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19:30
弓弦华章——胡琴名家名曲音乐会
带您穿越尘世的喧嚣
步入一场听觉与心灵的盛宴
在古韵今风的交织中
共同探寻被岁月温柔以待的东方美学
扫码进入购票渠道
壹·音乐会节目单
上半场
1、 二胡独奏《秦风》作曲:金伟
演奏:金伟 扬琴伴奏:吴娱
2、 胡琴三重奏 《二泉映月》作曲:华彦钧
(根据刘湲胡琴、古琴、箫三重奏改编 )
演奏:陈春园 马成 吴承羲
3、 二胡独奏:《战马奔腾》作曲:陈耀星
演奏:陈军
钢琴伴奏: 曲大卫 大提琴:杨洁 打击乐:崔元
4、二胡独奏《洪湖主题随想曲》作曲:张敬安、欧阳谦叔
改编:闵惠芬 演奏:刘光宇 扬琴伴奏:吴娱
5、马头琴独奏《命运》作曲:齐宝力高
演奏:张全胜 钢琴伴奏:曲大卫
6、 二胡独奏《幸福的歌儿唱不完》作曲:苏安国
演奏:胡志平 扬琴伴奏:吴娱
7、 板胡独奏:《月牙五更》编曲:刘明源
演奏:沈诚 伴奏:北京民族乐团小乐队
下半场
8、 二胡与乐队《乡思情韵》作曲:朱昌耀
演奏:朱昌耀
9、 板胡与乐队《红色畅响》作曲:白浩钰
演奏:姜克美
10、 二胡与乐队《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节选)作曲:王建民
演奏:邓建栋
11、二胡与乐队《蒙山沂水情》作曲:于红梅李尚谦
演奏:于红梅
12、 二胡与乐队《巾帼》(节选)作曲:王云飞
演奏:宋飞
13、合奏:《我爱你中国》作曲:郑秋枫
编配:刘卓夫 领奏:全体参演演奏家
贰·演奏家简介
(按节目出场顺序)
金伟 胡琴演奏家,教育家,秦派二胡代表人物。西安音乐学院二胡教授,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秦派二胡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民族弓弦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新疆二胡学会名誉会长、甘肃二胡学会名誉会长、新加坡二胡学会海外艺术顾问。多次受邀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文化部“文华奖”民族器乐大赛、“CCTV民族器乐大赛”、“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中国音协“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敦煌杯”二胡大赛,香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中日韩国际器乐大赛等多项国家级二胡赛事评委。
陈春园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学会副会长、上海音协⼆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陈春园是上海第⼀位民乐硕⼠,师从⼆胡教育家王永德教授。自1998年留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以来,其教学风格以规范严谨,因材施教⽽著称,教授的学⽣曾多次获得“⾦钟奖”“⽂华奖”等国家级赛事的最⾼奖项。作为上音学科团队成员之⼀,曾获2018“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学科教材建设⽅面曾出版《胡琴重奏曲集》、《⼆胡音阶琶音系统练习》、《孩⼦们的⼆胡教程》等;2012年组建“四君⼦胡琴重奏组”,委约创作、改编移植了⼀批胡琴室内乐作品,在胡琴室内乐这个全新的领域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拓展。
陈军 中国当今著名二胡演奏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氏二胡演奏非遗传承人,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 陈军1989年获中国首届电视大赛二胡第一名。1997年与世界著名唱片公司合作出版专辑,畅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出版专辑《太极琴侠》,单曲网络传播超1亿次。陈军曾于诸多知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还曾为多国政要表演,在迪拜演出获世界著名音乐家韦伯高度赞扬,相关视频网络传播1亿多次。陈军还出演电影获奖,参与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等。且担任多项赛事评委及国乐大典导师,也是法拉利、宇舶等品牌签约艺术家。
刘光宇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我国20多所大学和俄罗斯沃洛涅日国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出访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200多场民族音乐、歌剧、交响乐创作方向的讲座。任中国艺术节、文华奖、金钟奖、央视大赛等评委。以器乐戏剧化率先制作舞台剧《城市丛林》《大禹治水》等让二胡担任主角。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旅部文华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等。
张全胜 中国马头琴演奏家,音乐制作人。HAYA乐团创始人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器乐系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央民族乐团文化部高端特殊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北京马头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第一个将马头琴与电声乐器结合、将蒙古族音乐、马头琴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世界各国音乐等跨界音乐元素结合;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家合作,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和丰富多元的元素与世界各地音乐中相结合,用开放包容的态度融合出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当代民族音乐,不断推动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与革新。曾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中国最佳民族音乐大奖;中国最佳世界音乐大奖;中国时尚人物奖;台湾19、23、26三届最佳跨界金曲奖;16界华语音乐传媒多项大奖;第四季《我是歌手》首发乐团。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文化旅游部《文华奖》两次获得《华语金曲奖》第二季《乐队的夏天》10强乐队;《国乐大典4》导师合伙人。
胡志平 二胡演奏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武汉音乐学院原校长,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曾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评委会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监审等。在音乐表演、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美学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发表有《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新型民族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音乐资源》《湖北民间鼓吹乐音高的偏离及其风格特征探讨》等系列学术论文40余篇,合作编著有《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出版有《秋词——胡志平二胡艺术专辑》《赤壁怀古——胡志平二胡独奏专辑》等多部。
