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天外觅“知音” | 一首遨游太空的古琴曲……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9-15

1977年,美国发射了“旅行者2号”太空船,其中携带一张金唱片“地球之声”驶向太空以探索地外文明。这张唱片里收录了最能代表地球文明的声音,其中来自中国的音乐便是由琴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裹藏着人类的期待与友好,曲中那流水之势澎湃自琴上,回荡于宇宙间。

由于演奏技法独特、乐曲旋律动听,《流水》一直被奉为“古琴十大琴曲”之一,在古琴音乐中地位尊崇。琴声起落,浩浩汤汤,曲名既为《流水》,曲风也似流水,这是从弹琴者指尖流出的一段琴音绕梁,是从古琴七弦淌出的一个诗意梦境。

在星际如尘中,此曲尚熠熠生辉。“流水”之词在今日一旦呼唤而出,既是指代了古琴艺术的高度成就,亦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深情记忆,更是对故往琴界先贤的谢礼,也是对中国文化必将澎湃于世的豪情。

《伯牙鼓琴图》局部(元代王振鹏作)

“流水”,是一种高度

在《流水》的弹奏中,使用到了“七十二滚拂”的演奏技巧:从七弦至一弦,再从一弦至七弦来回滚动拨拉,以模拟流水之声的态势,演绎着水流从空山滴沥行至江河浩瀚时,那绵延不绝的奔流汹涌,那跌宕起伏的腾沸纵横。

“七十二滚拂流水”丈量出的高度,不仅是操琴者技艺的造诣,亦是传承四千余年之古琴艺术的成熟度。

管平湖先生演奏画面

“流水”,是一种精神

孔子说“智者乐水”,其实所乐不必只局限于狭义的水流,而是一份乐在山水之间、天地之间的态度。志在流水,便是志在自然。大自然就是一张随时发声的琴,最美的琴音源于自然的生发、需要自然的印证、合于自然的规律。

如果我们只能选择听一首琴曲,那就可以用《流水》来代言古琴的艺术性。其演奏,是以行云流水般的禅意投注于一弦一徽之间。禅意不远,这琴声便可传;琴声不玄,大自然便可传。

“流水”,是一种呼唤

《流水》的琴曲来源,可溯源至春秋时代的伯牙,他曾在山水间落寞抚琴,却偶遇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子期从他的两曲琴声中听出了“高山”与“流水”的意象,听懂了他无法言传的心声。知其音,了其心,子期是伯牙的知音,这便是“知音”一词的来历。后来,因钟子期早逝,伤心欲绝的伯牙到子期墓前“破琴绝弦”,立誓从此再不弹琴。

知音去,弦断无人听,伯牙用一种决绝到底的姿态彰显着世间知音的珍贵。所以每当后世弹起《流水》,也寓意着古琴与它的主人在呼唤着知音,琴的知音、人的知音。知音难求,《流水》一梦,梦昔日流水千古情,梦今朝知音苦相逢。

这样的一曲《流水》,涵纳着万象,汇聚成一川承载有太多意蕴的洪流,流向了今日都市熙攘中的一角梦境。希望能在繁华沉浮中,用古琴寻找到这样一个梦,梦里有素净如水的琴音,有涤荡灵台的禅意,江阔云高处写诗画空间,静水流深中听气象万千。

本文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琴说古曲》,发布时略有改动。

保存下方图片

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

FROM: 人民音乐出版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