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抱朴含真 陶然自乐 | 纪念一代民乐宗师刘天华先生诞辰130周年
华音网 2025-02-06

刘天华(1895—1932),一代民乐宗师,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音乐教育家。2025年2月4日是刘天华先生诞辰130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家。

成长经历

1895年,刘天华出生于江苏江阴,哥哥刘半农是我国著名作家、语言学家、诗人,弟弟刘北茂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氏三兄弟可谓是一门三杰。

刘天华(左)与兄刘半农、朱惠夫妇,弟刘北茂(右)

1909年,在常州府中学堂就读期间,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辛亥革命爆发后,因学校停闭而辍学,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十七岁那年,刘天华随刘半农到上海,加入开明剧社乐队,1914年返乡,先后任教于江阴、常州的中学。此后,他向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演奏二胡、琵琶,向琵琶演奏家沈肇州学习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赴河南求师学习古琴等,记录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他的第一首作品《病中吟》便产生于这个时期。

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创立专业二胡演奏学派的奠基人。

刘天华在深厚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基础上,巧妙地吸收西洋音乐作曲、演奏的先进技法,展现了他所处时代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使二胡演奏焕然一新。代表作品包括《光明行》《闲居吟》《空山鸟语》《烛影摇红》等。

《光明行》工尺谱手稿

《刘天华创作曲集》

(刘育和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版)

国乐改革

学习,是刘天华短暂一生的关键词。即便在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并同时拥有了三张北大聘书后,刘天华仍不断地学习民间大雷拉戏、昆曲、小提琴、钢琴和作曲理论知识等,因为他希望“一方面采取本国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1927年,刘天华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十期)。他用五线谱和工尺谱记录整理的《梅兰芳歌曲谱》,是最早根据实际演唱作记录的京剧曲谱。

《音乐杂志》第八期

抱朴含真  陶然自乐

抱朴含真 陶然自乐——刘天华所书座右铭

“抱朴含真,陶然自乐”是刘天华先生写给自己的座右铭,通过这八个字,让我们看到他处世的哲学思想,纯真而不畏艰难的崇高精神。

《刘天华全集》

(刘育和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刘天华音乐生涯——胞弟的回忆》

(刘北茂述,育辉执笔,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刘天华用一生的心血在传统与现代间搭建桥梁,为我国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FROM:人民音乐出版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