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2023年“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全国高校琴社汇演活动介绍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6-12

2023年“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庆祝和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以及“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在恭王府大戏楼隆重举行。这次总计九天的演出将由五场古琴和四场昆曲组成。

6月9日,“古琴名家名曲与琴歌”将拉开整个“非遗演出季”的序幕,以此庆祝古琴艺术成功申遗20周年;6月14日、15日,“古琴名家名曲”连演两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悉数登台;6月16日、17日,“全国高校琴社汇演”亮相,将展示古琴艺术在高校群体中的传承发展样貌。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为纪念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将于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与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共同主办“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等纪念活动。以此呈现过去20年来古琴艺术的传承硕果,记录其当下的发展样态。

“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是以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古琴学生社团为活动主体的公益性古琴演出、交流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发起,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邀请田青先生、丁承运先生、姚公白先生带来“大师与学子对话”,并在恭王府大戏楼带来进行“全国高校琴社汇演” 。此次“全国高校琴社汇演”汇聚了来自24所高校古琴社团的青年学子参演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代表全国五十余所高校古琴社团,演奏不同流派的代表性琴曲以及《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等琴谱的打谱作品。展现了古琴艺术成功申遗20年来,青年知识分子和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古琴艺术的全面学习和继承情况,是中华文化中“文人传统”的一次集中体现。


2023年“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

全国高校琴社汇演

节目单

曲目介绍

6月16日,全国高校琴社汇演(一)

《良宵引》

演奏:安徽大学清和古琴社 张伟涛

据《自远堂琴谱》(1502),龚一打谱。《琴学初津》后记中说:“是曲虽小,而义有余。”“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五知斋琴谱》谓:天高气爽,月朗星辉,弹琴味道,饮酒赋诗。指法简便,节短韵长。

《长亭怨慢》(琴歌)

演奏:北京大学古琴社  杜绍康

据《白石道人歌曲》,宋姜白石(1155—1221)词曲,袁中平演奏谱。此词上阕先写暮春景象,下阕写怀人愁绪。原词曰:“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阳春》

演奏: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徽古琴社  刘 山

据《神奇秘谱》(1425),姚丙炎打谱。《神奇秘谱》记载:“臞仙按:琴史曰:‘刘涓子善鼓琴,於郢中奏阳春白雪之曲。’琴集曰:‘白雪师旷所作,商调曲也。’宋玉对楚襄王曰:‘阳春、白雪,曲弥高而和弥寡。’又张华博物志曰:‘天帝使素女鼓五弦之琴,奏阳春白雪之曲。’至唐高宗时,其曲绝焉。显庆二年,命太常增修旧曲,吕才上言,‘阳春白雪,调高寡和,宋玉以来,迄今千载,未有能者。今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而作是曲。’”

《白雪》

演奏:上海交通大学西洲古琴社   粟海波

据《神奇秘谱》(1425)整理。《神奇秘谱》记载:“臞仙曰,是曲者,师旷所作也。张华谓天帝使素女鼓五弦之琴,奏阳春白雪之曲,故师旷法之而制是曲。阳春,宫调也;白雪,商调也。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曲谱中标出“折竹声”、“碎玉声”、“弄声”。

《颐真》

演奏:扬州大学古琴学社   徐靖松

据《神奇秘谱》(1425),李凤云打谱。《神奇秘谱》记载:“颐真者,唐董庭兰之所作也。颐,养也。道书谓寡欲以养心,静息以养真(性)。守一处和,默契至道。矧琴为娱性之乐,故制是曲者,以颐真名之。”

《雉朝飞》

演奏:武汉大学古琴社    蒋鹭翔

据《神奇秘谱》(1425),陈长林打谱。《神奇秘谱》记载:“臞仙按,崔豹古今注曰,是曲者,犊牧子所作也。在齐宣王时,处士泯宣,行年五十而无妻,因出薪于郊,见雄雉挟雌而飞,不觉意动心悲,仰天而叹……”乐曲前半段明朗欢快、活泼灵动,似桃杏漫天、柳浪花海之春境中两雉翩翩起舞、双栖双飞,至泛音段落为界,后数段是独翁悲苦之调,满怀愁緒落寞、沧桑辛酸、叹息自怜。

