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王啸,胡琴+戏曲的破圈焕新!
谷宇飞 华音网 2025-07-10

7月4日,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座无虚席。中国音乐学院教师、胡琴演奏家王啸携手民族小乐队与电声乐队相继登台,与音乐总监饶鹏程、青年指挥家谭喜露联袂呈现了“弦音戏韵——王啸中国戏曲经典曲牌、唱段胡琴新编音乐会”。在当晚呈现的9首曲目中,有6首为首演作品,它们既扎根于戏曲的深厚土壤,又绽放出当代创作的先锋光芒。

豫剧新声:传统基因的当代转译

音乐会以二胡四重奏《大登殿》拉开序幕。这首首演作品取材于豫剧经典剧目,王啸的四位学生朱佳妮、张佳欣、张一一、李骏手持二胡,以现代演奏技巧还原豫剧名篇中的传统戏曲特色。王啸说,将舞台交给学生是为了“锻炼其艺术实践能力,同时也彰显中国音乐学院胡琴表演专业的教学成果。”此曲展现了豫剧“二八板”的节奏韵味,二胡四重奏的形式更是打破了传统胡琴独奏的局限,融合了现代作曲中的对位法与和声处理。

下半场的《豫韵双语》以更具实验性的形式诠释戏曲对话。王啸的二胡与周洲的中胡形成了一种“男女对唱”的呼应,二胡的清亮模拟女性唱腔,中胡的浑厚演绎男性对白。这种编制和音乐内部的对话性展现了一段爱情故事,而电声乐队的布鲁斯节奏为这种“戏曲对话”注入了现代律动。当晚首演的《雪梅》被视为豫派二胡的第一首协奏曲,其中戏曲元素的融入更为深邃。王啸的二胡时而模拟豫剧中的“紧打慢唱”,左手大滑音复刻旦角的拖腔;时而以快速跳弓表现剧情冲突,右手运弓力度的变化精准对应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的情感起伏。王啸坦言,为了让二胡唱出人声的质感,她与作曲家反复修改了五六次弓法设计。这首作品虽无高难度技巧的炫技,却要求演奏者对豫剧声腔有深刻理解,而曲中那些看似随意的滑音、颤音,却是对戏曲演员咬字、行腔的精准模仿。

声韵流转:戏曲版图的多维呈现

从西北的秦腔到中原的豫剧,从江南的黄梅戏到京韵的《夜深沉》,王啸用不同的胡琴形制与演奏技法,构建出一幅中国戏曲的声音地图。在《秦腔主题随想曲》中,王啸的二胡将秦腔的“欢音”和“苦音”演绎得淋漓尽致。开篇的散板段落,左手大指与食指快速交替的“搂弦”技法瞬间带出秦腔的粗犷底色;慢板部分,王啸通过“压揉”的技法让音符呈现出波动的苦情色彩,而快板时的“浪弓”则如秦腔武场的锣鼓般激昂。

由京胡与乐队演奏的《夜深沉》中,则展现了京剧韵味的戏曲美学。这场音乐会也是王啸首次在大型编制中演奏京胡,此番她与中央音乐学院博士邰一笑的京二胡形成八度呼应。在乐队伴奏下,二者重现了京剧曲牌的庄严与灵动。王啸说:“京胡比京二胡高一个八度,这种音域差能中和高音的尖锐,使整体音色更温润。”在《悠悠七里声》中,王啸的二胡褪去了秦腔的激昂,以“简化再简化”的技法表现江苏评弹的吴侬软语。“评弹的韵味不在于技巧的复杂,而在于气息的连绵不绝。”这种“减技法、增韵味”的处理,恰恰是对江南戏曲含蓄美学的精准把握。

电声语汇:跨界融合的戏曲新生

本场音乐会不仅展示了胡琴与多种戏曲的多元化表达,同时也体现了电声乐队与胡琴独奏的跨界创新。当晚,王啸与饶鹏程进行了严谨的声学设计:当上半场与民族乐队合作时,胡琴的定弦采用442Hz的传统标准;而当下半场与电声乐队配合时,则统一调整为440Hz的国际标准。“这看似微小的差别,能让胡琴与电声乐器的音色更加和谐。”王啸说。当电吉他、键盘、贝斯与鼓组登场时,胡琴与电声乐队的碰撞,让戏曲元素呈现出令人惊喜的现代面貌。在《听秦》中,王啸的板胡与电声乐队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板胡的音色能够模拟秦腔老艺人的嘶吼,而电声的梦幻声效则渲染出现代都市的喧嚣,板胡的高频穿透力与电声乐器的低频厚重感,恰到好处地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声学象征。在《菀》中,王啸的二胡则以黄梅戏《女驸马》的“谁料皇榜中状元”婉约细腻的旋律为动机,通过电声乐队的和声重新编排,让熟悉的戏韵展现出全新的和声表现。由饶鹏程创作的《西行》作为整场音乐会的收尾之作,将这种融合推向高潮。王啸的二胡不再执着于戏曲旋律的直接呈现,而是化作一种音色元素,与电声乐队共同营造出神秘的氛围。曲目以“西行”隐喻文化交融,饶鹏程以世界音乐的跨文化视野创作了此曲。饶鹏程说:“二胡的独奏描绘了战火与恶劣生存环境中,那些依旧彰显爱与伟大生命的乐观主义人物形象。”

对于此类创新,王啸认为:“戏曲的旋律本身就值得反复品味,我们要做的不是颠覆,而是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与语境去表达。”为使创新具有源头活水,并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她将电声融合视为重要课题。“如果有年轻人因为喜欢电声而开始接触二胡,进而想去了解戏曲,那我的初衷就达成了。”演出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与喝彩声证明了这一尝试的成功。王啸说,此次演出不仅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成果展示,更是作为青年演奏家对胡琴艺术发展的深刻思考。作为90后演奏家,她深知胡琴艺术的根基在于戏曲:“技巧是枝叶,而传统文化才是二胡的根。”


这场“弦音戏韵”音乐会中,王啸运用二胡、京胡、板胡的多元表达,生动印证了戏曲元素能借由现代作曲技法、乐器编制与演出形式的创新而重焕生机。从《大登殿》的四重奏实验到《西行》的音色叙事,王啸的探索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它清晰指向了一个方向——“二胡的创新及发展方向应从戏曲的根基出发,期待更多年轻演奏者加入,创作出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并进一步挖掘与发展其多元性。”

FROM:音乐周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