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众多,风格迥异是古琴艺术一大特色。
古琴艺术向来极重传承,代代琴人赓续绵延,琴脉生生不息。其中家学传承又是独特而重要的一种。琴史上流派与家传的结合,往往引起一时之风气。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源于江苏扬州,因扬州古称广陵而得名,其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广陵琴派自清代徐常遇创立历经上百年的时间,流传到今天宝藏异常丰富。
代表性琴谱:
《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等,因这五部琴谱声名远扬,故俗称“广陵五谱”。
代表性琴曲: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天风环珮》《墨子悲丝》《山居吟》《华胥引》《龙翔操》《秋鸿》《楚歌》《樵歌》等。
代表性琴人:
徐锦堂、秦维瀚、孙绍陶、刘少椿、张子谦等。
广陵派琴家一脉相承地保持了自身固有的特色,以清幽、恬雅、舒畅、洒脱作为琴曲的美学标准,注意内容和感情的表现,节奏跌宕多变,指法细腻灵活,操缦谐婉自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广陵派·张子谦家族。
张子谦——广陵派一代宗师
广陵派的一代宗师张子谦先生是江苏仪征人,少年时师从广陵派著名琴家孙绍陶先生习琴。张子谦先生与查阜西、彭祉卿并称“浦东三杰”,并于1936年参与创立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1956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职业古琴演奏家,并培养出成公亮、龚一、戴晓莲等一批著名琴家。其所著《操缦琐记》是研究20世纪琴坛历史的重要文献,并与查阜西、沈草农合著有 《古琴初阶》。张子谦先生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1988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
张子谦先生的演奏风格清丽委婉,节奏跌宕,右手指法常用右偏锋弹奏于岳山和五、六徽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进入晚年后,其演奏更趋于夸张豪放,不拘细末,追求舒展惬意的情趣。张子谦擅弹《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曲,尤以《龙翔操》为突出,故得一称号——张龙翔。
戴晓莲——张子谦外侄孙女
古琴名家戴晓莲,少年时代随叔外公、著名广陵派古琴泰斗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多年,深得其琴学真传。曾先后得到老一辈大师吴景略、吴文光、姚丙炎、林友仁的指导,并随古琴大师龚一学习多年。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人类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古琴艺术传承人;上海琴会会长。
//2022.10.3戴晓莲在上海音乐厅演出现场
戴晓莲承继了深厚的传统琴学底蕴,博众家之长,琴艺功力深厚,是中国优秀古琴音乐的当代杰出传人。她在致力于继承和传播传统古琴艺术的同时,亦积极参与现代作品的开拓和演奏演绎。她先后录制出版了多张古琴专辑,教学DVD,并编辑出版了多本古琴曲集教材,为古琴的普及推广和专业教学做出了显著贡献。
吴文宜——戴晓莲之徒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出生于音乐世家,7岁师承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戴晓莲教授,深得其广陵琴派亲传。以专业第一名成绩分别于2011年、201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及大学。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20余年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招收的第一位古琴专业学生。第一、二届全国古琴大赛金奖、银奖获得者,首届“敦煌杯”古琴比赛职业青年A组银奖,是当代民乐有影响的青年演奏家之一,乐感表现有天赋,琴法娴熟精湛,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气和领悟力。
古琴的传承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认同与尊重。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承古琴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现在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以及在现代社会中通过音乐学院和社会团体等渠道进行的传承。古琴的传承也不仅仅是传承技艺,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承、发扬和创新,我们才能让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2023年3月24日,一场《静听琴说—古琴名家戴晓莲与吴文宜师生音乐会》将在琴台音乐厅上演。本场音乐会将创新演奏古琴和鲁特琴版《渔歌》,现场更有《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捣衣》《鸥鹭忘机》等名曲,寄情于琴,意境悠远,令人心旷神怡。
演出信息
2023年3月24日 周五 19:30
静听琴说—古琴名家戴晓莲与吴文宜师生音乐会
古琴:戴晓莲 吴文宜
鲁特琴:吴文宜
箫/钢琴:毛宇龙
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
双古琴重奏:
流水,出自《天闻阁琴谱》
古琴独奏:
捣衣,出自《梅庵琴谱》
梅花三弄,出自《蕉庵琴谱》
洞庭秋思,出自《西麓堂琴统》
胡笳十八拍,据《五知斋琴谱》
潇湘水云,据《五知斋琴谱》
琴箫合奏:
梅花三弄,古曲,姜宝海改编,毛宇龙编配
鸥鹭忘机,古曲,詹永明、戴晓莲改编
古琴与钢琴:
古舞,王建民作曲
古琴和鲁特琴二重奏:
渔歌,王辰令据《五知斋琴谱》改编
票价:50 100 180 280元
购票:
艺术家介绍
戴晓莲,古琴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人类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古琴艺术传承人。上海琴会会长。
戴晓莲少年时代随叔外公、著名广陵派古琴泰斗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多年,深得其琴学真传。曾先后得到老一辈大师吴景略、吴文光、姚丙炎、林友仁的指导,并随古琴大师龚一学习多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在本院工作至今。
她承继了深厚传统琴学底蕴,博众家之长,琴艺功力深厚,是中国优秀古琴音乐的当代杰出传人。她在致力于继承和传播传统古琴艺术的同时,亦积极参与现代作品的开拓和演奏演绎。
她先后录制出版了多张古琴专辑,教学DVD,并编辑出版了多本古琴曲集教材,为古琴的普及推广和专业教学做出了显著贡献。近年来策划组织了“丝竹更相和”、“当代古琴音乐周”、“古琴协奏曲”等颇具影响的古琴项目,并于几年前组建“泠然音生”乐团, 所推出的“静听琴说”系列音乐会在国内外舞台上进行巡演,反响热烈,为享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古琴音乐注入新鲜的当代文化内涵。
吴文宜,古琴/鲁特琴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出生于音乐世家,7岁师承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戴晓莲教授,深得其广陵琴派亲传。
以专业第一名成绩分别于2011年、201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及大学。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20余年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招收的第一位古琴专业学生。第一、二届全国古琴大赛金奖、银奖获得者,首届“敦煌杯”古琴比赛职业青年A组银奖,是当代民乐有影响的青年演奏家之一,乐感表现有天赋,琴法娴熟精湛,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气和领悟力。
吴文宜全心致力于琴乐的表现与创新,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留学期间师从Monica教授学习欧洲古老乐器——鲁特琴(lute)。多次参加国内外音乐会演出,首演多部古琴当代作品。2014年首演古琴作品《云阙》《移风》获“当代古琴音乐周”重奏作品比赛优秀奖,2016年参加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春天的律动四——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专场,委约首演作曲家臧恒古琴协奏曲《海纳百川》,2018年在“静听琴说”跨界融合系列音乐会中,委约首演作曲家孔志轩古琴与笛箫二胡琵琶《玉簪琴诉》,2019年在新加坡首演作曲家胡蘅鸾《霁月清风》。
近年来她作为青年独奏家受邀于“玲珑国乐”系列音乐会,“中国国乐展示东方魅力”——经典名曲音乐会,“歌以咏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北京现代音乐节”等演出活动。并在德国、英国谢菲尔德“圣安德鲁斯”音乐节以及剑桥大学教堂音乐会、瑞士、新加坡等地演出,深受各国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毛宇龙,箫/钢琴
上海音乐学院笛子演奏家,文学硕士,上海民族管弦乐学会箫、排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自幼学习笛子表演艺术,先后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研究生学习。先后师从陆春龄,赵松庭,俞逊发,詹永明等演奏家。曾获“亚洲青年音乐比赛”金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诸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