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第三届“闵惠芬艺术周”成功举办
华音网 2025-11-13

今年恰逢著名演奏家闵惠芬先生诞辰80周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周口市人民政府、周口师范学院共同主办,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承办,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协办的第三届“闵惠芬艺术周”于11月5日至7日成功举办。本届艺术周围绕闵先生一生深耕的“器乐演奏声腔化”命题,筹备了四场音乐会和六场研讨会,彰显出民族音乐文化的气度、厚度、温度。

11月5日晚,开幕式暨闵惠芬经典作品音乐会在闵惠芬音乐厅盛大开幕。在无锡民族乐团指挥孙鹏的执棒下,汝艺、谭蔚、邓建栋、陆轶文、杨雪、胡志平、孙凰、宋飞等八位二胡演奏家依次登台,用琴弦倾诉着对闵惠芬艺术精神的崇高敬意。全体演奏家合奏《光明行》,用铿锵的琴声呼应着中华文化的自强之魂。

11月6日下午,弘毅之光:“此曲只应天上有”——《长城随想》讲述式音乐会在闵惠芬音乐厅奏响。本场音乐会以“讲述+演奏”的形式,由闵先生的弟子刘光宇担任主讲,汪宇担任艺术指导,并邀请到闵惠芬先生的爱人刘振学先生担任嘉宾,朱昌耀、刘光宇两位演奏家联袂演绎《长城随想》全曲。这种形式不仅还原了《长城随想》“君子之约”的创作佳话,也完成了一次对中华文脉的深情回望。

11月6日晚,“器乐演奏声腔化”专场音乐会在闵惠芬音乐厅奏响。郭琴《迷胡调》、韩婷婷《逍遥津》、刘宇《忆秦娥》、龚楠《寒鸦戏水》、李志卿《游园》、邓超伦《巾帼》,范明磊、张家康、韩玉、周子旋演奏胡琴四重奏《苏园》(首演)、薛辰茜《昭君出塞》,以及全体演奏家合奏由闵惠芬与沈利群改编的河南风格作品《红旗渠水绕太行》,诠释着闵惠芬提出的“器乐演奏声腔化”的生命力及对当代二胡创作的启迪。

11月7日晚,“金钟之星”二胡作品专场音乐会在闵惠芬音乐厅举行。7位中国音乐金奖得主联袂登台,以精湛技艺演绎新时代二胡创作的前沿成果。汪媛首演的《咏怀》、朱婧首演了钢琴版《绝谷探道》、李仓枭创作演奏的《康定随想》;谭欣演奏的《第六二胡狂想曲》、章海玥演奏由闵惠芬、瞿春泉创作的《音诗-心曲》、黄晓晴演奏的新作品《青春》;高白首演了自已新作《草原诗篇》先后呈现,全体演奏家合奏闵惠芬的经典作品《赛马》,用激昂的琴声勾勒中国民乐的美好未来。

本届艺术周共举办6场学术研讨会,分别围绕“器乐演奏声腔化”“闵惠芬艺术研究”“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闵惠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专场)”“中国当代二胡作品创作与表演”等主题展开谈论。

研讨会一:“器乐演奏声腔化”

研讨会由张丽主持,刘承华评议。乔建中在书面发言中从交往史视角回忆了其与闵惠芬的两次对话,感受到闵惠芬一生的艺术追求,恰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不息的脉传。鲁日融以文字与图片相合的形式回顾了1962年于闵惠芬半个世纪的友情;方立平以“百年国乐复兴的引领者-2025论刘天华与闵惠芬”为题,阐释了闵惠芬作为刘天华“国乐改进”的历史践行者和二胡演奏的时代引领者;刘红从“吹歌”“拉戏”等民间器乐创作手法入手,探索闵惠芬提出的“器乐演奏声腔化”理论创立的史学由来与底层逻辑;李祖胜以语言音乐学视角为审视基点,认为有必要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的三重语境,乐句、乐段的结构性语气,字调、句调的意象性语调三个层面,对民族器乐作品展开语言学分析与表演构建研究;孙晓烨从戏曲唱腔移植、民间器乐改编、原创三类作品出发,探讨了闵惠芬二胡艺术“声腔化”的创编思维的整体特征。

研讨会二:“闵惠芬艺术研究”

研讨会由袁昊昱主持,李祖胜评议。吴玉霞从艺术家的精神风骨层面出发,从胡琴演奏家的执着追求、文化传承者的自觉担当、生命强者的不屈意志等多维角度赞颂了闵惠芬的人格光辉与艺术贡献,用尽一生诠释了“蕙质兰心留芬芳”这七个字的深刻内涵;刘承华以“闵惠芬二胡艺术成就的能量构成”为观照基点,从演奏家天赋、支援系统、生涯的生长点、生命体验四个方面,论述了闵惠芬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内在机制;杨光熊将闵惠芬的艺术生涯置于二胡百年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予以审视,认为应该从中汲取有关创作、演奏、教学的经验,为“如何推动二胡艺术在当代走向持续性发展”这一重要命题提供了思考空间;梁云江在对闵惠芬先生的追忆中,通过事业与生活的点滴缩影归纳出其“德高艺精、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艺术境界。

研讨会三:“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

研讨会由刘承华主持,施咏评议。胡志平的《博大的境界与杰出的创造-闵惠芬演奏<长城随想>的美学追求及其技艺表现》,张丽的《闵惠芬乐论与手稿研究》、林聪《闵惠芬<江河水>演奏艺术的美学价值》、张超的《“抛物线音形”概念下二胡曲<江河水>的音响结构扫描与生成法则窥析-以闵惠芬2001年录制版本为例》、高云山的《我随闵惠芬先生难忘的两次学习机会》、委维模的《博大艺术境界之升华 民族风骨神韵之图腾-闵惠芬首演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审美造诣赏析》,立足闵惠芬艺术本体,对闵惠芬整体演奏艺术进行深度的回眸与思考。

研讨会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研讨会由张超主持,方立平评议。在学者发言中,施咏《阿炳的“朋友圈”-交往史视域下阿炳的音乐观念与行为探究》,杨琛《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濒危乐器研究及其创新性呈现》;袁昊昱的《寻根与再造: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创作转化之路-以二胡曲“音乐素描-祁太印象”为例》、陈文革、吴泽洪《器乐声腔化-河南筝曲的生成模式》,从自我与他者角度,显示了本届艺术周主题“器乐演奏声腔化”的可贵性及其与对当代一度创作的启迪性。

研讨会五:闵惠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专场)

研讨会“闵惠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专场)由董胜强主持,陈文革评议。范康宁、钟耕岳、宋洋、李蕾、李荣华、杨宏鹏、郭丹、陈红、郑婉纯、施思、郑博尹、董静怡、韩朝、郜一钒、陈洁等来自省内外10余家单位15位青年学者,多维度、多层面关注了闵惠芬研究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研讨会六:中国当代二胡作品创作与表演


研讨会由林聪主持,进行了两首作品的创演分享。上半场是李渊清与朱婧对《桃花坞》创演分享,阐述了如何从苏州评弹音调中提取动机,并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实现传统语汇的当代表达。下半场是张晏宁与黄晓晴对《青春》的创演分享。该作品通过节奏的张力变化与旋律线条的延展,勾勒个体、群体心理情绪的起伏轨迹,将青春的躁动、迷茫与憧憬具象为音响结构的推进与转折。

FROM:中国音乐家协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