《汶阳》

演奏:南开大学瑚琏琴社   裴啸山

据《五声琴谱》(1457),石玉打谱。石玉按:汶阳,犹言汶上。《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后多用为归隐之典,曲意或本此。该曲或是移植自其他乐器之曲目,盖因其创作思路有异于传统琴曲,即尚未存在较为清晰的动机与旋律,所有乐句自然流动,较少出现重复与再现,这也使该曲显得十分独特。

《瀛洲》

演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竹吟古琴社  王宁悦

据《西麓堂琴统》(1549)整理。曲后题解曰:“瀛洲一曲,音义萧爽,高出世外,非蝉蜕之士脱去尘滓,安能及此也。”道教传闻海上有三座仙山,谓“蓬莱、方丈、瀛洲”,《瀛洲》即取材于此。该曲旋律清爽,灵动活泼。

《采真游》(节本)

演奏: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琴社  应艳新

据《西麓堂琴统》(1549),汪铎打谱。曲后题解曰:“角音。此曲世而寡传,予详谱法,乃仙家傲世之意,姑漫存之。”采真者,顺乎天性,放任自然也。“采真之游”曾出现在《庄子·天运》之中,成玄英疏:“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游也。”习练采真游,常念自然之静,以志求性命之真。

《双鹤听泉》

演奏:云南大学予归琴社   谢博文

据《卧云楼琴谱》(1722),詹澄秋演奏谱。《双鹤听泉》相传为琴曲《猿鹤双清》之引,又名《听泉吟》、《听泉引》。《一峰园琴谱》题解:“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机于汀州或怡情于泉石,唯不受世人樊笼之苦,是以无虑无忧,无惊无恐,逍遥自适于山水中也。噫,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士不得志则山林而已矣,虽贫贱何伤。”

《胡笳十八拍》(节本)

演奏:中国人民大学号钟古琴社  孙皓文

据《五知斋琴谱》》(1722),吴景略打谱,吴文光演奏谱。取材于蔡文姬的故事。吴文光按:是曲为清代五大操之一,可谓古琴音乐中的史诗类乐曲,调长情深,弹好甚是不易!

《搔首问天》

演奏:清华大学学生古琴社   韩一甯

据《梅庵琴谱》(1931),吴自英演奏谱。徐立孙曰:“梅庵谱中指法以搔首问天为最复杂”,又释曰:“本曲即离骚、天问篇之意。内容极尽忧郁悲愤之情,而有低徊穷思,不得申诉之苦,及俯仰哀号无可奈何之慨,或仰天长号,或俯首深思。”

6月17日,全国高校琴社汇演(二)

《文王操》

演奏: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  黄中辰

据《梧冈琴谱》(1546),成公亮打谱。琴曲格调高古,勾勒了文王巍峨、端正的圣贤形象,表现了他心忧天下苍生的高尚品德。《诗》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耕深钓渭》

演奏:中国政法大学正大琴社  路若菡

胥桐华传谱。初见于清代孙晋斋《以六正五之斋琴学秘谱》(1875年),取自伊尹出仕前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姜太公隐居时于渭水边垂钓的典故。《孟子》有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伊尹于莘地躬耕务农,从中体察民情,探索治国安邦之道。姜子牙在渭水之侧立钩垂钓,因命守时,若有所待,终以经纶之才折服周文王,成为辅国重臣。是曲短小,音韵古澹朴素。虽写农渔之趣、隐逸之情,却无消沉避世之意。恬淡率真外,更有遍历时事、成竹于胸的从容泰然。

