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精彩回顾丨弓弦华章——胡琴名家名曲音乐会 奏响新时代新气象
民族弓弦艺术 华音网 2024-12-18

2024 年 12 月 12 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承办、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和北京民族乐团协办的“弓弦华章”——胡琴名家名曲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盛大举行。音乐会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 10 周年之际,汇聚中国民族弓弦领域的著名演奏家,摘选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近四年以来创作的重要民族弓弦乐作品,以独奏、协奏、重奏、齐奏等方式,展示新时代中国民族弓弦乐艺术发展的蓬勃气象。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等首都音乐界文化界嘉宾、各界群众千余名观看演出。

(01)

民族弓弦乐名家荟萃展现新时代的文艺人才力量

本次音乐会是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自 2022 年成立以来又一次当代民族弓弦乐名家的大集结。音乐会主要演员以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会长为主要构成,有著名演奏家宋飞、邓建栋、于红梅、朱昌耀、胡志平、沈诚、姜克美、刘光宇、陈军、陈春园、金伟、张全胜等。

导聆:于海音

指挥:孙敬凯

本场音乐会将是当代民族弓弦乐演奏艺术重要风格流派的一次集中展示。全国范围内,民族弓弦乐体系庞大、流派众多,有着非常丰厚的民间土壤。全国各地以高校和省市级的艺术团体为高地,汇聚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族弓弦乐的精英人才。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正是集中了当代中国不同地域的重要乐种、主要风格流派民族弓弦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当代民族弓弦乐表演艺术集大成的领军演奏家。他们是当代中国民族弓弦乐重要风格流派的开拓者、传承者、创新者。音乐会展示了江南二胡表演风格婉约儒雅带来的杏花春雨小桥流水,也呈现西北秦派音乐表演的质朴细腻和粗犷激越交融所带来的热耳酸心;既有全情投入、人琴合一带来草原音乐的辽阔胸怀、生命悸动和金戈铁马、一往无前的战斗豪情;既有老一辈演奏家的沉稳老道、收放自如,又有青壮年演奏家角色带入、激情喷涌的表演台风,更有集各家各派之精华、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表现重大社会历史人文内涵的现代二胡表演艺术。让人全面领略当代民族弓弦乐表演艺术百花齐放的无穷魅力。

金伟《秦风》

陈春园、吴承羲、马成《二泉映月》

(02)

当代民族弓弦乐精品力作彰显新时代的文化气象

音乐会上演当代民族弓弦乐精品力作,彰显新时代中国文化的新气象。其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弓弦乐方面的代表性曲目,如《二泉映月》《月牙五更》等;体现革命文化的当代作品,如《蒙山沂水情》《洪湖主题随想曲》《红色唱响》等;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新作品,如《巾帼》、《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等。从演出形式来看有协奏曲、独奏、重奏、合奏等,表现了当代民族弓弦乐多种组合的不同特长。上半场均为上个世纪久历舞台考验的由演奏家自己创作的小型民族弓弦乐作品,下半场以新时代近四年来职业作曲家创作的大型民族弓弦乐作品为主。上下半场的作品安排,勾勒出了当代的音乐家不断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民族弓弦乐艺术由民间走向专业,向着更加宽广道路奋进的势头。

从创作时期来看,上半场演出的 7 首作品为小型民族弓弦乐作品,均创作或者录制、出版于上个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作品内容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价值取向和审美选择。这些作品经历了长时期的舞台考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和演奏家的喜爱。依次是二胡独奏《秦风》(1984 年,金伟作曲)、《二泉映月》(1950 年录制,华彦钧作品,刘湲改编二胡三重奏)、《战马奔腾》(1976 年,陈耀星作曲)、《洪湖主题随想曲》(1958/1976闵惠芬改编)、马头琴独奏《命运》(1976,齐·宝力高作曲)、《幸福的歌儿唱不完》(1978 年出版,苏安国作曲)板胡独奏《月牙五更》(1950/1980 年,刘明源编曲)。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均为演奏家创作改编完成。演奏家投身于本专业领域创作,“演创合一”已经成为民族弓弦乐领域的一个重要的优良传统,对民族弓弦乐的发展影响深远。下半场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新时代近 4 年来的民族弓弦乐领域的重要创作,体现了新时代民族音乐守正创新的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下半场的作品在创作方向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民性。这 5 首中大型作品依次是:二胡与乐队《乡思情韵》(80年代初,朱昌耀作曲)、板胡与乐队《红色畅响》(2022 年,白浩钰作曲)、二胡与乐队《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2020 年,王建民作曲)、二胡与乐队《蒙山沂水情》(2021 年,于红梅、李尚谦作曲)、二胡与乐队《巾帼》(2021 年,王云飞作曲),最后是以全体演奏家合奏《我爱你中国》(郑秋枫作曲,刘卓夫编配)完美落幕。

陈军《战马奔腾》

刘光宇《洪湖主题随想曲》

张全胜《命运》

胡志平《幸福的歌儿唱不完》

沈诚《月牙五更》

《乡思情韵》以极富江南韵味的优美旋律倾诉对一方水土的深情赞美、眷恋和热爱,情真意切、直扣心灵。《太湖风情》则是通过 7 个篇章对太湖流域的悠久文化传统、优美景色和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赞美,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动。

朱昌耀《乡思情韵》

《红色畅响》是对延安精神致敬的新时代音乐篇章。作品以陕北民歌《边区太阳红又红》作为创作素材,通过高音板胡高亢激昂的音色特点,陕北黄土文化特色的音乐语言,表达了对如火如荼的红色革命岁月的向往和崇敬。《蒙山沂水情》奏响了军民“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创作上采用了《沂蒙山小调》与著名芭蕾电影《沂蒙颂》插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的旋律进行编创,作品旋律优美、情感充沛、真挚动人、气势宏大,讴歌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伟大沂蒙精神,表达了新时代的沂蒙儿女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豪情。两部作品都继承革命文化的传统,高扬不忘初心,踔厉奋发迈进新时代的豪情。

姜克美《红色随响》

于红梅《蒙山沂水情》

邓建栋《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

二胡与乐队《巾帼》是一部少有的以歌颂中国女性为主题的当代大型音乐力作。作品通过现代大型奏鸣曲式和中国传统多段连缀的结构方式,旋律则是鲜明的五声性羽调风格。情感表达上既有女性坚韧柔美性格的工笔刻画,又有对女性坚毅不屈的大写意豪情抒发。该曲的首演者宋飞认为“《巾帼》主要刻画的是一种群体性形象”,既表达对古代女性英雄的赞美,也是对新时代女性的致敬,其基本底色是家国情怀。中国文艺有歌颂女英雄的文化传统。从传统到现代的文艺作品塑造了大量光辉的女英雄形象,如穆桂英、花木兰、江姐、刘胡兰、韩英、黄文秀、张桂梅等等。这些巾帼英雄形象与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紧密相关。她们的出现一反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女性婉内敛品性等符号化的认知,《巾帼》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女性社会角色和价值的认知。

宋飞《巾帼》

(03)

发挥学会组织优势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本次音乐会是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自 2022 年 8 月 19 日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大型演出。学会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致力于联合中国民族弓弦乐演奏家、教育家、演出团体等个人和专业院校、演出团体,发挥组织优势,努力推动中国民族弓弦乐艺术的传播、传承和发展。两年来举办了一系列的主题音乐会、作品征集、音乐文化现场研学、学术交流等等活动。本次音乐会在策划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大型音乐会成功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弓弦乐不断推陈出新、取得硕果,反映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精神风貌,是学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对文艺发展的有力指导。

FROM:民族弓弦艺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