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徐亚冲:从兰考农村走出的古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胡晓荣 华音网 2024-02-27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古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出的独特魅力,“90 后”徐亚冲所斫之琴,散音温劲而雅、泛音灵动饱满、按音婉转细腻、有穿透力,深受各地古琴爱好者的认可和赞赏……

徐亚冲

琴瑟和鸣,余音袅袅。漫步在河南省兰考县徐场村,映入眼帘的便是郁郁葱葱、挺拔伟岸的泡桐林,街道干净整洁、古朴典雅,房屋错落有致,一阵阵婉转悠扬的琴声回荡耳边,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

“小时候,父亲让我回家当木匠;现在,我真的成为了一名木匠。”文雅又朴实的“90后”徐亚冲是古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也是当地最年轻的一位制琴师。

与古琴结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曲琴音,让徐亚冲深深着迷。他发现这段音乐是从一张古琴发出的,不由惊叹:“这不是我们村都在做的古琴吗?没想到发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当时 16 岁的徐亚冲待业在家,父母让他去建筑工地从事体力活,他才做了一个星期身体就吃不消了。而这偶然听到的琴曲像是一道光,照亮了他的生活。从此,他对古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关注和了解古琴,并跟着父辈学习制作古琴。聊起自己的经历,徐亚冲说:“是古琴改变了我。”

上世纪 60 年代,为防风治沙,焦裕禄在兰考带领群众种下大量泡桐,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焦桐”。泡桐生长迅速,当地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由于兰考独特的地理环境,生长的泡桐不易变形,经脱脂处理后透气、透音性能很好,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因此,泡桐很适合做乐器的音板,纹路清晰美观、共鸣度高,具有优良的声学品质。上世纪 80 年代,当地村民便开始用泡桐木材制作乐器。但那时,村民只会做琴,几乎没人会演奏。

徐亚冲在试音

不会弹琴、不懂音律,怎么能斫出好琴?徐亚冲经过反复思索,决定背上行囊远走他乡。“我想更多地了解古琴文化、关注古琴的演奏及制作工艺,所以年少的我鼓起勇气走出兰考,踏上学琴之路。”2010 年,徐亚冲前往江苏扬州学习古琴制作技艺,三年后学成回乡,一头扎进制作间,成立了墨武琴坊。“在外学琴的日子,让我感受到了古琴的音色美,还有它的人文情怀、历史典故、文化底蕴,使我越来越喜欢古琴,便以此为职业了。”徐亚冲说,自己曾先后在扬州、开封、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向老师请教弹琴、听琴、斫琴、修琴,去武当山与道家师傅交流学习传统古法斫琴及演奏。

坚守斫琴匠心

最初学琴时,徐亚冲由于年纪小且未从事过相关的工作,曾遇到很多困难。其他学员很快就能掌握的技巧,他可能要反复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领悟到一些要领。做古琴漆艺时,他浑身过敏,胳膊和手上全是疹子、水泡,半夜都在抓痒,并且越抓越痒,但最后都硬扛过来了。“我曾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出门,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研究古琴木工制作时音色的发音处理工艺,最终经过不断尝试,掌握了一些处理古琴调音的技巧。后来,我一出门,别人看到我蓬头垢面的样子,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徐亚冲说。

徐亚冲斫制仲尼式古琴

古琴雅致厚重,能弹奏出天籁之音。可是,一把古琴的制作背后,却是一段辛勤的付出。徐场村古琴是纯手工制作,制作周期需要 8 个月到 2 年,琴身做好以后,要调制生漆、瓦灰、鹿角霜做灰胎,反复打磨、晾晒,使琴的音色更浑厚低沉、韵味无穷。

“选材、造型、削面、挖槽腹、搭配底板、木胎调音、合底、安装配件,精修木胎……”徐亚冲介绍:要制作一张好琴,需要两到三年时间,细分的话有200 多道工序。古琴制作过程中,最难的一道工序是试音、听音、调音,这需要耳朵非常灵敏,能感受到木胎调音时,木坯散音、按音、泛音细微的变动。通过一点一点挖、一点一点调整,让一张琴达到泛音饱满空灵、散音浑厚辽阔、按音细腻悠扬的效果。

每次完成自己的作品时,徐亚冲都会带着琴去拜访一些演奏家,请老师指出琴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他再进行改善处理。“现在给我一块琴板,我研究几天后,就可以大致判断这块木料适合做哪些琴,成品后会是哪种发音风格。同时,我还可以根据专业老师的喜好,定制出不同风格的古琴。”徐亚冲说。

传承古琴文化

“儿时,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村子是比较落后的。一下雨,村里的路便泥泞不堪,非常难走。而在我们家,房子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下雨屋子里就放满瓶瓶罐罐用来接漏下的雨水。那时,家家户户都以种地为生。以前,快递根本进不了我们村,因为我们的路坑坑洼洼,发货要跑到县城或者开封市里才行。后来,快递都直接到我们村子里面挨家挨户收发乐器货物。”徐亚冲自豪地说:“这些年随着电商的兴起,我们的民族乐器卖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如今,村子里面古香古色,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买了车子,我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乐器村。我希望徐场村制作的每一张古琴都能够得到专业老师的认可、都能够流传于世。”

徐亚冲仿制的焦尾琴

2019 年,徐亚冲在清华大学非遗班研修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 2021 年顺利结业,并在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清华大学创新工作坊公益教育项目商业模式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不仅是一位古琴斫琴师,还是兰考县政协委员、兰考县古琴学会副会长、兰考县青联委员。

2022 年,兰考被评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全县民族乐器产业产值达 30 亿元,1.8 万余人吃上“乐器”饭,奏响了民族乐器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精彩乐章。

如今的墨武琴坊,每年公益接待游客 10 万人次,年产500 张琴左右,深受各地古琴爱好者的赞赏。而徐场村不单生产乐器,还成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高地、乡村旅游的胜地。

“现在,我只想踏踏实实地把琴做好;未来,我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兰考的民族乐器、发现它的美,希望大家能够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下去。”徐亚冲说。

FROM:农村青年杂志
阅读: