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南孔圣地 弦忆天华” | 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音乐会、讲座圆满落幕
袁赛 华音网 2025-08-25

2025年8月22日,“南孔圣地 弦忆天华”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音乐会在衢州市柯城区文化馆小剧场盛大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而庄重,一场兼具传承与致敬意义的音乐盛宴在这里精彩上演。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衢州市柯城区文化馆、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共同承办,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缅怀刘天华先生,传承经典民乐,促进业界交流,推动胡琴艺术迈向新高度。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驻会副秘书长朱宝华等一众嘉宾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音乐会在婺剧经典《闹花台》中拉开帷幕,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的精彩演绎瞬间点燃现场气氛。热烈欢腾的旋律,仿佛将人们带入了热闹的庆典之中,为整场音乐会奠定了欢快的基调。

随后,来自衢州常山的苏珏老师带着学生共同齐奏《良宵》。孩子们纯真的演奏,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南孔圣地的夜空下。他们用稚嫩的双手奏响传承的乐章,让这首经典曲目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胡重奏《烛影摇红》由薛辰茜老师与学生李敏携手演绎。在华尔兹节奏的翩跹律动中,她们以弓弦描绘华宴舞影,却亦细腻刻画出强颜欢笑后的哀婉与惆怅,将刘天华先生于轻快旋律中深藏的家国忧思与时代警示展现得层次分明,动人心魄。

龙游县詹家文化站民乐队带来的婺剧曲牌合奏《思梅》,充满了江南的温婉与柔情。如梅花般清雅的旋律中,带着淡淡的愁绪,让听众沉浸在这份独特的思念之情中,感受浙江本土音乐的独特魅力。

衢州市民乐团平均年龄70岁,他们用半个世纪的热爱诠释着对音乐的执着。《大寨红花遍地开》将人们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激昂的旋律展现出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采,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金沁带来的二胡独奏《独弦操》,又名《忧心曲》,刘天华作于1932年1月。表达了作者忧心忡忡,想努力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苦闷心情。一根弦,一颗心,金沁用精湛的技艺演绎出千回百转的人生况味,也让刘天华先生那份困于迷茫却未肯消沉的心境,清清楚楚递到了听众心里。

胡琴六重奏《月夜》由多种胡琴共同演绎,编织出一幅月下宁静致远的音画。刘宇等演奏者用默契的配合,让听众仿佛置身于静谧的月夜之下,仰望刘天华先生留下的永恒月光。

王仁权老师的京胡独奏《夜深沉》将音乐会气氛推向高潮。京胡一响,满堂生辉。刚劲有力、充满戏剧张力的旋律,展现出深沉中的力量与激情,让现场观众为之震撼。

孔艳艳老师带来的二胡独奏《病中吟》,充满忧思与挣扎,又饱含不屈精神。深沉的旋律中,听众体会到刘天华先生在困境中求索、抗争的力量,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张咏音老师的二胡独奏《空山鸟语》充满生趣与灵性。二胡与自然的对话,模仿鸟鸣的灵动音符,展现出二胡非凡的拟声能力与音乐的画面感,让听众仿佛走进了充满生机的山林。

音乐会在激昂奋进的二胡齐奏《光明行》中圆满落幕。这首进行曲风格的作品,旋律铿锵,节奏明快,充满了勇往直前、追求光明的乐观精神,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圆满而光明的句号。弦止韵未散,曲终情更长,刘天华先生的精神如衢江之水,奔流不息。

为深入开展二胡学习教育,促进业务融合,在音乐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重奏合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咏音;国家一级演奏员、 金华市″五个一批"优秀人才、金华市非遗″徽戏"传承人郎艳霞在衢州柯城文化馆多功能厅分别开展了《刘天华十首二胡曲演奏与教学要点》《婺剧“西皮”的艺术魅力》讲座。讲座以现场交流互动的形式进行,气氛热烈。两位演奏家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与技巧,赢得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为二胡爱好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此次“南孔圣地 弦忆天华”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刘天华先生的深情致敬,更让百年前的民乐革新精神在南孔圣地落地生花,更在于以实践践行“服务基层、提升当地的专业水准”的文化使命。让更多基层胡琴学习爱好者有机会接触更系统的教学资源,每一环都在实实在在的为基层文艺“添柴加火”。当经典旋律与衢州的文化底蕴相遇,当老艺术家的坚守与少年琴童的热忱碰撞,我们真切看到了胡琴艺术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在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坚强领导下,在胡琴专业委员会会长许奕的带领下,未来,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也将带着这份初心,继续扎根浙江文艺土壤,把散落的艺术资源拧成一股绳,既让胡琴技艺在交流中百花齐放,更深挖每段旋律里的文化故事,深化胡琴技艺的文化内涵,用手中的二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推动胡琴艺术不断发展。

图片 | 李国华、吴韵怡

FROM:华音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