《秋塞吟》

演奏:南京大学古琴社     石 异

郭同甫演奏谱。其曲名最早见于《杏庄太音补遗》(1557),其解题云:“时莫悲于秋,地莫极于塞。高秋远塞,飞鸟不下,走兽忘群,伤心惨目,孰有过于此哉? 此盖以伤昭君出塞之苦也。”可见乐曲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主人公离别故土抑郁忧愁的情怀,是一首少有的以女性故事为题材的古琴曲之一(另外还有一类以文姬归汉为主题的作品,即胡笳系列)。作为流传至今的完整乐曲,最早见于1722年《五知斋琴谱》,题解又云: “曲中忧愁悲怨,听之增人牢骚不平之气。嗟乎,士屈于不知己,岂独明妃也哉。” 可见也借昭君不得赏识而抒发士人难逢知己的悲愤之情。

《泣颜回》

演奏:衢州学院古琴社    朱诚杰

徐元白移植,徐晓英整理。徐元白在《今虞琴刊》中记录:“《泣颜回》,古调,惟流传海滨箫管中。先严月秋公,雅擅琵琶,熟繙此操。当更深人静,慢捻轻拢,韵永音悲,闻者太息。元白少时,夜读既毕,伏枕欲寐,闻此,则魂梦俱清,故其节奏,耳聆最熟。及学操缦,乃为繙谱入琴,抚弄多年,始得韵味。嗣因同好聆音,不乏求授,不敢自秘,爰创斯谱。”

《龙翔操》

演奏:中南民族大学泠风古琴社  刘柏辰

据《蕉庵琴谱》,张子谦演奏谱,此曲为广陵派代表曲目,节奏跌宕起伏,其音潇洒脱尘,清飘幽俊。张子谦先生语:“抚弦动操间,龙翔去无迹。仿佛有余音,萦回绕天际。”

《梧叶舞秋风》

演奏:成都中医药大学淳德琴社  董兆威

据《琴学心声谐谱》,喻绍泽打谱。《梧叶舞秋风》最早见于《琴学心声谐谱》(1664),为清人庄臻凤所作。庄氏未对此曲作序跋,《春草堂琴谱》言此曲“曲意萧瑟,取韵宜幽”,曲中多次变奏,手法极为丰富。喻绍泽先生打谱本着眼于“秋风“,弃金声之肃杀而言秋气清凉,萧萧簌簌,似一片秋叶随风缓缓落下,与吴景略先生所传大为不同。

《高山》(节本)

演奏:广西大学荷花琴社    赵炳南

《春草堂琴谱》,徐元白演奏谱。《春草堂琴谱》后记:“高山流水,本属一曲,元人分而为二。此谱取音和雅,与俗谱不同,洵伯牙遗韵也。”

《鹿鸣操》(琴箫合奏)

演奏:武汉理工大学幽兰琴筝社  袁毓泽、赵凯璇

《琴学法谱》(1655),李凤云打谱。《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长清》

演奏:北京中医药大学凤鸣琴社  杨雨润

据《琴学丛书》,谱本来自《神奇秘谱》,臞仙曰:“是曲者,汉蔡邕所作也。有长清短清二曲,取兴於雪,言其淸洁而无尘滓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也。志在髙古,其趣深远。”《琴学丛书》中评价长清节奏清刚绝俗。书中减字谱旁注明工尺、板眼,可按谱寻声弹奏。

《风雷引》

演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则古琴协会 吴云帆

《梅庵琴谱》,朱惜辰演奏版。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琴人贺云遇神所授,其曲节奏如风之烈,如雷之迅。乐曲描写夏日雷雨大作情景,从风雨初来酝酿之势引入,逐渐演变到迅雷疾风、大雨如注的景象,节奏紧凑流畅,气势铿锵磅礴。琴曲中多用撮法突出声势,用滚法以状烈雷,连用撮声以象雨声。

