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弓弦深处是乡音故土——记“弦语桑梓:邓建栋与邓超伦归乡二胡音乐会”‌
倪茜 华音网 2025-07-07

从诗仙李太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喟叹,到清初词人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吟咏,再到近代著名语言学家刘半农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乡愁,“故乡”这根蕴含深厚基因的纽带,因其独有的地域性与人文性,在艺术文化的长河中,永远是最动人心魄的主题,它跨越时空,始终与艺术创作紧密相连。当我们聆听“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古语形容故乡,既惊叹于《诗经》语言凝练的故土深情,也触摸到了华夏文明中“不忘本”的永恒美德。

2025年端午之夜,“弦语桑梓——邓建栋与邓超伦归乡二胡音乐会”在无锡大剧院深情奏响。著名演奏家邓建栋、青年翘楚邓超伦父女联袂登台,在当代指挥家孙鹏执棒的无锡民族乐团协奏下,琴弓翻飞,丝弦震颤如江南夜雨。那原汁原味、婉转灵动的胡琴声,承载着最深切的文化认同。万千情绪融入无边夜色,与弦音缠绕交织,最终随着绵绵细雨,落回无锡的土地——回忆它、赞颂它、灌溉它……



上篇:故土情深,乡音如画

幕启,双琴叠影,邓建栋的低声部沉厚如惠山泥塑,稳稳托起邓超伦清丽似太湖烟雨的旋律。这首由邓建栋作曲的《江南行》在丝竹交织间,奏响游子心中的江南四季。花盆鼓敲响戏台步履,青年作曲家张艺馨于2024年创作的新作《锡·戏》奏响。邓超伦的演奏相较北京“戏韵管弦原创作品音乐会”上的首演,更添一份来自故乡的温润内秀与深切牵绊。弦声拟人声,摹戏步,将无锡人血脉深处的观戏记忆鲜活重现。指挥家孙鹏的指挥风格流畅大气,引领乐队与音乐同呼吸、共起伏,层层推进间,锡剧百年的沧桑与魅力点滴呈现。弦音再起,月光依旧。邓建栋操琴演绎了《二泉映月》,琴音化作惠山二泉的涟漪,他以文人音乐的气质将那份故土的呼吸与沧桑直抵人心。一曲终了,琵琶碰铃一声清越落下,如泉滴坠入深潭,荡开无限遐思,余音萦绕不绝。上半场最后一首邓建栋作曲的《锡腔吴韵》让父女双琴再次交织,邓建栋将在戏曲艺术中汲取的丰厚滋养,融入现代创作。上板部分韵味尤为醇厚,父女俩的弓弦默契配合,将无锡的市井烟火、文人墨香,酿成醉人的吴侬软语——这便是他们共同扎根的音乐沃土。


下篇:弦语新章,代际合鸣

上半场,父女俩琴声婉转,四首作品展无锡戏、描无锡景、显无锡韵,可谓是无锡深厚音乐文化的缩影。而下半场,演奏家携手乐队和指挥,通过三首现代作品和移植作品《巾帼》、《引子 吟腔与快板》和《查尔达什》,在展示演奏家高超技艺的同时,也体现了二胡这件传统乐器发展百年到如今,在技巧音质层面上的多样性和现代性。一改上半场的温婉秀丽,邓超伦以琴音礼赞女性。这首由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创作的《巾帼》在她的指下,迸发出当代女性的磅礴宣言。充满爆发力的快弓和双音,将硝烟弥漫的战场、浴血奋战的厮杀等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尽显巾帼豪情。二胡与乐队《引子 吟腔与快板》则是一首唢呐移植曲目,由著名作曲家杨立青创作,王华移植。鲁西南民间的音乐特色在邓建栋的弓间奏响,唢呐“咔戏”以及在吹奏乐器上才能体现的绵长气息在二胡弦上一一展现,奔涌不息,令人惊叹。最后,二胡二重奏与乐队《查尔达什》竞奏华彩迭出,太湖银鱼与多瑙河鲑在快弓的光影里竞相跳跃,这奇妙和鸣汇成两代琴人弓弦间壮丽乐章。指挥孙鹏“以气息驭千军”,乐队各声部在精准调度下,如运河支流般归海。乐队与主奏同步性的精准呈现,让现场观众欣赏到了一幅以弓弦为笔、乡情为墨的江南长卷,成就了一场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协奏盛宴。

余韵:弦歌未绝,初心不忘

舞台之上,五十载光阴在邓建栋的琴弓刻下深邃脉络:童年“小红花”的艺术启蒙、省戏校浓郁的戏曲浸润、军旅生涯的千锤百炼,才凝成“融传统与现代、学院与民间为一体”的大家风范。邓超伦的琴音则昭示着“后浪”的澎湃力量与突破。她传承父亲“情韵交融”的艺术血脉,演奏风格沉稳内秀。高等学府的技艺淬炼、大小赛事的传播实践,使她的演奏兼具严谨精妙的音乐架构与开阔的世界视野。邓建栋半世纪的艺术苦旅,邓超伦的后浪之势,孙鹏执棒的无锡民族乐团——三股艺术力量在当夜凝聚成生生不息的文化薪火。


弦语即心语,桑梓即血脉。当二胡的琴音从惠山泉边至太湖新城,从戏韵袅袅到世界音乐语言,所谓乡音传承,是由几代人的弓弦乐音在岁月长廊中的深情共鸣。如同开篇所述,“故乡”这条纽带,永远牵动着艺术创作深沉的脉搏。这场用弓弦诉说的归乡之旅,是对“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千年诗词最鲜活、最深情的当代回响。所有传承,都是带着故乡给予的强大力量,勇敢奔赴未知远征的壮丽诗篇。

文 | 华音网 倪茜

图 | 无锡民族乐团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

FROM:华音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