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一项乐器创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王新华 华音网 2024-01-04

2023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韩雷教授申请的“可快速转调的管子”技术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现了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同志指出:科学与艺术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从历史看,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的。人类用艺术的想象和创意来推动科技的进步,用科学的理性和发展来更好地表达、传播艺术。例如,冶金术的发明,才有了编钟;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乐谱得以广泛流传;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电子音乐,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音乐观念;从磁带到CD唱片再到数字音乐、云音乐;从羽管键琴到现代钢琴,从琉特琴到电吉他、电子琴,直至今日的人工智能表演、创作……科技无时不在改变着人类音乐生活和音乐发展进程。可以说,科技为音乐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音乐质的飞跃,助力音乐学科产生新的增长点。

中央音乐学院虽然是一所艺术院校,除了人文社科理论研究的引领,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也有着优良的传统,始终走在艺术院校前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的小提琴屡屡在国际上获奖;管弦系的全控调小号、民乐系的唢呐活芯、音乐学系的电子计算机调律键盘获原文化部科技进步奖;501扬琴、扁八角高胡、巴洛克羽管键琴、音乐数字化伴侣、民族低音提琴大华琴,电子音乐光敏控制装置等经原文化部审核鉴定通过。

进入新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在科技领域更是青蓝相继、弦歌不断,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等16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类项目。近年来,学校立足音乐科技前沿,与清华北大、西交大等综合性院校联合,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音乐智能创作、音乐与脑科学等前沿领域进行重点研发,获得长足的发展。

专利是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发明和创造,在中国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其中以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价值、认可度、保护期限、申请难度为最高。据了解,此次韩雷教授“可快速转调的管子”发明专利是他在长期的专业实践中持续探索试验所取得的成果,该成果曾于2020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次申报获批的是经无数次改进和创新的3.0版。目前,该成果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并将逐步投放市场。

管子,也称筚篥,它是中国传统双簧管乐器,由古代龟兹人发明创造经丝路传入中原。它的管身多为木制,上面开有八孔,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而发音。管子的音色响亮、清脆、个性强,音量大,模仿和表现力很强,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管乐合奏、寺院音乐,尤以表现哀婉悲凉的音乐见长,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就是管子演奏的代表性曲目。

传统管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管子的制造及演奏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快速的小二度远关系转调,而只能在演奏间隙替换不同定调的管子,这一弊端不能适应当代音乐的发展需要。为此,韩雷教授在管子的管身和哨座上探索增加固定套管、移动套管、传动杆、齿轮、支撑板、转轴、动力板等装置,经过不断的设计、改制和反复磨合,终于获得成功,实现了管子的转调自由。

可快速转调的管子

实际上,近年来,在俞峰校长“音乐+科技,赋能音乐学科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倡导下,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出现“井喷”现象,如:徐阳教授的“弹拨乐器中新型音箱腔体结构的4/5大阮族”“一种提高阮琴发音音量的结构”,刘月宁教授的“一种扬琴的琴体”“一种扬琴”“X琴盒”“扬琴琴架”等等。这些专利成果均已成功转化应用到相关乐器产业中,凸显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技术创新贡献力和技术发明转化能力方面的强劲势头。


供稿: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处

文:王新华

设计:董人榕

责任编辑:六六

FROM:中央音乐学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