《大雅》

演奏:四川师范大学古琴社  王弈淞

据《神奇秘谱》。《大雅》者,所见诸谱均言为周公所作。夫周建邦本,贵乎同姓,以天下为家,以家人治之,故不致于异类之倾覆,而能开八百六十七年之国,致使享国最为悠久而不坠。雅者,正也,《大雅》乃朝会之音,庙堂之乐,气象恢宏,有“圣世宇宙太和之盛美”。乐曲端庄肃穆,其音阶奇特,乐句有时向上作大二度突然移调,气韵高古,意味盎然。

《渔歌》(节本)

演奏:浙江大学学生古琴研究会  刘奕扬

《五知斋琴谱》,吴兆基演奏谱。《五知斋琴谱》记载:“渔歌者,河东柳子厚所作也。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醉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渔歌》是琴曲中最富盛名的经典佳作之一,乐曲形神兼备、格调高妙、意味深远、艺术水平高超、可以代表古琴音乐的主要风貌风格和审美取向。


个人介绍

6月16日,全国高校琴社汇演(一)

演奏者

张伟涛,安徽大学2021级天体物理学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曾任安徽大学清和古琴社社长,现为清和古琴社成员。2019年从社团接触到古琴并开始学习古琴,自此一直在社团内承担古琴助教工作。2021年10月与社团成员一起协助安徽大学胡秋银老师开设《古琴文化与琴曲鉴赏》公选课,并担任课程助教至今。

杜绍康,男,中共党员,山东人,1995年生。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直博),整合生命科学(化学)专业。本科接触古琴,至今八年有余。得益于多位老师指点,受教于李阳老师。曾任北京大学古琴社社长。

刘山,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在读,2017年创办重庆大学古琴社,教授基础和初级古琴学员三十余位。20年加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徽古琴社。23年开始师从李树果老师。2017年、18年和22年三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粟海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在读,习琴于西洲古琴社,师从屠音鞘老师,并多方请益,研学各家,增广见闻。兼涉打谱,多参详《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等。现担任西洲古琴社老师。

徐靖松,山东淄博人,文学学士,现随扬州大学古风教授攻读艺术学理论硕士。曾担任扬州大学古琴学社社长、书画协会首届秘书长。古琴师承广陵琴派马维衡先生,并得李凤云等先生指点。目前从事琴学思想研究。

蒋鹭翔,武汉大学能源与环保专业在读博士生,求教于厦门九霄琴舍陈默老师,学琴五年。喜欢快曲,正试着学习如何把曲子弹慢,弹琴时试图寻找平静。

裴啸山,男,1998年生,北京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南开大学瑚琏琴社社员。于2017年11月初次接触古琴,2018年3月求学于石玉老师,学习管平湖、吴景略二位先生的代表曲目及《五声琴谱》中的乐曲。

王宁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在读,启蒙于吴敏树老师,后师从王尚影老师习琴至今。现为南航竹吟古琴社社长,安徽省古琴学会会员,安徽梅庵琴社社员,芜湖市古琴学会会员。

应艳新,浙江中医药大学2020级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起师从汪铎先生弟子杨帆老师习琴,并得汪铎先生指点,专事传统丝弦操缦。喜弹古曲,尤喜道家琴曲。琴风崇尚和静清远、恬淡冲虚。

谢博文,湖南娄底人,本科及硕士期间就读于云南大学。2016年起师从陈芷泠老师。目前习琴7年。担任云南大学予归琴社第十一任社长,长期参与社团内教习活动。在社团内,两次编订与修改琴社教材,参与筹备和组织予归琴社十周年、十五周年社庆音乐会,并组织社员多次参与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相关活动。

孙皓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与文学双学位本科在读,中国人民大学号钟古琴传习社社长。自幼学习古琴,曾跟随张子盛先生,黄梅女士学习古琴,现就学于巫娜女士。

韩一甯,梅庵青年琴人, 2012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现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就读中国哲学硕士。古琴师从著名海外琴家吴自英先生。今着力于梅庵琴风的传承、古代琴曲的打谱,以及中国艺术哲学的研究。