沈诚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沈诚曾荣获“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新绎杯-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富利通”杯中国乐器国际独奏大赛板胡专业金奖,文化部“区永熙音乐教育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沈诚长期活跃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上,创作和首演有多部板胡音乐作品,录制有数十张CD专辑。曾与众多中西乐团合作,应邀赴5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沈诚长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的优秀音乐人才,主持编撰了多部民族音乐国家示范教材,担任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教委、CCTV等机构的各类项目、音乐赛事的评估评审专家,教育和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朱昌耀 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音协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演艺集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指导,曾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优秀表演奖(二胡第一名)、全国民族器乐作品评奖一等奖(第一名)、紫金文化奖章。曾在国家大剧院及港澳台等地举办数十场作品与独奏音乐会,出版了数十张演奏专辑。并曾赴全球数十个国家,在柏林爱乐、纽约卡内基、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等访问演出,被誉为:“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世界一流的弦乐演奏家”。
姜克美 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名誉首席,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先后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及大阪、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成功举行个人胡琴独奏音乐会,应邀参加“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等各种国际性艺术活动,与海内外数十个乐团和指挥家合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等演奏不同类型胡琴独奏曲,演出足迹遍及50多个国家,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
邓建栋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原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无锡民族乐团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曾获首届北京全国二胡邀请赛一等奖,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第六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演奏家。他是首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行独奏音乐会的中国演奏家。多次担任“金钟奖”、“文华奖”、“CCTV器乐大赛”等全国重大比赛评委。他创作的《姑苏春晓》、《吴歌》等获国内重要奖项;首演了《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乔家大院组曲》、《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阿炳叙事曲》等经典作品。他是活跃在国际国内音乐舞台上,被专家誉为“融传统与现代、学院与民间为一体”的杰出二胡演奏家。
于红梅 中国当代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美国巴德学院客座教授。当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Pro Musicis International Award “乐府国际音乐大奖”、Indie Awards“世界独立唱片大奖”之“最佳世界民族音乐奖”、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受邀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国内外重大比赛评委。
宋飞 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现任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民族弓弦乐学会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北京市长城学者、“高创计划文艺界领军人才”和“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中国“金唱片”奖、杰出民乐演奏家等重大奖项。宋飞曾随诸多国乐大师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是当代国乐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首演有80余部新作品,出版有近百张独奏专辑和二胡视频教材;和著作《二胡艺术论》及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舞台表演创新作品有《弦索十三弄》、《如来梦》情景音乐会、中国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情景音乐会、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逐梦》《宋词意境》和音乐剧《刘天华》等。秉持“遵传统、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形成“手-脑-心-身”一体化二胡教学法。开设有《胡琴站奏与舞台表演》《胡琴声部训练与重奏训练》等创新课程,培养出一批才华出众的金奖学生。策划举办“中国弓弦艺术节”,在胡琴艺术的表演、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探索,引领中国弓弦艺术的发展。
艺术指导
曲大卫 钢琴艺术指导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驻团作曲,北京音乐家协会电子键盘学会副会长兼指挥学会理事。《美术馆奇妙夜》谭元元与她的朋友们音乐舞蹈剧场音乐总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及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2018年大阪国际音乐比赛最高奖。曾多次在日本三得利,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希腊市政厅等进行演出。
吴娱 北京民族乐团扬琴演奏员。世界扬琴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会员。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玲玲教授。曾荣获“国际第三届中国器乐大赛”扬琴专业青年组金奖;“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非传统组合优秀奖。在乐团任职期间参与了多场重要演出。2020年在北京民族乐团大型原创民族音乐会《漫·弹》中首演扬琴协奏曲《生机》。2021年在《城市之间》京皖联合音乐会中担任扬琴独奏。2022年在北京演艺集团人才演出季暨北京民族乐团第四届新锐系列音乐会《后浪》中担任扬琴独奏。2023年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活动。多次随乐团出访日本、德国、希腊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指挥家与乐团
