与变革。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凰老师带来专题讲座《二胡基本功训练要素及高效练琴法》受人以渔,从练琴步骤至练琴方法,最后到实操演练,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讲授。同时孙凰老师也提出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欲丰其得,先固其根”,重视基本功不仅是对传统技艺传承的尊重,也是对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诠释。
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生(博士)导师赵夺良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有趣的<胡琴教学四步程序理论运用>概略》这部著作是赵夺良老师针对胡琴演奏形成科学系统与规范学习原则的思考与研究。讲座中“有趣”一词引人注目,在通俗不失严谨的讲解下,了解到二胡学习过程中被忽视的“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同时,通过欣赏赵夺良老师所作二胡协奏曲《单鼓的传说》,进一步解析二胡在表达地方风格以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独特魅力。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拉弦教研室主任刘虹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漫谈附中阶段二胡基础教学的观念意识》围绕附中阶段二胡基础教学的核心议题,漫谈学生在附中阶段几年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出“知”与“识”的递进关系,探讨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创造性思考,做到内在的真正成长。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江波老师,带来专题讲座《谈附中阶段的二胡基本功训练与审美启蒙》,将二胡的运弓走向寓于书法笔墨的浓淡走向,诗意地描述二胡演奏中的线条变化之美。演奏中的运弓、气息、甚至左手揉弦的变化组合,不仅是音乐性的体现,更是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学设计与表达。在附中阶段的练习中不仅要注重技术的提升,更要始终保有对美的感知。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霍永刚老师带来讲座《胡琴演奏的“演”与“奏”》,“语言终止处,音乐开始时”。音乐可以表达相比于语言更多的内容。霍永刚老师从音乐性的理解出发,阐述“演”是引导“奏”的内在线条,“演”领导着“奏”。如何将自己的内在音乐思维状态保持全曲,是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多进行不同音乐,不同曲风的尝试。
胡琴艺术节系列专题讲座超越了“单一院校,单一选题”的界限,展现了音乐教育界在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上的高度共识与紧密合作,为二胡艺术的深入学习与探索搭建了高端平台。本次系列讲座不仅体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川不辞盈”的智慧构思,更是展现各大音乐院校在二胡艺术教育上的同舟共济,对传承民族文化,陪育青少年音乐人才的守望相助。
二、同频·共振——学生音乐会盛况纪实
11月14日晚19:30分,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隆重举办2024第三届胡琴艺术节展演系列之学生音乐会。来自音乐学院的附中学生通过独奏或重奏的形式汇集合鸣,同频共振,谱写少年意气的蓬勃华章。胡琴艺术节提供的优秀平台,让学生们不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窗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附中的青少年学子作为二胡艺术发展的未来主力军,此次活动更是在众多学生心中播撒智慧与希望的种子,鼓励青少年在音乐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三、岁月厚积,用心一也——专家发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11月15日上午8:30分,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9201第三届胡琴艺术节专题发言成功举办。作为全国音乐学院附中教学论坛议程之一,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相继阐述观点,围绕胡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音乐学院附中的教学模式创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这些发言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实践经验,也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新的智慧和力量。
主持人王莉莉老师以《音乐学院附中阶段专业与文化平衡关系的探索与思考》为题的精彩发言开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艺术造诣深入思考,提出专业技能培养与文化素养提升平衡的重要性。同时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综合能力,让附中学子们在音乐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王莉莉老师通过对音乐的热爱与教学的思度相结合,守护学子成长,让他们的音乐演奏不仅是技巧的自如呈现,更是对文化意蕴的抒发与自我审美的深刻表达。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刘捷老师专题发言题目《附中阶段的二胡基础训练》强调了基础训练在二胡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对于附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浙江音乐学院民乐系拉弦教研室主任何娜老师,专题发言题目《高考改革背景下浙音附中二胡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为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建议对学生综合素质考察更加严谨,强调艺术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并重。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向华老师,专题发言题目《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与现代表达》,从二胡艺术的传承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传统作品如何适应现当代社会审美与价值需求的现代表达。