导聆

程鹏源,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2011年接触古琴,先后求学于苏馥昶、黄玉姝、石玉三位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琴学。南开大学哲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中国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荣誉社员,中国政法大学正大琴社社员,曾任南开大学瑚琏琴社副社长。

6月17日,全国高校琴社汇演(二)

演奏者

黄中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来自广东。少年时开始学琴,师从刘爵老师。及至入读大学,在松风琴社中担任骨干职务。在传授琴艺的过程中,与琴友们共同精进。在学习专业时,也常常思考文学与古琴艺术之间的相通性。

路若菡,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9级本科在读,即将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哲学专业读研深造。古琴师从肖磊老师,习琴三年有余,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正大琴社第十二任社长,大三期间担任琴社零基础琴班教学工作,多次参与筹备正大琴社音乐会,参与筹备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石异,男,25岁。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古琴社成员,师从王震先生习琴六年,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艺团民乐部副部长,排练并参演《水龙吟》等合奏曲目;在六朝博物馆上巳节活动中弹奏琴曲《庄周梦蝶》。

朱诚杰,古琴师承陈成渤先生,后师承张涛先生学习古琴与琴箫。2020年12月加入衢州学院古琴社,自2022年1月起任衢州学院古琴社社长至今。武汉琴台古琴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

刘柏辰,中南民族大学2019级本科在读。师从贾文田老师,曾任中南民族大学泠风古琴社社长。

董兆威,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硕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淳德琴社第4任社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川派古琴学会会员,初学琴于诸城派刘燕,后师承于蜀派邓丽珠。

赵炳南,广西大学哲学专业本科在读,现为广西大学荷花琴社组织部部长兼团支部组织委员、学生书画协会会长。古琴师从浙派胡不归老师,在校常向潘世智等老社员请教、交流。多次参与或组织策划社团雅集、毕业晚会、社团巡礼、广西大学荷花节、社团指导老师古琴讲座等活动。

袁毓泽,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师从幽兰琴筝社董文静老师。16岁开始与古琴结缘,高中参加艺术小人才,获得民乐组区第一名;大学加入校古琴社团。

赵凯璇,武汉理工大学笛箫协会会员,平时喜欢读书、吹箫。

杨雨润,山西运城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二年级。习琴6年余,师从九疑派第四代传承人周林华先生。2017年加入社团,曾任2019-2020届凤鸣琴社社长,现参与社团学术研究工作。

吴云帆,云南昆明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在读,高中开始跟随史胜良老师学习古琴,目前在张宇翔和黄生老师的指导下习琴。曾于2016-2017年任中南大学猗兰古琴社团支书;于2021-2022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则古琴协会社长,任职期间在校内组织策划古琴雅集、古琴教学活动等。

王弈淞,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八岁习琴,今已十三载矣。发蒙于成都缶琴堂,受教于曾成伟先生弟子卢一萱先生,后习琴于九合李妮莱先生、川师徐湘霖先生。习琴以来,弦耕不辍,曾为树德中学琴社社员,现为川师琴社社员。

刘奕扬,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在读,习琴三年,启蒙于杭州梁俊涌老师。

导聆

刘宏伟,教育学硕士,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2011年加入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曾任松风琴社第七任社长,在任期间主办“良宵引·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古琴音乐会”。2013年至2018年作为主要负责人承办或协办第六届“煕”、第七届“逸”、第十届“清”等三届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2017年,代表松风琴社进行倡议、联络,成立“全国高校古琴社团联盟”。