孙敬凯
天津歌舞剧院常任指挥、贵州省歌舞剧院首席指挥、哈尔滨交响乐团客座指挥;旅欧青年指挥家,“世界乐团领袖培养计划”成员。是近年来在歌剧、交响音乐、民族管弦乐、芭蕾舞剧、音乐剧等领域均有成功表现的青年指挥家。国际指挥大师萨拉斯特(Jukka-Pekka Saraste)曾评价“孙敬凯拥有极强且自然的音乐诠释能力,乐团的潜能随着他的排练与指挥被完全激发出来!媒体称赞其指挥潇洒自如、精准高效,饱含激情美感!孙敬凯在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先后师从法国著名指挥家多美尼克·辉茨(Dominique Ruitz)和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归国后师从国际著名华人指挥大师汤沐海工作学习多年,积累了大量交响乐与歌剧指挥经验。现师从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俞峰教授深造。孙敬凯作为一名有着国际履历的指挥与中外众多知名交响乐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斯德哥尔摩歌剧院,卡塔尔爱乐乐团、布达佩斯交响乐团、法国圣·埃迪安国家歌剧院、巴塞尔室内乐团、索菲亚爱乐乐团、法国马希国家歌剧院等。2019年,应指挥家Jukka-Pekka Saraste之邀参加瑞典“欧罗拉音乐节”,在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厅、皇家音乐学院指挥了音乐节的开、闭幕式音乐会。得到瑞典皇室及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赞赏。孙敬凯担任天津歌舞剧院常任指挥以来,执棒演出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芭蕾舞剧《葛蓓莉亚》,首演了大型音乐剧《北京故事》,并恢复演出剧院历史保留剧目《货郎与小姐》。此外还担任《王者荣耀》交响音乐会、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吹拉弹打》(民乐)全国巡演指挥。与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芭蕾舞团、民族管弦乐团合作取得了丰厚的艺术成果。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其前身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是北京市属文艺表演团体之一。乐团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北京回响》《国乐耀中华》《国乐大典》等大型民族音乐会,创作推出了民族音画《燕京八景》、民族管弦乐《新国门畅想》、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丰子恺漫画主题协奏组曲《漫弹》、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同时乐团在演出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作上演了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流行国乐《国潮》《国风》《国漫》以及融合音乐会《国乐的摇摆》等一系列时尚现代的精品演出项目。“新年音乐会”“周年音乐会”“中华四季”“新锐系列”“城市之间”等已成为乐团的品牌演出项目连续举办多届。乐团打造的品牌活动项目“北京鼓乐节”“北京国乐节” “自古英雄出少年”也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乐团精心打造的两支演出团队“玖乐室内乐组合”“玖木打击乐组合”已成为品牌演出团队,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由乐团文化活动部组建的北京民族乐团附属青年爱乐国乐团、附属少儿打击乐团、附属少儿弹拨乐团三支非职业团队为民族音乐的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乐团积极探索国乐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微信视频号推出了三场不同主题的“国乐最现场”竖屏直播音乐会,为国有院团线上演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乐团打造的虚拟音乐厅【国乐府】上线以来推出众多音乐活动及演出项目,为演艺新空间的开拓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乐团人才辈出,宋艺博、杜朋朋、郑杨、李雨涵等一批年轻音乐家在各类大型演出中展露才华。北京民族乐团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创排具有中国气派、北京风格、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作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叁·特别鸣谢
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苏州最早的民族乐器制作单位,为苏州乃至全国的民乐事业贡献力量。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公司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民族乐器制作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培育出了一大批乐器制作技师,逐步丰富和完善了具有苏州特色的民族乐器,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民族乐器传统产地。苏州民族乐器集工艺特色和演奏于一体,既要考虑使用的方便性,还要兼顾每件乐器的秀美造型及装饰的民族特色。每件民族乐器的制作从选料、配料、木工制作、打磨、油漆、装配、定音等各道工序均要细致周到,无懈可击。乐器的油漆工艺要通过几十道工序的精工细作使其外观尽善尽美,达到似漆非漆的效果,使演奏者手感光滑,顺畅。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凝聚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她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包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她融入了历史、色彩、美学等各种文化和艺术元素,结合了造型、雕刻、彩绘、镶嵌等多种工艺手法,形成了一门独特、系统的手工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以其造型优美,做工精巧,格调典雅,音色甜美,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而闻名全国。在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历史进程中,以苏州民族乐器一厂为代表的,苏州民族乐器制造业为江南地区的传统策源地,为一方民族乐器的品质、品牌的标志。其叫得响的产品自然也是不胜枚举,不仅苏笛、苏锣、苏鼓等称谓流传甚广,而苏州二胡更以其柔和圆润甜美的音色被几代乐人所推崇。苏州阮咸的柔美琴韵,以及改良乐器系列笙、箜篌、仿唐系统乐器、仿制青铜编钟等,都是人们记忆中啧啧称道的回味。无论传统乐器中的结构、形制、部件的改良,还是新时代新型乐器的创制,苏州乐器人都留下了许多开先河之作,为乐器文明的发展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的印记。
虎丘牌二胡1961年获全国评比“第一名”,奠定了苏州二胡在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此后又在1984年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更形成了“全国二胡看苏州,苏州二胡看“虎丘”的格局。这些研发制作成果的运用,充分彰显出以苏州能工巧匠为代表的,特具江南文化艺术魅力,以及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将生生不息,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