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二胡演奏,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杨扬 华音网 2025-07-24

二胡演奏经过长时间积累与发展,在演奏技术与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如何满足当前音乐审美需求,是二胡演奏领域内的热议话题。为了取得极佳的舞台演奏效果,演奏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在追求艺术理想的过程中,演奏者们往往忽视了二胡演奏的底层逻辑与原则,导致此方面努力与效果背道而驰。因此,总结与梳理二胡演奏实践中的基本原则与底层逻辑,对二胡演奏来说至关重要。

当前,一些二胡演奏原则是业内普遍认同的,但另一些存在于演奏现象之中,却未经过提炼。鉴于此,笔者尝试对业内普遍认同的演奏原则作进一步梳理,以使相关演奏规律更为清晰。此外,将二胡演奏实践现象中蕴含的演奏逻辑予以提炼,丰富与充实二胡演奏原则和规律。

当代二胡演奏与教学实践中,稳定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则。在笔者看来,这里的稳定不单是指对某一乐曲演奏获得掌控感,还是一项基本技术。我们知道,在当代二胡演奏左、右手技术中,类别多,变化丰富,一般分为常规技术、特殊技术,以及风格性技术。由于左、右手技术较多且复杂,势必要在其他方面获得某种稳定性,以此来支撑其技术变化。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很多技术发挥受限,并不是演奏者未能掌握该技术,而是支撑其演奏技术的稳定性不足所导致。进一步来说,这里的稳定性是指演奏姿态的稳定,以及持琴稳定等。如何保持姿态的稳定性,怎样持琴确保稳定性,这一类问题虽简单但关键,直接决定演奏质量。

除了稳定理念外,演奏教学中,还有另一演奏原则需要强调,即演奏是在相对放松状态下进行。这不仅是二胡演奏所应遵循的演奏原则,也是判断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依据。随着二胡演奏发展,技术越来越复杂,曲目规格越来越大,音乐会时长也在增加,观众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以上现实需要与变化,是摆在每一位演奏者面前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调整演奏方法,仍处于某种本能紧张态势来演奏,也许可以满足一时的舞台需求,但此种演奏方式是否可以延续,让人生疑。如此一来,我们将不合理的紧张状态贯穿于演奏实践始终,不仅演奏效果会受到影响,还会导致疾病,如筋膜炎、颈椎病、腰椎疾病等。可见,对演奏放松的训练至关重要。所以,在相对放松状态下进行演奏,并作为演奏与教学理念,是二胡演奏中应遵循的原则。演奏实践中,我们还会发现,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可以进一步挖掘演奏者的演奏潜力与可持续性。

音乐第一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与演奏观念。在王朝刚的《器乐演奏技能教学新论》一书中,作者提到音乐第一性问题,并谈到当今器乐演奏中,大有技术替代音乐这一本末倒置的趋势。而且,此种现象大多出现在专业院校之中。在专业院校中,常将专业水平高低作为评价依据与标准。为了获得较好评价,学生们努力提升演奏技能。在此过程中,他们极易将直观性的演奏技术作为专业的全部,进而形成了“局部即整体”的视野与思维。长期处在此种环境中,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因此,音乐第一性问题,是基于当下音乐表演实践中的问题而提出,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最后,音乐演奏底层逻辑也是指导我们演奏的重要观念,它建立在音乐第一性基础上。音乐演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需要探讨一般性规律,还要根据不同乐器的特性来探究。

对二胡演奏而言,在音乐演奏一般规律方面,音乐强弱问题是需要强调的底层逻辑。每次提到音乐强弱,我们都会联想到苏珊·朗格的名言:音乐高低与人类情绪有同构性关系。音乐旋律上行,情绪也随着之高亢,反之情绪低沉。因此,演奏中强调音乐强弱起伏,不仅是音乐演奏的要求,更是人类情感需求。

另外,二胡极富人声的音色特质,歌唱性是其演奏的灵魂。因此,无论是二胡音乐创作,还是演奏,歌唱性均是二胡音乐实践的底层逻辑。

FROM:音乐周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