社团介绍

安徽大学清和古琴社成立于2017年,旨在弘扬古琴文化,以琴会友。琴社常年开设古琴演奏教学班,与安徽大学《古琴文化与琴曲鉴赏》通识课相辅相成,举办古琴雅集活动。

北京大学古琴社成立于2001年,由当时哲学系博士生贾瑀玹(如山法师)与李虎群发起,李虎群为首任社长,张岱年先生为名誉社长,哲学系楼宇烈教授为顾问,首任指导老师为杨承运教授。现挂靠于中文系,由王风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琴社以“弘扬琴道,净化人心”为创社宗旨,以“兼容并包,百家争鸣”为社训。2019年以来得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北大古琴传承计划”支持,通过雅集、讲座、琴课等活动为校内学生古琴爱好者提供了了解和学习古琴的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徽古琴社,简称“清徽琴社”,成立于2014年10月,顾问为李树果老师。清徽,既体现了古琴清美的声音,又展现了弹琴之人高尚的节操,琴社以“古琴之雅韵,至德之和平”为宗旨,以弘扬和传播古琴文化为主要目的,为校内古琴爱好者提供了解和学习古琴艺术的平台。

上海交大西洲古琴社是成立于2007年的文化艺术类社团。“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琴社“以琴会友,以琴载道”,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古琴文化,营造校园人文气息与艺术氛围。琴社活动包括古琴传习、展览、雅集、古琴音乐会、名家讲座等,并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等交流活动。

扬州大学古琴学社成立于2013年,琴社以“与古琴为友,享诗意人生”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类古琴推广等活动,为大学生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琴艺、交流思想的平台。

武汉大学古琴社成立于2010年,一直致力于发扬和传播中国古琴艺术文化与中国古典乐教文化。建社十余年,吸引了众多热爱古琴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学子,不论有无基础,教习之间,共享琴之乐意,一直秉承“琴者乐心”的乐教理念,希望通过古琴的学习以及与自然的和合来让同学们抒解心中的苦恼与压力,用更积极热忱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南开大学瑚琏琴社成立于2008年,由吴克峰老师指导。曾邀请九疑琴派第三代传人李天桓先生等人作为授课老师。如今,琴社不仅有专业的老师执教,更有新老社员共修。2014年,琴社由“古琴学社”正式定名为“瑚琏琴社”,取“瑚琏”有“国之重器,珍重好修”之意。琴社广纳各派琴人和对古琴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琴课、音乐会、雅集等丰富的活动弘扬古琴文化,参与校内外文化交流,是南开大学传播古琴文化、传承文人风骨的重要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竹吟古琴社成立于2008年,聘请国家级非遗(金陵派)代表性传承人桂世民先生为琴社指导老师,致力于传承南京金陵琴派。琴社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团结大学生古琴爱好者,现设有古琴部和箫部,每年不定期举办雅集活动以及音乐会,致力于古琴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

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琴社成立于2015年5月22日,在汪铎先生的支持下,本着“求本远志”的校训,取名为远志琴社,秉持“抚琴亲吟,声微远志”的宗旨,打造以古琴为主体,涉略书画、笛箫等活动的学习交流平台。由基础医学院俞洪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琴社的日常活动有古琴教学、雅集、讲座等,并举办“抚琴轻吟,身微远志”等多场音乐会、古琴主题绘画大赛等活动。曾参加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浙江省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云南大学予归琴社,由文学院王皎老师创立于2007年。社团以“修身正心,传承古典音乐文化”为宗旨,“予云大七弦古意,归华夏万代风流”为精神,意在提升同学们的艺术修养,领悟古琴中潇洒自在、轻微淡远的意境。予归二字取自《诗经•郑风•丰》,老社员将琴艺传授给新社员为“予”,而新社员成为老社员后又将琴艺传授下去,此为“归”。一直以来,琴社为校园中古琴、古典音乐以及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号钟古琴传习社成立于2012年,是以人民大学的青年学生为基础,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传播和普及古琴知识、启蒙和培养青年古琴爱好者为己任而创建的高校青年社团组织。依托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邀请名家授课,由古琴专业学生组织日常活动,使琴社逐步实现专业与文化并举,琴学与琴技并重的社团氛围。

清华大学古琴社是由清华校内对古琴有兴趣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成立于2007年,旨在交流弘扬古琴文化。本社指导老师为吕建强老师,长期邀请中国音乐学院任静老师教学。琴社以“以琴会友,以友辅仁”为宗旨,主要活动为琴课、雅集、讲座、音乐会等。