西安音乐学院教师杨金明老师专题发言题目《秦派二胡的个性化培养策略》(于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实践之思忖),深入探讨秦派二胡如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实践分享。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邢立元老师《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刘文金二胡作品教学》,将刘文金二胡作品与课程思政角度相连系,讨论刘文金作品下的思政教学意义。
上海音乐学院交换生娜娜(荷兰)带来专题发言《Violin & Erhu: The art of Bowing 小提琴&二胡弓法的艺术》。作为同时可以演奏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者,娜娜细致讲述了小提琴与二胡运弓相同技法的不同演奏方式。在发言结束后娜娜用二胡为与会者演奏《望长安》(片段),让人们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有其共通之处。
发言虽然落下帷幕,但存在于心里的感动与启示一直萦绕。通过专题发言,敬佩于各位演奏家,教育家对二胡艺术用心的追求与热爱,同时各位专家经过岁月沉淀的教学思想也会引发听者对自我状态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观照,探索藏于内心深处的艺术世界。这些思想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在观照他人的同时,也照见了自己。
四、“厚度”与“温度”的交响——参观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
发言结束后,精心安排专家学者参观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在这样的环境中,专家们得以近距离地触摸到上海音乐学院悠久的历史脉络,感受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氛围的独特魅力。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位于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核心区域,是保护区内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最密集区域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保护价值和美学人文价值。通过参观历史建筑,东方乐器博物馆,更能切身体会到上海音乐学院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上音厚度”,代表学院深厚的学术积累和文化传承的力量;而当专家们漫步于校区内,欣赏上世纪建筑风格的教学楼、音乐城堡等建筑,以其庄重典雅的姿态,展现出一种历久弥新的美感,让人不自觉沉醉于这份美好之中。这份从心底涌起的温暖与感动,便是“上音温度”,它不仅仅来自于建筑的物理温度,更是学院精神文化的传递,是对音乐艺术无限热爱与追求的共鸣。
五、继往开来,美美与共——教师音乐会盛况纪实
11月15日晚19:30分,2024第三届胡琴艺术节展演系列之教师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隆重拉开帷幕。这不仅标志着胡琴艺术节活动达到了它的最高峰,也预示着这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将以此场音乐会作为圆满的句点。来自五湖四海的二胡名家倾情演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跨越了地域与界限,深刻阐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哲学美学思想。教师音乐会的圆满成功,是胡琴艺术节完满的终止,也是二胡艺术继往开来,新一代附中青年谱写辉煌篇章的开始。
《曲江吟》鲁日融 曲
二胡独奏:杨金明(西安音乐学院)
扬琴合作:俞虹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一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叶强 移植
二胡独奏:朱江波(中央音乐学院) 钢琴合作:栾景旭
《第六二胡狂想曲》(节选)王建民 曲
二胡独奏:孙凰(中央音乐学院) 钢琴合作:汪宇
胡琴四重奏《乘风》(上海首演)刘卓夫 曲
胡琴四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维吾尔族民歌(上海首演)周宏德 改编 刘虹 移植
高胡:刘虹(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二胡1:郑嫣然 二胡2:沙小茹 中胡:平栩铭
《丝路拾光》李博禅 曲
二胡独奏:马向华(中央音乐学院)
钢琴合作:汪宇
《乱弹琴声》(节选)王丹红 曲
二胡独奏:王莉莉(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钢琴合作:汪宇《周总理当年和咱一起纺线线》刘明源 曲
板胡独奏:霍永刚(上海音乐学院)伴奏:俞虹与小乐队
《雨飞舞》赵夺良 曲
二胡独奏:赵夺良(沈阳音乐学院)钢琴合作:汪宇
《扬州小调》朱昌耀 编曲
演奏:全体老师
钢琴合作:汪宇
结语
在上音附中校领导及各部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 2024第三届胡琴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不仅标志胡琴艺术在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广泛认可,也是对上海音乐学院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以其严谨独特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二胡艺术现如今蓬勃发展的盛况,凝聚了南北方无数二胡艺术家“一生一事”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正如2024年第三届胡琴艺术节的成功,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二胡艺术发展的期许。它激励着每一位艺术家继续探索、创新,让二胡艺术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绽放光彩,多校携手,和合同声,共谱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