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始建于2008年5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指导关怀下茁壮成长。社名兼取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和王维诗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琴社开设有松风学堂,分层次进行古琴教学,还有松风雅集、流动图书馆、琴曲欣赏会、琴学讲座、斫琴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松风琴社是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的发起者,组织和参与了多次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和北京市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中国政法大学正大琴社于2008年由徐千懿和李欣蔚等人创立,在人文学院的指导关怀下发展壮大,现有李虎群、刘震、肖磊三位指导老师,社团宗旨为“以琴博文,文质彬彬”。从创社之初,琴社相继举办了十四场古琴音乐会。琴社曾多次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古琴音乐会、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并于2022年承办“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南京大学古琴社成立于2004年11月,聘请了金陵派古琴艺术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桂世民老师为艺术指导老师。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古琴爱好者加入,并于2009年增设箫部。琴社的宗旨是团结古琴爱好者,以古琴为切入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振千古琴风,继往圣绝响。

衢州学院古琴社成立于2015年,指导老师为翁琴雅。琴社秉持着“立心力行”的校训,广泛团结古琴爱好者、民乐爱好者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琴社对所有希望学习古琴的同学开放,并与浙派琴家张涛保持联系,积极对同学们的琴艺予以指导。琴社曾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古琴音乐会、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等高校古琴活动。

中南民族大学泠风古琴社成立于2014年9月,取名源于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本社以“知琴养德,清雅平和”为宗旨,以传播古琴文化为己任,期望以琴社为媒介,通过社团相关活动来探索古琴艺术,提高社员个人修养。琴社每周进行雅集活动,2019年于中南民族大学光谷音乐厅举办五周年古琴音乐会,自2016年来,我社已连续受邀参加多届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淳德琴社于2015年7月由邱韵、肖旭等人创立,国学院陈瑞新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秉承“琴德愔愔,医道皇皇,淳德全道,合于阴阳”的宗旨,多年来致力于古琴艺术的继承和校内传播。社团以“老带新”模式开展社团古琴课,培养出多名基本掌握古琴开指小曲及具有登台演奏能力的社员。同时,社团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雅集、音乐会、国学经典讲座等活动,拓宽社员视野,提高社员综合素质。

广西大学学生荷花古琴社,简称“荷花琴社”,成立于2014年6月18日,指导老师为卢露。荷花是广西大学的校花,又被称为“君子之花”。琴社以荷花为名,既承载了母校的荷花文化,又寓意着琴人高洁的心灵。荷花琴社的宗旨是“荷花伴我,传琴修心”,旨在团结全体会员以及本校从事或爱好古琴文化的各界人士,为广西大学师生们提供一个平台,使其得以接近、了解和交流古琴艺术。

武汉理工大学幽兰琴筝社创建于2017年9月,由武汉理工大学热爱古琴的同学自发组织,意在以琴会友,以琴促学,以琴修德。社团依托于校本科生院素质教育中心《古琴艺术》基础课程,由董文静老师指导,以“欲得身心具好,且求琴乐和鸣”为追求,以促进跨学科交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致力于营造一个习新知、结新友,抚琴自乐、拨弦而歌,感古典雅趣、享悠然天地的氛围。

北京中医药大学凤鸣琴社,于2013年12月1日正式成立,校内指导老师为国学院张其成教授。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为社训,以“操琴以慕先贤,鸣音以求友声”作为琴社宗旨,以“求真、唯美、向善”作为艺术追求。主要活动有凤鸣雅集、专家讲座、古琴研习班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则古琴协会于2019年7月成立,以继承和发展古琴文化为己任。琴社名“正则”有两重含义,一是出自《楚辞》,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出自正则表达式,代表现代科学文化;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标记,代表了我们要在中国科大校园中弘扬传统古琴文化的心愿。目前社团已经成功举办多次古琴雅集音乐会并开展长期古琴教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多次受邀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吸引了留学生古琴爱好者加入社团学习古琴。

四川师范大学古琴社( 简称川师古琴社)成立于2006年,发起人为川师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徐湘霖老师,琴社成员包括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已毕业的学生。川师古琴社自成立起,便得到川派古琴第六代传人曾成伟先生的大力支持,还免费亲自授课。川师古琴社新学员一般从指法基础学起,大多数学员两年后可以弹奏十几首传统琴曲。自建社十几年来,传承有序,新老相继,人才辈出,成为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浙江大学学生古琴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6月2日,由周聪老师及余俊祥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始终以传承、研究和弘扬中国古琴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根本宗旨,以期共同提升琴艺和文化修养。琴会下设琴学部、组织部和宣传部三个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文化活动,并形成了一系列独特标识,如“古韵秋声”琴箫音乐会、“春光弦影”古琴音乐会和冬至雅集活动。此外,琴会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古琴名家开展琴学讲座。

直播链接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直播

央视频·中国之声

bilibili·国图视听

国图微博直播

搜狐直播

优酷直播

恭王府于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因建立在恭王府遗址之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享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美誉。

在党和国家的关注与关心下,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恭王府得到良好的修缮与保护,于2008年全面开放,并在新时代不断探索开展包括藏品保护、展览陈列、研学公教、文创开发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模式和路径。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致力于进一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根植民众,建立在遗址之上的以王府文化为研究、展示、传播核心的社区博物馆,通过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广大受众的当代生活。恭王府博物馆将始终以研究为基础,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构建活态文化空间,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于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组织,是热心于保护、振兴昆剧和古琴艺术的各界人士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全国性学术团体。

该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3月15日的中国昆剧研究会,历任会长分别为姜椿芳、张庚、丛兆桓。2006年7月24日由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2009年田青出任本会会长。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致力于昆曲和古琴艺术的挖掘、抢救、保护与继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昆曲、古琴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推广工作,多年来一直重视和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地气”的民间宣传与传播,活跃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为保护和弘扬中国的昆曲、古琴艺术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探索出了基于非政府组织平台的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保护经验与策略,走在了中国非政府组织非遗保护实践的前列。自2010年起,本会先后推出的“播种童心”、“把遗产交给未来”、“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等品牌活动已深入人心、颇获赞誉,所到之处培养了青少年、大学生、社区群众、特殊群体对古琴艺术的基本认知,使民众在学习、感受、参与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体味古琴中蕴涵的高尚道德、精致审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作为现任会长,田青强调以“传承、保护与弘扬”作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基本出发点,在吸收昆剧和古琴界代表性艺术家的同时,团结和培养新生力量,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思路,担负起民间机构对昆曲、古琴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6月,是致力于北京大学的昆曲教育、推动昆曲在高校的传承、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校级科研机构,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高校成立的第二所专业昆曲研究机构。

古琴艺术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始于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支持和推动。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担任校长期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1918年,他邀请山东诸城派古琴家王露作为北大第一任古琴教师,在北大传承传播古琴艺术。此后,古琴艺术在北大,宛如潺潺流水,绵延至今。

2019年,“北大古琴传承计划”由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开始实施,让渐渐趋于沉寂的古琴再次响彻北大校园,并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高校琴社汇演活动筹备组

程鹏源:北京大学哲学系2023级博士生,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

黄鑫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硕士生,北京大学古琴社社员。

吉兆欣:南开大学医学院2018级本科生,南开大学瑚琏琴社社员。

晋萌萌: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硕士生,南开大学瑚琏琴社社员。

刘宏伟: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前社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

路若菡: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中国政法大学正大琴社社员,第十二任社长。

裴啸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20级硕士生,南开大学瑚琏琴社社员。

王沐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硕士生,中国政法大学正大琴社社员,第十一任副社长。

张钰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所2022级硕士生,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社员。

赵炳亮: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本科生,北京大学古琴社理事长。

FROM: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